一种养蚕专用智能加温补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198发布日期:2019-04-20 02:33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蚕专用智能加温补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蚕供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蚕专用智能加温补湿器。



背景技术:

幼蚕培育的方法:领回蚕种后,将蚕种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使胚子正常发育,具体做法是:在消毒好的催青室内,将蚕种插入催青框 中,第1—4天要求室温22—23℃,干湿差2—2.5℃,第5—10天要 求室温25℃,干湿差1.5—2℃。戊3胚子(即第5天开始至多数卵 点青前)开始每天要感光18小时,当胚子发育到后期,大部分蚕卵呈点青状态时,用棉纸包好,立即把蚕种用黑布遮暗,约经过48小时即第三天黎明前4—5时,除去遮暗黑布,卵面向上,开灯感光,让蚁蚕咬破卵壳孵化出来,在幼蚕培育期间,幼蚕对往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如果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过大则会影响幼蚕的培育。

目前,大部分蚕农均使用火炉对供育室进行加温,其加温的温度难以控制,且使用火炉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蚕农进入供育室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养蚕专用智能加温补湿器,它将加热和加湿于一体,方便蚕农使用,且能够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提高蚕农供育幼蚕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壳1、加热管2、显示屏3、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控制器6、加湿装置7、挡板8,所述的两组加热管2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前后两侧,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均设置在外壳1的背面上方,挡板8设置在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的下方,且挡板8位于外壳1背面加热管2的上方,加湿装置7包含锥形口71、喷嘴72、雾化器73、水泵74、连接管75、水槽76,锥形口71设置在外壳1正上方中间位置,喷嘴72位于锥形口71的上方中间位置,雾化器73固定连接在锥形口71的正下方,水槽76位于外壳1的底部,水泵74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水泵74通过连接管75分别与雾化器73和水槽76连接,控制器6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

所述的外壳1的正面上方设置有电源按钮11、温度调节按钮12、湿度调节按钮13、工作指示灯14,且电源按钮11、温度调节按钮12、湿度调节按钮13、工作指示灯14均位于显示屏3的右侧。

所述的两组加热管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网21。

所述的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15,外壳1的左侧下部设置有加水口16。

所述的控制器6与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显示屏3、雾化器73、水泵74、加热管2、工作指示灯14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将加热和加湿于一体,方便蚕农使用,且能够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提高蚕农供育幼蚕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是对应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对应图1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加热管2、显示屏3、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控制器6、加湿装置7、挡板8、锥形口71、喷嘴72、雾化器73、水泵74、连接管75、水槽76、电源按钮11、温度调节按钮12、湿度调节按钮13、工作指示灯14、防护网21、散热口15、加水口1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壳1、加热管2、显示屏3、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控制器6、加湿装置7、挡板8,所述的两组加热管2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前后两侧,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均设置在外壳1的背面上方,挡板8设置在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的下方,且挡板8位于外壳1背面加热管2的上方,挡板8用于避免背面加热管2的热量向上蒸发,从而影响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的监测数据,加湿装置7包含锥形口71、喷嘴72、雾化器73、水泵74、连接管75、水槽76,锥形口71设置在外壳1正上方中间位置,喷嘴72位于锥形口71的上方中间位置,雾化器73固定连接在锥形口71的正下方,水槽76位于外壳1的底部,水泵74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水泵74通过连接管75分别与雾化器73和水槽76连接,控制器6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

所述的外壳1的正面上方设置有电源按钮11、温度调节按钮12、湿度调节按钮13、工作指示灯14,且电源按钮11、温度调节按钮12、湿度调节按钮13、工作指示灯14均位于显示屏3的右侧。

所述的两组加热管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网21。防护网21用于保护用户不被加热管2烫伤,确保机器的安全性。

所述的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口15,外壳1的左侧下部设置有加水口16。散热口15用于将机器内部的热量散出,加水口16用于向水槽76内部加水。

所述的控制器6与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显示屏3、雾化器73、水泵74、加热管2、工作指示灯14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幼蚕需要加温时,将设备移至培育室内,接上220V电源,打开电源按钮11,根据幼蚕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调节温度调节按钮12和湿度调节按钮13对温度和湿度参数进行设定,控制器6则根据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反馈的检测数据来打开或者关闭加热管2和加湿装置7,工作指示灯14用于显示机器的工作状态,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培育室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6则打开加热管2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培育室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6则关闭加热管2加热,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培育室内的湿度低时,则控制器6打开水泵74向雾化器73供水,雾化器73将水雾化后由喷嘴72喷出,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培育室内的湿度高时,则不启动加湿装置7,挡板8设置在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的下方,且挡板8位于外壳1背面加热管2的上方,挡板8用于避免背面加热管2的热量向上蒸发,从而影响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5的监测数据,两组加热管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护网21。防护网21用于保护用户不被加热管2烫伤,确保机器的安全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将加热和加湿于一体,方便蚕农使用,且能够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提高蚕农供育幼蚕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