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光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150发布日期:2019-04-20 02:3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观赏植物光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态循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观赏植物光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会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分别种植一些盆栽和养殖水族类观赏鱼,通常花盆和鱼缸彼此独立,不便打理,也比较占用室内空间。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024902U公开一种带有花盆的鱼缸,具有鱼缸部和花盆部,可通过灌溉装置使用鱼缸部内的水浇灌花盆部内的植物,其结构紧凑,节省室内空间,但是观赏鱼的排泄物在不通过灌溉装置作用下会留在鱼缸部的底面,影响观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观赏植物光水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净化水质、实现水质循环利用、适于植物室内生长以及良好的观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观赏植物光水系统,包括鱼缸、设于鱼缸上端用于种植植物的盆座、设于盆座上的补光灯,所述鱼缸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内隔离形成分离腔和安装腔,所述分离腔与鱼缸连通设有过滤孔,所述底座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口设于分离腔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设于盆座内,所述盆座底部设有与鱼缸连通的透孔,所述底座内设有用于控制水泵和补光灯的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观赏鱼的排泄物落到鱼缸底部后,会通过过滤孔进入底座内的分离腔内,从而使得观赏鱼和排泄物分离开,提高了整体的观赏质量;水泵的吸水口设于分离腔内,更加便于将水连通排泄物输送到盆座内,用于给盆座内的观赏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养分,盆座内的水再通过盆座底部的透孔过滤落回鱼缸内,提高了鱼缸内的水质以及含氧量;补光灯能够给植物提供补光和照明,解决室内光照不足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分离腔与鱼缸之间隔离有分离板,所述过滤孔设于分离板上,所述过滤孔包括从分离板边缘至中心间隔开设的内径从小到大的多种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开设内径大小不同的多种过滤孔便于排泄物进入分离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滤孔面向鱼缸的边缘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排泄物卡在过滤孔的边缘,使得排泄物更加容易进入分离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盆座包括底板以及底板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壁,所述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透孔,所述底板设于鱼缸内,所述环壁底部抵于鱼缸上端面,所述鱼缸上端开设有缺口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盆座与鱼缸通过卡接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取装;缺口一的设置,便于盆座的取装以及对鱼缸内进行投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盆座的底板内侧面设有过滤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了盆座底部的过滤能力,保证水质的净化效果,将排泄物作为养料有效留在盆座内,能更好的被植物吸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盆座开口端设有盆盖,所述盆盖下端面凸设有与环壁开口卡接的筒壁,所述盆盖边缘开设有缺口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盆盖与盆座通过卡接方式进行连接,便于盆盖拆装,缺口二便于用户插入手指将盆盖拆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盆盖上穿设有定植篮,所述定植篮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定植篮设于盆座内与底板之间留有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定植篮便于植物固定在盆座内,便于定植篮内的植物与盆座内的水更好的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盆盖与补光灯之间通过鹅颈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鹅颈管可以进行弯曲而改变补光灯的高度,根据植物生长不同阶段或者不同植物类别调整高度,便于补光灯更好的对植物进行补光照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紧凑、拆装方便,能利用鱼缸内的水和观赏鱼的排泄物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同时给鱼类供养;设置分离腔用于收集鱼类的排泄物,既保证整体的观赏性,又便于将水连通排泄物输送至盆座内供植物生长使用;补光灯给植物提供补光照明,解决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观赏植物光水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观赏植物光水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6为盆盖与定植篮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00、底座;101、环台;102、分离板;103、过滤孔一;104、过滤孔二;105、过滤孔三;106、过滤孔四;107、隔板;108、分离腔;109、安装腔;1、鱼缸;11、缺口一;2、盆座;21、底板;22、环壁;23、透孔;24、过滤棉;3、盆盖;31、筒壁;32、缺口二;33、穿孔;34、安装槽;4、定植篮;41、篮体;42、篮边;5、补光灯;6、水泵;7、输水管;8、开关;9、电源插座;10、鹅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观赏植物光水系统,包括底座100、鱼缸1、盆座2、盆盖3、定植篮4和补光灯5。

参见图2和图3,底座100注塑成型,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结构,底座100内壁靠近开口端设有一圈环台101,环台101上放置有圆形分离板102,分离板102上开设有过滤孔,参见图4,分离板102上的过滤孔沿径向从外到内依次开设有过滤孔一103、过滤孔二104、过滤孔三105和过滤孔四106,过滤孔一103、过滤孔二104和过滤孔三105均为弧形长腰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多个,过滤孔一103、过滤孔二104和过滤孔三105的内径逐渐变大,过滤孔四106设于分离板102的圆心位置为圆孔,其内径大于过滤孔三105的内径,过滤孔的上边缘均设有倒角;分离板102的外径小于底座100内径,在环台101上位于分离板102与底座100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鱼缸1用的环槽,鱼缸1由透明玻璃制成,呈中空筒状,鱼缸1底部插入上述环槽中并通过玻璃胶密封固定。

底座100内壁上通过胶水密封固定安装有隔板107,隔板107与分离板102之间形成分离腔108,隔板107与底座100内部之间形成安装腔109,底座100内安装有水泵6,具体为潜水泵包括一个吸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水泵6主体通过螺钉安装在安装腔109内,水泵6部分穿过隔板107置于分离腔108,水泵6的吸水口置于分离腔108内,水泵6的出水口穿过分离板102置于鱼缸1内,水泵6的出水口竖直套接有输水管7,水泵6穿过隔板107位置处通过密封胶密封处理。安装腔109内还安装有开关8和电源插座9,开关8、水泵6和电源插座9之间通过导线连接,通过开关8控制水泵6的电流通断。

参见图2和图5,盆座2安装于鱼缸1上端,盆座2注塑成型,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结构,盆座2包括圆柱形的底板21以及从底板21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壁22,底板2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透孔23,以及一个用于输水管7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底板21的外径小于鱼缸1的内径,环壁22的外径与鱼缸1外径相等,盆座2安装在鱼缸1上时,盆座2的底板21插入鱼缸1内,盆座2的环壁22底部抵于鱼缸1上端面,输水管7上端穿过底板21设于盆座2内,盆座2的底板21内部还铺设一层过滤棉24;为了便于盆座2的取装以及对鱼缸1内进行投食,在鱼缸1上端开设有半圆形的缺口一11,如图1所示。

参见图2和图6,盆盖3盖在盆座2开口,盆盖3呈圆柱形,盆盖3外径与盆座2环壁22外径相等,盆盖3下端面凸设环形筒壁31,筒壁31外径与盆座2环壁22内径相等,为了便于盆盖3的拆装,在盆盖3边缘竖直开设有半圆形的缺口二32。盆盖3安装在盆座2上时,筒壁31插入盆座2环壁22内,盆盖3底面与盆座2环壁22上端面抵接。盆盖3端面开设有用于定植篮4穿过的穿孔33,盆盖3上端面位于穿孔33外周开设有用于安装定植篮4用的安装槽34。定植篮4包括圆柱形的杯状篮体41以及从篮体41的开口边径向朝外延伸的篮边42,篮体41上开设有透水孔43,定植篮4安装时,篮体4穿过盆盖3的穿孔33后,篮边42抵于安装槽34上,篮体41底部与盆座2底板21之间留有空间。

参见图1、图2和图6,在盆盖3上通过鹅颈管10连接有补光灯5,补光灯5采用环形的LED灯管,通过弯曲鹅颈管10可调节补光灯5高度,根据植物生长不同阶段或者不同植物类别调整高度,便于给定植篮4内种植的植物提供补光照明,解决室内光照不足问题,补光灯5与开关8之间通过导线连接,通过开关8控制补光灯5的电流通断。

在实际使用时,鱼缸1内的观赏鱼的排泄物落到鱼缸1底部后,会通过过滤孔进入底座100的分离腔108内,从而将观赏鱼与排泄物分离开,保证了鱼缸1的观赏性。电源插座9接通电源后,打开开关8开启水泵6和补光灯5,水泵6的吸水口将水连通排泄物一同吸入从出水口排出,通过输水管7输送至盆座2供植物生长。盆座2内的水和排泄物通过过滤棉24和透孔23的过滤落回鱼缸1内,使得水质得到净化,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