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的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127发布日期:2019-04-20 02:3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的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业撒料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涡流形成的流浆箱。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对于水产养殖业,投放饲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投饲方式依靠人工进行抛洒,饲料投放不均匀,撒料速度慢,浪费人力和时间,同时也很难对整个饲养池均匀的抛洒饲料,造成了浪费,也导致鱼儿抢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的撒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撒料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料斗及封闭料斗的盖体,料斗的底部具有出料口;所述料斗的底部对应出料口连接有竖置的输送管;所述料斗的下方转动设置有抛洒装置;所述输送管上固设有挡圈,挡圈支撑在抛洒装置上,且输送管的下端伸入抛洒装置内;所述料斗内转动设置有多个搅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搅拌器为搅拌辊,搅拌辊包括横向转动设置的辊子,辊子的圆周上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多片搅拌叶,搅拌叶均匀间隔绕设在辊子的圆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搅拌辊至少设置有三根,其中第一搅拌辊对应设置在料斗的出料口处,另外两根搅拌辊设于第一搅拌辊的上方,且对称设置与第一搅拌辊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搅拌器为搅拌桨,搅拌桨包括竖向转动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上固接有螺旋桨叶。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抛洒装置包括支撑环板及设于其上的转筒,转筒的上部具有颈部,输送管同轴伸入颈部内;所述转筒的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外伸的出料筒;所述转筒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筒底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出料筒斜向上分布,其均匀间隔分布在转筒的四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转筒的上部连接有通风管,通风管上设置有引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还包括机壳,机壳固定设置在料斗、抛洒装置外;所述机壳上对应抛洒装置的出料筒出口开设有出料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撒料装置,所述机壳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浮体或支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撒料装置可以替代人工进行撒料投放饲料,撒料速度快,投放均匀,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整个饲养池的饲料投放,避免饲养动物抢食。

本撒料装置具体工作中,人工将各种饲料投放进入料斗内,经搅拌器的搅拌混合均匀后排放进入抛洒装置内。抛洒装置的电机的旋转带动下,向四周进行抛洒饲料。

本撒料装置除了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还可应用于陆地上家禽饲养的饲料投放。用途广泛,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机壳底部环状区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中:1、浮体,2、拉钩,3、出料筒,4、转筒,5、输送管,6、挡圈,7、料斗,8、盖体,9、搅拌器,10、锥筒,11、机壳,12、电磁阀,13、拉筋,14、引风机,15、通风管,16、支撑环板,17、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的撒料装置,包括料斗7及封闭料斗7的盖体8,料斗7的底部具有出料口;所述料斗7的底部对应出料口连接有竖置的输送管5;所述料斗7的下方转动设置有抛洒装置;所述输送管5上固设有挡圈6,挡圈6支撑在抛洒装置上,且输送管5的下端伸入抛洒装置内;所述料斗7内转动设置有多个搅拌器9。

搅拌器9为搅拌辊,搅拌辊包括横向转动设置的辊子,辊子的圆周上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多片搅拌叶,搅拌叶均匀间隔绕设在辊子的圆周上。搅拌辊至少设置有三根,其中第一搅拌辊对应设置在料斗7的出料口处,另外两根搅拌辊设于第一搅拌辊的上方,且对称设置与第一搅拌辊的两侧。搅拌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料斗7相对的侧壁上,其中一端伸料斗7并固定安装有从动链轮,各个从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链条由电动机带动,一般在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驱动链轮,驱动链轮与链条啮合配合后,驱动链轮转动即可带动链条移动并同步带动对应的输送辊转动。

输送管5上设置有电磁阀12,电磁阀12的通道开合的大小可以控制料斗7内饲料的出料量、出料速度。

抛洒装置包括支撑环板16,支撑环板16由拉筋13固定在机壳11内,及设于其上的转筒4,转筒4的上部具有颈部,输送管5同轴伸入颈部内;所述转筒4的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外伸的出料筒3;所述转筒4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环保与转筒4底部固定连接。出料筒3斜向上分布,其均匀间隔分布在转筒4的四周。电机工作,带动转筒4旋转,可以将输送管5内流出的饲料从出料筒3内向外抛洒出去。控制电磁阀12的出料速度和电机的转速,使转筒4内饲料的进料和向外抛洒出料达到平衡。

转筒4的上部连接有通风管15,通风管15的一端外伸插入鱼池水中,在通风管15上设置有引风机14。通风管15伸入转筒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滤网,引风机14工作向外抽排出撒料装置内的饲料粉尘,并通入水中。防止撒料时,粉末飞扬。

还包括机壳11,机壳11固定设置在料斗7、抛洒装置外;所述机壳11上对应抛洒装置的出料筒3出口开设有出料通道。机壳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浮体1。另外在机壳11的底部四周固定设置有拉钩2,拉钩2上固定绳索。当本撒料装置用在鱼池中时,可以牵引着浮在池中央。当需要添加饲料时,把撒料装置拉回岸边即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中基础上有如下改进,将搅拌器9设置为搅拌桨,搅拌桨包括竖向转动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上固接有螺旋桨叶。搅拌轴的上端伸出盖体8,并转动设置于盖体8的中部。在搅拌轴的伸出端配置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的撒料装置,包括料斗7及封闭料斗7的盖体8,料斗7的底部具有出料口;所述料斗7的底部对应出料口连接有竖置的输送管5;所述料斗7的下方转动设置有抛洒装置;所述输送管5上固设有挡圈6,挡圈6支撑在抛洒装置上,且输送管5的下端伸入抛洒装置内;所述料斗7内转动设置有多个搅拌器9。

搅拌器9还可以设置为搅拌桨,搅拌桨包括竖向转动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上固接有螺旋桨叶。搅拌轴的上端伸出盖体8,并转动设置于盖体8的中部。在搅拌轴的伸出端配置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

输送管5上设置有电磁阀12,电磁阀12的通道开合的大小可以控制料斗7内饲料的出料量、出料速度。

抛洒装置包括支撑环板16,支撑环板16由拉筋13固定在机壳11内,及设于其上的转筒4,转筒4的上部具有颈部,输送管5同轴伸入颈部内;所述转筒4的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外伸的出料筒3;所述转筒4的下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环保与转筒4底部固定连接。出料筒3斜向上分布,其均匀间隔分布在转筒4的四周。电机工作,带动转筒4旋转,可以将输送管5内流出的饲料从出料筒3内向外抛洒出去。控制电磁阀12的出料速度和电机的转速,使转筒4内饲料的进料和向外抛洒出料达到平衡。

还包括机壳11,机壳11固定设置在料斗7、抛洒装置外;所述机壳11上对应抛洒装置的出料筒3出口开设有出料通道。机壳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腿17,支腿17安装固定于底面。当本撒料装置还可以安装固定在鱼池中间的平台上,或者直接应用于地面家禽的饲养中投料抛料。

实施例4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改进。机壳11底部设置有环状区,环状区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环状区避开支腿17和浮体1。本撒料装置在使用中可能出现遗撒遗留在机壳11内,在机壳11的底部设置开孔的环状区将遗撒的饲料排出,避免堆积在此处发霉变质。

另外,在输送管5外固定设置有拉筋13,拉筋13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壳11的内部。提高机壳11的刚度与稳定性。

料斗7的底部的出料口可以设置为较大开口的缺口,也可以设置为封闭式结构,在封闭处的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供饲料向下排出。在料斗7的出料口与输送管5之间还设置有锥筒10,方便输送管5、电磁阀12的过渡连接,安装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