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744发布日期:2019-04-20 02:30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立体栽培架。



背景技术:

潮汐式灌溉系统是基于潮水涨落原理而设计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它适用于各类盆栽植物的种植和管理,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和营养液的利用效率。潮汐式灌溉主要分为两类:地面式和植床式。在应用时,灌溉水或配比好的营养液由出水孔漫出,使整个苗床中的水位缓慢上升并达到合适的液位高度(称为涨潮),将栽培床淹没约2-3公分的深度;在保持一定时间(作物根系充分吸收)后,约10-15分钟后,营养液因毛细作用而上升至盆中介质的表面,此时,打开回水口,将营养液排出,回营养液池(称为落潮),待另一栽培床需水时再将营养液送出。当前潮汐灌溉技术应用成熟,但造价较高,占地面积较大,在观光型温室内不适宜做展示。

深液流水培(DFT)技术是指植株根系生长在较为深厚(5-10公分有时甚至更深)并且是流动的营养液层的一种水培技术。作物根系置于其中,同时采用水泵间歇开启供液使得营养液循环流动,以补充营养液中氧气并使营养液中养分更加均匀,为根系提供了一个较稳定的生长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栽培架,其将潮汐灌溉技术与DFT水培技术集于一个栽培装置上,扩大适宜作物的范围,方便在园艺技术展示、观光农业中等进行展示,同时满足技术展示、景观造型、植株生长的三向要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栽培架,其包括营养液池、上水管、第一组栽培单元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所述第一组栽培单元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水管的两侧,

所述第一组栽培单元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均包括多个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栽培槽,所述栽培槽与所述支架能拆卸连接,相邻的两个栽培槽的支架的高度具有差值,相邻的两个栽培槽之间通过上水软管连接,所述上水管两侧最上部的两个栽培槽的上水软管连接所述上水管,

所述栽培槽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定植的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形状与所述栽培槽的上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漂浮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定植孔;

所述营养液池内部设置有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连接所述上水管。

优选地,所述栽培槽为倒梯形。

优选地,所述上水管两侧最底部的两个栽培槽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栽培槽之间的上水软管与所述栽培槽之间借助于连接件能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栽培单元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下部设置有营养液回收槽,所述营养液回收槽与所述营养液池之间设置有回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将潮汐灌溉栽培与DFT水培(DFT水培为Deep Flow Technique,是指植株根系生长在较为深厚并且是流动的营养液层的一种水培技术)两种栽培模式集中,更大范围的适用于各类作物栽培。

②本实用新型将潮汐灌溉不局限于苗床类型,更能满足在园艺技术展示、观光农业中的应用。

③本实用新型在DFT模式下时,营养液在落差区间不间断流动,更有效的满足植物根系所需溶氧环境,利于植株的生长;栽培槽可拆卸,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栽培架,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营养液池1、上水管2、第一组栽培单元3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4,第一组栽培单元3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4对称设置在上水管2的两侧。

第一组栽培单元3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4均包括多个支架5以及设置在支架5上的栽培槽6,栽培槽6与支架5能拆卸连接,相邻的两个栽培槽6的支架的高度具有差值,相邻的两个栽培槽6之间通过上水软管7连接,上水管2两侧最上部的两个栽培槽6的上水软管7连接上水管2。

栽培槽6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定植的漂浮板,漂浮板的形状与栽培槽6的上部的形状相匹配,漂浮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定植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栽培槽6的上部设置有花盆62。花盆62借助于花盆支架63进行固定。

营养液池1内部设置有泵送装置11,泵送装置11连接上水管2。

优选地,栽培槽6为倒梯形。

优选地,上水管2两侧最底部的两个栽培槽6设置有出水口61。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栽培槽6之间的上水软管7与栽培槽6之间借助于连接件能拆卸连接。

优选地,第一组栽培单元3以及第二组栽培单元4下部设置有营养液回收槽8,营养液回收槽8与营养液池1之间设置有回流管9。

应用时,泵送装置11将营养液泵至最高层栽培槽。潮汐模式下,栽培槽内装配花盆,营养液随各层栽培槽间导管流动,至最底层出水口有营养液流出时即可关闭泵送装置11,待灌溉完成后可打开最底层栽培槽下方泄水阀排出营养液。DFT模式下,没有花盆,设置漂浮板,保证泄水阀关闭下,打开泵送装置11,营养液逐级流动,待最底层出水口有营养液流出时,将规格和栽培槽吻合的泡沫浮板置于栽培槽中,定植即可。

另外,每个栽培槽与地面固定其的支架之间非永久式焊接,可拆卸清洗。各级栽培槽间软管采用外丝连接,可拆卸。如图1结构,地面要求中间稍低,便于营养液回流。

潮汐模式下,将适宜规格的花盆放入栽培槽内,营养液随各层栽培槽间导管流动,至最底层出水口有营养液流出时即可关闭泵送装置,此时,花盆底部1/4浸于营养液内,待灌溉完成后(约10-15min,或根据花盆内基质状态决定)可打开最底层栽培槽下方泄水阀排出营养液。

DFT模式下,没有花盆,在保证泄水阀关闭下,打开泵送装置,营养液逐级流动,待最底层出水口有营养液流出时,将规格和栽培槽吻合的泡沫浮板置于栽培槽中,定植即可(浮板上有定植孔)。可通过时控装置控制营养液的循环间隔,在满足相应植物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减少能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将潮汐灌溉栽培与DFT水培两种栽培模式集中,更大范围的适用于各类作物栽培。

②本实用新型将潮汐灌溉不局限于苗床类型,更能满足在园艺技术展示、观光农业中的应用。

③本实用新型在DFT模式下时,营养液在落差区间不间断流动,更有效的满足植物根系所需溶氧环境,利于植株的生长;栽培槽可拆卸,方便清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