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切块浸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7765发布日期:2019-04-16 22:1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马铃薯切块浸种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机,具体为马铃薯切块浸种池。



背景技术:

马铃薯播种前,需要用赤霉酸浸种,将切块浸种,用5~10毫克/升的赤霉酸溶液浸5~10分钟。传统的浸种方法是,赤霉酸溶液浸种前,用清水将切口处淀粉清洗干净,浸后捞出薯块,放在阴凉处晾4~8小时后催芽。即马铃薯切块需要两个池才能处理,一个清洗,一个浸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的马铃薯切块浸种池,只需要一个池。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马铃薯切块浸种池,包括浸种池,浸种池内设有内套筒,所述的内套筒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的浸种池底部留有出泥口,浸种池内还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表面与所述的内套筒底部接触,隔板的下表面与浸种池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作为沉淀区,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中心柱和多个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对称的安装在中心柱周围,所述的中心柱与电机连接,中心柱通过支架安装在浸种池的上方中心处。

隔板的端部沿着浸种池的内壁上下滑动,隔板下表面与浸种池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减震簧。

优选的设计,所述的内套筒为球冠形,球面朝向,所述的隔板上表面设有球冠形的槽,内套筒的最下端位于槽内。

还包括中心搅拌轴,所述的中心搅拌轴与中心柱同轴心线,中心搅拌轴位于多个搅拌轴的中心位置。对应的,所述的搅拌轴比中心搅拌轴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铃薯切块浸种池,只需要一个水池即可以,不需要先清洗,在浸种池中通过搅拌就可以清洗去切口的淀粉,不影响赤霉酸溶液对切口的处理,通过内套筒直接取出沥干水分,结构简单,操作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马铃薯切块浸种池,包括浸种池1,浸种池1内设有内套筒5,所述的内套筒5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的浸种池1底部留有出泥口9,浸种池1内还设有隔板6,所述的隔板6上表面与所述的内套筒5底部接触,隔板6的下表面与浸种池1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作为沉淀区7,所述的隔板6上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中心柱2和多个搅拌轴4,所述的搅拌轴4对称的安装在中心柱2周围,所述的中心柱2与电机连接,中心柱2通过支架安装在浸种池1的上方中心处。

内套筒5可以多个轮换使用,将马铃薯切块放在内套筒5内,再放入到浸种池1内进行浸泡。浸泡完成后,直接取出内套筒5沥水。

为了清除马铃薯切块切口的淀粉,通过搅拌轴4进行搅动,冲洗去切口的淀粉。为了防止中心部分切块不能被搅动,还包括中心搅拌轴3,所述的中心搅拌轴3与中心柱2同轴心线,中心搅拌轴3位于多个搅拌轴4的中心位置。

搅拌轴4和中心搅拌轴3外可以套有绒布或软毛刷,增加对切口的刷洗力度。清洗出的淀粉和泥沙从内套筒5的透水孔排出,再通过隔板6的通孔进入到下方的沉淀区7,泥沙和淀粉在沉淀区7内不易被搅动起。

所述的内套筒5为球冠形,球面朝向,所述的隔板6上表面设有球冠形的槽,内套筒5的最下端位于槽内。所述的搅拌轴4比中心搅拌轴3短。搅拌轴4的最下端位置比中心搅拌轴3最下端的位置高。

为了及时分离出马铃薯切块上倾斜下的泥土和淀粉,隔板6设置成活动式的。隔板6的端部沿着浸种池1的内壁上下滑动,隔板6下表面与浸种池1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减震簧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