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脱毒小整薯的原种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771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小整薯的原种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的许多病毒,如马铃薯x病毒、纺锤块茎类病毒等,细菌病害,如环腐病、青枯病、晚疫病等,可通过切薯的刀扩大带病种薯的传播。当种薯切块后,如伤口不能很快愈合,切面易感染细菌导致腐烂,极易引起大量烂种,导致田间缺苗断条。

现有马铃薯切块播种方法,存在如土壤水分少或湿度大、土湿过低或过高时,或种薯储存时间过长,生理年龄处于衰退期时,易引起干枯或腐烂现象,在不良的生产条件下,不易保全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小整薯的原种繁育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马铃薯脱毒小整薯的原种繁育方法,包括原种繁育基地选择、播种前准备工作、基地内肥水管理步骤,具体过程为,在播种前,将储藏的原种薯取出,剔除病薯,烂薯后,置于18-22℃温度下有散射光的室内,让其自然通过休眠发芽,促芽变绿,选用通过休眠、芽短壮的原种做种薯;马铃薯原种植播种密度为,播种密度:针对3-20g的马铃薯,株距为10-12cm;针对20-35g的马铃薯,株距为13-15cm。

进一步的,所述马铃薯原种植播种密度为,针对3-20g的马铃薯,株距为10cm,行距60cm,;针对20-35g的马铃薯,株距为13cm,行距60cm。

进一步的,所述原种繁育基地选择气候寒冷、自然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区,海拔高度2000-3000m范围之内,土地连片,方圆500m范围无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无商品薯种植;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灌溉方便、近2年内未种植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向阳地块。

进一步的,所述播种前准备工作具体为,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深度30cm-40cm;精细整地。

进一步的,所述基地内肥水管理步骤中,按照n、p、k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尿素20-25kg,过磷酸钙50-60kg,硫酸钾25-30kg;齐苗后株高10-15cm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结合第二次中耕,喷施2-3%的磷酸二氢钾,再次培土。

进一步的,所述基地内肥水管理步骤中,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齐苗后株高10cm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结合第二次中耕,喷施2%-3%的磷酸二氢钾,再次培土。

进一步的,所述基地内肥水管理步骤后还包括病虫害防治步骤,包括对早、晚疫病,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病,潜叶蝇,夜蛾类及地下害虫类的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步骤中,针对早、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早期在发病早期可采用甲霜锰锌和代森锰锌药剂进行轮换喷施防治;针对根腐病、枯萎病,选用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拌土塘施,再浇透定根水;针对炭疽病,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类、百菌清、代森锌、甲基托布津药剂喷雾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步骤中,针对蚜虫病,选用蚍虫啉类、啶虫脒药剂轮换喷施;针对潜叶蝇:幼虫防治选择内吸、渗透作用的药剂,阿维菌素和吡虫啉轮换喷施;针对夜蛾类:成虫防治采用喷施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和多种诱杀方法,幼虫防治在低龄期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喷雾防治。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步骤中,针对地下害虫类:幼虫盛发期用辛硫磷拌细土撒于地面或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或者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辛硫磷药剂灌根防治。

本发明关键技术如下:通过增加马铃薯原种植密度,所生产的原种小薯的数量和产量增加,从而达到整薯播种的目的。每亩可以播种9328株,所生产的原种每亩达到50000粒以上,20-30g的原种占总量的60%以上,其余的40%都为30g以上的原种。

本发明马铃薯脱毒小整薯种植的优点如下:

1.出苗整齐、苗全苗壮。而用小整薯播种,由于整薯的外面有一层厚的木栓化表皮,播种时,有利有保存块茎内的水分、养分,在土壤过干、过湿等不良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出苗,出苗一般在92—98%,比切块做种出苗率提高18—37%整薯播种后,出苗齐壮,耐旱抗寒力强,由于小种薯大部分是幼龄薯或壮龄薯,生命旺盛,而且整薯没有切口,马铃薯体内的水分、养分能较好的保持,又没有病害传染,病株少,顶芽优势明显,所以出苗整齐,苗全苗壮。

2.能发挥顶端优势,获得高产。整薯多由顶部芽眼萌发,由于顶部的芽粗壮,可充分发挥种薯的顶端优势。整薯播种,可由顶部发出多个主茎,每个主茎可结3—5个块茎,主茎数多而增加结薯个数,达到高产。据报道,采用小整薯播种比采用切块做种的马铃薯一般增产15%--50%,最高可成倍增产,薯大而整齐,提高了经济价值,同时出粉率也明显提高。

3.减少病害传播。马铃薯整薯播种可以避免病毒和细菌性病害通过切刀传播,杜绝细菌病害,如环腐病、青枯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4.植株长势强,病毒少,植株间结薯比较一致,生长的马铃薯薯块整齐,商品马铃薯率高,增产潜力大,有利于高产稳产。

5.马铃薯整薯播种还减少了分切芽块的工序,节省人工,并且便于机械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中的马铃薯采用脱毒马铃薯,即马铃薯通过茎尖(不带毒)消毒,再经过现有方法组织培养,达到脱毒的目的。

实施例中的阿维菌素类药剂为市场商购的现有产品。

实施例1

1.原种繁育基地的选择选择在气候寒冷、自然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区。一般海拔高度2000-3000m范围之内,土地连片、方圆500m范围无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无商品薯种植为宜。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灌溉方便、近2年内未种植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向阳地块。

2.播种前准备工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深度30cm-40cm。精细整地,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作垄或平整土地,合理使用肥料。播种前20d,将在低温室或专用库内储藏的原种薯取出,剔除病薯,烂薯后,置于20℃的有散射光的室内,让其自然通过休眠发芽,促芽变绿,每隔7d翻动一次。选用通过休眠、芽短壮的原原种做种薯。播种一般在4月份。

马铃薯原种植密度,所生产的原种小薯的数量和产量增加,从而达到整薯播种的目的。播种密度:针对3-20g的马铃薯,株距为10-12cm,行距60cm,每亩播种12127株;针对20-35g的马铃薯,株距为13-15cm,行距60cm,每亩播种9328株。所生产的原种每亩达到50000粒以上,20-30g的占总量的60%以上,其余的40%都为30g以上。

3.肥水管理根据土壤本身的肥力来确定具体的底肥施肥方案,原则是n、p、k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齐苗后株高10cm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结合第二次中耕,喷施2%-3%的磷酸二氢钾,再次培土。

4.繁殖区去杂去劣在封行期、盛花期末、块茎膨大期三次调查拔除混杂株、病株、异常株(包括地下块茎),拔除的植株进行集中销毁。

5.收获种分级装袋马铃薯在植株上部停止生长,中、下部叶片发黄时即进入生理成熟期,应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开展收获采收工作并进行分级包装待储藏。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马铃薯原种植播种密度为,播种密度:针对3-20g的马铃薯,株距为12cm,行距60cm;针对20-35g的马铃薯,株距为13cm,行距60cm。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播种前,将储藏的原种薯取出,剔除病薯,烂薯后,置于22℃温度下有散射光的室内,让其自然通过休眠发芽。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播种前,将储藏的原种薯取出,剔除病薯,烂薯后,置于18℃温度下有散射光的室内,让其自然通过休眠发芽。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基地内肥水管理步骤中,按照n、p、k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尿素25kg,过磷酸钙60kg,硫酸钾30kg。齐苗后株高15cm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15kg,结合第二次中耕,可喷施3%的磷酸二氢钾,再次培土。

实施例6-病虫害防治技术

早、晚疫病: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早期可采用甲霜锰锌和代森锰锌药剂进行轮换喷施防治,喷施时注意叶片正背面都要均匀喷施。

实施例7-病虫害防治技术根腐病、枯萎病:选用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拌土塘施,再浇透定根水。

实施例8-病虫害防治技术

炭疽病: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类、百菌清、代森锌、甲基托布津药剂喷雾防治。

实施例9-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毒病:病毒病的病源为种薯带毒和毒源蚜虫传毒,防治以蚜虫防治药剂喷治为主,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病毒保护剂喷雾,重点喷施薯苗生长点。

实施例10-病虫害防治技术

蚜虫病:选用蚍虫啉、啶虫脒药剂轮换喷施。

实施例11-病虫害防治技术

潜叶蝇:成虫防治可采用黄板诱杀,药剂可选择常规杀虫药剂。幼虫防治选择内吸、渗透作用的药剂,阿维菌素和吡虫啉轮换喷施。

实施例12-病虫害防治技术

夜蛾类:成虫防治采用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幼虫防治在低龄期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药剂喷雾防治。

实施例13-病虫害防治技术

地下害虫类:幼虫盛发期用辛硫磷拌细土撒于地面或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或者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辛硫磷药剂灌根防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