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福寿螺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3409发布日期:2019-06-29 00:43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福寿螺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物诱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福寿螺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已将其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具统计2006年,我国仅水稻受灾面积就高达3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福寿螺在自然环境下,是以水稻、水草等植物为生,其繁殖速度快,对水田种植农产品地啃噬是毁灭性的,在不使用外力处理的情况下,种植下的农产品是活不了几天就会被啃食的所剩无几了。可如果是利用人力下田来处理福寿螺,那也更是浩大的工程,费时费力、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不说,还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小面积水田,也有通过养鸭子等方法处理福寿螺,但是也因为福寿螺的快速繁殖、个体太大无法被食用,鸭子等动物对种植水稻等也会有伤害等,还有地域、地势等问题而无法大面积推广,从而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现阶段,大部分处理的方法都是使用灭螺药来消灭福寿螺,灭螺药一般的价格也在几十元一亩,所以这种方法不仅加大了种植成本,还会对环境,粮食乃至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生活在水田中其他水产品如:鱼、泥鳅、龙虾等动物在其投药的2-3个月内也将无法存活;而死螺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清理不干净的,还会成为对劳作者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而福寿螺是一种脂肪含量低的优质蛋白源,其内脏中富含高活力的纤维素酶系,用来养殖效果好,堪比鱼粉饲料,采用灭螺药灭螺的方法,造成污染环境同时还大大浪费了这一饲料资源。通过生态方法处理福寿螺,主要是养殖鸭子或一些以福寿螺为食的水产品,而鸭子会对水产品进行无差别的捕捉,这会导致在减少福寿螺的同时造成其他水产品的减产,从而得不偿失,且因个体大小、数量、地域条件的限制,这种生态方法不易大面积推广,而对中国现在存在的福寿螺灾害面积大并有不断的扩大趋势的情况下,做到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福寿螺诱捕装置,通过诱捕装置将福寿螺进行诱捕后再用于制成水产品饲料以喂养水产品,从而做到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一个高效的福寿螺消灭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福寿螺诱捕装置,包括支架、料仓、诱螺机构和除螺机构;其中,料仓包括固设于支架上端的诱饵仓与配料仓;诱螺机构包括设于料仓下部的诱螺盘与设于诱饵仓与诱螺盘之间的诱饵传送机构,诱螺盘上部设置送螺机构;除螺机构包括绞螺机与倾斜设置的导螺管,绞螺机与配料仓之间设置配料传送机构,导螺管较低的一端与绞螺机连接,较高的一端与送螺机构的出口连通,导螺管的侧壁上还设置带有开关的出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福寿螺诱捕装置,其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1、将装置进行安装,安装后的诱螺盘位于水下,在诱饵仓中填入福寿螺诱饵,在配料仓中填入饲料配料。

步骤2、通过诱饵传送机构将诱饵仓中的诱饵送至诱螺盘中,福寿螺被诱饵吸引后爬入诱螺盘中,送螺机构将诱螺盘中的福寿螺送入导螺管,当需要将诱捕的福寿螺绞碎后制成水产品饲料时,福寿螺从导螺管掉入绞螺机中,同时,配料传送机构将配料仓中的水产品饲料配料送入绞螺机,启动绞螺机将福寿螺绞碎并与水产品饲料配料混合形成水产品饲料,最后将水产品饲料排入水中即可;当需要收集完整的祝寿螺时,不启动绞螺机,打开导螺管上出螺口的开关,福寿螺从导螺管的出螺口掉落,在出螺口收集完整的福寿螺。

送螺机构具有将诱螺盘上的福寿螺传送至输螺管的作用,作为一种优化,所述送螺机构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于诱螺盘上部的转轴、设于转轴上的螺旋传送叶片以及设于螺旋传送叶片外部的外筒,所述转轴通过电机驱动,外筒的上端与导螺管连通,安装后,使外筒下端与诱螺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使用时,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螺旋传送叶片同步转动,外筒内部因螺旋传送叶片的转动产生水流吸力把诱螺盘上的福寿螺从外筒的下端吸入,从外筒的上端进入导螺管;作为进一步优化,可在转轴上端固设转轮,转轮与电机通过传送带连接,螺旋传送叶片与外筒位于转轮下部,电机启动后,通过传送带驱动转轮转动,转轮带动转轴转动;更进一步的,送螺机构将福寿螺从水中传送至导螺管的同时会将大量的水吸入外筒,因此,可在外筒侧壁设置排水口,排水口最好设于外筒的中部以上,装置安装后使排水口位于水面之上,通过排水口可将大部分水和福寿螺分离,减少高出水平面的水产生的水力压强降低送螺机构的工作效率,无水或少水的福寿螺继续通过螺旋装置到达输螺管内。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筒位于料仓下部,所述诱饵传送机构包括设于诱铒仓与诱铒盘之间的撒铒盘与送饵管,其中,撒饵盘设于外筒上部并与转轴同心固连,送饵管的一端与诱饵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设于撒饵盘上部,送饵管的出料开口与撒饵盘具有一定的距离,诱饵仓内的诱饵进入送饵管并在自身重力条件下自动落入撒饵盘内,最好将撒饵盘设于外筒上部并与转轴同心固连,当装置工作时,转轴转动时带动撒饵盘转动,撒饵盘中的诱饵在离心作用下从撒饵盘边缘掉落至诱螺盘内,转轴不断转动,不断将撒饵盘中的诱饵撒入诱螺盘内,当不需要进行福寿螺的诱捕时,转轴停止转动,撒饵盘中的诱饵堆积至一定程度即将送饵管堵住,从而停止撒饵,需要注意的是,当将撒饵盘设于倾斜的转轴上时,转轴的倾斜度需要控制在使撒饵盘内的诱饵可以落入诱螺盘内为宜,若转轴倾斜度过大,转轴上的撒饵盘与外筒下部的诱螺盘偏差过多,则撒饵盘上的诱饵不能落入诱螺盘,从而达不到将福寿螺引诱至诱螺盘的目的;为了更精确的控制诱饵的传送,可在送饵管或诱饵仓的出料口处设置开关。

具体的,绞螺机位于配料仓的下部,所述配料传送机构为带开关的送料管,送料管的一端与配料仓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导螺管连通,送料管上的开关最好采用电磁开关,以实现无需人为控制送料,只要设备运转就会自动完成开启送料与停止送料;所述绞螺机是用于将福寿螺进行在线碎的装置,可以采用绞肉机或其他具有破碎、搅拌功能的机器,例如可以在绞螺机内设置带有破碎刀片的转轴,转轴通过电机驱动即可,作为优化,电机可通过传送带带动转轴转动,绞螺机内的转轴可以与送螺机构中的转轴通过同一台电机进行控制,电机的启动与关闭或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带有定时装置的电控箱进行控制;进一步的,绞螺机上设置出料口,出料口下部设置倾斜的导料板,当福寿螺与饲料配料在绞螺机中混合后得到水产品饲料,通过出料口直接掉落于导料板上并滑落于水中,这样,水中的鱼类或其他水产品可以直接食用饲料;还可以在排料口下方的水中设接料篮,通过接料篮清理无法被水产品食用的螺壳等物,还能减小螺壳对下田人员造成伤害的机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福寿螺诱捕装置,具有对诱捕到的福寿螺进行绞碎再利用与完整收集两个功能,当需要将诱捕到的福寿螺进行单一的完整收集时,可根据需要删减相应的无关机构,例如配料仓、绞螺机等。

优化的,在诱螺盘上设置隔螺网,隔螺网与诱螺盘底部之间设置间隙,诱螺盘和隔螺网最好设成凹形,诱饵落在隔螺网中间并部分掉落于诱铒盘中,使福寿螺无法把诱饵全部吃掉,同时福寿螺也因隔螺网上网格间的空隙而无法吸附在诱螺盘上面,方便送螺机构把福寿螺送走;进一步的,可在诱螺盘下部固设插针,安装时将插针插入水底的泥中以固定诱螺盘并调节其高度,可根据需要将诱螺盘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福寿螺诱捕装置,不受福寿螺的所在地域、个体大小、数量的影响,无需人力全程监控与操作,持续可控,可大面积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长期诱捕,更换位置,福寿螺诱捕装置与方法可使田间形成自然的循环生态链:通过水草和诱饵喂养福寿螺,收集福寿螺处理成饲料喂养水产品和家禽等,水产品和家禽粪便又能肥沃田地使得水草和水稻长得更好,如此往复中即达到解决福寿螺对农业、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护了环境,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福寿螺诱捕装置结构图;

其中,1为支架,2为诱饵仓,3为配料仓,4为诱螺盘,5为绞螺机,6为导螺管,7为出螺口,8为转轴,9为螺旋传送叶片,10为外筒,11为电机,12为排水口,13为电磁开关,14为送料管,15为电控箱,16为出料口,17为导料板,18为送饵管,19为撒饵盘,20为隔螺网,21为插针,22为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福寿螺诱捕装置,包括支架1与料仓、诱螺机构和除螺机构;其中,料仓包括固设于支架1上端的诱饵仓2与配料仓3;诱螺机构包括设于料仓下部的诱螺盘4与设于诱饵仓2与诱螺盘4之间的诱饵传送机构,诱螺盘4上部设置送螺机构;除螺机构包括绞螺机5与倾斜设置的导螺管6,绞螺机5与配料仓3之间设置配料传送机构,导螺管6较低的一端与绞螺机5连接,较高的一端与送螺机构的出口连通,导螺管6上还设置带有开关的出螺口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送螺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诱螺盘4上部的转轴8、设于转轴8上的螺旋传送叶片9以及设于螺旋传送叶片9外部的外筒10,转轴8通过电机11驱动,外筒10的上端与导螺管6接通,外筒10侧壁设置排水口12;导螺管6较高的一端与外筒10的上端连通,导螺管6较低的一端与绞螺机5的进口连通,除螺机构中的绞螺机5位于配料仓3的下部,配料传送机构为带有电磁开关13的送料管14,送料管14的一端与配料仓3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导螺管6侧壁连通,绞螺机5内设置带搅拌叶片的转轴,驱动送螺机构的电机11通过传送带同时驱动绞螺机5内的转轴转动,电机11与设于支架1顶端的电控箱15导电连接,电控箱15内设有定时装置,绞螺机5下端设置出料口16,出料口16下部设置倾斜的导料板17;诱螺机构中的诱饵传送机构包括送饵管18与设于外筒10上部并与转轴8同心固连的撒饵盘19,其中,撒饵盘19位于诱饵仓2下部,送饵管18的一端与诱饵仓2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设于撒饵盘19上部,诱螺盘4底部的上部设置隔螺网20,隔螺网20与诱铒盘底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诱螺盘4下部固设插针21。

本实施例提供的福寿螺诱捕装置,将其用于福寿螺诱捕的方法具体为:

步骤1、将装置进行安装,将插针21插于水下的泥中以将诱螺盘4固定于水面22之下,通过支架1其他机构进行固定,安装时使外筒10上的排水口12位于水面之上,在诱饵仓2中填入福寿螺诱饵,在配料仓3中填入饲料配料。

步骤2、通过电控箱15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送螺机构中的转轴8转动,撒铒盘、螺旋传送叶片9同步转动,诱饵仓2中的诱铒通过送铒管不断的送入撒铒盘中,撒铒盘转动的同时将诱铒撒入下方的诱螺盘4中,水中的福寿螺在诱铒的吸引下进入诱铒盘中,并聚焦在隔螺网20上,螺旋传送叶片9转动的时在外筒10的底部产生吸力以将诱铒盘上的福寿螺与水吸入,福寿螺与水上升至排水口12外时,大部分的水通过排水口12排出,福寿螺持续上升至外筒10上端并被送至导螺管6,当需要将诱捕的福寿螺绞碎后制成水产品饲料时,开启送料管14上的电磁开关13,送料管14导通后,配料仓3中的饲料配料依次通过送料管14、导螺管6送入绞螺机5,电机11带动绞螺机5中的搅拌叶片转动以将福寿螺绞碎并与饲料配料混合形成水产品饲料,最后将水产品饲料通过绞螺机5下端的出料口16排出,并通过绞机下部的导料板17分散于水中即可;当需要收集完整的祝寿螺时,不启动绞螺机5,打开导螺管6上出螺口7的开关,导螺管6中的福寿螺从出螺口7掉落,在出螺口7收集完整的福寿螺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福寿螺诱捕装置,可通过电控箱控制装置的定时开关,实现福寿螺的自动诱捕与水产品饲料的自动生成,避免了用药除去福寿螺方法对生产环境的污染,还消灭了破坏水中生态体系的福寿螺,同时对福寿螺进行有效的利用,最终使田间形成自然的循环生态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