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6274发布日期:2020-12-01 10:2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落水者自救或者被救的可能性,现如今的挡墙多采用混凝土建造而成,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光滑侧面。目前,常见的挡墙的外侧增加了凸台或者凹槽,有助于落水者攀爬上岸,增加自救或者被救的性能,为岸上施救人员提供方便。但落水并非频繁发生的事件,当没有落水者的时候,挡墙凸台或者凹槽的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虽然有些挡墙上种植有植物,然而,植物的浇灌十分不便。

凹槽内的植物生长用水及肥料问题需要另行解决,如果该挡墙距离市政供水管道较近,则可直接驳接水管进行浇灌;但如果距离较远,专门铺设水管成本较高;若采用从河道取水,尚需动力、水泵等设备,前期投资及后期维修成本均较高。

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实现高效浇灌植物的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能够实现高效节水浇灌植物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堤坝、生态挡墙、凹槽、蓄水箱、浇灌主管道,所述堤坝的顶部邻近所述生态挡墙的一侧设有排水沟,所述蓄水箱位于所述排水沟的下方,所述浇灌主管道穿过所述生态挡墙进入所述凹槽,所述浇灌主管道位于所述蓄水箱的底部。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浇灌主管道联通的浇灌支管道,所述浇灌支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且所述浇灌支管道设有地插滴头。

优选的,还包括沉沙池,所述沉沙池位于所述蓄水箱的下方,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设有第一滤网,且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沉沙池相对应。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生态挡墙顶部的施肥管道,所述施肥管道的末端与所述浇灌主管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所述蓄水箱之间设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生态挡墙依次平行向下排列;

所述浇灌主管道沿所述凹槽向下延伸,且穿过所述生态挡墙与所述浇灌支管道联通。

优选的,所述浇灌主管道的进口设有第二滤网。

优选的,所述沉沙池的深度为0.3m-0.5m;

所述堤坝的顶部向所述排水沟的方向倾斜,且坡度为2°-3°。

优选的,所述浇灌主管道上设有闸阀。

优选的,所述闸阀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包括堤坝、生态挡墙、凹槽、蓄水箱、浇灌主管道,还包括与所述浇灌主管道联通的浇灌支管道,所述浇灌主管道穿过所述生态挡墙进入所述凹槽,所述浇灌主管道位于所述蓄水箱的底部,通过与浇灌主管道联通的浇灌支管道,对种植在凹槽内的植物进行浇灌施肥,能够充分利用雨水,不需要额外占地,且操作简单。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生态挡墙顶部的施肥管道,所述施肥管道的末端与所述浇灌主管道相连接,当植物需要肥料时,可通过此施肥管道添加肥料,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浇灌管道的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水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堤坝;2、生态挡墙;3、凹槽;4、蓄水箱;5、浇灌主管道;6、排水沟;7、浇灌支管道;8、地插滴头;9、沉沙池;10、第一滤网;11、施肥管道;12、隔板;13、第二滤网;14、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包括堤坝1、生态挡墙2、凹槽3、蓄水箱4、浇灌主管道5,堤坝1的顶部邻近生态挡墙2的一侧设有排水沟6,蓄水箱4位于排水沟6的下方,排水沟6的水经过过滤后进入蓄水箱4,浇灌主管道5穿过生态挡墙2进入凹槽3,浇灌主管道5位于蓄水箱4的底部。采用该种设计,不仅可以使得落水者自救或者他救,还可以有效实现生态挡墙上植物的生长。

蓄水箱4断面尺寸需要根据所浇灌植物的需水量、需水分布特征及当地降雨特性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宽度可以与蓄水箱4上方排水沟6的宽度一致,而蓄水箱4的深度可以优选为0.7m-1.0m。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水沟6下方设置蓄水箱4,将浇灌主管道5分别与蓄水箱4、浇灌支管道7联通,解决了一种生态挡墙如何实施自动浇灌凹槽内植物的问题,并且节省用地。

如图2所示,还包括与浇灌主管道5联通的浇灌支管道7,浇灌支管道7的一端位于凹槽3的内部,且浇灌支管道3设有地插滴头8,从而实现自动浇灌植物的功能。采用该种设计,浇灌主管道5穿过生态挡墙2而不外露,浇灌支管道7和地插滴头8采用细小设计,沿植物的根部铺设时,均能很好地隐藏于植物丛中,检修方便,美观又实用。

为了方便集聚在堤坝1的顶部的积水排出,比如雨水,堤坝1的顶部向排水沟6的方向设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优选为2°-3°。而排水沟6断面尺寸需根据当地降雨量、降雨历时、堤顶坡比、堤顶路面特性、排水沟纵坡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排水沟6的宽度优选为0.5m-0.8m、深度优选为0.3m-0.5m。通过对雨水的充分利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对堤坝1的冲刷。雨水经过过滤、收集后,通过铺设的浇灌主管道5、浇灌支管道7和地插滴头8等,依靠重力将蓄水箱4内的水引入生态挡墙2临水侧的凹槽3内,可以实现自动浇灌植物的功能。

如图3所示,蓄水箱4的进水口设有第一滤网10,为了便于日后蓄水箱4的检修,在蓄水箱4的下方设有沉沙池9,且第一滤网10与沉沙池9相对应,沉沙池9用以沉积通过第一滤网10后的细沙等杂物。沉沙池9的深度优选为0.3m-0.5m,每个蓄水箱4的长度优选为50m-200m,以蓄水箱4基本能够蓄满为长度控制条件,而蓄满水与否受到蓄水箱4或排水沟6的纵向坡度影响。

为了提升植物的成长率,还可以在生态挡墙2顶部设置施肥管道11,施肥管道11的末端与浇灌主管道5相连接。当植物需要肥料时,可通过此施肥管道11添加肥料,保证凹槽3内植物的健康生长。但是,为了防止管道堵塞,宜添加液体或遇水速溶的肥料。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箱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蓄水箱4之间设有隔板12,用以将蓄水箱4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箱体,使得各箱体内的水不相混淆,没有水体交换。每个蓄水箱4都对应设置有第一滤网10及沉沙池9各一个。采用该种设计,不需要铺设长距离的供水管道,不需要动力、水泵等从河道汇总抽水进行浇灌,仅需要铺设少量浇灌管道即可,成本低廉且节能。

浇灌主管道5穿过生态挡墙2进入临水侧的凹槽3,以四通接头连接并向两侧铺设浇灌支管道7。同时,浇灌主管道5沿凹槽3向下延伸,且穿过生态挡墙2与具有地插滴头8的浇灌支管道7联通,直至铺设到常水位附近的凹槽3。采用该种设计,当堤坝1的顶部的雨水进入排水沟后,经第一滤网10过滤后进入蓄水箱4,再经浇灌主管道5、浇灌支管道7、地插滴头8等,顺利进入种植植物的凹槽3,从而实现自动浇灌植物。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生态挡墙2依次平行向下排列。

为了更好的实现浇灌效率,在浇灌主管道5的进口设有第二滤网13,再次剔除不适宜浇灌的杂物。浇灌主管道5上设有闸阀14,为方便管理,闸阀14开关可引至堤坝1的顶部地面,并加以保护。如果有条件引入电源,闸阀14亦可采用电磁阀,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开通时段,不仅节省人工成本,而且操作简单。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