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积平原的种植水田土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481发布日期:2019-08-13 20:25阅读:1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积平原的种植水田土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积平原的种植水田土壤结构。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近一半世界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水稻可用于食用、酿酒、制糖和饲料。水稻种植需要大量耕地,耕地是我国的宝贵资源。然而在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为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将未利用地或旱地改造为水田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土地整治手段。全国各处的冲积平原具有较好的地势和水利条件,开垦水田后易于维护和管理。但是,冲积平原土表耕作层通常含砂量较大,与水田建设标准要求的“土质为砂壤土”要求有冲突。此外,水田的犁底层构建需要使用大量黏土,然而外运黏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黏土挖掘地的地表植被和景观,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符合国家现在提倡的“生态保护”精神,而且外运黏土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积平原的种植水田土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冲积平原的种植水田土壤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耕作层、过渡层和黏土层,所述耕作层为砂质土和深层黏土混合构成的土层,所述耕作层和过渡层之间设置有犁底层,所述犁底层的厚度大于10cm,所述犁底层由被碾压紧实的深层黏土构成,所述耕作层和犁底层中的深层黏土均来自黏土层。

进一步地,所述耕作层中砂质土与深层黏土的体积配比为2:1。

进一步地,所述犁底层的黏土的水分含量为田间容水量的60~80%。

进一步地,所述犁底层的密度为1.45~1.55g/cm3

进一步地,所述犁底层的土壤硬度为15~18g/cm2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冲积平黏土层的深层黏土,将其掺入表层的砂质土以提高表层土壤的黏性,从而成为符合水田建设标准要求的砂壤土以作耕作层使用,同时亦利用黏土层的深层黏土来构成犁底层,有利于阻止水分的下渗从而保存水分,同时无需外运黏土,避免了损坏黏土挖掘地的地表植被和景观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降低了构建水田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冲积平原原本的土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土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冲积平原的种植水田土壤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耕作层1、过渡层3和黏土层4,耕作层1为砂质土和深层黏土混合构成的土层,耕作层1和过渡层3之间设置有犁底层2,犁底层2的厚度大于10cm,犁底层2由被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碾压紧实的深层黏土构成,耕作层1和犁底层2中的深层黏土均来自黏土层4,深层黏土的埋深不大,易于挖掘,且黏性较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耕作层1中砂质土与深层黏土的体积配比为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犁底层2的黏土的水分含量为田间容水量的60~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犁底层2的密度为1.45~1.55g/cm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犁底层2的土壤硬度为15~18g/cm2,其注水后的水降速度需小于2cm/天。

挖掘部分黏土层4的深层黏土,按照犁底层2的设计厚度将深层黏土均匀铺设在过渡层3上方。随后利用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以第1或第2速(2.0~3.5km/h)的速度在犁底层2上来回碾压2~3次。如果土壤较为松软,无法支持中大型履带式推土机的操作,可先使用轻型滚碾压机进行碾压后,再投入中大型履带型推土机。

由于冲积平原的表层土壤为砂质土,因此需要将黏土层4中的深层黏土翻出,将其掺入到砂质土中,从而提高表层土壤的的黏性,成为符合水田建设标准要求的砂壤土以作耕作层1使用。具体地,在犁底层2构建完成后,在犁底层2的上方进行耕作层1“掺粘”操作。按照耕作层1中砂质土与深层黏土的体积配比和耕作层1的设计厚度,首先将黏土均匀铺设在改良田块上,随后将砂质土均匀铺设在所铺黏土上,然后使用旋耕机在田块内按照5km/h的速率反复旋耕,直至耕作层1土壤色泽均匀,粘粒与砂粒充分混匀。

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冲积平黏土层4的深层黏土,将其掺入表层的砂质土以提高表层土壤的黏性,从而成为符合水田建设标准要求的砂壤土以作耕作层1使用,同时亦利用黏土层4的深层黏土来构成犁底层2,有利于阻止水分的下渗从而保存水分,此外,本实用新型无需外运黏土,不仅避免了损坏黏土挖掘地的地表植被和景观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还大大降低了构建水田的成本。

实施例1:

1、地点:广东省雷州市东里镇六格村

2、时间:2017年3月~7月

3、构建土壤结构:在雷州东里六格村,选取了一片50亩的旱地开展水田垦造实验。从地表以下1~1.3m处的黏土层4挖出30cm厚的深层黏土。取其中20cm厚的深层黏土用于构建犁底层2,使用3吨推土机在犁底层2上往复碾压3次(速度控制在3km/h左右)。按照耕作层1中砂质土与深层黏土的体积配比为2:1,将表土20cm厚的砂质土与剩下的10cm厚的深层黏土充分混合,从而构建耕作层1。水田构建完成后,按照水稻传统种植方法进行了一季水稻种植。

4、结果:所构建犁底层2的土壤密度为1.53g/cm3,土壤硬度为16.7g/cm2,水降速度为1.4cm/d,上述指标均达到新垦造水田犁底层2的建设标准。水田的耕作层1土壤质地经检测为砂壤土,符合新垦造水田的建设标准。土地平整工程的建造单价约为2.85万/亩。单季水稻产量为703kg/亩,与周边地区水稻田的平均产量基本持平。

实施例2:

1、地点:广东省湛江市遂溪杨苷镇苏屋村

2、时间:2018年6月~8月

3、构建土壤结构:在湛江市遂溪杨苷镇苏屋村,选取了一片3282亩的旱地开展水田垦造工程。从地表以下约0.6~0.8m处挖出20cm厚的粘土层。取其中15cm厚的粘土层用于构建犁底层2,使用3吨推土机在犁底层2上往复碾压3次(速度控制在3km/h左右)。按照耕作层1中砂质土与深层黏土的体积配比为2:1,将表土10cm厚的砂质土与剩下的5cm厚粘土充分混合,从而构建耕作层1。

4、结果:所构建犁底层2的土壤密度为1.56g/cm3,土壤硬度为17.2g/cm2,水降速度为1.2cm/d,上述指标均达到新垦造水田犁底层2的建设标准。水田的耕作层1土壤质地经检测为砂壤土,符合新垦造水田的建设标准。土地平整工程的建造单价约为2.71万/亩。

实施案例3:

1、地点:广东省茂名市南塘镇中心坡村

2、时间:2018年6月~8月

3、构建土壤结构:在茂名市南塘镇中心坡村,选取了一片1800亩的旱地开展水田垦造工程。从地表以下约0.4~0.6m处挖出20cm厚的粘土层。取其中15cm厚的粘土层用于构建犁底层2,使用3吨推土机在犁底层2上往复碾压3次(速度控制在3km/h左右)。按照耕作层1中砂质土与深层黏土的体积配比为2:1,将表土10cm厚的砂质土与剩下的5cm厚粘土充分混合,从而构建耕作层1。

4、结果:所构建犁底层2的土壤密度为1.49g/cm3,土壤硬度为16.5g/cm2,水降速度为0.8cm/d,上述指标均达到新垦造水田犁底层2的建设标准。水田的耕作层1土壤质地经检测为砂壤土,符合新垦造水田的建设标准。土地平整工程的建造单价约为2.02万/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