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式马铃薯种及播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0102发布日期:2019-11-01 20:3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充式马铃薯种及播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马铃薯无性繁殖技术及其播种系统与播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空间集约、制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和缩减运输成本、可以进行大面积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极大降低漏播,缺苗几率等的填充式马铃薯种及其播种系统与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生产上,四倍体马铃薯大部分为自交不亲合,即使用自交亲合的马铃薯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和自交衰退等不良现象。因此,常规的马铃薯繁殖方式均为块茎无性繁殖,但是块茎繁殖及播种过程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1、在马铃薯田间切块过程中,操作复杂且没有统一的分割方式,随意性较强,导致不同的带芽眼切块之间差异较大,最终可能会导致马铃薯出苗时间不一致,不利于水肥及田间管理;2、马铃薯由于块茎上芽眼的特殊生理特性,顶芽一般出苗较快以及出苗势较高,侧芽相对出苗慢一些,出苗势也不如顶芽。如果一同切块,将顶芽与侧芽随意堆积,无法很好区分带不同部位芽眼的署块,后期通过机器播种很容易造成同一地块出苗不均,苗的大小不一,这给机械统一施肥以及田间管理增加难度;3、传统的种薯切块播种方式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根据薯块大小与形状,判断薯块总共切块的数量以及切块下刀方式,这给切块工作无形的增加了操作时间,这也是人工操作无法避免的问题; 4、传统的薯块分割操作,需要一定的经验以及技巧,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以及熟练的工人人均工资均高于普通工人,额外增加了薯块制种的人工成本;5、传统的马铃薯原种薯块一般需要运输到种植地再进行切块处理,但是马铃薯单个薯块体积以及重量较大,单位重量和体积的运输成本较高,全国马铃薯较好的制种基地一般在内蒙古、甘肃和云南和贵州等地,距离国内部分种植地距离较远,长距离的运输成本极大的增加了马铃薯的种植成本;6、传统的马铃薯块茎切块播种,往往切割的创面较大,较大的创面在播前预处理(消毒晾干等环节)过程中造成较大的困难,创面较大,同时也造成了播种后块茎腐烂的风险;7、传统的马铃薯播种系统,均为勺式或针式薯种递送方式,勺式播种系统容易造成漏播现象,同时对薯块形状有严格要求;针式播种系统在播种过程中对薯块造成损伤,增加烂薯风险,不利于马铃薯的优质高产;8、传统的马铃薯播种机,种箱体积较大,不仅增加了播种机的制作难度,而且也大幅增加了燃油动力消耗;9、传统的播种系统,播种深度无法精确控制,造成出苗不匀,苗质量不一,给后期田间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充式马铃薯种及新型自动播种系统,该系统包括马铃薯种(“人工种子”)、马铃薯种集成单元和自动播种器,所述马铃薯种由带芽眼的马铃薯柱状块茎和外包裹件组成;所述马铃薯种集成单元包括填充及固定多个马铃薯种的壳体单元;所述自动播种器包括马铃薯种集成单元承载平台、导送轨道系统,自动识别马铃薯种控位系统和穴播系统组成。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空间集约、制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和缩减运输成本、可以进行大面积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极大降低漏播,缺苗几率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填充式马铃薯种,其特点在于,包括外包裹件,所述外包裹件内包覆有带芽眼的马铃薯柱状块茎。

进一步,所述外包裹件由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制成,所述外包裹件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基于本实用新型马铃薯种提供一种马铃薯自动播种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马铃薯种、马铃薯种集成单元和自动播种器;所述马铃薯种集成单元包括容纳及固定多个马铃薯种的壳体;所述自动播种器包括马铃薯种集成单元承载平台、导送轨道系统,自动识别马铃薯种控位系统和穴播系统。

进一步,所述集成单元包括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的底部设有供单个马铃薯种有序下落的出口,所述出口通过导送轨道系统与穴播系统相连。

进一步,所述穴播系统包括供马铃薯种下落的下落仓,所述下落仓的底端设有开合式仓门,设置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用于将下落仓的底部打入土壤层中,再通过打开开合式仓门,将马铃薯种植入土壤中。

进一步,所述导送轨道系统包括与出口相连的水平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其侧边连通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管状,其管径略大于马铃薯种直径;所述第二通道与穴播机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内部底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较低的一侧位于第二通道连通处。

进一步,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气缸和推杆,所述下落仓包括上部柔性伸缩部和下部钻筒部,所述钻筒部的顶部外壁向外延展与按压机构的推杆连接,形成联动。

进一步,所述钻筒部的底端开口,所述开合式仓门设置在开口处用于启闭底端开口,所述开合式仓门为锥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部分分别与开口处转动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播种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铃薯种自动播种机,包括牵引机本体,其特特点在于,所述牵引机本体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自动播种系统。

基于本实用新型播马铃薯种及播种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式马铃薯种播种方法,其特特点在于,包括制备马铃薯种,然后,在播种15-30天,破坏外包裹件的密封,让芽眼与空气接触,待出芽1-2cm高度,再通过播种器播入大田中,播种完后,按日常田间管理即可。

进一步,所述马铃薯种的制备包括马铃薯柱状块茎的制备:选择马铃薯种薯带芽眼的部位,然后通过打孔器取出带芽眼的柱状块茎,柱状块茎取出后,于温度17、-18℃湿度80-85%的环境下放置1-3天,即得带芽眼的马铃薯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覆体为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所述胞复体包括组合连接的底座和密封盖,所述马铃薯柱状块茎容纳在包覆体内,并形成厌氧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覆体密封盖顶端设有易于撕开的气孔,所述气孔在播种前撕开。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将马铃薯无性繁殖的块茎制作成人工填充式种子,一方面将传统播种方式转化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既可以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又大幅降低运输和存储成本。同时,结合本实用新型胶囊及播种器进行播种可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适合农业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实用新型播种系统的播种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包含多组集成单元的播种系统设在播种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播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播种系统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播种系统一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播种系统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马铃薯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马铃薯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马铃薯种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5,填充式马铃薯种,包括包裹件本体,所述包裹件本体内包覆有带芽眼的马铃薯柱状块茎2。

其中,包裹件本体包括一顶部敞口的底座11和密封包裹件底座口部的密封盖12,且位于顶端设置易于撕开的气孔5,包裹件本体采用现有常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材质选择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或由营养组分辅以成型助剂混和而成,该包裹件具有密闭性,当马铃薯柱状块茎容纳在胶囊本体内形成“人工种子”产品后,该包裹件的容腔内填充有如氮气等厌氧性气体,以给块茎提供厌氧环境。

马铃薯柱状块茎的顶端距包裹件密封盖的顶端距离在1-2cm为宜,以便于栽培前撕开气孔进行催芽处理。

马铃薯柱状块茎可采用诸如打孔器等设备进行加工,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马铃薯种薯带芽眼的部位,然后通过打孔器取出带芽眼的柱状块茎,柱状块茎取出后,于温度17、-18℃湿度80-85%的环境下放置1-3天,使创面木栓化,避免播后烂块。经处理后的柱状块茎即可作为人工胶囊种子进行加工,如图5所示。

其中,柱状块茎直径0.8-1.2cm,高度1.8-2.0cm。

实施例2

参见图6,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马铃薯块茎,将无芽眼的剩余马铃薯块茎经粉碎、干燥后,再辅以助剂形成颗粒状或块状,加入胶囊本体内,以提供马铃薯块茎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胶囊本体内,还包含有粉碎后的马铃薯块茎碎块颗粒4。

实施例3

参见图7,为了保持胶囊内的环境湿度,包裹件本体内还包括防撞弹性加厚纸质网格内衬3,所述弹性纸质内衬的含水率为5-10%,可适用于不同含水量的块茎。

本实用新型方法制备获得的包裹件,可以密封散装,也可以通过带分布式容纳腔的包装盒进行密封包装,包装盒的容纳腔数量可随生产需要进行确定,每个容纳腔内可盛放一枚马铃薯种,也可以直接包装在上述实施例的集成单元中。

实施例4

如图2-4所示,一种马铃薯种自动播种系统,包括马铃薯种、容纳马铃薯种的集成单元61以及自动播种器。其中,集成单元包括一类似于盛装子弹的弹夹结构壳体,其底部设有供单个块茎马铃薯种有序下落的出口,自动播种器包括马铃薯种集成单元承载平台、导送轨道系统,自动识别马铃薯种控位系统和穴播系统。集成单元的出口通过导送轨道系统与穴播系统相连。

如图2所示,导送轨道系统包括与出口相连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通道62,第一通道在其宽度侧边连通第二通道63,其中,第二通道为管状,其管径略大于马铃薯种的直径;第二通道与设在打穴机顶部的进口相连通。

集成单元的承载平台实为牵引机本体,即用于安装固定集成单元的。而自动识别马铃薯种控位系统实际是在集成单元出口处设置的单位时间内供单个马铃薯种通过的控制单元结构,如现有穴播机中的种子控制单元,即集成单元的出口每落下一枚马铃薯种后,出口完成一次启闭,启闭间隔时间等于穴播的两个马铃薯种的间隔时间。该控位系统均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通道内部底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较低的一侧位于第二通道连通处。

如图所示,穴播系统包括块马铃薯种下落仓64,下落仓的底部设有开合式仓门67,设置按压机构65,按压机构用于将下落仓的底部打入土壤中,同时可以打开开合式仓门,推开四周的土壤,将马铃薯种植入土壤中。

如图所示,按压机构,包括气缸和推杆,下落仓包括上部柔性连接的软性下落通道和下部钻筒部,钻筒部的顶部外壁向外延展与按压机构的推杆连接,形成联动。

如图所示,钻筒部的底端开口,开合式仓门67设置在开口处用于启闭底端开口,开合式仓门为锥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部分分别与开口处所设的转轴转动连接,每个转轴分别通过电机68进行同步驱动,控制开合式仓门的打开和关闭。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集成单元的壳体与下落通道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使集成单元形成一独立存储仓用于盛装马铃薯种,另一方面,在播种时集成单元内的种子播种完后,方便更换集成单元以补充播种。

结合本实施例播种系统,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马铃薯性繁殖的马铃薯种播种机,包括拖拉机本体7,其特点是,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尾部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块马铃薯种播种系统。当采用多个播种系统时,播种系统通过连接板并联连接在拖拉机本体的尾部。

结合本实用新型马铃薯种和播种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马铃薯播种方法,该方法首是制备马铃薯柱状块茎:具体方法为,选择马铃薯种薯带芽眼的部位,然后通过打孔器取出带芽眼的柱状块茎,柱状块茎取出后,于温度17、-1湿8℃度80-85%的环境下放置1-3天,即得带芽眼的马铃薯柱状块茎。

然后,制备包裹件本体,该包裹件本体可以以去除马铃薯柱状块茎的剩余部分做为原材料制备可降解的包裹件本体,也可以通过其它现有可降解包裹件材料进行制备,具体制备工艺和设备与现有药品加工中的胶囊加工制备工艺实现。包裹件本体制备后,将马铃薯柱状块茎装入包裹件中,并厌氧密封即得到马铃薯块茎包裹件。将该包裹件通过集成单元进行包装,运输。

在播种前15-30天,将包裹件内的马铃薯种,通过破坏包裹件顶端的气孔,让芽眼与空气接触,然后再放入集成单元内,待出芽1-2cm高度,再将集成单元匣整体装入播种器中。播种时,集成单元及导送系统的导向结构,保证块茎胶囊的芽朝上,当块茎胶囊落入穴播机后,穴播机对播种点进行打穴,同时马铃薯种落入穴中,完成播种。播种完后,按日常田间管理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