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7784发布日期:2019-07-19 21:5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垂钓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



背景技术:

钓鱼是人们喜爱的一项户外运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都市生活,闲暇假日出去和朋友钓鱼散心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但是出去钓鱼难免会出现钓不到鱼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钓鱼技术不精,另一方面是因为钓钩的问题。现在普通的钓钩都是单面钩,结构过于简单,至多会在钩尖上设置倒刺,但是这样的设计,无法在鱼咬钩时及时提钩,也无法防止咬钩中鱼后鱼儿脱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跑鱼的问题。

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防止鱼儿吐钩,自动提钩,的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普通的钓钩都是单面钩,结构过于简单,至多会在钩尖上设置倒刺,但是这样的设计,无法在鱼咬钩时及时提钩,也无法防止咬钩中鱼后鱼儿脱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跑鱼的问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来实现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防止鱼儿吐钩,自动提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包括主线、拉环和止吐钓钩,拉环设置在主线下端,止吐钓钩穿过拉环设置在拉环下方,所述的止吐钓钩包括V字形压簧和相对设置在压簧两边的单钩,两个单钩的钩尖背离外张,两个单钩近平行面设置,压簧与单钩结合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拉环卡接在弧形槽内;单钩受外力拉伸将拉环向上推出弧形槽,压簧在弹力作用下向外撑开,以使两侧的单钩外张及时撑挂防止鱼吐钩。

所述的单钩包括钩柄、钩弯和钩尖。

所述的单钩的钩柄与压簧伸长端的夹角为150-170度。

所述的钩弯为U字形圆弧结构,且钩弯的末端与钩柄平行设置,钩弯的宽度为5-10mm。

所述的钩尖直径逐渐减小形成尖刺,钩尖斜向外凸出,且与钩柄和钩弯构成的平面夹角为45度。

所述的钩尖为缩细尖结构,钩尖上有倒刺或无倒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线、拉环和止吐钓钩,拉环设置在主线下端,止吐钓钩穿过拉环设置在拉环下方,所述的止吐钓钩包括V字形压簧和相对设置在压簧两边的单钩,两个单钩的钩尖背离外张,两个单钩近平行面设置,压簧与单钩结合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拉环卡接在弧形槽内;单钩受外力拉伸将拉环向上推出弧形槽,压簧在弹力作用下向外撑开,以使两侧的单钩外张及时撑挂防止鱼吐钩;

2)所述的单钩包括钩柄、钩弯和钩尖,钩柄与压簧伸长端的夹角为150-170度,所述的钩弯为U字形圆弧结构,钩弯的宽度为5-10mm,且钩弯的末端与钩柄平行设置,此时钩尖与钩柄的夹角为10-30度,根据鱼嘴形状,此时的角度正适合鱼儿吞入,方便上鱼;

3)所述的钩尖直径逐渐减小形成尖刺,钩尖斜向外凸出,且与钩柄和钩弯构成的平面夹角为45度,钩尖斜向外凸出增大了鱼儿吞钩后吐钩的难度,由于钩尖倾斜设置,钩尖在向外吐出的过程中,极易刺入鱼儿的上颚和鱼嘴两侧,跑鱼现象大大降低;

4)所述的钩尖为有倒刺钩尖或无倒刺钩尖,根据实际垂钓情况,如黑坑钓、竞技钓和陌生水域,垂钓者可根据鱼情选择有倒刺或无倒刺的钩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止吐钓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主线,2、拉环,3、止吐钓钩,301、压簧,302、单钩,303、弧形槽,304、钩柄,305、钩弯,306、钩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包括主线1、拉环2和止吐钓钩3,拉环2设置在主线1下端,止吐钓钩3穿过拉环2设置在拉环2下方,所述的止吐钓钩3包括V字形压簧301和相对设置在压簧301两边的单钩302,两个单钩302的钩尖背离外张,压簧301与单钩302结合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303,拉环2卡接在弧形槽303内;单钩302受外力拉伸将拉环2向上推出弧形槽303,压簧301在弹力作用下向外撑开,以使两侧的单钩302外张及时撑挂防止鱼吐钩。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单钩302包括钩柄304、钩弯305和钩尖306,钩弯305末端缩细部与外张尖部结合处为结点,为过钩柄304中点与压簧301直线的垂线和钩弯305末端缩细部直线部分的交结点。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单钩302的钩柄304与压簧301伸长端的夹角为150-170度。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钩弯305为U字形圆弧结构,且钩弯305的末端与钩柄304平行设置,钩弯305的宽度为5-10mm。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钩尖306直径逐渐减小形成尖刺,钩尖306斜向外凸出,且与钩柄304和钩弯305构成的平面夹角为45度。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钩尖306为缩细尖结构,钩尖306上有倒刺或无倒刺。

正常使用时,钓友根据当前作钓水域的鱼情,选择合适大小的强力钩,选择完毕后在单钩302上同时挂饵,钓饵的粘性大于诱窝饵的粘性,入水后短时间内不易散开,钩尖不会裸露在外,不易挂底,而且诱钓效果好,压紧压簧301两边的单钩302,两个单钩302的钩尖背离外张,并将拉环2卡接在压簧301与单钩302结合处的向内凹陷的弧形槽303内,此时两个单钩302受弹簧力向外撑开的趋势,但由于同时受拉环2的限制紧绷在弧形槽303内;当有鱼儿吃食吞进单钩302时,单钩302受外力促使压簧301向外张开,拉环2越过弧形槽303向上运动,两个单钩302彻底张开,钩尖306斜向外凸出,且与钩柄304和钩弯305构成的平面夹角为45度,以使两侧的单钩302外张反向刺入鱼口内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防止鱼儿吐钩,自动提钩,解决现有普通的钓钩都是单面钩,结构过于简单,至多会在钩尖上设置倒刺,但是这样的设计,无法在鱼咬钩时及时提钩,也无法防止咬钩中鱼后鱼儿脱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跑鱼的问题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