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0337发布日期:2019-08-27 19:3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随着国内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保护鸟类的意识的提高,鸟类越来越多,这给果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的影响了果农的财产和生活,为了驱赶鸟类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驱鸟措施;随着驱鸟方式的不断改变,驱鸟逐渐向综合驱鸟和生态驱鸟的方向发展,新型的驱鸟设备不断出现,以前采取的猎杀等手段不再采用,驱鸟逐渐走向生态和绿色驱鸟,这体现了人民生态意识的增强和世界范围内科技实力的提高,因此,对果园用驱鸟机械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果园驱鸟设施一般为人工驱鸟,通过拉设鸟网防止鸟类进入果园,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操作难度大,通过超声波类驱鸟方法由于设备较为昂贵且因为鸟种类不同效果不一;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自适应风向的指向标和后端风扇带动撞击针高频率撞击铜盘产生声音驱赶鸟类,使用方便,不需要用到电力,节约能源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支撑杆和安装有指向标和风扇的转动架为主体;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地钉和一号轴承,且一号轴承外圈设有过盈配合且可转动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两端分别设有指向标和二号轴承,且二号轴承上设有可配合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尾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转动盘,且转动盘边缘设有凸柱和固定于凸柱表面的限位片;所述在转动架靠近风扇前端位置设有固定杆,且在固定杆底部位于风扇两边设有固定连接的铜盘,且固定杆中间靠下部分设有固定轴和插在固定轴前端且可转动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腰型槽和扇形齿,且腰型槽位于限位片下配合在凸柱上;所述铜盘之间设有可在固定杆上左右滑动的齿条。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前端设有卡扣,卡扣将摆动件卡合在固定轴前端。

优选的,所述齿条两端设有固定连接的撞击针,且齿条与扇形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自适应风向的指向标和后端风扇带动撞击针高频率撞击铜盘产生声音驱赶鸟类,使用方便,不需要用到电力,节约能源,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图2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B-B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B-B处剖切后轴测图。

图7为图6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C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D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地钉,12、支撑杆;2、转动架,21、指向标,22、风扇;3、固定杆;4、铜盘;5、摆动杆,51、腰型槽,52、扇形齿;6、转动盘,61、凸柱,62、限位片;7、固定轴,71、卡扣;8、齿条,81、撞击针;9、一号轴承,91、二号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向撞击的风力驱鸟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支撑杆12和安装有指向标21和风扇22的转动架2为主体;所述支撑杆12两端分别设置有地钉1和一号轴承9,且一号轴承9外圈设有过盈配合且可转动的转动架2;所述转动架2两端分别设有指向标21和二号轴承91,且二号轴承91上设有可配合转动的风扇22;所述风扇22尾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转动盘6,且转动盘6边缘设有凸柱61和固定于凸柱61表面的限位片62;所述在转动架2靠近风扇22前端位置设有固定杆3,且在固定杆3底部位于风扇22两边设有固定连接的铜盘4,且固定杆3中间靠下部分设有固定轴7和插在固定轴7前端且可转动的摆动杆5;所述摆动杆5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腰型槽51和扇形齿52,且腰型槽51位于限位片62下配合在凸柱61上;所述铜盘4之间设有可在固定杆3上左右滑动的齿条8。

使用时,将地钉1插入地下,支撑杆12垂直于地面,当风扇22旋转时,风扇22尾部转动盘6上的凸柱61在摆动杆5的腰型槽51上带动摆动杆5摆动,摆动杆5底部的扇形齿52带动齿条8在固定杆3上来回摆动,固定杆3两端的撞击针81高频率撞击铜盘4,铜盘4产生声音驱赶鸟类,使用方便,不需要用到电力,节约能源,设计巧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