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145发布日期:2019-09-20 20:3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而石斛作为大众追捧的种植物,其种植在不断的规模化、量产化,因此种植盘也就应运而生,种植盘承担着承载、输送营养液的重要职责。但是在使用目前的种植盘时,种植盘给每棵石斛加入营养液时不够便利,且我们发现现有的种植盘在给石斛添加营养液时无法保证每棵石斛都吸取到充足的养分,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一侧紧密粘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与盒体的内部互相连通,所述加料管上设有管盖,所述盒体内设有培养机构;

所述盒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盒体的开口处开设有四个呈矩阵排列的卡槽;

所述培养机构包括上盘体,所述上盘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上盘体上靠近两端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盘体上紧密粘接有两个第一握把,所述上盘体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呈矩阵排列的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紧密粘接有种植管,所述种植管上靠近底端位置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培养机构还包括下盘体,所述下盘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下盘体上靠近两端位置均紧密粘接有第二握把,所述下盘体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嵌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凸块与第一凹槽的顶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通孔下紧密粘接有通水管。

优选的,所述加料管的端部设有螺纹,所述管盖与加料管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顶端所处的水平面高度低于卡槽底端所处的水平面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握把贯穿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种植管为单口管,所述通水管为双口管,种植管的外圈管径等于通水管的内圈管径,所述通水管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凸块及第一凹槽的顶端槽壁之间紧密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种植盘上安装的培养机构,从而可实现同时给培育石斛添加等量的营养液的效果,避免了营养液添加过程不便且无法保证等量添加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该种植盘上安装的培养机构,从而实现便捷采摘培育石斛的效果,避免了在传统种植盘上采摘不便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柜体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盒体1、加料管11、第一凹槽12、卡槽13、管盖2、培养机构3、上盘体31、第一通孔311、第二凹槽312、第一握把313、卡块314、种植管315、进料口316、下盘体32、第二通孔321、第二握把322、凸块323、复位弹簧324、通水管3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如图1所示,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一侧紧密粘接有加料管11,加料管11与盒体1的内部互相连通,加料管11上设有管盖2,盒体1内设有培养机构3。

本实施例中,加料管11的端部设有螺纹,管盖2与加料管11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可实现密封盒体1的效果,方便了人工添加营养液。

如图2所示,盒体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2,盒体1的开口处开设有四个呈矩阵排列的卡槽13。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顶端所处的水平面高度低于卡槽13底端所处的水平面高度,从而可避免上移下盘体32过高抵触上盘体31的情况发生。

如图3所示,培养机构3包括上盘体31,上盘体3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11,上盘体31上靠近两端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凹槽312,上盘体31上紧密粘接有两个第一握把313,上盘体31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呈矩阵排列的卡块314,卡块314与卡槽13之间位置互相对应,第一通孔311的下方紧密粘接有种植管315,种植管315上靠近底端位置开设有进料口316,培养机构3还包括下盘体32,下盘体32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321,下盘体32上靠近两端位置均紧密粘接有第二握把322,下盘体32的两侧均紧密粘接有凸块323,凸块323嵌设于第一凹槽12内,凸块323与第一凹槽12的顶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24,第二通孔321下紧密粘接有通水管325。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握把322均贯穿第二凹槽312,当上提第二握把322带动下盘体32上移时,可避免第二握把322与上盘体31抵触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卡块314与卡槽13之间卡接配合,从而可实现将上盘体31固定于盒体1开口处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种植管315为单口管,种植管315的底端密封,通水管325为双口管,种植管315的外圈管径等于通水管325的内圈管径,通水管325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圈,保证当种植管315位于通水管325内部时,二者之间无缝贴合。

进一步的,每个进料口316上均粘接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上的滤孔尺寸小于石斛种子的尺寸,从而可避免石斛种子从进料口316漏出种植管315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当上移通水管325,通水管325底端高于进料口316时,盒体1内的营养液通过进料口316进入种植管315内,当通水管325下移至通水管325的底端低于进料口316时,将封堵进料口316阻止营养液进入种植管315内,实现了向种植管31内自由添加营养液的效果。

进一步的,每个种植管315与上盘体31固定连接,每个通水管325与下盘体32固定连接,从而移动下盘体32时,实现同时同步地向种植管315内添加营养液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每个复位弹簧324的两端分别与凸块323及第一凹槽12的顶端槽壁之间紧密粘接,当上提下盘体32使营养液进入种植管315内后,将压缩复位弹簧324,当种植管315内充入适量营养液后,在复位弹簧324的弹力作用下,实现对下盘体32进行复位的效果,进而封堵进料口316。

本实施例的模仿自然环境的石斛种植盘在使用前,首先螺出管盖2,通过盒体1一侧的加料管11,向盒体1内加入适量营养液,随后再将管盖2螺在加料管11上,进而封堵进料管11,随后将石斛种子放进种植管315内,由于在初始状态下,通水管325的底端低于进料口316的底端,此时进料口316处于封堵状态,当需要向种植管315内添加营养液时,向上提拉第二握把322,至通水管325的底端高于于进料口316的底端,从而盒体1内营养液通过进料口316进入种植管315中,当种植管315内营养液达到适量时,松开第二握把322随后,在下盘体32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324的弹力作用下,实现将下盘体32进行复位的效果,最终再次封堵进料口316,当石斛培养到可采摘时,向上提拉第一握把313,从而可将上盘体31以及种植管315取出,实现便捷采摘石斛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