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秃杉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9711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苗木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秃杉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属杉科台湾杉属,是我国特有树种,是世界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古老孑遗的稀有珍贵树种,是国家二级保护的山区速生丰产树种,也是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扩大引种栽培的8个树种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秃杉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分布十分广泛,有台湾、闽西北及西南、湘西南和黔东南、鄂西南及川东北、滇东北与西北等5个地理分布中心。由于秃杉繁殖困难,人们常把秃杉与同龄级杉木对比(如以30年为轮伐期),未达工艺成熟就砍伐,砍伐后伐根萌芽能力差。这样长期的滥砍乱伐,人为破坏,秃杉在大部分地区已经灭绝,仅间断残存分布在台湾、福建、贵州、云南、湖北和缅甸北部等地。

自本世纪以来,南方各省市以及山东、河南等广泛或扩大栽培秃杉。试验证明,该树种生态适应幅度比杉木宽,生长较杉木快,速生期长,材质优良,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南方大有发展前途的重要用材树种。研究表明,秃杉对土壤要求不严,可耐-10℃以下低温,抗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特别作为杉木迹地更新树种,生长速度比杉木快40%。秃杉人工林的栽培史已有30多年,但其总体面积仍不大,福建省的秃杉人工林约有80%分布在闽西、闽东、闽北一带,如德化、永春、连江、永泰、南平、闽清、顺昌、龙岩、漳平和永安等市县。对秃杉人工林组成研究表明,目前发展的秃杉人工林多以纯林为主。

近年来,秃杉作为珍贵建筑材树种和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南方各省,秃杉已成为杉木二代更新不可多得的好树种,其推广前景广阔。基于此,研究者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陆续开展了秃杉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受秃杉结实年龄晚、种源少、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秃杉栽培、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工作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秃杉种子的发芽率本来就不高,种子贮藏后很快丧失生命力,良种繁育和种苗生产成为秃杉造林良种苗木供应的制约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子发芽率高、苗木合格率高的秃杉的育苗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秃杉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圃地施基肥,圃地整畦后,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垫底,并用镇压滚压平;

步骤2、将种子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撒播到圃地,播种量为2.5-3g/m2

步骤3、播种后,在圃地表面覆盖厚度为0.1-0.5cm过筛的细火烧土,然后在细火烧土上方覆盖1-2cm厚度的稻草;

步骤4、播种40d后抽去稻草,5-8月的阴天或小雨天间苗和补苗;5-10月为圃地进行遮荫;8月下旬定株,密度为120~130株/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播种前,种子不处理,种子发芽率可达65%,与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0.5%甲醛处理)相比高出45%;播种前,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镇压滚压平垫底,播种后,再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均匀浅覆盖;与畦面撒红壤心土相比,发芽率高出35%;5-10月用芒萁骨或50%遮荫网搭棚遮荫;与不遮荫相比,苗木高生长高出54.7%;定株密度为130株/m2,此方法苗木出圃时,圃地苗木密度大约为125株/m2,平均地径2.35mm,平均苗高为23.6cm,每亩出苗大约55000株,合格苗率可达9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种子不处理;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镇压滚压平垫底,播种后,再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均匀浅覆盖,5-10月用芒萁骨或50%遮荫网搭棚遮荫以及合适的定株密度得到一种最适合秃杉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秃杉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圃地施基肥,圃地整畦后,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垫底,并用镇压滚压平;

步骤2、将种子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撒播到圃地,播种量为2.5-3g/m2

步骤3、播种后,在圃地表面覆盖厚度为0.1-0.5cm过筛的细火烧土,然后在细火烧土上方覆盖1-2cm厚度的稻草;

步骤4、播种40d后抽去稻草,5-8月的阴天或小雨天间苗和补苗;5-10月为圃地进行遮荫;8月下旬定株,密度为120~130株/m2

进一步的,5-7月每10天施用0.1%-0.5%的尿素水溶液,8月初到9月中旬施用0.5~1.0%的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9月中旬起施磷钾复合肥至10月中下旬停止施肥。

进一步的,从5月上旬开始,每隔7-20天喷洒病虫害防治液,直至苗木出圃。

进一步的,所述遮阴采用芒萁骨或遮阳率50%的遮阳网。

进一步的,所述基肥为钙镁磷混合肥,基肥施用量为10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液为甲基托布律800-1000倍掺氧化乐果500倍水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液为多菌灵500-800倍掺氧化乐果500倍水溶液。

上述方法中,定株密度若是太大,则会引起苗木徒长高而根径小,造林成活率低;若是定株密度太小,每亩出苗率低,导致育苗成本高。

5-7月每10天施用0.1%-0.5%的尿素水溶液,可促进苗木快速生长;8-9月施氮磷钾复合肥能促进苗木长高长壮,增加抵抗力;9-10月施磷钾肥,能促进苗木木质化,度过严寒的冬天。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播种前,种子不处理,种子发芽率可达65%,与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0.5%甲醛处理)相比高出45%;播种前,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镇压滚压平垫底,播种后,再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均匀浅覆盖;与畦面撒红壤心土相比,发芽率高出35%;5-10月用芒萁骨或50%遮荫网搭棚遮荫;与不遮荫相比,苗木高生长高出54.7%;定株密度为130株/m2,此方法苗木出圃时,圃地苗木密度大约为125株/m2,平均地径2.35mm,平均苗高为23.6cm,每亩出苗大约55000株,合格苗率可达96%。

实施例1

一种秃杉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子处理:种子不处理;

步骤2、播种:将种子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撒播到经过处理的苗圃,所述经过处理的苗圃为:圃地施基肥(钙镁磷肥100kg/亩),圃地整畦后,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垫底,并用镇压滚压平,播种量为2.5-3g/m2,播种后,再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均匀浅覆盖,厚度不能超过0.5cm,之后覆1-2cm厚稻草;

步骤3、苗期管理:播种40d后根据出苗情况分两次抽去稻草,第一次抽去70%的稻草,第二次把剩余稻草全部抽去,5-8月的阴天或小雨天间苗和补苗,使苗木分布均匀,5-10月用芒萁骨遮荫。施肥从5月开始每10天施用0.1%-0.5%的尿素水溶液,8月初到9月中旬施用0.5~1.0%的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9月中旬起施磷钾复合肥至10月中下旬停止施肥。8月下旬定株,密度为130株/m2。从5月上旬开始,根据天气、苗木病虫害情况,每隔7-20天,喷洒甲基托布律800-1000倍掺氧化乐果500倍水溶液预防病虫害,直至苗木出圃。

采用实施例1方法,一年生苗木平均地茎可达2.58mm,平均苗高达23.4cm,最高达36.6cm,平均密度为125株/m2,合格苗率达96%,可用于上山造林,显著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育苗效益。

实施例2

一种秃杉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圃地选择:圃地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排水方便,土层深厚、透气性优良。

步骤2、苗圃整地:播种前2个月深翻,晾晒20天后撒施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00g/m2,撒生石灰后碎土,同时将生石灰与土壤拌匀。再晾晒15天后作畦,畦面宽1.2m,畦高30cm,畦间步道宽30cm。作好畦后再次碎土,拌施钙镁磷肥为基肥,施肥量为150kg/亩。播种前2-3天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圃地消毒。

步骤3、种子处理:种子不处理;

步骤4、播种:将种子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撒播到经过处理的苗圃,所述经过处理的苗圃为:圃地施基肥(钙镁磷肥,150kg/亩),圃地整畦后,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垫底,并用镇压滚压平,播种量为2.5-3g/m2,播种后,再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均匀浅覆盖,厚度不能超过0.5cm,之后覆1-2cm厚稻草;

步骤5、苗期管理:播种40d后根据出苗情况逐步抽去稻草,5-8月的阴天或小雨天间苗和补苗,使苗木分布均匀,5-10月用50%遮荫网搭棚遮荫。施肥从5月开始每10天施0.1%-0.5%的尿素水溶液,8月初到9月中旬施用0.5~1.0%的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9月中旬起施磷钾复合肥至10月中下旬停止施肥。8月下旬定株,密度为130株/m2。从5月上旬开始,根据天气、苗木病虫害情况,每隔7-20天,喷洒多菌灵500-800倍掺氧化乐果500倍水溶液预防病虫害,直至苗木出圃。

采用实施例2方法,一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2.35mm,苗高达23.1cm,最高达35.6cm,平均密度为122株/m2,合格苗率达95%,可用于上山造林,显著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育苗效益。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播种前,种子不处理。此方法种子发芽率可达65%,与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0.5%甲醛处理)相比高出45%。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播种前,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镇压滚压平垫底,播种后,再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均匀浅覆盖;与畦面撒红壤心土相比,发芽率高出35%。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5-10月用芒萁骨或50%遮荫网搭棚遮荫;与不遮荫相比,苗木高生长高出54.7%;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定株密度为130株/m2,此方法苗木出圃时,圃地苗木密度大约为125株/m2,平均地径2.35mm,平均苗高为23.6cm,每亩出苗大约55000株,合格苗率可达9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秃杉育苗方法,每亩大约可产合格秃杉苗木55000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