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735发布日期:2019-10-12 23:3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养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操作台。



背景技术: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牲畜的饲养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饲养员需要对牲畜进行检疫、修剪等工作,但由于牲畜的体型较大,饲养人员需要将动物固定后在进行操作。本申请人发现用绑带固定动物,虽然能够使用,但饲养员在捆绑的过程时间长,操作繁琐,固定效率低,而通过装置固定动物时,针对不同体型的动物需要不同规格的夹具,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台,实现对动物的快速固定,提高动物的固定效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作台,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一侧的第一围栏与设置在所述框体另一侧的第二围栏,所述框体、所述第一围栏与所述第二围栏组合形成一个供动物行走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安装有限制动物头部活动的活动门组件,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控制动物进出的横栏,所述框体上安装有控制组件,所述第二围栏通过控制组件安装在框体上,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围栏与第一围栏的相对夹角与相对距离。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栏的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框体上,并沿水平面转动,所述第一围栏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插销。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栏的下端还安装有支撑滚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摆动臂,所述摆动臂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体上,所述摆动臂上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连接杆与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围栏的下部远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端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围栏的上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端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框体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栏与第二围栏上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用于辅助固定动物的拉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栏与第二围栏上均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若干个沿竖向设置的栏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框体上的两组活动单元,所述活动单元包括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框体上的转动件、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框体上的滑动块与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滑动块上的门体,所述转动件上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三驱动件与连接架,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架相铰接,所述门体上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架相铰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门体包括限制部与夹持部,当活动门组件闭合时,两组所述门体的限制部之间相互贴合,两组所述门体的夹持部之间存在距离,并形成一个倒U形的开口。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操作台,通过第一围栏、第二围栏与活动门组件的组合使用,实现了对动物的快速固定,提高了动物的固定效率,并且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围栏的控制组件,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动物,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节约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的操作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的第一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的第二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的横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的活动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的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作为一个实施例,一种操作台,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一侧的第一围栏与设置在所述框体另一侧的第二围栏,所述框体、所述第一围栏与所述第二围栏组合形成一个供动物行走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安装有限制动物头部活动的活动门组件,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控制动物进出的横栏,所述框体上安装有控制组件,所述第二围栏通过控制组件安装在框体上,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围栏与第一围栏的相对夹角与相对距离。

如图1与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操作台,包括框体1、设置在所述框体1一侧的第一围栏2与设置在所述框体1另一侧的第二围栏3,所述框体1、所述第一围栏2与所述第二围栏3组合形成一个供动物行走的通道,使用时,动物从通道行走。所述通道的一端安装有限制动物头部活动的活动门组件4,活动门组件4可在需要时对动物的头部夹紧,方便饲养员进行操作。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控制动物进出的横栏5,框体1上设有定位圈,横梁可插入定位圈内,当需要关闭通道时,饲养员可通过横栏5进行隔离,使用方便、所述框体1上安装有控制组件6,所述第二围栏3通过控制组件6安装在框体1上,所述控制组件6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围栏3与第一围栏2的相对夹角与相对距离,使用时,饲养员可通过控制组件6调节第二围栏3的位置与角度,从而控制第一围栏2与第二围栏3之间的距离,对不同体型的动物进行限制,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第一围栏2的一端设有第一竖轴,所述第一竖轴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框体1上,并沿水平面转动,所述第一围栏2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环,所述插销21插接在安装环内,并可沿所述安装环滑动,所述框体1上设有与所述插销21相配合的插销21通孔,方便饲养员开闭第一围栏2。

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第一围栏2转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围栏2的下端还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支撑滚轮22,在所述第一围栏2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支撑滚轮22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加了所述第一围栏2转动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摆动臂61、连接杆62、第一驱动件63与第二驱动件64,所述框体1上设有横轴1a,所述摆动臂61套装在横轴1a的外壁上,并可沿横轴1a的外壁旋转,所述摆动臂6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销轴61a,所述连接杆62的一端套装在第一销轴61a的外壁上,并可沿第一销轴61a的外壁旋转,所述摆动臂6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销轴61b,所述第一驱动件63的输出端套装在第二销轴61b的外壁上,并可沿第二销轴61b的外壁旋转,所述第二围栏3的下部远离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三销轴,所述连接杆62的另一端套装在第三销轴的外壁上,并可沿第三销轴的外壁旋转,所述第一驱动件63的输出端与所述框体1相铰接,所述第二围栏3的上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驱动件64,所述第二驱动件64的输出端与所述框体1相铰接。其中第一驱动件63、第二驱动件64可为液压缸、气缸,当需要控制第二围栏3调节时,第一驱动件63与第二驱动件64工作,第一驱动件63工作伸缩,带动摆动臂61旋转,摆动臂61带动连接杆62移动,连接杆62带动第二围栏3移动,实现了对第二围栏3的位置控制;第二驱动件64工作伸缩,带动第二围栏3旋转,实现了对第二围栏3的角度控制,操作方便。

如图2与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围栏2与第二围栏3上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拉环65。使用时,拉环65可用于绑带的固定,方便饲养员对动物的固定。

为了方便对动物进行取样、梳洗等操作,所述第一围栏2与第二围栏3上均设有若干个连接槽,连接槽均可插入有栏杆7,栏杆7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饲养员可将不同位置的栏杆7拆卸下,从而方便饲养员对不同体积的动物进行操作。

如图5所示,可选的,所述活动门组件4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框体1上的两组活动单元,所述活动单元包括转动件41、滑动块42与门体43,所述转动件41为转动套管,所述框体1上设有第二竖轴,所述转动件41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竖轴的外壁上,所述框体1的上部设有横向滑槽,所述滑动块42安装在横向滑槽内,所述门体43的上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滑动块42上,所述转动件41的上部铰接有第三驱动件44,所述转动件41的下部铰接有连接架45,所述第三驱动件44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架45相铰接,所述门体43上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拉杆46,所述拉杆46与所述连接架45相铰接,当所述两组活动单元的门体43闭合后,所述门体43的上部相互贴合,所述门体43的下部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中,第三驱动件44可采用液压缸或者气缸,当第三驱动件44工作时,第三驱动件44带动连接架45旋转,连接架45带动拉杆46移动,拉杆46带动门体43旋转,门体43在旋转的同时带动滑动块42移动,实现了门体43的开合与关闭,结构设计牢固,使用寿命长。

使用时,饲养员将动物驱赶至通道内,使其处于工作区域,接着第三驱动件44工作,第三驱动件44带动连接架45旋转,连接架45带动拉杆46移动,拉杆46带动门体43旋转,门体43在旋转的同时带动滑动块42移动,将门体43的关闭,同时将动物的颈部夹紧,接着饲养员将横梁插入定位圈内,使通达关闭,这时第一驱动件63与第二驱动件64工作,第一驱动件63工作伸缩,带动摆动臂61旋转,摆动臂61带动连接杆62移动,连接杆62带动第二围栏3移动,第二驱动件64工作伸缩,带动第二围栏3旋转,将第二围栏3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实现对动物的活动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台,通过第一围栏2、第二围栏3与活动门组件4的组合使用,实现了对动物的快速固定,提高了动物的固定效率,并且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围栏3的控制组件6,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动物,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节约了使用成本。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