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栽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293发布日期:2019-08-13 20:2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牡丹栽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栽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牡丹栽培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Paeonia)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花朵硕大,花形丰富,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原产于中国,作为药用与观赏植物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与育种历史。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牡丹是一类理想的木本油料作物。牡丹为肉质根,忌积水,主要栽培区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形成了喜凉恶热,宜燥畏湿,比较耐寒的生态习性。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春季湿润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对牡丹生长极其不利,所以在南方栽培牡丹,实施避雨遮阳就尤为关键。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牡丹栽培的避雨遮阳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包括用于遮挡牡丹的透明遮雨板以及支承所述透明遮雨板的托架,还包括用于承托托架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与所述托架连接的第一杆体以及可伸缩地安装于第一杆体中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第二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孔,第一螺孔用于与第二螺孔相对,通过伸入第一螺孔与相对应的第二螺孔的螺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其中,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杆体的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卡箍以及连接于卡箍上的三个支座体。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托架包括横框架、第一倾斜框架、第二倾斜框架,所述横框架水平设置,所述横框架与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框架的一端与横框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框架的一端与横框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框架的另一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倾斜框架的另一端向上倾斜,第一倾斜框架的另一端与第二倾斜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遮雨板包括覆盖于第一倾斜框架上的第一透明遮雨板、覆盖于第二倾斜框架上的第二透明遮雨板。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的优点在于:该装置使用方便,搭建简便,更主要的是可使牡丹春季花期避雨、夏季遮阳,满足牡丹喜燥、喜凉的特性,有效增加观赏期,对牡丹的高产、稳产有明显的作用,可大大降低夏季温度,避免叶片灼伤和提前休眠,促进花芽分化,大大降低局部土壤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包括用于遮挡牡丹的透明遮雨板1以及支承透明遮雨板的托架3,还包括用于承托托架的立柱2,立柱2包括与托架连接的第一杆体21以及可伸缩地安装于第一杆体中的第二杆体22,第一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41,第二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孔42,第一螺孔用于与第二螺孔相对,通过伸入第一螺孔与相对应的第二螺孔的螺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其中,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杆体22的底部的底座5,底座5包括卡箍51以及连接于卡箍上的三个支座体52。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其中,托架3包括横框架31、第一倾斜框架32、第二倾斜框架33,横框架水平设置,横框架与第一杆体连接,第一倾斜框架的一端与横框架的一端连接,第二倾斜框架的一端与横框架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倾斜框架的另一端向上倾斜,第二倾斜框架的另一端向上倾斜,第一倾斜框架的另一端与第二倾斜框的另一端连接,透明遮雨板包括覆盖于第一倾斜框架上的第一透明遮雨板11、覆盖于第二倾斜框架上的第二透明遮雨板12。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其中,支座体52铰接于卡箍51上,支座体52可以旋转摆动靠拢于第二杆体22。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其中,托架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收纳第一透明遮雨板11、第二透明遮雨板12的收纳盒30。

第一透明遮雨板11的下端、第二透明遮雨板12的下端可以分别通过卡扣固定于横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可伸缩,高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的优点在于:该装置使用方便,搭建简便,更主要的是可使牡丹春季花期避雨、夏季遮阳,满足牡丹喜燥、喜凉的特性,有效增加观赏期,对牡丹的高产、稳产有明显的作用,可大大降低夏季温度,避免叶片灼伤和提前休眠,促进花芽分化,大大降低局部土壤含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搭建方便,使用寿命长。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牡丹栽培防护装置可以平行排列,组合使用,适用于大规模的牡丹栽培,特别是南方油用牡丹生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