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5259发布日期:2019-10-08 23:4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浮动式网箱是渔业养殖的一种重要方式,浮动式网箱一般漂浮于较深水域的水面上,如湖泊、水库、河流及采煤塌陷水域,浮动式网箱设置区大多为明水区,水位较深,没有水草等水生植物的着生处,水草类较少,网箱外野生的鱼虾类没有附着、栖息的物体,不能在网箱周边集聚,网箱养殖鱼类不能充分利用的残饵等有机质悬浮于网箱底部周边,没有鱼虾类摄食利用,时间一长有机质易于分解,不仅消耗水域中的溶解氧,还污染败坏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域环境及网箱鱼类的生长,传统设置的人工鱼礁为定置设置,不能随网箱的移动而移动,当浮动式网箱移动到另外的养殖区域时,原来定置设置的人工鱼礁远离浮动式网箱,难以发挥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降低水域污染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包括网箱本体及人工鱼礁,所述网箱本体由网箱浮框、网箱上纲、网箱立纲、网箱底纲、网箱网片组成,网箱本体的上方周边为网箱上纲,网箱上纲缚系网箱浮框,网箱的底部的周边为网箱底纲,网箱上纲与网箱底纲之间设置若干网箱立纲,网箱上纲内侧、网箱底纲内侧、网箱立纲的外侧均设置网箱网片,网箱网片组成封闭的网箱本体;所述人工鱼礁为若干支礁体制成,每支礁体由礁体网片、悬吊绳、礁体挂钩、礁体沉子组成,所述礁体网片采用网目8-20目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组成一支礁体的礁体网片为若干片,每片礁体网片长30-50厘米、宽15-25厘米,若干片礁体网片的中心贯穿于悬吊绳上,每片礁体网片的间距5-10厘米,悬吊绳长度1.0-1.3米,悬吊绳的上端缚系礁体挂钩,礁体挂钩悬挂于网箱底纲上,悬吊绳的底端缚系礁体沉子,依靠礁体沉子的重力保持悬吊绳立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礁体网片舒展散布水体中。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野生鱼虾类或栖息附着于礁体网片上、或游动于礁体网片丛内,浮动式网箱养殖鱼类在投喂饲料后,残饵等有机质透过网箱底部的网箱网片,被附着在礁体网片上或游动于礁体网片附近的鱼虾类所摄食,减少残饵在水域中的存留,由于人工鱼礁设置于浮动式网箱的底部,人工鱼礁能够随浮动式网箱移动,避免人工鱼礁定置设置不能移动的弊端,人工鱼礁的设置使浮动式网箱底部形成一个适于鱼虾生存、生活的生态圈,有利于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降低养殖水域的富营养化,利于网箱鱼类的生长;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网箱浮框,2网箱上纲,3网箱本体,4网箱立纲,5网箱网片,6网箱底纲,7礁体挂钩,8悬吊绳,9礁体网片,10礁体沉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设置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的人工鱼礁包括网箱本体(3)及人工鱼礁,所述网箱本体(3)由网箱浮框(1)、网箱上纲(2)、网箱立纲(4)、网箱底纲(6)、网箱网片(5)组成,网箱本体的上方周边为网箱上纲,网箱上纲缚系网箱浮框,网箱的底部的周边为网箱底纲,网箱上纲(1)与网箱底纲(6)之间设置若干网箱立纲(4),网箱上纲(1)内侧、网箱底纲(6)内侧、网箱立纲(4)的外侧均设置网箱网片(5),网箱网片(5)组成封闭的网箱本体(3);所述人工鱼礁为若干支礁体制成,每支礁体由礁体网片(9)、悬吊绳(8)、礁体挂钩(7)、礁体沉子(10)组成,所述礁体网片(9)采用网目8-20目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组成一支礁体的礁体网片(9)为若干片,每片礁体网片(9)长30-50厘米、宽15-25厘米,若干片礁体网片(9)的中心贯穿于悬吊绳(8)上,每片礁体网片(9)的间距5-10厘米,悬吊绳(8)长度1.0-1.3米,悬吊绳(8)的上端缚系礁体挂钩(7),礁体挂钩(7)悬挂于网箱底纲(6)上,悬吊绳(8)的底端缚系礁体沉子(10),依靠礁体沉子(10)的重力保持悬吊绳(8)立于浮动式网箱底部,礁体网片(9)舒展散布水体中。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人工鱼礁,野生鱼虾类或栖息附着于礁体网片(9)上、或游动于礁体网片(9)丛内,浮动式网箱养殖鱼类在投喂饲料后,残饵等有机质透过网箱底部的网箱网片(5),被附着在礁体网片(9)上或游动于礁体网片(9)附近的鱼虾类所摄食,减少残饵在水域中的存留,由于人工鱼礁设置于浮动式网箱的底部,人工鱼礁能够随浮动式网箱移动,避免人工鱼礁定置设置不能移动的弊端,人工鱼礁的设置使浮动式网箱底部形成一个适于鱼虾生存、生活的生态圈,有利于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降低养殖水域的富营养化,利于网箱鱼类的生长;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