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式水果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4595发布日期:2019-08-03 15:46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剪切式水果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果采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切式水果采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农村的青壮劳动力也在流逝。留在农村的老人孩子大多没有能力去摘超过他们身高的树枝上的果实。同时在登梯采摘过程中,位于树冠内部的果实,由于树枝的阻碍,不便于放置梯子或者不便于人钻进树冠采摘。一些果树还有刺,例如枣树,采摘时如果不注意就会刮伤皮肤或衣服。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剪刀装置将水果从树上采摘下来,然后在剪刀装置的下方设置收容装置,将采摘下来的水果引导至收容装置中。例如专利号为201621246133.8,名称为“一种水果采摘工具及水果收集设备”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其包括支撑件、容纳袋、剪刀和控制组件,容纳袋包括袋本体和金属圈,金属圈固定设置于袋本体的开口,金属圈固定连接于支撑件的一端,剪刀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剪刀件,两个剪刀件绕第一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支撑杆的一端且对应袋本体的开口,剪刀件包括把持部和用于剪断果柄的工作部,第一转轴位于把持部和工作部之间,两个剪刀件之间设置有复位件,复位件令两个工作部具有远离彼此的运动趋势,控制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把持部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支撑件的远离剪刀的一端,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拉动连接件时,两个把持部彼此靠近,两个工作部的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弯曲。

该水果采摘工具能够有效避免损坏水果,且通过连接件使操作着在较低的位置就能实现剪断果柄的过程。但是剪刀的刀刃部分在操作时,仍然有划伤水果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划伤水果的剪切式水果采摘机。

一种剪切式水果采摘器包括采摘机构、支撑机构、收容机构,所述采摘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中,收容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下方,且收容机构的上端与支撑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采摘机构包括牵引杆、锯齿轮支架、固定轴、剪切锯齿轮、防护垫,牵引杆的前端与锯齿轮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锯齿轮支架的前端设有两个平行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板,安装板的前端设有通孔,固定轴与安装板的通孔过盈配合,剪切锯齿轮和防护垫的中间设有通孔并与该通孔与固定轴套设连接,剪切锯齿轮和防护垫位于连个安装板之间,防护垫的前端突出于剪切锯齿轮的边沿,以防止剪切锯齿轮碰到果实,两个剪切锯齿轮交错设置,果实的果柄在通过交错的剪切锯齿轮时被剪断,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导轨,采摘机构的牵引杆位于导轨中,以使牵引杆能够沿着导轨向前或向后运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套筒,支撑环,支撑套筒的前端与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的空腔作为支撑机构的导轨,采摘机构的牵引杆与支撑套筒套设连接,且牵引杆的两端伸出支撑套筒,牵引杆的后端为采摘水果的操作把手,牵引杆的前端以及锯齿轮支架位于支撑环内,支撑环与支撑套筒的连接处的侧壁上设有通孔,以使牵引杆的前端通过,收容机构的上端与支撑环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容机构包括缓冲引导管、过渡嘴、收容箱、缓冲垫,所述缓冲引导管的上端与支撑环的下端固定连接,缓冲引导管的下单与过渡嘴的上端固定连接,过渡嘴的下端与收容箱的上端的进料口连通,缓冲垫位于收容箱的进料口的正下方,且缓冲垫的两侧与收容箱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减小水果落下时的阻力,所述过渡嘴呈上口小、下口大的喇叭状,以防止水果在下落过程中与过渡嘴的下口的边沿接触,造成水果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收容箱的底部设有行走轮,以便于水果的搬运转移。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剪切式水果采摘器采摘机构、支撑机构、收容机构,采摘机构包括牵引杆、锯齿轮支架、固定轴、剪切锯齿轮、防护垫,使用时,将采摘机构对准水果的果柄,且使水果位于收容机构的入口的正上方,通过推动牵引杆,使锯齿轮支架向前运动,在两个交错的剪切锯齿轮的作用下,将果柄剪断。当果实碰到采摘机构时,由于防护垫的作用,剪切锯齿轮的锯齿不会碰到果实,而由于两个锯齿轮之间的间隙是逐渐收缩的,于此对应的防护垫的间隙也是收缩的,最终只有果柄能通过锯齿轮之间的间隙,避免了果实与锯齿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锯齿划伤果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切式水果采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摘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切式水果采摘器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剪切式水果采摘器10、采摘机构20、牵引杆201、锯齿轮支架2012、安装支架20121、固定轴2013、剪切锯齿轮2014、防护垫2015、支撑机构30、支撑套筒301,支撑环302、收容机构40、缓冲引导管401、过渡嘴402、收容箱403、行走轮4031、缓冲垫4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至图3,一种剪切式水果采摘器10包括采摘机构20、支撑机构30、收容机构40,所述采摘机构20设置在支撑机构30中,收容机构40位于支撑机构30的下方,且收容机构40的上端与支撑机构3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采摘机构20包括牵引杆201、锯齿轮支架2012、固定轴2013、剪切锯齿轮2014、防护垫2015,牵引杆201的前端与锯齿轮支架2012的后端固定连接,锯齿轮支架2012的前端设有两个平行的安装支架20121,安装支架201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板,安装板的前端设有通孔,固定轴2013与安装板的通孔过盈配合,剪切锯齿轮2014和防护垫2015的中间设有通孔并与该通孔与固定轴2013套设连接,剪切锯齿轮2014和防护垫2015位于连个安装板之间,防护垫2015的前端突出于剪切锯齿轮2014的边沿,以防止剪切锯齿轮2014碰到果实,两个剪切锯齿轮2014交错设置,果实的果柄在通过交错的剪切锯齿轮2014时被剪断,所述支撑机构30设有导轨,采摘机构20的牵引杆201位于导轨中,以使牵引杆201能够沿着导轨向前或向后运动。

现有技术的采摘装置的剪切部的刀刃都会与果实发生接触,从而带来果实被划伤的隐患。本实用新型的剪切式水果采摘器10通过设置两个交错的剪切锯齿轮2014,同时在剪切锯齿轮2014的上方或下方设有防护垫2015,防护垫2015的前端突出于剪切锯齿轮2014的边沿。如此,采摘时,果实会首先接触到防护垫2015,两块防护垫2015之间的间隙是收缩的,最终只能果实的果柄通过间隙,在间隙的引导下,果实的果柄进入交错的锯齿内,从而对果柄进行剪切,如此就完全避免了果实与锯齿的接触,能够使果实不被划伤,保障了果实的质量。同时,为了更适合采摘不同直径的果柄,可以适当调节防护垫2015的防护范围,当果柄较粗时,两块防护垫2015之间的间隙变大,使果柄进入两个锯齿轮的范围内时,果实的直径与两个锯齿轮的某一段的锯齿形成的间隙相同。如此在果柄刚接触到锯齿时就能够被切割,最终被切断。如此,也能够较为轻松的剪断果柄。

当采摘部的剪切部在使用时间久了之后,其韧部一般会出现钝化。现有技术需要将整个剪刀拆下来进行打磨。本实用新型的锯齿轮在出现钝化后,只需要将固定轴2013从锯齿轮支架2012拆掉然后更换锯齿轮即可,之前的锯齿轮在经过打磨后可进行储存,方便下次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30包括支撑套筒301,支撑环302,支撑套筒301的前端与支撑环30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筒301的内部的空腔作为支撑机构30的导轨,采摘机构20的牵引杆201与支撑套筒301套设连接,且牵引杆201的两端伸出支撑套筒301,牵引杆201的后端为采摘水果的操作把手,牵引杆201的前端以及锯齿轮支架2012位于支撑环302内,支撑环302与支撑套筒301的连接处的侧壁上设有通孔,以使牵引杆201的前端通过,收容机构40的上端与支撑环302的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机构40包括缓冲引导管401、过渡嘴402、收容箱403、缓冲垫404,所述缓冲引导管401的上端与支撑环302的下端固定连接,缓冲引导管401的下单与过渡嘴402的上端固定连接,过渡嘴402的下端与收容箱403的上端的进料口连通,缓冲垫404位于收容箱403的进料口的正下方,且缓冲垫404的两侧与收容箱403的侧壁固定连接,以减小水果落下时的阻力,所述过渡嘴402呈上口小、下口大的喇叭状,以防止水果在下落过程中与过渡嘴402的下口的边沿接触,造成水果的损伤。

如果没有过渡嘴402,那么水果在下落到收容箱403的进料口时,受到水平分速度的影响,容易与缓冲引导管401和收容箱403相交处的棱边发生碰撞,从而造成水果碰伤。设置了过渡嘴402后,即便水果有水平的分速度,那么也只会碰到过渡嘴402的侧壁,从而降低了水果受损率。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箱403的底部设有行走轮4031,以便于水果的搬运转移。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剪切式水果采摘器10在使用时,先将收容箱403放到地面上,然后一只手拿起支撑套筒301,另一手握住牵引杆201,将水果放入支撑环302中,并将锯齿轮支架2012对准水果的果柄。向前推动锯齿轮支架2012,如果出现阻碍,那么就减小施力,使锯齿轮支架2012沿着受阻最小的方向移动,最终使果实的柄部进入交错的锯齿内,完成剪切。果实沿着引导管进入收容箱403,在缓冲垫404的作用下,果实的动能会大幅减小,不会使果实与收容箱403的侧壁发生较大碰撞,同时果实自身的冲力也会减小,降低了果实的受损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