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0546发布日期:2019-09-13 21:5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粒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脱粒设备。



背景技术:

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据考古发现,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有2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亚洲栽培稻种植面积大,遍布全球各稻区,称之为普通栽培稻。水稻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用作制糖的主要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当前而言,中国粮食年产量达到5亿吨,中国已属于世界粮食种植大国之一。

为减小人工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粮食的收割速度,我国逐渐加大了农业机械化的研究,农用机械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现有技术中,我国很多地区已开始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小麦等粮食的自动化收割,而收割机上往往安装有专门的脱粒设备将水稻、小麦等从茎杆上脱离下来。实际操作中,由于现有脱粒设备往往先需要通过输送槽将欲进行脱粒的粮食茎秆输入,然后需要通过滚筒进行脱粒操作,同时又需通过风机吹走脱粒中产生的茎叶,因此,脱粒设备内部往往需设置多套动力传动系统以分别驱动输送槽、滚筒、风机动作,如此,导致现有脱粒设备的传动系统非常复杂,一旦脱粒设备传动系统发生故障,农户自行维修难度非常大,往往需要聘请非常专业的人士进行维修,而且维修时间非常长,严重影响了收割的时效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脱粒设备,该脱粒设备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同一套传动系统实现输送槽、滚筒、风机的驱动,有效降低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脱粒设备维修的便利性。

一种脱粒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滚筒,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横向布置的风机,所述机架前方设置有输送槽与T型传动箱,所述T型传动箱内腔设置有沿横向布置且贯穿整个所述T型传动箱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中段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T型传动箱中段设置有沿纵向布置且贯穿所述T型传动箱内外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前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后端与所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一端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外设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风机及所述输送槽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T型传动箱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油位观察孔。

优选地,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与外设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轮,所述第一输入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皮带上设置有离合器。

优选地,所述风机侧部设置有第二输入轮,所述第二输入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皮带上设置有第二张紧轮。

优选地,所述输送槽侧部设置有第三输入轮,所述第三输入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皮带。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皮带上设置有第三张紧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粒设备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同一套传动系统实现输送槽、滚筒、风机的驱动,有效降低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脱粒设备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脱粒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T型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方”、“下方”、“左端”、“右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2,图1至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脱粒设备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脱粒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T型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脱粒设备设计巧妙,能够通过同一套传动系统实现输送槽、滚筒、风机的驱动,有效降低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脱粒设备维修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脱粒设备包括机架1,滚筒2,风机3,输送槽4,内设第一轴501、第一锥齿轮502、第二轴503、第二锥齿轮504的T型传动箱5,第一带轮6,第二带轮7,第一输入轮8,第一传动皮带9,离合器10,第二输入轮11,第二传动皮带12,第二张紧轮13,第三输入轮14,第三传动皮带15,第三张紧轮16。

本方案中,该脱粒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用于其他机构的承载支撑。其中,机架1的具体结构与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

本方案中,机架1上方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滚筒2,滚筒2用于给粮食的脱粒操作提供空间。机架1下方设置有横向布置的风机3,风机3用于给粮食的脱粒操作提供风力输出。所述机架1前方设置有输送槽4,输送槽4用于将外部欲进行脱粒操作的粮食茎秆输入至滚筒2内。所述机架1前方设置有T型传动箱5,T型传动箱5用于将外设驱动机构提供的动力同时传输至滚筒2、风机3、输送槽4。

本方案中,T型传动箱5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在机架1上。T型传动箱5内腔设置有沿横向布置且贯穿整个所述T型传动箱5的第一轴501,所述第一轴501中段设置有第一锥齿轮502,所述T型传动箱5中段设置有沿纵向布置且贯穿所述T型传动箱5内外的第二轴503,所述第二轴503前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04,所述第一锥齿轮502与所述第二锥齿轮50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轴503后端与所述滚筒2传动连接。

本方案中,第一轴501左端设置有第一带轮6,所述第一轴501右端设置有第二带轮7,所述第一带轮6与外设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带轮7与所述风机3及所述输送槽4传动连接。

本方案中,外设驱动机构可以优选为电机。第二带轮7上设置有至少2个卡槽,从而方便与所述风机3及所述输送槽4传动连接。下面就各机构间的具体传动连接方式进行详细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外设驱动机构动力的输入,优选地,所述机架1下方设置有与外设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轮8,所述第一输入轮8与所述第一带轮6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9。所述第一传动皮带9上设置有离合器10。

具体地,当外设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输入轮8旋转时,第一输入轮8便可以通过第一传动皮带9带动第一带轮6旋转,第一带轮6进而通过第一轴501直接带动第二带轮7同步旋转,同时,由于第一轴501与第二轴503通过第一锥齿轮502与第二锥齿轮504传动连接,如此,第二轴503也被第一带轮6驱动旋转,第二轴503进而带动滚筒2旋转。该过程中,离合器1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传动皮带9的松紧实现第一输入轮8与第一带轮6两者之间动力传递的通断控制。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将动力更好的传递至风机3,优选地,所述风机3侧部设置有第二输入轮11,所述第二输入轮11与所述第二带轮7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12。所述第二传动皮带12上设置有第二张紧轮13。

具体地,当动力传递至第二带轮7时,第二带轮7可以通过第二传动皮带12带动第二输入轮11旋转,第二输入轮11进而可以带动风机3旋转。该过程中,第二张紧轮13用于第二传动皮带12的张紧控制,从而控制风机的启停与转速。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输送槽4侧部设置有第三输入轮14,所述第三输入轮14与所述第二带轮7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皮带15。所述第三传动皮带15上设置有第三张紧轮16。

具体地,当动力传递至第二带轮7时,第二带轮7通过第三传动皮带15带动第三输入轮14旋转,第三输入轮14进而带动输送槽4内的输送带旋转送料。该过程中,第三张紧轮16用于第三传动皮带15的张紧控制,从而控制输送槽4的启停与转速。

本方案具体实施时,外设驱动机构启动后,驱动机构先驱动第一输入轮8旋转,第一输入轮8通过第一传动皮带9带动第一带轮6旋转,第一带轮6通过第一轴501带动第二带轮7同步旋转,同时,由于第一轴501与第二轴503通过第一锥齿轮502与第二锥齿轮504传动连接,如此,第二轴503也会旋转,从而第二轴503直接驱动滚筒2旋转。

当动力传递至第二带轮7时,第二带轮7进而通过第二传动皮带12带动第二输入轮11旋转,第二输入轮11进而带动风机3旋转。同时,第二带轮7通过第三传动皮带15带动第三输入轮14旋转,第三输入轮14进而带动输送槽4内的输送带旋转送料。

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只需要外部提供一个驱动设备,再配合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的T型传动箱5,便可以将外设驱动机构提供的动力同时传输至滚筒2、风机3、输送槽4。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T型传动箱5内部往往会浇灌润滑油,为进一步方便T型传动箱5内部润滑油的密封与监测,优选地,所述T型传动箱5上设置有密封盖505,所述密封盖505上设置有油位观察孔506。

对于第一轴501与第二轴503在T型传动箱5内的安装,一般通过轴承安装,同时,安装处一般采用油封进行密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脱粒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