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6891发布日期:2019-04-05 21:1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开挖边坡治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大型水电、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多位于高山峡谷地区,这些地区往往边坡高陡,岩体卸荷风化严重,且边坡内部常发育有断层、岩脉、卸荷裂隙等结构面,边坡开挖后断层等地质缺陷在开挖坡面出露,形成危岩体,严重影响开挖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现有的治理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治理开挖边坡,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可能存在塌方的巨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克服现有各种治理方法之不足,提供一种更高效、有益的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预处理的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植物生长的地表的土壤在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增加土壤孔隙度,达到增加降水入渗量,同时减少蒸发量,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用水,提高植物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由于干旱河谷地带的工程体开挖边坡为土质边坡,水分渗透速度慢,同时蒸发量大,导致种植植物不易存活,经过微地貌改造之后,为植物生长提供合适的地形地貌,增加水分的入渗和存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土壤;其次,在经过改造的微地貌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在选育的植物物种过程中以本地的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不仅很好的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投入成本低,经济收益高,不会带有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新问题,而且能够迅速生长,防止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再次,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群落,提升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整体的植被群落功能。经过上述的植被配置在整个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形成植被防护网,由此使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整体得到改善和治理,控制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退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工程体开挖边坡的表面土壤进行砾石覆盖处理,使水分容易渗入和保存,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能够有效的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体上形成植被群落,达到快速恢复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的目的,不仅解决了现有的直接铺设防护网存在的植被存活率低、存活难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面都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层,使工程体开挖边坡整体得到改善和治理,提供一种高效、有益的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处理包括:在工程体开挖边坡上设置格框、挡墙以及截排水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程体开挖边坡为经过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经过预处理,在工程体开挖边坡上设置了格框、挡墙以及截排水沟等结构,由于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面上形成了大小均匀的格框,并且在坡体的中间、四周以及底部等区域均设置了相适应的截排水沟,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底还设有挡墙,经过以上的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在经过工程措施改造之后不易出现滑坡,进一步在工程体开挖边坡上种植植被保护层达到加强护坡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地貌改造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体上进行翻土,且在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砾石在土壤中的占比为10-30%,优选为1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砾石的直径小于7.5cm,优选的,砾石的直径为2-5cm。

在土方工程中修路、修桥,挖或开凿形成倾斜的斜面为开挖边坡(土质边坡),由于干旱河谷区本来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物生长困难。开挖边坡为土质边坡,土体的大孔隙少,水分渗透速度慢,蒸发量大,导致种植植物不易存活。因此,干旱河谷地区工程体开挖边坡上的植被恢复的关键就是保障水量供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植物可利用的水就是降雨-蒸发-产流,也就是入渗的水,因此,增加入渗和减少蒸发是关键。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体上进行翻土,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由于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土壤入渗性差,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反而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入渗能力,减少蒸发,增加植物可以用的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本发明实施例所加入的砾石在土壤中的占比为10-30%,优选为10-20%。上述的砾石比例可以使降水容易通过砾石之间的缝隙渗入和保存在土壤中,低于或高于上述的比例均不能有效的存储水分或被降水冲刷滑坡或者塌方。进一步的,砾石的直径小于7.5cm,优选的,砾石的直径为2-5cm。若砾石直径太大,不利于植物生长,若砾石直径太小,又起不到入渗的作用,因此,砾石的直径小于7.5cm,优选的,砾石的直径为2-5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对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上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植物物种包括灌木和草本,并且在种植过程中:先种植灌木,然后撒播草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川甘亚菊、小马鞍羊蹄甲以及刺蓬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角蒿、垂穗披碱草、波斯菊以及滇紫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格框内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并且由于格框的坡长较小,并且先种植灌木,由于灌木的根茎较强,容易在土壤中扎根,吸收水分,然后撒播草籽,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草籽的成活率,加强格框内草本层植被的覆盖率,从而在每个格框内形成灌草结合的有效的防护网格,使开挖边坡的整体上形成有效的植被防护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本发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以乡土物种为主,兼顾提升植被群落功能,由于本地乡土植物有更好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栽种之后,更容易成活,不容易发生病虫害,投入成本低,并且经济效益好,更容易构建适应本地生态的整体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长远构建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抚育管理,的抚育管理为: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对经过格框护坡、挡墙以及截排水沟等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处理,微地貌改造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体上进行翻土,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砾石所占为10%,砾石直径为2-5cm最佳。

(2)、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格框内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在植物种植过程:先种植灌木,然后撒播草籽。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川甘亚菊、小马鞍羊蹄甲以及刺蓬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角蒿、垂穗披碱草、波斯菊以及滇紫草中的至少一种。

(3)、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4)、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实施例2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对经过格框护坡、挡墙以及截排水沟等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处理,微地貌改造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体上进行翻土,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砾石所占比例最优为20%,砾石的直径为2-5cm最佳。

(2)、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格框内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在植物种植过程:先种植灌木,然后撒播草籽。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川甘亚菊、小马鞍羊蹄甲以及刺蓬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角蒿、垂穗披碱草、波斯菊以及滇紫草中的至少一种。

(3)、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4)、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实施例3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对经过格框护坡、挡墙以及截排水沟等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处理,微地貌改造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坡体上进行翻土,翻土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砾石进行地表覆盖。砾石所占比例最优为30%,砾石的直径在2-5cm最佳。

(2)、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格框内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在植物种植过程:先种植灌木,然后撒播草籽。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川甘亚菊、小马鞍羊蹄甲以及刺蓬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角蒿、垂穗披碱草、波斯菊以及滇紫草中的至少一种。

(3)、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4)、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以上的实施例1-3中逐步增加翻土时加入的砾石比例,由于砾石的添加增加了土壤孔隙度,达到增加降水入渗量,同时减少蒸发量,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用水,提高植物成活率,达到了对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的目的,若进一步增加砾石的比例,由于土壤中的缝隙过大,不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翻土之后的表层土层过于松散会导致开挖边坡更加不稳定,更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或滑坡塌方。

对比例1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格框内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在植物种植过程:先种植灌木,然后撒播草籽。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川甘亚菊、小马鞍羊蹄甲以及刺蓬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角蒿、垂穗披碱草、波斯菊以及滇紫草中的至少一种。

(2)、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3)、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以上的对比例1中未对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直接在工程体开挖边坡上种植植被,由于工程体开挖边坡为土质边坡,水分渗透速度慢,工程体开挖边坡的自身严重缺水的缺陷未能克服,导致种植的植物物种成活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不能有效的起到护坡的作用,而且工程体开挖边坡在开挖之后表面的土层疏松,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易出现滑坡坍塌等,容易引发新的问题。

对比例2

在工程体开挖边坡上直接铺设防护网,防护网不但不能解决水分流失和美观度等问题,不能有效恢复植被,且由于防护网为金属材质,易腐蚀,寿命较短,治标不治本。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预处理的工程体开挖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群落。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由于在表面的土质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砾石,使得土壤的间隙增加,使得有降水时,水分对土壤的渗入增加,同时蒸发减少,种植的植物水分充足,成活率更高。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