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49085发布日期:2020-07-21 10:4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整地造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宁南山区以山地为主,造林相对困难,特别是在坡度大、地形条件不良的区域,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造林成本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整地覆膜集雨促渗造林应用研究,通过改变微地形采用黑膜覆盖,汇集降水进入渗灌器就地入渗到树木根区,提高了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量较少,适宜在黄土沟壑区的造林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时机选择,如果采用裸根移栽,选择在春季树木萌芽前或秋天树叶枯黄后,若选择营养钵或营养带移栽,整个生长季都可;

s2:开挖鱼鳞坑,首先在山地或坡地上自上而下的间隔开挖若干排月牙形的坑穴,各坑穴的坑面低于原坡面,每排的各月牙形坑穴的沟沿均以等高线为基准,相邻的两排月牙形坑穴交错布设,开挖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用底土在等高线外堆砌成土坝,表土回填入坑内,整个坑呈里低外高状,外部土坝高15cm,如果采用头年整地,次年栽树可在坑内施入复合肥料并搅拌均匀,其中复合肥料的用量为0.5kg/坑;

s3:鱼鳞坑标准,开挖面呈半圆形,长径110cm~150cm,短半径80cm~90cm,深60cm~80cm,土埂高20cm~30cm,上埂宽15cm,在长径两边修斜上5°的积水沟20cm;

s4: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树距鱼鳞坑内壁30cm,树干位于短径线上,树木栽植后以树干为界,沿鱼鳞坑短径树干两侧整成两侧低,中间高,里侧低,外侧高的两个集水穴,在距树干20cm处安装两个110cm型号的渗灌器,安装完后在鱼鳞坑地面上覆盖黑色地膜,地膜覆盖好后将渗灌器上方的地膜剪破,并盖上渗灌器盖子,形成一个集流面。

优选的,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前,在栽植穴坑底施入缓控肥料,施用量为0.5kg/坑,施入缓控肥料后,将栽植穴底部土壤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土壤,然后将树木栽植在栽植穴中间并埋土。

优选的,栽植过程将树木根系放展,埋上一半土后,轻提树体,拉直根系,然后踩实土壤,再将栽植穴填平,再踩实土壤。

优选的,栽植树木并埋好土壤后进行灌水,头次水必须灌透,头次水入渗完后,再将树扶正,树坑填埋踩实后整理成两边低,树干高的穴窝状,并在距树干30cm的两边挖25cm深,直径21cm的圆形坑,将挖出的土,取二分之一与保水剂均匀混合,保水剂的吸水为200倍,土与保水剂的重量比依次为6:1,保水剂与土混合均匀后为混合土。

优选的,将剩余的二分之一的挖出的土在圆形坑内铺放入5cm,然后放入渗灌器,在渗灌器周围填入掺匀的混合土,填埋完毕后,将地表整成穴状,渗灌器口在穴底部,然后在树坑上覆盖地膜,覆盖完毕后,在渗灌器位置用尖锐工具钻几个孔,盖上渗灌器的盖子。

优选的,步骤s3中的鱼鳞坑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

优选的,苗木在种植时埋深10~20cm,并加入饱和保水剂500g,放入带营养杯的苗木后填土、浇水。

优选的,复合肥料的组成为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且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1:2:3。

优选的,营养液是以水为介质,水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且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的质量比为1:2:2:3,同时营养液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0℃。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鱼鳞坑与栽植穴的开垦能够保证树苗之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取养分,从而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其次通过改变微地形采用黑膜覆盖,汇集降水进入渗灌器就地入渗到树木根区,提高了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量较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整地时机选择,如果采用裸根移栽,选择在春季树木萌芽前或秋天树叶枯黄后,若选择营养钵或营养带移栽,整个生长季都可;

s2:开挖鱼鳞坑,首先在山地或坡地上自上而下的间隔开挖若干排月牙形的坑穴,各坑穴的坑面低于原坡面,每排的各月牙形坑穴的沟沿均以等高线为基准,相邻的两排月牙形坑穴交错布设,开挖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用底土在等高线外堆砌成土坝,表土回填入坑内,整个坑呈里低外高状,外部土坝高15cm,如果采用头年整地,次年栽树可在坑内施入复合肥料并搅拌均匀,其中复合肥料的用量为0.5kg/坑;

s3:鱼鳞坑标准,开挖面呈半圆形,长径110cm~150cm,短半径80cm~90cm,深60cm~80cm,土埂高20cm~30cm,上埂宽15cm,在长径两边修斜上5°的积水沟20cm;

s4: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树距鱼鳞坑内壁30cm,树干位于短径线上,树木栽植后以树干为界,沿鱼鳞坑短径树干两侧整成两侧低,中间高,里侧低,外侧高的两个集水穴,在距树干20cm处安装两个110cm型号的渗灌器,安装完后在鱼鳞坑地面上覆盖黑色地膜,地膜覆盖好后将渗灌器上方的地膜剪破,并盖上渗灌器盖子,形成一个集流面。

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前,在栽植穴坑底施入缓控肥料,施用量为0.5kg/坑,施入缓控肥料后,将栽植穴底部土壤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土壤,然后将树木栽植在栽植穴中间并埋土。栽植过程将树木根系放展,埋上一半土后,轻提树体,拉直根系,然后踩实土壤,再将栽植穴填平,再踩实土壤。栽植树木并埋好土壤后进行灌水,头次水必须灌透,头次水入渗完后,再将树扶正,树坑填埋踩实后整理成两边低,树干高的穴窝状,并在距树干30cm的两边挖25cm深,直径21cm的圆形坑,将挖出的土,取二分之一与保水剂均匀混合,保水剂的吸水为200倍,土与保水剂的重量比依次为6:1,保水剂与土混合均匀后为混合土。将剩余的二分之一的挖出的土在圆形坑内铺放入5cm,然后放入渗灌器,在渗灌器周围填入掺匀的混合土,填埋完毕后,将地表整成穴状,渗灌器口在穴底部,然后在树坑上覆盖地膜,覆盖完毕后,在渗灌器位置用尖锐工具钻几个孔,盖上渗灌器的盖子。

步骤s3中的鱼鳞坑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

步骤s4苗木在种植时埋深10~20cm,并加入饱和保水剂500g,放入带营养杯的苗木后填土、浇水。

复合肥料的组成为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且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1:2:3。

营养液是以水为介质,水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且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的质量比为1:2:2:3,同时营养液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0℃。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整地时机选择,如果采用裸根移栽,选择在春季树木萌芽前或秋天树叶枯黄后,若选择营养钵或营养带移栽,整个生长季都可;

s2:开挖鱼鳞坑,首先在山地或坡地上自上而下的间隔开挖若干排月牙形的坑穴,各坑穴的坑面低于原坡面,每排的各月牙形坑穴的沟沿均以等高线为基准,相邻的两排月牙形坑穴交错布设,开挖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用底土在等高线外堆砌成土坝,表土回填入坑内,整个坑呈里低外高状,外部土坝高15cm,如果采用头年整地,次年栽树可在坑内施入复合肥料并搅拌均匀,其中复合肥料的用量为0.5kg/坑;

s3:鱼鳞坑标准,开挖面呈半圆形,长径110cm~150cm,短半径80cm~90cm,深60cm~80cm,土埂高20cm~30cm,上埂宽15cm,在长径两边修斜上5°的积水沟20cm;

s4: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树距鱼鳞坑内壁30cm,树干位于短径线上,树木栽植后以树干为界,沿鱼鳞坑短径树干两侧整成两侧低,中间高,里侧低,外侧高的两个集水穴,在距树干20cm处安装两个110cm型号的渗灌器,安装完后在鱼鳞坑地面上覆盖黑色地膜,地膜覆盖好后将渗灌器上方的地膜剪破,并盖上渗灌器盖子,形成一个集流面。

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前,在栽植穴坑底施入缓控肥料,施用量为0.5kg/坑,施入缓控肥料后,将栽植穴底部土壤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土壤,然后将树木栽植在栽植穴中间并埋土。栽植过程将树木根系放展,埋上一半土后,轻提树体,拉直根系,然后踩实土壤,再将栽植穴填平,再踩实土壤。栽植树木并埋好土壤后进行灌水,头次水必须灌透,头次水入渗完后,再将树扶正,树坑填埋踩实后整理成两边低,树干高的穴窝状,并在距树干30cm的两边挖25cm深,直径21cm的圆形坑,将挖出的土,取二分之一与保水剂均匀混合,保水剂的吸水为200倍,土与保水剂的重量比依次为6:1,保水剂与土混合均匀后为混合土。将剩余的二分之一的挖出的土在圆形坑内铺放入5cm,然后放入渗灌器,在渗灌器周围填入掺匀的混合土,填埋完毕后,将地表整成穴状,渗灌器口在穴底部,然后在树坑上覆盖地膜,覆盖完毕后,在渗灌器位置用尖锐工具钻几个孔,盖上渗灌器的盖子。

步骤s3中的鱼鳞坑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

步骤s4苗木在种植时埋深10~20cm,并加入饱和保水剂500g,放入带营养杯的苗木后填土、浇水。

复合肥料的组成为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且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1:2:3。

营养液是以水为介质,水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且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的质量比为1:2:2:3,同时营养液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0℃。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荒山集雨整地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整地时机选择,如果采用裸根移栽,选择在春季树木萌芽前或秋天树叶枯黄后,若选择营养钵或营养带移栽,整个生长季都可;

s2:开挖鱼鳞坑,首先在山地或坡地上自上而下的间隔开挖若干排月牙形的坑穴,各坑穴的坑面低于原坡面,每排的各月牙形坑穴的沟沿均以等高线为基准,相邻的两排月牙形坑穴交错布设,开挖时将表土与底土分开,用底土在等高线外堆砌成土坝,表土回填入坑内,整个坑呈里低外高状,外部土坝高15cm,如果采用头年整地,次年栽树可在坑内施入复合肥料并搅拌均匀,其中复合肥料的用量为0.5kg/坑;

s3:鱼鳞坑标准,开挖面呈半圆形,长径110cm~150cm,短半径80cm~90cm,深60cm~80cm,土埂高20cm~30cm,上埂宽15cm,在长径两边修斜上5°的积水沟20cm;

s4: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树距鱼鳞坑内壁30cm,树干位于短径线上,树木栽植后以树干为界,沿鱼鳞坑短径树干两侧整成两侧低,中间高,里侧低,外侧高的两个集水穴,在距树干20cm处安装两个110cm型号的渗灌器,安装完后在鱼鳞坑地面上覆盖黑色地膜,地膜覆盖好后将渗灌器上方的地膜剪破,并盖上渗灌器盖子,形成一个集流面。

整地结束后在栽植穴内植树前,在栽植穴坑底施入缓控肥料,施用量为0.5kg/坑,施入缓控肥料后,将栽植穴底部土壤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土壤,然后将树木栽植在栽植穴中间并埋土。栽植过程将树木根系放展,埋上一半土后,轻提树体,拉直根系,然后踩实土壤,再将栽植穴填平,再踩实土壤。栽植树木并埋好土壤后进行灌水,头次水必须灌透,头次水入渗完后,再将树扶正,树坑填埋踩实后整理成两边低,树干高的穴窝状,并在距树干30cm的两边挖25cm深,直径21cm的圆形坑,将挖出的土,取二分之一与保水剂均匀混合,保水剂的吸水为200倍,土与保水剂的重量比依次为6:1,保水剂与土混合均匀后为混合土。将剩余的二分之一的挖出的土在圆形坑内铺放入5cm,然后放入渗灌器,在渗灌器周围填入掺匀的混合土,填埋完毕后,将地表整成穴状,渗灌器口在穴底部,然后在树坑上覆盖地膜,覆盖完毕后,在渗灌器位置用尖锐工具钻几个孔,盖上渗灌器的盖子。

步骤s3中的鱼鳞坑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

步骤s4苗木在种植时埋深10~20cm,并加入饱和保水剂500g,放入带营养杯的苗木后填土、浇水。

复合肥料的组成为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且磷酸铵、硝酸钾、尿素磷铵、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1:2:3。

营养液是以水为介质,水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且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镁的质量比为1:2:2:3,同时营养液的温度需要维持在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