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砧木萌蘖再生的西瓜顶插嫁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28384发布日期:2019-04-29 13:19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砧木萌蘖再生的西瓜顶插嫁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作物种植领域,涉及西瓜嫁接方法,尤其是一种减少砧木萌蘖再生的西瓜顶插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西瓜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瓜果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西瓜栽培中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尤其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发生加重,影响到西瓜植株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阻碍了西瓜产业的发展。嫁接是克服上述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因而在西瓜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目前西瓜嫁接的主要方法是插接法、劈接法、靠接法等。本发明涉及的嫁接方法是插接法。由于在嫁接后,嫁接苗砧木部位会反复出现萌蘖,而去除又较为麻烦,浪费人力物力。缩节胺是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研制出一种抑制嫁接西瓜砧木萌蘖再生的化学方法,即通过缩节胺对砧木生长点进行处理,发现不仅能够降低砧木萌蘖再生率,另外还能提高西瓜嫁接成活率和改善种苗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砧木萌蘖再生的西瓜顶插嫁接方法,旨在抑制嫁接后砧木萌蘖再生和提高西瓜嫁接成活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少砧木萌蘖再生的西瓜顶插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砧木育苗:将砧木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处理,然后播种于穴盘中,长至1叶1心时用于嫁接;

2)接穗育苗:将西瓜接穗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催芽处理,然后撒播于平底盘中,子叶刚平展时用于嫁接;

3)嫁接:嫁接前先将砧木生长点去除,然后在去除部位滴0.01-0.1ml质量浓度为2-5%的缩节胺乙醇溶液,5天内将接穗按顶插法嫁接到砧木上;

4)管理:嫁接后进行温、湿度和光照管理。

优选地,所述砧木是葫芦砧木,更优选为京欣砧1号。

优选地,所述西瓜接穗为早佳8424。

优选地,所述缩节胺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

优选地,所述温度管理是:嫁接后1-3d保持昼温28-30℃、夜温23-25℃;4-6d昼温26-28℃、夜温20-22℃;其后温度随着嫁接苗生长逐渐降低至昼温22-25℃,夜温18-20℃;当西瓜苗长至1叶1心时,夜温保持在16-18℃。

优选地,所述湿度管理是:总的原则是“干不萎蔫,湿不积水”;嫁接后1-3d,以保湿为主,但接穗生长点应不积水,可用塑料薄膜包裹嫁接苗保湿;嫁接后4-5d,应逐渐通风透光,通风时间以接穗子叶不萎蔫为宜;10d后按一般苗床管理。

优选地,所述光照管理是:嫁接后只要接穗不萎蔫,就应该尽可能增加光照;嫁接后1-3d,光照较强时白天覆盖遮阳网遮光,清晨傍晚适当见光,时间要短;3d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1周后不需再遮阴;冬春育苗时,如遇低温雨雪或连阴天气,应适当补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发明方法,尤其是采用缩节胺(1,1-二甲基氮杂环己基氯化物)对砧木生长点处理后,可以有效抑制砧木萌蘖的再生,萌蘖再生率较传统方法降低39.14%,从而减少了嫁接后人工去除萌蘖的次数和时间,降低了劳动力投入。

(2)采用本发明方法,西瓜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3.97%,比传统方法提高了4.03%。

(3)采用本发明方法,还可以增加西瓜的壮苗指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说明该方法还能减少营养竞争,促进接穗的生长,并且提高嫁接苗质量,为获得高产优质西瓜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将砧木采用传统方法去除生长点后分别于0、3、5天嫁接,24天后观察到的萌蘖再生效果图,图中箭头指向砧木萌蘖。

图2是将砧木生长点用缩节胺处理后分别于0、3、5天嫁接,24天后观察到的萌蘖再生效果图,图中砧木萌蘖数量明显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品种选择:本实施例选取葫芦砧木“京欣砧1号”作为嫁接砧木,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接穗。

育苗设施消毒:育苗场地、拱棚、棚膜、保温被及整个生产环节所用到的器具和使用过的基质均用40%甲醛50倍液喷雾消毒,用药剂量为30ml/m2,封闭48h,再通风5d待甲醛完全挥发后即可开展育苗工作。

(1)砧木育苗:将砧木种子进行消毒,随后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浸种8-24h,然后将种子冲洗甩干,30℃左右催芽,待胚根长至0.5cm时播种于穴盘中,长至1叶1心时进行嫁接。

(2)接穗育苗:将西瓜接穗种子进行消毒,随后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浸种6-8h;然后将种子冲洗甩干,30℃左右催芽,待胚根长至0.5cm时撒播于平底盘中,子叶刚平展时进行嫁接。

(3)嫁接:砧木1叶1心时,去除生长点,在去除部位滴0.05ml(约一滴)质量浓度为3%的缩节胺乙醇溶液(以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为溶剂),5天内将接穗按顶插法嫁接到砧木上,在嫁接前一天,接穗、砧木基质需浇透水。

顶插法嫁接的具体操作如下:

砧木处理:插入嫁接签,嫁接签紧贴子叶叶柄中脉基部向另一子叶叶柄基部成45°左右斜插,插孔深度为嫁接签稍穿透破砧木下胚轴皮层,嫁接签暂不拔出;

接穗处理:削接穗,拔取接穗苗,距子叶基部下方0.5-1.0cm处,斜削一刀,斜面长0.7-1.0cm;

插接:将接穗插入到砧木中,拔出嫁接签将接穗斜削面向下插进砧木插孔,接口紧实,砧木子叶与接穗子叶交叉成“+”形。

(4)嫁接后管理:

温度管理:嫁接后1-3d昼温保持28-30℃,夜温23-25℃。4-6d昼温26-28℃,夜温20-22℃。其后温度管理随着嫁接苗生长逐渐降低,昼温22-25℃,夜温18-20℃。当西瓜苗长至1叶1心时,夜温可保持在16-18℃。育苗期间如温度过高宜用遮阳网降温或适当通风降温,保持温度在32℃以下。

湿度管理:总的原则是“干不萎蔫,湿不积水”。嫁接后1-3d,以保湿为主,但接穗生长点应不积水。可用塑料薄膜包裹嫁接苗保湿。嫁接后4-5d,应逐渐通风透光,通风时间以接穗子叶不萎蔫为宜。10d后按一般苗床管理。

光照管理:嫁接后只要接穗不萎蔫,就应该尽可能增加光照。嫁接后1-3d,光照较强时白天覆盖遮阳网遮光,清晨傍晚适当见光,时间要短。3d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1周后不需再遮阴。冬春育苗时,如遇低温雨雪或连阴天气,应适当补光。

传统方法(对照,不使用缩节胺):

砧木1叶1心时,人工去除砧木生长点,嫁接成活后多次去除砧木萌蘖,其余过程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将实施例1与直接顶插接法的嫁接苗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关指标比较

表1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关指标比较(嫁接后第24天测定)

注: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地上部干重,0天、3天、5天指砧木生长点用缩节胺处理后到开始嫁接的时间。

本发明采用缩节胺处理砧木生长点,可以有效抑制萌蘖的再生,萌蘖再生率较传统方法降低39.14%,从而减少嫁接后人工去除萌蘖的次数和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西瓜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3.97%,比传统方法提高4.03%;另外,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壮苗指数、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增加,苗更壮,说明本发明还能有效减少营养竞争,促进接穗的生长,并且提高嫁接苗质量,为获得高产优质西瓜奠定了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