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4451发布日期:2019-04-12 23:0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鱼类的养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maculatum)在中国仅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水系,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鮡科(sisoridae)、原鮡属(glyptosternum),是原鮡属目前已知3种鱼类中唯一分布在中国的种,在中国鮡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黑斑原鮡味道鲜美、肉质细腻、口感较好,藏医还可入药,兼具食用及药用价值,且售卖价格逐年增长,目前市场售价可达1700-2600元/kg,经济价值较为可观。近些年来,由于人为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过度捕捞,野外黑斑原鮡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对我国已知的1443种内陆鱼类进行科学评估后,于2015年公布了56种极危(cr)鱼类名录,黑斑原鮡就是其中之一,列入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也是目前国内已知的77种鮡科鱼类中唯一等级评定为极危的物种。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国内一些科研团队及西藏少数养殖场先后开展了黑斑原鮡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发明专利cn107581110,公开了一种黑斑原鮡开口饵料的供应方法,解决了黑斑原鮡苗种开口饵料的问题;发明专利cn105248336,提供了一套可行的黑斑原鮡的人工催产、人工孵化方法。发明专利cn103651216,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黑斑原鮡苗种的人工培育方法。但针对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养,目前还未见报道,仍处于研究的瓶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养问题,提供了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根据野生黑斑原鮡的特征,进行了针对性的驯化,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以实现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驯养,促进拉萨黑斑原鮡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护拉黑斑原鮡野生资源。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鱼的收集将收集来的种鱼置于暂养池内,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感染,每3天注射1次,连续2-3次,体表正常后进入驯养池内喂养;2)种鱼驯化用麻醉剂将种鱼麻醉,用柔软的塑料滴管将剁碎的天然饵料灌入其胃中,每周1次,期间继续投喂活鱼,观察到黑斑原鮡能主动捕食时即结束滴管喂食,驯化后的种鱼每隔3-4天喂食活鱼一次;每隔半个月对种鱼进行一次广谱抗菌药的肌肉注射。强制灌食期间,可以保持缸里一直有饵料鱼存在,若观察到饵料鱼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黑斑原鮡主动摄食;也可以在灌食3-4天后放饵料鱼,可能亲眼观察到黑斑原鮡捕食。本发明所述的麻醉剂为ms-222,其他麻醉剂有一定危险性,麻醉剂量为0.08-0.2g/l。本发明所述驯养池内水温为8-15℃,水体保持5-12‰的盐度,水体的氨氮浓度不高于0.5mg/l,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0.05mg/l,酸碱度为7-8。野生黑斑原鮡生活在湍急清澈的河水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日常饲养应选用自来水或水质良好、无菌无毒的其他水源。黑斑原鮡是冷水性鱼类,且对水温变化较敏感,水温超过18℃时会逐渐死亡;保持5-12‰的盐度,以防止各种真菌病、细菌病的发生。本发明所述驯养池为内壁光滑的鱼池,底部铺设底砂或放置光滑的石头作为躲避物,所有物体必须要光滑并易于清理。本发明所述驯养池的水面距离池顶不低于0.5m,黑斑原鮡有一定的攀爬能力,也可加盖防止逃逸。本发明所述的天然饵料为摇蚊幼虫,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3-5%。选择摇蚊幼虫的原因:1、野生黑斑原鮡为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节肢动物等,摇蚊幼虫也在食谱范围;2、如选用鱼肉,则剔骨较麻烦,若剔除不净可能会伤到黑斑原鮡;3、在常用的生物饵料(摇蚊幼虫、水蚯蚓、枝角类、桡足类等)中,摇蚊幼虫大小合适、营养丰富、全年可以买到,而且主要为冷冻品,安全性较好。本发明驯化后每次喂食量占其体重的3-5%。黑斑原鮡为肉食性鱼类,喜食西藏本地的高原鳅等小型底栖鱼类,但黑斑原鮡消化能力较差,所以喂食不宜过多、过勤。本发明在喂食活鱼前,要将活鱼用浓度30‰以上的盐水浸泡至饵料鱼身体侧卧,无力挣扎为止,防止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黑斑原鮡对目前各种市售治水霉药物皆敏感,因此难以用药物浸泡方式治疗。当种鱼出现水霉病的症状,种鱼的皮肤表层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当即将病鱼捞出,在病灶处抹盐,15s后放回水中,1h后注射庆大霉素防止发炎,次日若仍见菌丝体可继续抹盐,重复数次直至痊愈。黄体病是黑斑原鮡特有疾病,病鱼短时间内通体变为金黄色,行动迟缓,1-2天内即可死亡,目前病因不明。当种鱼出现黄体病的症状时,马上注射庆大霉素,通常一次即可见效。黑斑原鮡感染小瓜虫初期体表症状不明显,但鳃丝处有明显白点,严重时鳃丝颜色变浅并有点状出血,体表皮肤点状或斑块状脱落。应在发病初期用0.5g/m3水体的生姜、辣椒合剂全池泼洒,连续数日至虫体消失,期间若见皮肤脱落症状,应及时注射庆大霉素消炎。遇黑斑原鮡突然死亡,且体表无明显症状时应解剖并检查肝脏,若肝脏颜色变浅,可能是中毒,此时检查水体水质指标,如有异常,若亚硝酸盐超过0.1mg/l,及时换水,并减少喂食量。本发明所述的广谱抗菌药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剂量为0.5万单位/kg体重,安全性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黑斑原鮡皮肤脆弱,捕捞、运输过程中极易受伤,仅常规的浸泡消毒和清水饲养方法,黑斑原鮡两个月之内的死亡率可能达到100%。因此本发明对新进种鱼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感染,同时针对黑斑原鮡对多数药物敏感,一旦生病难以治疗,采取预防为主的方式,每隔半个月对种鱼进行一次广谱抗菌药的肌肉注射,保证了种鱼的健康,提高成活率,2、由于野生黑斑原鮡胆小易惊,应激反应较重,新进种鱼往往不会主动摄食。本发明的开食训练采用麻醉剂将其麻醉,每周1次用柔软的塑料滴管将剁碎的摇蚊幼虫等天然饵料灌入其胃中,期间继续投喂活鱼,在开食过程中保证了野生黑斑原鮡的进食量,直至黑斑原鮡能主动捕食。驯化三个月内黑斑原鮡成活率接近100%。3、为使野生黑斑原鮡能顺利被驯化,选择麻醉剂为ms-222,ms-222安全性较高,使用过程中未发生过麻醉过度死亡的情况,安全性高。4、野生黑斑原鮡生活在湍急清澈的河水中,对水质要求较高,本发明对水温、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和酸碱度都进行了严格控制,采用最适于野生黑斑原鮡生存的水体环境,并且水体保持5-12‰的盐度,防止各种真菌病、细菌病的发生,进一步保证种鱼的健康。5、本发明在驯养过程中,针对黑斑原鮡易感染的水霉病、黄体病、小瓜虫病和肝病,积极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种鱼的发病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鱼的收集将收集来的种鱼置于暂养池内,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感染,每3天注射1次,连续2-3次,体表正常后进入驯养池内喂养;2)种鱼驯化用麻醉剂将种鱼麻醉,用柔软的塑料滴管将剁碎的天然饵料灌入其胃中,每周1次,期间继续投喂活鱼,观察到黑斑原鮡能主动捕食时即结束滴管喂食,驯化后的种鱼每隔3-4天喂食活鱼一次;每隔半个月对种鱼进行一次广谱抗菌药的肌肉注射。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麻醉剂为ms-222,麻醉剂量为0.08g/l。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麻醉剂为ms-222,麻醉剂量为0.2g/l。所述驯养池内水温为8℃,水体保持5‰的盐度,水体的氨氮浓度0.4mg/l,亚硝酸盐浓度0.05mg/l,酸碱度为7-8;水面距离池顶0.5m。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麻醉剂为ms-222,麻醉剂量为0.2g/l。所述驯养池内水温为15℃,水体保持12‰的盐度,水体的氨氮浓度0.5mg/l,亚硝酸盐浓度0.04mg/l,酸碱度为7-8;水面距离池顶0.6m。所述的天然饵料为摇蚊幼虫,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3%。驯化后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3%;喂食活鱼前,先将活鱼用30‰的浓盐水浸泡数至饵料鱼身体侧卧,无力挣扎为止。实施例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麻醉剂为ms-222,麻醉剂量为0.1g/l。所述驯养池内水温为10℃,水体保持8‰的盐度,水体的氨氮浓度0.3mg/l,亚硝酸盐浓度0.03mg/l,酸碱度为7-8;水面距离池顶0.7m。所述的天然饵料为摇蚊幼虫,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5%。驯化后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5%;喂食活鱼前,先将活鱼用40‰的浓盐水浸泡数至饵料鱼身体侧卧,无力挣扎为止。所述的广谱抗菌药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剂量为0.5万单位/kg体重。实施例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麻醉剂为ms-222,麻醉剂量为0.15g/l。所述驯养池内水温为9℃,水体保持10‰的盐度,水体的氨氮浓度0.2mg/l,亚硝酸盐浓度0.02mg/l,酸碱度为7-8;水面距离池顶0.8m。所述的天然饵料为摇蚊幼虫,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4%。驯化后每次喂食量占种鱼体重的4%;喂食活鱼前,先将活鱼用60‰的浓盐水浸泡数至饵料鱼身体侧卧,无力挣扎为止。所述的广谱抗菌药为硫酸庆大霉素,注射剂量为0.5万单位/kg体重。实施例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种鱼出现水霉病的症状,种鱼的皮肤表层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当即将病鱼捞出,发病较轻时可将病鱼捞出,在病灶处抹盐,15s后放回水中,1h后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次日若仍见菌丝体可继续抹盐,重复数次直至痊愈。实施例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种鱼出现水霉病的症状,种鱼的皮肤表层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当即将病鱼捞出,发病较轻时可将病鱼捞出,在病灶处抹盐,15s后放回水中,1h后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次日若仍见菌丝体可继续抹盐,重复数次直至痊愈。当种鱼出现黄体病的症状时,马上注射广谱抗菌药。实施例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种鱼出现水霉病的症状,种鱼的皮肤表层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当即将病鱼捞出,在病灶处抹盐,15s后放回水中,1h后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次日若仍见菌丝体可继续抹盐,重复数次直至痊愈。水霉病发病初期,肉眼观察菌丝体生在皮肤表层,肌肉不外露,未见出血,发病较轻时治愈可能性较大。当种鱼出现黄体病的症状时,马上注射广谱抗菌药。在小瓜虫病的发病初期用0.5g/m3水体的生姜、辣椒合剂全池泼洒,连续数日至虫体消失,期间若见皮肤脱落症状,应及时注射广谱抗菌药消炎。实施例1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当种鱼出现水霉病的症状,种鱼的皮肤表层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体,当即将病鱼捞出,发病较轻时可将病鱼捞出,在病灶处抹盐,15s后放回水中,1h后注射硫酸庆大霉素,防止发炎,次日若仍见菌丝体可继续抹盐,重复数次直至痊愈。当种鱼出现黄体病的症状时,马上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剂量为0.5万单位/kg体重。在小瓜虫病的发病初期用0.5g/m3水体的生姜、辣椒合剂全池泼洒,连续数日至虫体消失,期间若见皮肤脱落症状,应及时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剂量为0.5万单位/kg体重。遇黑斑原鮡突然死亡,且体表无明显症状时应解剖并检查肝脏,若肝脏颜色变浅,检查水体水质指标,若亚硝酸盐超过0.1mg/l,及时换水,并减少喂食量。本发明在3个暂养池中共计放126.6kg、226尾黑斑原鮡,平均每个暂养池放42.2kg,经过本发明方法3个月的驯化,共计死亡1尾,驯养成活率为99.69﹪。驯养前池号体重范围平均体重尾数119.06-74.34g46.05g123295.71-153.15g126.07g1163174.82-360.09g251.87g87驯养后池号体重范围平均体重尾数120.89-76.02g47.13g123295.50-154.33g129.60g1153179.26-363.96g256.23g87驯养成活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