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6898发布日期:2019-04-05 21:1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耕作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风蚀就是指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以山西省太谷县的地域特征为例,太谷县地理坐标东经112°28'~113°01',北纬37°12'~37°32',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为160~190d。全年日照时数2595.2h,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为2.0m,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25.3℃,平均年降水量45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65.9mm。太谷县境内有山地、丘陵地、平川地,地势、地形变化多样,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767~1914m。类似太谷县这样的地域特征就易受到土壤风蚀。土壤遭受风蚀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使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防治土壤风蚀的工作势在必行。

现有技术中,土壤风蚀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种草植树造林、营造生态屏障。植树造林工作耗时长,短期内减小不明显,且植树造林后,农作物将无法种植,对于以农作物为生的人而言,植树造林的方法将使这些人失去种植农作物生存的机会。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既能种植农作物,又能有效防治风蚀的耕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在有效防治风蚀的过程中可以继续种植农作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粉垄机对土壤表面作业;

步骤2,播种农作物;

步骤3,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

步骤4,常规田间管理直至作物成熟,收获作物。

优选的,上述的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中,所述农作物为粮食作物或者蔬菜。

优选的,上述的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中,所述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或者高粱。

优选的,上述的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中,液态地膜喷施方法如下:

先将液态地膜原液用1~2倍的清水稀释,再加相当于原液6~8倍的清水继续稀释,最后喷施获得的稀释液,每亩施用液态地膜原液10~15公斤。

优选的,上述的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中,所述常规田间管理包括常规施肥、灌水、除草、除虫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填补了山西农业耕作技术的空白,可以对推进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和方法方面的借鉴。

2、本发明的方法对于土壤表面进行粉垄处理,可使天然降水积蓄,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水保温,改善土壤结构,相信应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这对春播刚结束,田面覆盖非常低,几乎全部裸露;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可供农作物发芽、生长的有效水分非常有限等困境有所缓解或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试验中土壤风蚀量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1fsgl-230型粉垄机(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对土壤表面进行粉垄作业;

步骤2,播种农作物小麦;

步骤3,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所用液态地膜为杨凌明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绿野全降解液态地膜,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施;

步骤4,常规田间管理直至作物成熟,收获作物;常规田间管理包括常规施肥、灌水、除草、除虫等操作。

实施例2

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1fsgl-230型粉垄机(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对土壤表面进行粉垄作业;

步骤2,播种农作物小麦;

步骤3,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所用液态地膜为杨凌明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绿野全降解液态地膜,液态地膜喷施方法如下:

先将液态地膜原液用2倍的清水稀释,再加相当于原液6倍的清水继续稀释,最后喷施获得的稀释液,每亩施用液态地膜原液10公斤;

步骤4,常规田间管理直至作物成熟,收获作物,常规田间管理包括常规施肥、灌水、除草、除虫的操作。

实施例3

一种粉垄耕作下防风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1fsgl-230型粉垄机(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对土壤表面进行粉垄作业;

步骤2,播种玉米;

步骤3,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所用液态地膜为杨凌明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绿野全降解液态地膜,液态地膜喷施方法如下:

先将液态地膜原液用1倍的清水稀释,再加相当于原液8倍的清水继续稀释,最后喷施获得的稀释液,每亩施用液态地膜原液15公斤;

步骤4,常规田间管理直至作物成熟,收获作物,常规田间管理包括常规施肥、灌水、除草、除虫的操作。

对比例1

一种常规耕作方法,直接播种农作物小麦,对土壤表面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只进行常规田间管理直至作物成熟后,收获作物;常规田间管理包括常规施肥、灌水、除草、除虫等操作。

对比例2

一种粉垄耕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1fsgl-230型粉垄机(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对土壤表面进行粉垄作业;

步骤2,播种农作物小麦;常规田间管理直至作物成熟后,收获作物;常规田间管理包括常规施肥、灌水、除草、除虫等操作。

为了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设置三个处理组分别为实施例1组(粉垄耕作+液态地膜,代号fy)、对比例1组(常规耕作,代号cg)、对比例2组(粉垄耕作,代号fg),每组田块大小为1亩,每个田块的宽度均为10m。

试验地点为山西巨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山西省“农谷”建设的重点区域,种植农作物小麦,在太谷县城西部3.5km处。园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田间布设有常规试验设备,农业机械一应俱全,并配专人管理,具备开展试验示范工作的条件。

主要监测指标如下:(1)自动气象站监测指标:风向、风速,(2)人工监测指标:土壤风蚀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监测时间段从起垄日算起直至播种后两个月截止,表1-4以及图1的数据为起垄日算起两个月时的数值。

土壤风蚀量采用降尘缸法:在田间埋设集沙盒,集沙盒尺寸为:长×宽×深(cm)=33.5×22.5×11.5(cm)。耕作、播种和喷施液膜各项作业结束后,在每个组的田块内均匀埋设9个上述集沙盒,共计埋设27个。集沙盒的入沙口距离地面10cm。土壤风蚀量监测需对田间27个集沙盒逐个进行清扫、取样、装袋、标记,最后进行数据处理。

自动气象站采集各项指标的采集时间步长为30min,人工监测指标每隔10d进行一次。

1、土壤风蚀量监测结果

三个组的土壤风蚀量监测结果如图1和表4所示,图1显示,耕作两个月后,实施例1组的土壤风蚀量为328t/km2,比对比例1组常规耕作下土壤风蚀量568t/km2减少42.2%,比对比例2组粉垄耕作下土壤风蚀量588t/km2显著减少,减少幅度达44.2%。

2、主要监测指标如表1-3所示。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为观测当日10:00左右的监测值;风蚀量则为观测当日10:00左右的监测值;风速为耕作两个月时0:00~24:00的数值。

表1实施例1组的指标监测结果

表2对比例1组的指标监测结果

表3对比例2组的指标监测结果

表4是不同处理下土壤侵蚀量监测表,其中侵蚀模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侵蚀模数(g/m2)=土壤风蚀量合计值/(集沙盒长×集沙盒宽),最后再进行单位换算即得到表4的数据。

表4不同处理下土壤侵蚀量监测表

试验结果总结:

1、本发明的方法填补了山西农业耕作技术的空白,可以对推进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和方法方面的借鉴。

2、比较表1~3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施例1对应的粉垄耕作+液态地膜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及土壤温度。通过比较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粉垄耕作+液态地膜方法的土壤风蚀量和侵蚀模数均最低。本发明的方法对于土壤表面进行粉垄处理,可使天然降水积蓄,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水保温,改善土壤结构,相信应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这对春播刚结束,田面覆盖非常低,几乎全部裸露;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可供农作物发芽、生长的有效水分非常有限等困境有所缓解或改善。

大田在普通农耕机械的采用普通方式作业后,土坷垃较多,喷施液态地膜后,密闭性较差,使得液态地膜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故普通耕作方式不适合与液态地膜配合使用。经粉垄机械作业后,大田土壤整体呈粉末状,且田面整齐,喷施地表后液态地膜的密闭性得到较大提升,对农作物出苗与生长、提高土壤温度与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均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