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7356发布日期:2019-04-20 05:3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桑蚕在养殖过程中,由喂食阶段到最后的结茧,均需要进行很多项工序的操作,需要进行清洁操作,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结茧时提供结茧空间以便于蚕最后的结茧,同时最后还需要进行摘茧工作。一般的养殖装置需要多个装置配合各阶段的工作,比如清洁装置和摘茧的装置,尤其摘茧装置结构复杂庞大;传统的清洁过程中,即便采用一般的绳网供桑蚕攀附,在清理时也容易碰伤随处移动的桑蚕,造成伤害或死亡;一般结茧装置采用传统的方格状蚕蔟等,装置笨重,且长度较短,需很多蚕蔟排列安装,摘取蚕茧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清洁摘茧装置可实现对养殖槽的清洁,同时也能够用于摘除结茧装置中的蚕茧,减少桑蚕养殖的配套设备,结茧装置的铺设与后期摘茧操作更加快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包括支架和清洁摘茧装置;所述的支架包括四根立柱和中部多个层板,多个层板为上下均匀分布;每个层板的上端均安装有养殖装置;每个养殖装置内均设置有结茧装置;每个层板的前端均固定有滑轨;清洁摘茧装置安装于滑轨上;

所述的养殖装置包括固定于层板上的养殖盘;养殖盘上端开有养殖槽;养殖槽底端铺设有承载网;承载网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眼,网眼成倒圆台形;养殖槽内设置有多个结茧装置;

所述的结茧装置包括下部的底带和上部的支撑带;支撑带为连续的“v”字形,支撑带放置于底带上;支撑带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永磁铁;底带上均匀设置有与永磁铁一一对应的铁片;

所述的清洁摘茧装置包括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动块;滑动块上端垂直固定有导向柱;导向柱上滑动安装有定位块;定位块前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与导向柱接触;定位块后端固定有安装管;安装管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往复圆柱凸轮;安装管内滑动套接有驱动管;驱动管内侧壁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往复圆柱凸轮的轨道滑动连接;驱动管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套接安装有水平的毛刷;毛刷包括刷毛和刷板;刷板中部与支撑杆套接固定连接,刷板上开有两个前后方向的摘茧通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的底带右端和支撑带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引导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的承载网上均匀放置有多个支撑球。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的养殖盘的侧边插接连接有多个辅助支撑架;辅助支撑架包括竖直的立杆;立杆下端与养殖盘侧壁插接连接;立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横杆;横杆另一端固定有竖直的限位杆;横杆的长度不小于底带的宽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的养殖盘的右侧壁开有排污口;排污口与养殖槽连通。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清洁摘茧装置可实现对养殖槽的清洁,同时也能够用于摘除结茧装置中的蚕茧,减少桑蚕养殖的配套设备,结茧装置的铺设与后期摘茧操作更加快捷;支架用于支撑形成立体养殖空间;

养殖装置中,承载网的设置可供铺洒支撑桑叶桑蚕等,在利用清洁摘茧装置进行清扫时,承载网为软质材料可部分拱起,减少与养殖槽的脱离时间,清洁摘茧装置对养殖槽上的蚕粪等进行清扫,而桑蚕可攀附在承载网上,承载网的网眼便于蚕粪、沙等下漏;

结茧装置有两个分离的部分组成,便于进行摘茧操作,而依靠三角支撑结构以及永磁铁和铁片的吸附定位等,能够稳定有效的形成桑蚕结茧时寻找的支撑空间,连续的“v”字形的支撑带能够形成三棱柱形的结茧空间,结构稳定,且符合桑蚕寻找三面支撑点结茧或夹角位置结茧的习性。而底带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空间结构强度,结茧装置可上下堆叠,底带的存在使上下支撑更稳定,分离上下空间,保证上下的结茧空间互不干扰;

底带和支撑带均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可支撑桑蚕所需的稳定结构,同时自身具有一定的形变和复原能力,材质采用泡沫或橡胶等,支撑带可拉直,以能够配合清洁摘茧装置进行快捷摘茧;

清洁摘茧装置可在养殖过程中用于清洁,同时在最后摘茧时,可快速的摘除底带和支撑带上的蚕茧,并且能够收集零散的蚕丝。毛刷采用套接安装形式,方便于根据需求更换,利用往复圆柱凸轮的结构,驱动电机可带动驱动管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毛刷的前后往复移动,提高清洁和摘茧的效率;

2、引导带的设置,方便于空白区间穿过毛刷的通槽,将底带和支撑带引入通槽,进行摘茧操作;

3、支撑球用于支撑最下侧的底带,使底带与承载网之间留出活动空间,倒圆台形的网眼,更方便于聚集蚕粪等,同时与支撑球直径配合,能够很好的定位支撑球;

4、辅助支撑架用于对多层堆叠的结茧装置进行辅助支撑下限位,提高稳定性;

5、毛刷可将收集槽内的蚕粪等杂物清扫到一侧,通过排污口的设置,方便于最后对杂物进行收集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养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茧装置及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清洁摘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摘茧操作使用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清洁操作时的结构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中,1、立柱;2、层板;3、滑轨;4、养殖盘;5、养殖槽;6、承载网;7、网眼;8、底带;9、支撑带;10、永磁铁;11、铁片;12、滑动块;13、导向柱;14、定位块;15、锁紧螺栓;16、安装管;17、驱动电机;18、往复圆柱凸轮;19、驱动管;20、连接杆;21、支撑杆;22、毛刷;23、摘茧通槽;24、引导带;25、支撑球;26、立杆;27、横杆;28、限位杆;29、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包括支架和清洁摘茧装置;所述的支架包括四根立柱1和中部多个层板2,多个层板2为上下均匀分布;每个层板2的上端均安装有养殖装置;每个养殖装置内均设置有结茧装置;每个层板2的前端均固定有滑轨3;清洁摘茧装置安装于滑轨3上;所述的养殖装置包括固定于层板2上的养殖盘4;养殖盘4上端开有养殖槽5;养殖槽5底端铺设有承载网6;承载网6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眼7,网眼7成倒圆台形;养殖槽5内设置有多个结茧装置;所述的结茧装置包括下部的底带8和上部的支撑带9;支撑带9为连续的“v”字形,支撑带9放置于底带8上;支撑带9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永磁铁10;底带8上均匀设置有与永磁铁10一一对应的铁片11;所述的清洁摘茧装置包括与滑轨3滑动配合的滑动块12;滑动块12上端垂直固定有导向柱13;导向柱13上滑动安装有定位块14;定位块14前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5,锁紧螺栓15与导向柱13接触;定位块14后端固定有安装管16;安装管16内安装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安装有往复圆柱凸轮18;安装管16内滑动套接有驱动管19;驱动管19内侧壁固定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与往复圆柱凸轮18的轨道滑动连接;驱动管19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上套接安装有水平的毛刷22;毛刷22包括刷毛和刷板;刷板中部与支撑杆21套接固定连接,刷板上开有两个前后方向的摘茧通槽23;底带8右端和支撑带9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引导带24;承载网6上均匀放置有多个支撑球25;养殖盘4的侧边插接连接有多个辅助支撑架;辅助支撑架包括竖直的立杆26;立杆26下端与养殖盘4侧壁插接连接;立杆2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横杆27;横杆27另一端固定有竖直的限位杆28;横杆27的长度不小于底带8的宽度;养殖盘4的右侧壁开有排污口29;排污口29与养殖槽5连通。

本发明在使用时,利用养殖装置对桑蚕进行承载喂食等,结茧装置用于养殖后期铺设,进行桑蚕结茧,清洁摘茧装置用于喂食中的蚕粪、沙等的清除,和结茧完成后的摘茧工作。附图中,简略了网眼7和刷毛的画法以及密度。

将蚕放养在养殖槽5内,可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使用不同网眼7大小的承载网6,以尽量减少在清洁过程中,蚕移动至网眼7下侧或承载网6下方而造成伤害的情况,桑叶平铺在承载网6上,蚕即可进食,根据需要铺洒其它养殖相关的物品。

当需要对养殖槽5进行清洁时,清理蚕粪等杂物,将清洁摘茧装置安装在对应的滑轨3上,滑动块12插接安装在滑轨3上,并可进行左右的滑动,从左侧开始向右进行清洁,将定位块14调至低位,使毛刷22的刷毛与养殖槽5底端有效接触,将承载网6的左侧放置在毛刷22上方,承载网6形成部分拱起,然后用手持等方式固定承载网6的左侧,另一只手推动清洁摘茧装置向右侧逐渐滑动,承载网6拱起部位跟随向右侧移动,即能够对养殖槽5逐渐进行清理,且承载网6为部分拱起脱离与养殖槽5的贴合,通过网眼7能有效下漏蚕粪等杂物的同时,桑蚕基本附着在上方,不会向下掉落,采用部分脱离且逐渐移动的方式,极大的缩短了其它部位脱离的时间,进一步降低蚕移动至下方的概率。在毛刷22向右侧移动过程中,开启驱动电机17,利用往复圆柱凸轮18带动驱动管19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毛刷22前后往复运动,提高毛刷22对养殖槽5的清洁效果,同时对承载网6造成抖动效果,有利于网眼7的下漏。毛刷22的刷毛整体前后长度应大于养殖槽5的前后方向宽度,保证刷毛的全覆盖,最后将杂物推向右侧。可由右侧设置排污口29进行收集排出。

当蚕养殖到结茧阶段时,在养殖槽5上方铺设结茧装置,多个结茧装置的铺设时,可前后并排两组,每组上下堆叠多个,根据数量和空间进行选择,支架和结茧装置具体长宽等参数互相配合设置。连续的“v”字形的支撑带9,其下侧的正“v”和上侧的倒“v”空间分别为一个结茧空间,通过底带8的支撑组合,能够使结茧空间更稳定,且上下堆叠时,上侧的结茧装置不会干扰下侧的倒“v”空间,有效利用立体空间。蚕即可爬入结茧空间内进行结茧。蚕在结茧时,通过粘附,结茧空间就越加稳定;支撑带9下端设置永磁铁10,即为“v”字的底端位置,永磁铁10与铁片11的吸附,可每隔一段间距进行设置,利用吸附定位每段长度内的空间,更加稳定,不易脱离。

结茧装置的支撑带9所形成的每个结茧空间,可仅供一个蚕结茧,则需前后并排铺设多组,以满足数量需求,并利用辅助支撑架及其常规衍生的的结构,对多组结茧装置进行有效辅助支撑;也可设计成能够供两个蚕结茧的长度空间,每个结茧空间的中部,可设置隔离网,隔离网与其中一个侧边固定连接即可(避免妨碍支撑带9的拉直摘茧操作),且占据通道大部分空间进行隔离即可。辅助支撑架的横杆27用于支撑上侧结茧装置的底带8,对支撑力进行分离承担,竖直限位杆28的设置,用于防倒防侧滑限位。

在最后进行摘茧操作时,仍然利用清洁摘茧装置,将底带8和支撑带9上的蚕茧摘除。滑轨3的右端可超过右侧的立柱1,将清洁摘茧装置安装在一个养殖盘4的右侧段滑轨3上,调节毛刷22至便于操作的高度,通过引导带24的设置,将底带8和支撑带9分别引入两个摘茧通槽23中,且从刷毛一侧进入,则中部的刷毛将底带8和支撑带9分隔开,且底带8和支撑带9的每个面均能接触到刷毛,开启驱动电机17,毛刷22前后移动,更好的摘除蚕茧,拉动底带8和支撑带9,使其慢慢通过摘茧通槽23,该过程中,刷毛对蚕茧进行前后拨动或向左侧推动,从而蚕茧脱离底带8或支撑带9,实现摘除,在下方放置盛放工具接收即可。在进行清洁和摘茧两种不同的操作时,可插装选用不同的毛刷22,刷毛的软硬和长度等不同型号,以及驱动电机17采用不同的工作功率,适应不同的操作。刷毛与支撑带9和底带8的每个有效面均接触,能够同时刮除粘附一些零散的蚕丝,进行收集。可同时对多组结茧装置进行摘茧。

底带8和支撑带9的分离设计,配合清洁摘茧装置能够方便的进行摘茧,且底带8和支撑带9在摘茧时,二者的通道间隔开,会在中部的刷毛前分离,同时支撑带9会被拉直(不一定会完全直线,夹角肯定会变大),两种过程均会使蚕茧脱离一部分粘附面,更容易进行摘茧操作。而支撑带9和底带8选择可变形复原的材料,且可为透气结构,可重复利用。

往复圆柱凸轮18的结构为已知结构,通过侧面的轨迹凹槽,带动连接杆20做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