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7308发布日期:2019-04-20 05:35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



背景技术:

小菜蛾虫是一种世界性的蔬菜上主要害虫,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白菜、青菜、油菜和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年发生代数多,危害时间长,无明显的越冬越夏现象。小菜蛾幼虫有背光性,多集中在心叶,叶背取食危害,增加了化学防治的困难性。目前,小菜蛾的防治方法仍一化学防治为主,反复,单一,过量用药造成小菜蛾幼虫抗药性增强。

叉角厉蝽cantheconideafurcellata(wolf)属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厉蝽属,是农林作物害虫的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能捕食多种鳞翅目及鞘翅目害虫,尤其喜食鳞翅目害虫幼虫。但目前,对叉角厉蝽的研究少,缺乏如何饲养与释放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结球期的卷心菜上划分释放小区,在每个小区上释放数量若干的3-5龄若虫与成虫,在释放小区内放置监控装置,监控释放小区内卷心菜生长情况,并在后台中记录与计算害虫数量;

s2、将卷心菜移植,对移植后卷心菜的区域划分处理小区,在处理小区中间释放数量若干成虫,在每个处理小区与处理小区中间设有隔离区,并在处理小区内放置监控装置,监控处理小区内卷心菜生长情况,并在后台中记录与计算害虫数量;

s3、每隔25-35天重复释放叉角厉蝽,监控卷心菜生长情况,将生长情况反馈到后台,直到收成。

可选地,步骤s1中所述释放小区的面积为0.5-2㎡。

可选地,所述释放小区设有密封罩。

可选地,步骤s1所述记录包括记录的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分别为释放后的1天、2天、3天、5天、7天、9天。

可选地,步骤s1所述计算包括计算害虫的消退率与相对效防;

所述害虫消退率(%)=(防控前虫口基数-防控后虫口发生量)×100/防控前虫口基数;

所述相对效防(%)=((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可选地,步骤s2所述记录包括记录的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分别为释放后的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

可选地,步骤s2所述处理小区的面积为40-60㎡。

可选地,步骤s2所述隔离区的面积为5-15㎡。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通过划分种植区域释放叉角厉蝽,并在释放区域设置监控装置,通过监控装置记录害虫的数量变化,并将数据传送到管理后台里,而叉角厉蝽在释放后,可在田间产卵,不断繁殖,其田间适应能力强,释放时期越早防治效果越好,即应在小菜蛾发生初期便开始释放,并且连续释放更有利于天敌在田间建立种群,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可在田间持续控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结球期的卷心菜上划分释放小区,在每个小区上释放数量若干的3-5龄若虫与成虫,在释放小区内放置监控装置,监控释放小区内卷心菜生长情况,并在后台中记录与计算害虫数量;

在卷心菜结球期时,对卷心菜区域划分释放小区,能有效有针对性地对区域内的害虫进行放置,使得叉角厉蝽的消灭害虫的功效达到最大,每个释放小区的面积大小为0.5-2㎡,在本实施例中,释放小区的面积大小为1㎡,每个释放小区内放置5-8棵卷心菜,并且在每个释放小区上设有密封罩,使得每个释放小区与释放小区之间隔开,也能防止叉角厉蝽在释放区域内飞走。

在释放小区内装设有监控装置,用于监控释放小区内叉角厉蝽与害虫的情况,所用的监控装置可以是摄像头或者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所用的监控装置为摄像头,监控装置与管理后台相连,将监控到的数据传送到管理后台上,并且记录与计算在释放小区内害虫的数量变化与害虫的数量。

记录的时间间隔分别是释放后的1天、2天、3天、5天、7天、9天,增加记录频率,能提高监控记录的准确性。

而后台的计算包括计算害虫的消退率与相对效防,害虫的消退率(%)=(防控前虫口基数-防控后虫口发生量)×100/防控前虫口基数;

相对效防(%)=((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由叉角厉蝽在释放小区进行害虫防治,能大大增加了叉角厉蝽的治理害虫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释放小区,每个释放小区的益害比分别为0.1、0.2、0.3,并分别记录了三个释放小区在释放了叉角厉蝽后1天、2天、3天、5天、7天、9天的防治效果,如下表一所示,在益害比为0.2和0.3的释放小区内,在释放叉角厉蝽后,第9天便可达到92.6%和93.1的防效。在田间运用中,建议选择更经济有效的益害比,即其叉角厉蝽的释放量与田间虫口量比例为0.2,便可得到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实际在田间应用中,在叉角厉蝽释放三天后,便在田间发现叉角厉蝽卵块,第9天1龄若虫孵化出来,其田间适应能力强,防效持续能力强。

s2、过了结球期后,将卷心菜移植,对移植后卷心菜的区域重新划分,将划分为处理小区,在处理小区中间释放数量若干成虫,在每个处理小区与处理小区中间设有隔离区,即在每个处理小区的两侧分别设置隔离小区,并在处理小区内放置监控装置,监控处理小区内卷心菜生长情况,并在后台中记录与计算害虫数量;

处理小区的面积大小为40-60㎡,隔离小区的面积大小为5-15㎡,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小区的面积大小为50㎡,隔离小区的面积大小为10㎡,在处理小区的两侧分别设置隔离小区为了使得每个处理小区的叉角厉蝽能集中处理该区域中的害虫,提高防治的效率;同时在处理小区内的监控装置负责监控记录处理小区内叉角厉蝽与害虫的数量,并发送给管理后台进行统计管理,记录时间间隔为释放叉角厉蝽后的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

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个处理小区,三个处理小区的害虫数量为m,m分别为m≤10、10<m≤30、30<m≤50,并在三个处理小区内均放置50头叉角厉蝽,记录并计算其防治效率,如小表二所示,分别在释放叉角厉蝽后的7天、14天、21天、28天、35天防治效果。根据表二得知,在田间害虫数量m≤10时,在释放叉角厉蝽7天后防治效果达到85.2%,14天后防治效果最高,为95.3%,释放后28天依然有75.4%的防效,计算的公式如步骤s1相同;而释放时期越晚,对防治效果影响越大。而在防治效果为60%以上的情况下,释放1次叉角厉蝽能持续控害1个月左右,表明了叉角厉蝽有高效持续的防治能力。

s3、每隔25-35天重复释放叉角厉蝽,监控卷心菜生长情况,将生长情况反馈到后台,直到收成。

在本实施例中,还对益害比为0.2的卷心菜定植区域,作多次释放比较,第一个对根据益害比为0.2,卷心菜定植后第5天释放1次叉角厉蝽;第二个对根据益害比为0.2,卷心菜定植后第5天开始连续释放2次叉角厉蝽,间隔7天;第三个对根据益害比为0.2,卷心菜定植后第5天开始连续释放3次叉角厉蝽,间隔7天;如表三所示,对三个处理分别记录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53天的防治效果,叉角厉蝽均在定植区域中间释放,处理间由其他作物形成隔离区,根据表3所示,卷心菜定植后第5天开始连续释放3次叉角厉蝽,更有利于天敌在田间建立种群,可持续控害至卷心菜收获,并能保持80%以上的防治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卷心菜不同的种植阶段设置不同的释放叉角厉蝽,确保叉角厉蝽能高效除虫,并且叉角厉蝽成虫释放后,可在田间产卵,不断繁殖,释放1次可持续1个月有60%以上的防效;释放时期越早防治效果越好,并且在连续释放3次,间隔期为7天,更有利于天敌在田间建立种群,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可在田间持续控害。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叉角厉蝽的释放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