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盐碱地皂角树成活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6764发布日期:2019-05-17 20:42阅读:1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材的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盐碱地皂角树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皂角树属落叶乔木,是一种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可以作为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是优良的致富树,可以有效带动黄河滩涂区域经济发展。

皂角树为直根系植物,属深根性树种,药用部位为皂角和皂刺。皂角树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适当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皂荚的生长速度较慢但寿命很长,需要4-6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

黄河滩涂区域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土壤含盐量高,分布不均,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为1-3米),土壤表层水分、盐分含量变化大,当皂角树的主根吸收高盐分含量的地下水时,皂角树长势减弱,主干及中心侧枝顶端易先发生枯死现象;皂角树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盐碱能力,但是不易成活或者树势比较弱,当地有“十年难活一棵树”之说。此外,由于黄河滩涂地区地下水较浅,地面多裸露在外,旱季水分蒸发快,盐分会伴随蒸发的水分到达地表,增加地表含盐量,严重抑制地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成不良的生态循环。

针对盐碱地皂角树植树成活率低,树势弱,皂角树主干及中心侧枝顶端易发生枯死的现象,目前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盐碱地皂角树植树成活率低、树势弱、主干易先发生枯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盐碱地皂角树成活率的方法,它充分考虑当地土地状况,合理利用植物生长特性,通过去掉树体主干顶端优势,控制皂角树的株高,去掉主根顶端优势,控制根系下扎深度,以及行间种植覆盖地表的药材的方式,在提高皂角树成活率的同时保证其整体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盐碱地皂角树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皂角树苗的准备

选择当地耐盐碱的小皂角树种,1-2年生的完整健壮树苗,剪除主茎和主根顶端,保留主茎长40±5cm,保留主根长20±2cm和3条以上侧根;

2)筑台建坑

筑梯形台,顶宽100±10cm,底宽200±20cm,高50±5cm,长度依田块而定;在梯形台顶部上挖40±5cm深坑,坑距150-200cm;

坑底部添一层石砾,厚度5±1cm;石砾层之上加一层有机基质5±1cm;踩实覆土5±1cm。

3)栽植

10月下旬移栽,每坑一株皂角树苗,填土压实;坑上部压盖3±0.5cm有机基质;梯形台台体覆盖黑色地布,四周压实;

4)留枝培干

第2年春天,在长出侧枝的主干上,剪除弱小侧枝,按空间分布保留2-4个长势旺的侧枝,以培育成干枝;

5)定干建冠

当侧枝高度长至1.6-1.8米时,打顶成新的干枝;打顶后的干枝上,按空间分布保留2-3个侧枝,构建紧凑形树冠,树体高度2.0-2.5米,树冠直径1.5-2.0米。

优选的,皂角树行距(相邻两梯形台间距)500±30cm。两行皂角树中间可间作薄荷、板蓝根、射干、决明子等覆盖地表的中药材。

本发明的有机基质为食用菌渣或者以食用菌菌渣为主要成分的有机基质。优选为申请号2017102498034(发明名称为:一种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以食用菌菌渣为主要成分,ph值为7.0-7.5)。

本发明的原理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冠)与地下部分(根系)密切相关,即根系的生长发育与地上部相互依存,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通常说的“根深才能叶茂,冠大才会根深”;顶芽与侧芽、主根与侧根密切相关,即茎的顶端和根的顶端的生长具优势,能够抑制侧芽和侧根的生长,去掉顶端优势,则可促进侧芽和侧根的生长;根系的生长与土壤类型、质地、水分、矿质元素含量等外界因素密切相关。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皂角树成活率,主要是:一是通过去掉主根和主茎顶端优势的方式,促进侧根和侧枝的发育生长,抑制根系下扎深度和树体高度,增加根系在浅土层中的根量分布比率和横向分布空间,降低树体重心;二是筑高台,增加了地下水位埋深和根系生长分布空间;三是设置石砾层和有机基质层,可阻断或抑制主要根区地下水和盐分的向上移动,减少盐分表层集聚,抑制侧根的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四是梯台覆盖地布,减少梯台上土壤地表水分蒸发和盐分表层集聚,抑制或防治杂草;五是通过行间种植作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药材覆盖地表,减少梯台下地表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的表层集聚,有利于皂角树根系的横向发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皂角树成活率

传统的栽植方法,皂角树的主干及枝叶容易枯死,通过本发明的方式可以明显增强皂角苗的缓苗能力,提高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两年成活率提高20%左右。

2、增强树势

传统栽植方法皂角树苗成活后,新生枝叶易枯黄,枝条生长势弱;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增强新生枝条的生长发育能力,新生枝条粗壮、叶色深而浓绿,幼苗树势强。

3、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

行间间作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药材薄荷、决明子、射干、板蓝根等,这些药材春季出苗快,繁茂性强,易及早形成地表生物覆盖,可显著减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的表层集聚;雨季来临后,行间可排水防涝,且洗出地表盐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有机基质为申请号2017102498034(发明名称为:一种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以食用菌菌渣为主要成分,ph值为7.0-7.5)。

实施例1:

东营市农高区,地下水位深度150cm,20cm土层含盐量0.25%。

1)皂角树苗的准备

选择当地生产的小皂角一年生树苗,茎粗(直径)1.5cm,剪除主根和主茎顶端优势,保留主根长20cm和其上侧根,保留主茎长40cm;

2)筑台建坑

于秋后适墒筑梯形台,顶宽100cm,底宽200cm,长度依田块而定;株距150cm造穴,规格为:30cm×30cm×40cm(长×宽×深),穴底部依次添加5cm的石砾层和5cm的有机基质层,踩实覆土5cm;

3)栽植

10月下旬移栽,每坑一株皂角树苗,填土压实;坑上部压盖3cm有机基质;梯形台台体覆盖黑色地布,四周压实。皂角树种植行距500cm。行间(垄沟)间作射干6-7行,11月播种,按行距30-40cm,株距25cm播种,栽种后2-3年收获,把根刨出,去掉泥土晒干。

4)留枝培干

第2年春天,在长出侧枝的主干上,剪除弱小侧枝,按空间分布保留2-4个长势旺的侧枝,以培育成干枝;

5)定干建冠

当侧枝(步骤4中保留的2-4个长势旺的侧枝)高度长至1.7米时,打顶成干枝;打顶后的干枝上,按空间分布保留2-3个侧枝(作为干枝上的侧枝),构建紧凑形树冠,树体高度2.0-2.5米,树冠直径1.5-2.0米。

依次在移栽后第二年和第三年秋,测定树苗成活率。在相邻地块常规栽植,选用同品种树苗,保留主根和主茎顶端;直接挖30cm×30cm×30cm树坑,同步移栽,作为对照。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栽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皂角树的成活率。同时通过观察发现:传统栽植方法皂角树苗成活后,树干定到2米,树干高度三分之二以下的侧枝去掉,移栽三年,树体高度达到3.0米以上,新生枝叶易枯黄,枝条生长势偏弱;本发明方法移栽三年,树体高度约2.0-2.5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超高的树枝适当修剪),新生枝条粗壮、叶色深而浓绿,幼苗树势强。

表1盐碱地去顶栽植皂角树苗的成活率(%)

实施例2:

东营市黄河口生态保护区,地下水埋深120cm,20cm土层含盐量0.36%。

1)皂角树苗的准备

选择当地生产的小皂角一年生树苗,茎粗(直径)1.5cm,剪除主根和主茎顶端优势,保留主根20cm和其上侧根,保留主茎40cm。

2)筑台建坑

于秋后适墒筑梯形台,顶宽100cm,底宽200cm,株距150cm造穴,规格为:30cm×30cm×40cm(长×宽×深),穴底部依次添加5cm石砾层和5cm有机基质层,踩实覆土5cm;

3)栽植

10月下旬移栽,每坑一株皂角树苗,填土压实;坑上部压盖3cm有机基质;梯形台台体覆盖黑色地布,四周压实。皂角树种植行距500cm。第2年早春行间(垄沟)间作薄荷7行,薄荷萌发前开沟移栽,将6-10cm长的种根按10cm株距栽植,覆土、踩实、浇水即可,依次在七月上旬和十月上旬收获,晒干。

4)留枝培干

第2年春天,在长出侧枝的主干上,剪除弱小侧枝,按空间分布保留2-4个长势旺的侧枝,以培育成干枝;

5)定干建冠

当侧枝高度长至1.6米时,打顶成干枝;打顶后的干枝上,按空间分布保留2-3个侧枝,构建紧凑形树冠,树体高度2.0-2.5米,树冠直径1.5-2.0米。

依次在移栽后第二年和第三年秋,测定树苗成活率。在相邻地块常规栽植,选用同品种树苗,保留主根和主茎顶端;直接挖30cm×30cm×30cm树坑,同步移栽,作为对照。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栽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皂角树的成活率。同时通过观察发现:传统栽植方法皂角树苗成活后,树干定到2米,树干高度三分之二以下的侧枝去掉,移栽三年,树体高度达到3.0米以上,新生枝叶易枯黄,枝条生长势弱;本发明方法移栽三年,树体高度维持在2.0-2.5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超高的树枝适当修剪),新生枝条粗壮、叶色深而浓绿,幼苗树势强。

表2盐碱地去顶栽植皂角树苗的成活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