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花生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5576发布日期:2019-05-07 19:24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花生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花生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播种花生时,需要先刨坑,然后将花生种子置入坑中,最后将土坑填埋。上述方式下,操作者需要不断的下蹲,很容易疲惫。因此,急需一种多功能花生播种机,用于实现对花生的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花生播种机,使用该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实现对多粒花生种子的播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包括播种架,在播种架的顶部设有若干存种腔,在播种架的底部固定有竖管,其特征是,还包括:

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车体,在车体上设有车座、脚蹬和前后两个行走轮,在车体上部设有驱动前侧行走轮偏转的转向单元;

取种单元,设置在播种架内且从存种腔内逐个获取种子并将种子输送至竖管内;

插管,滑动设置在竖管的下部,插管的下端为锥形结构;

驱动单元,设置在车体、播种架和插管之间,用于驱动行走轮的转动、取种单元工作和插管的上下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两车体之间通过一对固定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车体底部设有前轮架和后轮架,在前轮架上转动安装有轮叉,在轮叉和后轮架上转动安装有行走轮。

进一步地,转向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车体上部的转向轴、固定在轮叉上的固定轴、固定在固定轴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安装在前轮架内的第二锥齿轮、固定在转向轴下端的第三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取种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播种架内的取种辊、固定在取种辊上的取种链轮,在播种架内设有与存种腔一一对应且连通的下落孔,下落孔贯穿播种架的下表面,在取种辊的外壁上设有与存种腔一一对应的小孔。

进一步地,在车体上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进一步地,驱动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播种架上的转轴、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的一对第一链轮、固定安装在转轴末端的第二链轮、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主动链轮、固定在后侧行走轮上的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共轴设置的第三链轮、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第四链轮、与第四链轮共轴设置的第五链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的第六链轮、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七链轮、与第七链轮共轴设置的转轮、设置在转轮与插管之间的连杆,在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第一链轮与取种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五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第六链轮与第七链轮之间均设有链条,连杆的第一端与转轮铰接,连杆的第二端与插管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花生播种机,操作者的双脚踏在脚蹬上即可驱动整个播种机的行走。驱动单元的设置,可以实现行走轮的转动,并同时驱动播种和挖坑的进行;在存种腔内加入花生种子,播种机行走时,通过取种单元逐个获取种子;通过插管挖坑并将种子导入土坑中。通过调节扶手,可以控制行走轨迹,避免走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播种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转向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播种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6为驱动单元的侧视图;

图7为取种辊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车体,11横梁,12前轮架,13后轮架,14行走轮,15轮叉,16固定轴,161第一锥齿轮,162第二锥齿轮,163第三锥齿轮,17转向轴,171扶手,18侧板,19车座,2固定杆,3播种架,31存种腔,32下落孔,33辊腔,34取种辊,341小孔,35轮腔,36取种链轮,37转轴,38竖管,4链轮盒,41主动链轮,42从动链轮,43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51第一耳板,52第二耳板,6链条,61第一链轮,62第二链轮,63第三链轮,64第四链轮,65第五链轮,66第六链轮,67第七链轮,68转轮,7连杆,8插管,8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车体1、固定杆2、播种架3、取种单元、转向单元、插管8和驱动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车体1有两个,且前后设置,两个车体之间通过一对固定杆2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杆与横梁固定连接。车体1包括横梁11、设置在横梁底部的前轮架12、设置在横梁底部的后轮架13、转动安装在后轮架上的行走轮14、转动安装在前轮架上的轮叉15、转动安装在轮叉上的行走轮14、固定在横梁上的车座19,如图3所示,横梁为中空结构,在横梁的前侧面设有可拆卸的侧板18,在轮叉的顶部设有固定轴16,该固定轴置于前轮架内且通过轴承与前轮架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61,在前轮架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62,在横梁前端转动安装有竖向设置的转向轴17,转向轴的下端置于前轮架的内腔中并在转向轴的底部固定有第三锥齿轮163,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在转向轴的顶部固定有扶手171。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固定轴构成了驱动轮叉转动的转向单元。

在两个车体的横梁之间设有播种架3,播种架的两端均与横梁固定连接。如图2、图4所示,在播种架的顶部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存种腔31,存种腔的下部为圆锥形,在播种架上还设有与存种腔一一对应并连通的下落孔32,且下落孔贯穿播种架的下表面。在播种架内设有辊腔33,在辊腔内转动安装有取种辊34,如图7所示,在取种辊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小孔341,小孔与存种腔一一对应。在播种架内设有两个轮腔35,在轮腔内设有与取种辊固定连接的取种链轮36。取种链轮转动时,可以带动取种辊的同步转动,取种辊转动的过程中,当小孔与存种腔下端连通后,存种腔内的花生种子落入小孔内且只能落入小孔内一粒种子,当小孔与下落孔连通后,小孔内的花生种子进入下落孔内。在播种架的底部固定有若干竖管38,竖管与下落孔一一对应。下落孔内的花生种子落入竖管内。取种辊、取种链轮构成了取种单元,通过取种单元从存种腔内逐个获取种子。

在车体的下部固定有第一支架43和第二支架5,为驱动行走轮、取种辊的转动,在车体与播种架之间设有驱动单元,如图5、图6所示,驱动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播种架上的转轴37、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的一对第一链轮61、固定安装在转轴末端的第二链轮62、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主动链轮41、固定在后侧行走轮上的从动链轮42、与主动链轮共轴设置的第三链轮63、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第四链轮64、与第四链轮共轴设置的第五链轮65、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的第六链轮66,在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第一链轮与取种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五链轮、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之间均设有链条6。在第一支架与后轮架之间设有链轮盒4,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均设置在链轮盒中。在主动链轮上固定有一对脚蹬,通过脚部蹬踏脚蹬驱动主动链轮的转动,进而带动后轮架上行走轮的转动,带动第四链轮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轴的转动,进而带动取种链轮的转动,取种链轮转动带动取种辊的同步转动。此时,种子经存种腔进入竖管内并下落。

为使得种子进入土层之下,在竖管的下部滑动安装有插管8,插管的下部为锥形,插管设置在竖管的外部,在插管上设有凸起81,在第二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七链轮67,第七链轮与转轮68共轴设置,在第六、第七链轮之间设有链条,在转轮的边沿铰接安装有连杆7,连杆的第一端与转轮铰接,连杆的第二端与凸起铰接。转轴转动时,带动第六链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七链轮的转动,进而带动转轮的转动,进而通过连杆驱动插管的上下滑动。插管的下部插入土中时,种子经竖管、插管进入土中。插管、凸起、连杆、转轮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插管的上下往复移动,且插管上移时竖管下端相对插管移动,进而将插管内的土推出,避免插管的堵塞。

使用时,操作者坐在车座19上,手握扶手171,双脚踏在脚蹬上即可驱动整个播种机的行走。驱动单元的设置,可以实现行走轮的转动,并同时驱动播种和挖坑的进行;在存种腔内加入花生种子,播种机行走时,通过取种单元逐个获取种子;通过插管挖坑并将种子导入土坑中。通过调节扶手,可以控制行走轨迹,避免走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