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京津冀地区冬绿肥作物抗寒越冬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79065发布日期:2019-05-03 20:46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京津冀地区越冬绿肥作物增加成活率的栽培方法,具体为一种京津冀地区绿肥作物抗寒越冬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京津冀地区逐步在实施轮作休耕的种植制度。将在无地表水灌溉和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对耗水较大的农作物进行休耕;在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休耕一季种植绿肥翻耕还田。通过休耕种植绿肥还田和粮豆轮作,种养结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灌溉用水和用肥,有利于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

京津冀城市一体化进程已快速发展时期,城郊区及乡村农业肩负着维护城市食品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双重功能。而目前存在着由于冬春耕地大面积裸露导致的沙尘暴和雾霾频发以及掠夺式经营而导致耕地日益贫瘠,水土流失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华北地区约有冬闲田2000万hm2,冬闲期长达4-6个月,土地、温度、光照、水分、肥力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冬绿肥覆盖作物的生产。冬春裸露面积近3000万hm2。调查分析表明:季节性裸露农田的形成有以下3种原因:(1)一年两茬耕作区由于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形成的季节性农田裸露;(2)一年一茬耕作区秸秆收获后造成的地表裸露;(3)果园种植区冬季覆盖度低形成的裸露。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是裸露农田形成的主要原因。例如,北京市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时曾达到16.7万hm2,但2006年秋播时下降到4.1万hm2。耕地裸露是沙尘暴频发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耕地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根据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蚀面积达165万hm2,风蚀面积191万hm2。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

目前解决耕地裸露及冬闲及环境问题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轮作休耕,即种植冬绿肥作物。但是目前绿肥种植措施下存在着越冬率低,生物量低等问题。在京津冀地区冬春降雨雪很少,春早经常发生,降雨量少。风大,冬春气温变化剧烈,土壤水分减少或者植株贮存养分不足容易导致越冬死亡或者返青迟,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没有达到预想效果。黑麦在越冬性及生物量方面效应较好,但是该作物属于耗水型作物,对于本地区保水养地肥田作用不太适合。因此需要提升养地保水型冬绿肥作物越冬性能,结实性能,已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型休耕轮作,用养结合,美化家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冬绿肥作物抗寒越冬栽培方法。该方法一是通过提高地温,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措施,从而提高冬绿肥作物出苗率,出苗整齐,增加冬前作物营养积累;二是通过选择合适品种和保水增措施,从而提高冬绿肥作物越冬性能;三是保暖肥料及抗寒肥料施用来提高冬绿肥越冬性能,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四是通过返青后肥水适时适量供给,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同时增加纯天然有机肥施用,无污染。从而实现土地生物覆盖,降低扬尘,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修养生息,优化农田生态环境;五是投资小,减少劳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京津冀地区冬绿肥作物抗寒越冬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选择耐寒冬季绿肥品种:要求极限耐寒能力为零下10℃至零下15℃低温,所述的冬绿肥作物指的是:箭筈豌豆、白菜型冬油菜、二月兰、土库曼毛叶苕子,一年生黑麦草;

(2)壮苗及抗寒肥料施用:播种沟内按照重量份数比6:4比例施用硫酸钾与碳酸钾或者施用腐殖酸钾肥料(有市售);

(3)保墒防寒播种:小粒绿肥种子撒播后覆盖1~2cm厚土,大粒种子覆盖2~3cm厚土,压实,适当灌水保持湿润至出苗;同时增加播种密度,在常规播种密度下增加一倍播种量;在绿肥种子中按重量百分比混入10%~20%的黑麦种子进行混播;

(4)保暖肥料施用:等绿肥出苗后长至5~8厘米高时,在沟内苗两侧均匀撒施1厘米厚秸秆肥用于防寒保暖;

(5)浇冻水: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期间土壤封冻之前浇冻水,浇水量以土壤内水分当天能全部渗入地下为宜,透水深度20cm~25cm;

(6)返青水加返青肥:第二年绿肥作物返青后迅速追施尿素,施肥量为每亩5kg~10kg,浇返青水,促进早发旺长。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京津冀地区绿肥作物抗寒越冬栽培方法在增强京津冀地区冬绿肥作物抗逆性提升29.3%以上、提升地表生物覆盖38.5%以上,减施肥料20%~40%方面的应用。所述的冬绿肥作物指的是:箭筈豌豆、白菜型冬油菜、二月兰、土库曼毛叶苕子、一年生黑麦草。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休耕轮作中越冬绿肥作物越冬性差和生物量低的问题。多次试验结果证实:采用冬绿肥抗寒越冬栽培方法,其越冬性能、土壤覆盖度、生物产量有较大提升。并且该方法使土壤有机质提升1.7%以上,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本发明更加详细的描述如下:

京津冀地区冬绿肥抗寒越冬栽培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选择耐寒冬季绿肥品种:要求极限耐寒能力为零下10℃~零下15℃以下低温,这是解决作物越冬的关键。在京津冀地区目前冬绿肥品种主要有陕北箭筈豌豆、白菜型冬油菜、二月兰、土库曼毛叶苕子,一年生黑麦草。

(2)壮苗及抗寒肥料施用:播种沟内按照6:4比例施用硫酸钾与碳酸钾或者施用腐殖酸钾肥料,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耐寒能力提升。

(3)保墒防寒播种:小粒绿肥种子撒播后覆盖1~2cm厚土,大粒种子覆盖2~3cm厚土,压实,适当灌水保持湿润至出苗;同时增加播种密度,在常规播种密度下增加一倍播种量(常规的播种密度是每亩1.5kg~3kg,现在的播种密度是3.0kg~6.0kg);在绿肥种子中混10%~20%的黑麦种子进行混播。这几个措施主要作用是防止跑墒,防冻。

(4)保暖肥料施用:等绿肥出苗后长至5~8cm高时,在沟内苗两侧均匀撒施1cm厚秸秆肥用于防寒保暖,同时提供营养,壮苗,增加耐寒能力。

(5)浇冻水: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期间土壤封冻之前浇冻水,有利于绿肥作物越冬。浇水量以土壤内水分当天能全部渗入地下为宜,透水深度20cm~25cm。

(6)返青水加返青肥:第二年绿肥作物返青后迅速追施尿素(5kg~10kg),浇返青水,促进早发旺长。

本发明重点解决了京津冀地区冬绿肥作物越冬能力差,返青差,生物产量低问题。难以实现目前轮作休耕所要求的冬春覆盖地表,抑制扬尘,培肥土壤,减少肥料施用,提升土壤理化生性状,美化乡村生态环境等。通过实践证实,本发明确实能够提升冬绿肥作物越冬性能,提高地温,增加覆盖度,提高冬绿肥生物产量,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后作施肥量,提高产量。

列表加以说明:

从上面的比较说明:试验田连续三年采用本发明方法种植,土地覆盖率提升38.5%~114.3%,越冬率提升29.3%~82.2%,生物量增加60.4%~88.8%,土壤有机质提升1.7%~5.4%。

本发明公开的冬绿肥作物抗寒越冬栽培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所具有的积极效果在于:

(1)增加生物覆盖:充分利用冬闲田及冬、春雨、雪、光和热等自然资源,进行冬春覆盖作物栽培,可增加冬季土地覆盖度。

(2)增强培肥土壤:绿肥本身利用根瘤菌固氮,根系物理穿插缓释土壤中难溶态磷和钾。该发明能够调节土壤肥力,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据估算,1hm2的绿肥作物对土壤有机物的贡献相当于每hm2施用4.2-5.2t干有机物质,相当于使用尿素100-150kg。若每hm2施鲜草15t,加入土壤中的新鲜有机质约为2.25-3t,这对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3)起到了休耕作用:该发明起到了作物间套轮作换茬作用,土壤理化生性状明显改善,起到了种养结合的作用。

(4)减少水土流失,节能减排:冬绿肥作物生育期可固定5万t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冬春覆盖作物作物茎叶茂盛,能很好地覆盖地面,缓和暴风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水、土、肥的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更新活化土壤有机质,固氮蓄碳,抑制硝态氮淋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确保下茬作物生产安全。

(5)抑制扬尘:若在裸露的耕地上种植冬绿肥作物1万hm2,按每年15天风沙日计算,每年可减少扬尘13351t。

(6)冬绿肥是纯天然肥料,最纯净的有机肥料,无任何污染。绿肥是纯天然的有机肥料,它在种植利用过程中,通过根系分泌物、干湿交替、腐解过程,有明显的降解有机污染物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用原料及肥料均有市售。

实施例1

京津冀地区冬绿肥二月兰抗寒越冬栽培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选择耐寒二月兰品种:二月兰越冬性相对较强。选择华北地区栽培种或者东北地区野生种相对耐寒能力较强。

(2)壮苗及抗寒肥料施用:播种沟内按照6:4比例施用硫酸钾与碳酸钾或者施用腐殖酸钾肥料,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耐寒能力提升。

(3)保墒防寒播种:二月兰种子撒播后覆盖1~2cm厚土,镇压,适当灌水保持湿润至出苗;播种量为每公顷45kg;在二月兰种子中混10%的黑麦种子进行混播。这几个措施主要作用是防止跑墒,防冻。

(4)保暖肥料施用:等二月兰出苗后长至5~8cm高时,在沟内苗两侧均匀撒施1cm厚秸秆肥用于防寒保暖,同时提供营养,壮苗,增加耐寒能力。

(5)浇冻水: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期间土壤封冻之前浇冻水,有利于二月兰越冬。浇水量以土壤内水分当天能全部渗入地下为宜,透水深度20cm。

(6)返青水加返青肥:第二年三月,耐寒二月兰返青后迅速追施尿素6kg,浇返青水,促进早发旺长。

具体指标详见下表。

结果:本发明试验点的二月兰4月25日盛花期生物产量(干重)为7600kg,比常规栽培生物量提高72.7%;试验点土地覆盖率、绿肥越冬率及土壤有机质对比常规栽培分别提高45.2%、34.7%、2.2%。

实施例2

京津冀地区冬绿肥毛叶苕子抗寒越冬栽培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选择耐寒毛叶苕子品种:在京津冀地区最好选择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栽培品种,主要有土库曼毛叶苕子,蒙苕,青海毛叶苕子。

(2)壮苗及抗寒肥料施用:播种沟内按照6:4比例施用硫酸钾与碳酸钾或者施用腐殖酸钾肥料,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耐寒能力提升。

(3)保墒防寒播种:毛叶苕子种子撒播后覆盖2~3cm厚土,镇压,适当灌水保持湿润至出苗;播种量增加为每公顷75kg;在绿肥种子中混20%%的黑麦种子进行混播。这几个措施主要作用是防止跑墒,防冻。

(4)保暖肥料施用:等毛叶苕子出苗后长至5~8cm高时,在沟内苗两侧均匀撒施1厘米厚秸秆肥用于防寒保暖,同时提供营养,壮苗,增加耐寒能力。

(5)浇冻水: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期间土壤封冻之前浇冻水,有利于毛叶苕子越冬。浇水量以土壤内水分当天能全部渗入地下为宜,透水深度22cm。

(6)返青水加返青肥:第二年3月中旬毛叶苕子返青后迅速追施尿素5kg,浇返青水,促进早发旺长。

具体指标见下表:

结果:本发明试验点的毛叶苕子5月5日盛花期生物产量(干重)为5200kg,比常规栽培生物量提高79.3%;试验点土地覆盖率、绿肥越冬率及土壤有机质对比常规栽培分别提高50.9%、45.9%、3.4%。

实施例3

京津冀地区冬绿肥冬油菜抗寒越冬栽培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选择耐寒冬油菜品种:在京津冀地区目前冬油菜品种主要有本地传统品种、白菜型冬油菜、杂油2009等品种。

(2)壮苗及抗寒肥料施用:播种沟内按照6:4比例施用硫酸钾与碳酸钾或者施用腐殖酸钾肥料,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耐寒能力提升。

(3)保墒防寒播种:冬油菜种子撒播后覆盖1~2cm厚土,镇压,适当灌水保持湿润至出苗;播种密度为每公顷20kg;在绿肥种子中混20%的黑麦种子进行混播。这几个措施主要作用是防止跑墒,防冻。

(4)保暖肥料施用:等冬油菜出苗后长至5~8cm高时,在沟内苗两侧均匀撒施1cm厚秸秆肥用于防寒保暖,同时提供营养,壮苗,增加耐寒能力。

(5)浇冻水: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期间土壤封冻之前浇冻水,有利于冬油菜越冬。浇水量以土壤内水分当天能全部渗入地下为宜,透水深度25cm。

(6)返青水加返青肥:第二年白菜型冬油菜返青后迅速追施尿素8kg,浇返青水,促进早发旺长。

具体指标见下表:

结果:本发明试验点的冬油菜4月20日盛花期生物产量(干重)为7300kg,比常规栽培生物量提高62.2%;试验点土地覆盖率、绿肥越冬率及土壤有机质对比常规栽培分别提高88.8%、35.7%、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