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诱捕与寄生天敌联合防治松梢害虫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8781发布日期:2019-05-22 02:00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诱捕与寄生天敌联合防治松梢害虫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诱捕与寄生天敌联合防治松梢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松梢螟,是马尾松、火炬松等松属植物的重要蛀梢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松树主梢和侧梢蛀道为害,引起蛀梢枯死,侧枝丛生,幼虫继续转移为害2根枝条以上。由于该虫活动隐蔽,打药防治难度较大,效果不理想,而通过有效方法监测,掌握其发生为害规律,可以为后续制定防治策略,进行大规模防治提供有效的指导。微红梢斑螟成虫产卵量大,幼虫蛀空梢头,具有暴发性,有效监测该虫成虫的发生量、发生高峰期和发生地点,对于该虫防治时期、方法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有微红梢斑螟和诱捕器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引诱剂防治、空间分布、诱捕器设置和赤眼蜂释放等,但防治效果均十分有限。

桃柱螟(conogethespunctiferalisguenée)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寄主为松树、核桃、板栗、桃、柿、无花果、玉米、高粱等,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湖北、山东、陕西、内蒙、黑龙江等省均有分布。幼虫取食松树梢头针叶,导致新梢松针弯曲、丛生、畸形,该虫具有转移为害特点,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松梢害虫种类较多,常集中并转移危害。桃柱螟在松树上多与微红梢斑螟等卷蛾和螟蛾科害虫混合为害,严重时成片松树没有可用梢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将诱捕器与寄生天敌联合起来,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治松稍害虫,从而完成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松稍害虫的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松梢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信息素的诱芯装入诱捕器内;

(2)将诱捕器悬挂在松林内,在成虫初见期释放赤眼蜂。

在本发明中,在成虫初见期释放天敌赤眼蜂,使天敌能够在害虫成虫产卵期进行精准寄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悬挂诱捕器4个月后,释放赤眼蜂。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将诱捕器悬挂于松树害虫种群或受害梢集中区域0.5米范围以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将诱捕器悬挂于松林幼林和成熟林的树冠中上部,即接近害虫危害的嫩梢部位。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中松林中悬挂诱捕器的密度为1-5个/亩,例如1、2、3、4、5个/亩,优选地,悬挂诱捕器的密度为2个/亩.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选自z9,e11-14ac、z11-16ac、z11-16ald、e9,11-14ac、e10-16ald、z10-16ald和16ald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一种、二种、三种、四种、五种、六种、七种。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选自z9,e11-14ac、z11-16ac、z11-16ald、e9,11-14ac、e10-16ald、z10-16ald和16ald中的至少五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9,e11-14ac,优选地,z9,e11-14ac的比例为5%-20%。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11-16ac,优选地,z11-16ac的比例为1%-10%。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11-16ald,优选地,z11-16ald的比例为50%-70%。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e10-16ald,优选地,e10-16ald的比例为30%-40%。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10-16ald,优选地,z10-16ald的比例为30%-40%。

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16ald,优选地,16ald的比例为10%-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选自z9,e11-14ac、z11-16ac、z11-16ald、e9和11-14ac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9,e11-14ac。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还包括选自z11-16ac、z11-16ald和e9,11-14ac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9,e11-14ac、z11-16ac、z11-16ald和e9,11-14ac。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选自e10-16ald、z10-16ald和16ald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e10-16ald。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还包括选自z10-16ald和16ald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e10-16ald、z10-16ald、16ald。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包括z9,e11-14ac和e10-16ald。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还包括选自z11-16ac、z11-16ald、e9,11-14ac、z10-16ald和16ald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一种、二种、三种、四种、五种,优选地,为三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诱芯内信息素的总体积为4μl~8μl。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素溶解于高效液相正己烷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诱芯中进一步包括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bha、bht和tbhq中的一种,所述光稳定剂选自uv-9和n-539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质量比为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将抗氧化剂和光稳定性按照质量比1:1称量,2者总重量在0.2mg以下,将二者溶解于纯度为98%以上的高效液相正己烷中,正己烷用量为10μl或10毫克。

在本发明中,所述赤眼蜂选自暗黑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赤眼蜂也可选自其他具有同样寄生功能的赤眼蜂种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赤眼蜂的中间寄主为柞蚕卵和/或米蛾卵。天敌使用窄口宽底型牛皮纸袋装好,或将卵粒用食品级硅胶粘合剂粘在白纸上,每1500头-2000头蜂为一袋(卡),控制出蜂率85%以上,将袋子固定在树冠中部主枝嫩梢上,袋口横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赤眼蜂的释放时间为发现第一代成虫始见期,释放周期7天一次,每亩5000-20000头蜂,连续使用4次以上。将蜂卡使用图钉、订书机或者双面胶固定在树枝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寄主寄生增效剂为聚乙烯醇。醇解度82%以下,使用浓度为1mg每1ml蒸馏水,使用小型喷雾器距离卵粒10厘米以内喷雾卵粒表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松树害虫包括螟蛾、卷蛾和毛虫。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螟蛾为微红梢斑螟或桃柱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诱捕与寄生天敌联合防治松梢害虫的方法,以2种重要螟蛾的信息素为主要成分,以bha、bht和tbhq为辅助抗氧化剂,以紫外线吸收剂uv-9和n-539等脂类为光稳定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定点定期监测松梢害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规律,掌握松梢害虫的发生动态,成虫始见期释放天敌,此法不仅提高了天敌释放和使用的效果,也实现了精准监测和防治,加入的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能够有效提高诱捕效果。防治试验证明:使用本发明将赤眼蜂应用在诱捕害虫的林份内,比单独使用诱捕的防治效果提高了57%。同时加入的助剂可以明显提高诱捕的数量和时长。

本发明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无药剂残留、对天敌安全以及操作方便、监测准确、防治效果明显等特点。

本发明大大降低了松梢害虫成虫种群动态的监测难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将诱捕和天敌联合用于防治松梢害虫,开拓了诱捕在害虫监测领域的新技术,为松树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利用诱捕和寄生天敌联合防治松梢害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不同冠层和不同林龄诱捕成虫图;

图3为诱捕期未释放寄生天敌松梢害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图;

图4为诱捕期释放寄生天敌松梢害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图;

图5为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对诱捕成虫数量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以下例子在此用于示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会明白,下述例子中披露的技术代表发明人发现的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技术,因此可以视为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应该明白,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可以做很多修改,仍然能得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结果,而非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所有在此使用的技术和科学的术语,和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在此公开引用及他们引用的材料都将以引用的方式被并入。

那些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或者通过常规试验就能了解许多这里所描述的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的许多等同技术。这些等同将被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

本发明利用诱捕和寄生天敌联合防治松梢害虫方法流程见图1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室内通风的情况下,取购买的信息素化合物标准品第一组:z9,e11-14ac、z11-16ac、z11-16ald、e9,11-14ac;第二组e10-16ald、z10-16ald、16ald两组共7种,纯度均为96%以上,按照每种诱芯内的各性信息素化合物总体积4μl-8μl,其中z9,e11-14ac的比例(体积比,下同)为5%-20%,z11-16ac的比例为1%-10%,z11-16ald的比例为50%-70%,e10-16ald的比例为30%-40%,z10-16ald的比例为30%-40%,16ald的比例为10%-20%,再分为2组:第一组包括z9,e11-14ac,另外加第一组的其他2种组分;第二组包括e10-16ald,另外选第二组其他1种物质,各组信息素溶解到各10μl的高效液相正己烷中,分装在色谱瓶内,得到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混合液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第一组中包括z9,e11-14ac、z11-16ac、z11-16ald三种信息素,各信息素的比例分别为20%、10%、70%,溶解到10μl的高效液相正己烷中,即得到a1混合液,装入色谱瓶内;第一组中包括e10-16ald、z10-16ald、16ald三种信息素,各信息素的比例分别为40%、40%、20%,溶解到10μl的高效液相正己烷中,即得到a2混合液,装入色谱瓶内

步骤二,将从试剂公司购买的抗氧化剂bha、bht和tbhq中的1种,光稳定剂为uv-9和n-539中的1种。按照质量比1:1称量,2者总重量控制在0.2mg以下,将二者溶解于纯度为98%以上的高效液相正己烷中,正己烷用量为10μl或10毫克,得到第三混合液。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抗氧化剂选择bha,光稳定剂选择uv-9,两者分别称取0.1mg,溶于10μl纯度为98%以上的高效液相正己烷中,即得b混合液体。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第三混合液加入到步骤二配得的第一混合液混合液,得到第四混合液,注入双槽橡胶诱芯的一个槽内,同理,将步骤二中第三混合液加入到步骤二配得的第二混合液,得到第五混合液,注入双槽橡胶诱芯的另外一个槽内。即获得诱捕器的诱芯。每10粒为一组,使用铝箔纸袋抽真空封装,储存在0--4℃的冰箱内备用,4个月内使用。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b混合液加入到a1混合液,得到a1b混合液;同样,将b混合液加入到a2混合液,得到a2b混合液。

步骤四,将制作的诱芯悬挂于诱捕器粘板上方0.5厘米内,每个诱捕器可以监测和防治2种害虫,将诱捕器悬挂于松树幼林、成熟林嫩梢以及树冠中上部和下部,同时保证0.5米范围内有松梢害虫的种群出现。

步骤五,在南宁市林科所选择步骤四所述的松树样地,设置每亩2个诱捕器的密度,每隔7天检查一次诱捕器上的成虫数量,并统计数据,制作成虫种群动态消长图,监测数据9个月以上,以此作为诱捕+赤眼蜂的对照数据。

步骤六,每年3-5月分别在红树林、沉香林、松林和甘蔗林内放置中间寄主空白卵卡3-5天,将收回的卵卡置于温室饲养,待变黑的卵粒内出蜂时,接入新的空白寄主卵卡,在卵卡上喷雾寄生增效剂--聚乙烯醇,保证每卵卡内的寄生蜂数量为1000-1500头,将寄生蜂卡储存备用。上述饲养获得的蜂包括暗黑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但不仅限于上述4种蜂。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选择暗黑赤眼蜂作为天敌赤眼蜂。

步骤七,在诱捕到第一代成虫初期,将赤眼蜂取出放置25℃环境下发育2天,然后将寄生蜂卡装入袋内,用图钉将袋子订在诱捕器周边或树冠中部主枝嫩梢上,袋口横向。

实施例1

以松树幼林为实施对象,选择通风良好的林地悬挂诱捕器,将诱捕器悬挂于树冠的中上部和下部;以幼林和成熟林为实施对象,选择通风良好林地分别悬挂诱捕器,将诱捕器分别悬挂于幼林和成熟林内,每7天统计诱捕成虫数量,并清理,各统计9个月以上数据。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不同冠层和不同林龄诱捕成虫图。从图2可以看出诱捕器悬挂在树冠中上部诱捕的成虫数量较下部多,诱捕效果达有明显差异。从图2还可以看出诱捕器悬挂在幼林内诱捕的成虫数量较成熟林多,诱捕效果达有明显差异。

实施例2

将诱捕器按照2亩/个,悬挂在松树示范林内,每7天统计诱捕成虫数量,并清理,然后根据数据统计月诱捕量,制作9个月以上的成虫种群动态消长图,以此作为诱捕+赤眼蜂的对照数据。

图3为诱捕期未释放寄生天敌松梢害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图。从图3种可以看出,使用2亩/个诱捕器后,微红梢斑螟成虫高峰期平均下降率为15%,桃蛀螟成虫高峰期平均下降率为67%,所以诱捕对成虫的高峰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实施例3

将诱捕器按照2亩/个,悬挂在松树示范林内,每7天统计诱捕成虫数量,并清理,当成虫数量上升初期,及时释放寄生天敌,然后继续根据林内诱捕成虫数据统计月诱捕量,制作9个月以上的成虫种群动态消长图,以此作为诱捕+赤眼蜂的处理数据。

图4为诱捕期释放寄生天敌松梢害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图。从图4可以看出,使用2亩/个诱捕器+4月底成虫期释放赤眼蜂的方法:微红梢斑螟成虫高峰期平均下降率为72%,校准下降率为57%;桃蛀螟成虫高峰期平均下降率为96%,校准下降率为29%。诱捕+赤眼蜂模式对上述2种松梢害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实施例4

在南宁市林科所松林示范林内分2次采集受害松梢,间隔30天,每次采集200根以上受害梢头,带回室内置于养虫棚内,在大棚内悬挂诱捕器,将a1、a2为一组诱捕器,将a1b、a2b为一组诱捕器,平行挂设,统计每10天诱捕的成虫数量,试验期间不更换诱芯。

图5为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对诱捕成虫数量的对比图。从图5可以看出增加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一组的诱捕器诱捕的微红梢斑螟成虫较未添加的多,同时诱芯持续的效果时长更长。

本发明采用的各种信息素、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等化合物均购自化学试剂公司,诱捕器为模具公司制作。寄生天敌赤眼蜂为广西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饲养。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