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97014发布日期:2019-08-09 23:31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轮虫养殖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



背景技术: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存在于淡水、半咸水及海水水域,具有繁殖速度快,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易于培养等特点,是仔鱼理想的开口饵料。但是轮虫人工培育仍存在养殖密度低、营养不够充分,特别是用酵母进行培养的轮虫繁殖力弱,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低,投喂前还需进行营养强化。现有的高密度培育轮虫方法往往设备投入成本高、操作繁琐,不适宜小型养殖企业。

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降低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培育的轮虫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充分,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解决了现有褶皱臂尾轮虫扩繁成本高、操作繁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容器

培育容器为体积1500-2000l的玻璃纤维缸培育桶,培育桶高1.0-1.2m,培育桶桶底为圆锥形且外接排水管,排水管上接变径三通;培育桶安装有环形控温管、配有可通纯氧的纳米增氧管和通空气的普通曝气管;培育水温保持在27-30℃;海水经过沙滤之后加到培育桶中,培育过程保持溶解氧≥4mg/l,通过加入淡水,盐度控制在20-25,ph值为7.5-8.0;

(2)投喂方式

培育轮虫投喂的饵料为浓度为200亿个细胞/毫升的浓缩型单细胞绿藻,浓缩型单细胞绿藻装于黑色的藻桶中,藻桶外部包住一层保温隔热膜,容积40升,藻桶桶内保持温度低于8℃,1亿轮虫每天的摄食量为200ml浓缩型单细胞绿藻;蠕动泵一端连接藻桶,另一端连接轮虫培育桶,将蠕动泵的滴定频率设置为1.2s/次,每小时可以滴定1.5l的浓缩藻液,滴定点固定于气石上方;

(3)过滤方式

在培育桶中边缘固定长方体状的过滤棉,过滤棉高出水面5cm;在培育桶外设计气提装置,在排水管底部放置一普通曝气石,曝气石利用空气与海水曝气混合形成比原液密度低的空气混合液体,密度小的空气混合液体通过管道上升至排到过滤棉中;

(4)轮虫培育

培育水温保持27-30℃,培育过程保持溶解氧≥4mg/l,光照强度为1500lux,光照时间18h;每天浓缩藻液的投喂量为200ml每亿轮虫;通过加入淡水,盐度控制在20-25,ph值为7.5-8.0;

当接种密度250个/ml-500个/ml,日增长率63.5±5.9%-50.2±4.1%时,通过曝气管增氧;

当接种密度750个/ml-1000个/ml,日增长率32.4±3.5%-41.8±3.8%时,通过曝气管增氧和通纯氧;

(5)轮虫收集

收集桶放置轮虫收集网,轮虫收集网上放置过滤网和过滤棉,用于过滤轮虫的代谢物和食物残渣,轮虫桶底部球阀打开,开始收集;收集过程要时不时的拨动收集网,使收集网里的水流出,不溢出;收集完后,过滤棉、过滤网和收集网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收集好的轮虫可以直接投喂或进行扩大培养;

(6)日常管理

培养桶每天加一次浓缩藻液,每天倒桶一次,新的培养桶要提前调节好适宜的温度、盐度等指标,将收集的轮虫按照需要的接种密度进行接种;每天要测定水温、ph值、盐度。

优选的,所述轮虫收集在轮虫数量多时,分3次收集。

优选的,所述培育容器中水温通过环形控温管调节。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为公称外径50mm的pvc管,变径三通的尺寸为20mm。

优选的,所述投喂方式中藻桶里小球藻通过放冰袋来降低温度。

优选的,所述过滤棉长0.3m、宽0.3m、高1m,厚度0.5cm,孔径为100u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专利的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工艺大大简化、降低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培育的轮虫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充分,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褶皱臂尾轮虫快速扩繁方法,步骤如下:

1)培育容器

培育容器为体积1500-2000l的玻璃纤维缸培育桶,桶底为圆锥形,培育桶高1.0-1.2m,底部外接公称外径50mmpvc管的排水管,排水管上接20mm的变径三通;培育桶安装有环形控温管、配有可通纯氧的纳米增氧管和通空气的普通曝气管;培育水温保持27-30℃,水温可通过环形控温管进行调节,环形控温管受热面积大,加热均匀;海水经过沙滤之后加到培育桶中,培育过程保持溶解氧≥4mg/l,通过加入淡水,盐度控制在20-25,ph值为7.5-8.0;

(2)投喂方式

该方法培育轮虫的饵料为浓度为200亿个细胞/毫升的浓缩型单细胞绿藻,浓缩型单细胞绿藻装于黑色的藻桶中,外部包住一层保温隔热膜,容积40升,藻桶里小球藻需要放冰袋来降低温度,保持桶内温度低于8℃,1亿轮虫每天的摄食量为200ml浓缩小球藻;蠕动泵一端连接藻桶,另一端连接轮虫培育桶;将蠕动泵的滴定频率设置为1.2s/次,每小时可以滴定1.5l的浓缩藻液且应将滴定点固定于气石上方,使得加入的藻液及时分散开;

(3)过滤方式

在培育桶中放置长方体状的过滤棉,过滤棉四周和底部都为厚度0.5cm,孔径为100um的过滤棉组成,过滤棉长0.3m、宽0.3m、高1m,固定于桶边缘,高出水面约5cm;在培育桶外设计气提装置,在公称外径50mmpvc管底部放置一普通曝气石,利用空气与海水混合形成比原液密度低的空气混合液体,密度小的混合液通过管道上升至排到过滤棉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循环作用,通过对轮虫培育水体的循环,有效过滤了轮虫的代谢物和食物残渣;

氨氮对轮虫的生长具有毒害作用,影响生长繁殖速度,增加气提装置可减低水体中氨氮(nh3-n)含量(原因是通过拦截作用,过滤了轮虫的代谢物和食物残渣)。

24h养殖实验:轮虫接种密度500个/ml,24h后培育水体中氨氮浓度为3.0±0.28mg/l;增加气提装置,24h后培育水体中氨氮浓度为2.3±0.22mg/l,氨氮含量降低约23.3%。

(4)轮虫培养

培育水温保持27-30℃,培育过程保持溶解氧(do)≥4mg/l,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18h;每天浓缩藻液的投喂量为每亿轮虫200ml;通过加入淡水,盐度控制在20-25,ph值为7.5-8.0;

同时,根据不同的密度,可选择是否通纯氧:

接种密度250个/ml,日增长率63.5±5.9%。普通的曝气管增氧;

接种密度500个/ml,日增长率50.2±4.1%。普通的曝气管增氧;

接种密度750个/ml,日增长率41.8±3.8%。曝气管增氧和通纯氧;

接种密度1000个/ml,日增长率32.4±3.5%。曝气管增氧和通纯氧。

(5)轮虫收集

收集桶的一侧打孔以控制水位高度,放轮虫收集网孔径为48um,收集网上放置用于承重的过滤网和孔径为100um的过滤棉,过滤轮虫的代谢物和食物残渣,开始收集时,轮虫桶底部球阀打开,轮虫数量多时,分3次收集,不可等太久,否则收集网轮虫密度大,容易死亡一部分;收集过程要时不时的拨动收集网,使收集网里的水流出,不溢出;收集完后,过滤棉、过滤网和收集网要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收集好的轮虫可以直接投喂或进行扩大培养;

(6)日常管理

培养桶每天加一次浓缩藻液,每天倒桶一次即可,新的培养桶要提前调节好适宜的温度、盐度等指标,将收集的轮虫按照需要的接种密度进行接种;每天要测定水温、ph值、盐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