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翅果蝇蛹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简易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9890发布日期:2019-05-22 02:05阅读:2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翅果蝇蛹期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室内简便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斑翅果蝇[drosophilasuzukii(matsumura,1931)]也称樱桃果蝇、铃木氏果蝇,英文名称是spottedwingdrosophila(swd),属于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水果果蝇亚属(sophophora)黑腹果蝇种组。大多数果蝇以腐烂水果为食,而斑翅果蝇不同,因其雌虫具有坚硬的锯齿状产卵器,能够产卵在成熟或者即将成熟的软皮果实内。目前已知斑翅果蝇能够危害包括蓝莓、树莓、樱桃、葡萄、杨梅等18个科60多种水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此类软皮果实的大面积种植,种植种类单一,导致了斑翅果蝇在各地危害的爆发。其雌虫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果肉造成果实腐烂吸引其它果蝇的取食产卵,同时也引起病原微生物的二次侵染,最终导致各种果蝇与病害对果园的大面积危害。所以从源头上控制住斑翅果蝇的种群繁殖,将会有效的将果园的经济损失降低到一定范围内。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方法不同,具有绿色安全,耗费人力物力低,甚至一劳永逸的特点。所以探索采用寄生蜂防治斑翅果蝇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深远的意义。

斑翅果蝇对于茧蜂科、环腹瘿蜂科的幼虫寄生蜂的免疫反应强,寄生成功或者后代能够羽化的概率非常低;而锤角细蜂科、金小蜂科的蛹期寄生蜂对于斑翅果蝇的寄生效率、羽化率都很高。毛角锤角细蜂(trichopriadrosophilae)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蜂总科(diapriidae),锤角细蜂科(pteromalidae),是果蝇蛹期的一种内寄生蜂。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毛角锤角细蜂比蝇蛹金小蜂具有寿命更长、寄生率更高、产生后代更多的生物学特性。所以毛角锤角细蜂对于斑翅果蝇的寄生应用是目前最有潜力可以发展为生物防治斑翅果蝇的一种措施。

申请号cn20161021352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内繁育毛角锤角细蜂的方法,与本方法中步骤(3)的寄生蜂的一般繁殖方法大概一致,只适合实验室保留寄生斑翅果蝇寄生蜂的稳定种群;因为繁殖斑翅果蝇的过程繁琐复杂、易被黑腹果蝇污染、人工繁殖后代数量少,所以用斑翅果蝇作为寄主不能满足大量寄生蜂的需要。申请号cn20171074953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加强果蝇类生物防治效果的蛹寄生蜂人工繁育生产方法,利用海德氏果蝇作为毛角锤角细蜂的寄主发育的后代在生殖能力、抗逆性、寿命等方面都有所增强,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力挑取果蝇蛹,自然也不能满足大量繁殖的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简易、省时又能够大量繁殖此种寄生蜂的方法对于需要大量虫源的实验或者应用于田间释放寄生蜂防治果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斑翅果蝇蛹期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室内简便快速繁殖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果蝇的繁殖方法,通过繁殖大量的果蝇蛹进一步为大量繁殖毛角锤角细蜂提供技术支撑。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果蝇养虫罐、寄生蜂养虫罐的准备

果蝇与寄生蜂的饲养利用的是同种玻璃养虫罐,养虫前将其清洗晾干,养虫前用棉花沾取酒精将其内外擦拭一遍。

果蝇养虫罐:最底部放有两层吸水纸巾,纸巾上面放有折叠两次的a4纸,a4纸上面放有果蝇人工饲料100g,一颗清洗干净的苹果去核并切块均匀的分布在人工饲料上,最后用纱网与皮筋将养虫罐封口。

寄生蜂养虫罐:在玻璃罐内壁涂有蜂蜜为寄生蜂提供营养,罐内放置装有灭菌水的锥形瓶,锥形瓶内有长条状的棉花由瓶口延伸到瓶底部为寄生蜂提供水分,最后用纱网与皮筋将养虫罐封口。

(2)斑翅果蝇与黑腹果蝇的繁殖

斑翅果蝇繁殖方式:将初羽化的斑翅果蝇利用co2麻醉,选取50对雌雄虫引入果蝇养虫罐内。斑翅果蝇在养虫罐内5~6d后,斑翅果蝇后代开始在人工饲料上化蛹;9~10d后,果蝇后代开始羽化。

黑腹果蝇繁殖方式:将初羽化的黑腹果蝇利用co2麻醉,选取50对雌雄虫引入果蝇养虫罐内。黑腹果蝇在养虫罐内5~6d后,斑翅果蝇后代开始在人工饲料上化蛹;9~10d后,果蝇后代开始羽化。

(3)毛角锤角细蜂的蜂种繁育

选取初羽化的毛角锤角细蜂20对雌雄蜂置于寄生蜂养虫罐内饲养,待其交配2~3d后,按照寄生蜂雌蜂与寄主为1:20的数量比例为寄生蜂提供斑翅果蝇蛹作为寄主,将盛放果蝇蛹的培养皿放置于玻璃罐内,寄生蜂寄生斑翅果蝇蛹24h。寄生时间结束后将培养皿从玻璃罐内取出,放置在养虫室内发育至羽化作为下一代寄生蜂繁育的母本。

所述的寄生蜂寄生的斑翅果蝇蛹,蛹从步骤(2)中的斑翅果蝇养虫罐内选取化蛹0~2d内的果蝇蛹,用镊子挑选至底部垫有一层滤纸的塑料培养皿上,用喷壶将果蝇蛹体表面喷洗干净后晾干后用于寄生蜂的寄主来源。

(4)毛角锤角细蜂扩大快繁

将初羽化的黑腹果蝇雌雄虫25对引入果蝇养虫罐内。培养5d时,观察到养虫罐内黑腹果蝇化蛹后,放入50只毛角锤角细蜂雌蜂,在养虫罐内壁涂抹蜂蜜为寄生蜂提供营养。雌蜂在此养虫罐内自由寄生黑腹果蝇蛹,寄生15d后将毛角锤角细蜂雌蜂(母本)清出后,每天统计后代的雌雄羽化数量。

步骤(4)中引入黑腹果蝇养虫罐内的毛角锤角细蜂雌蜂,是由步骤(3)中选取初羽化的寄生蜂50对雌雄峰置于寄生蜂养虫罐内培养2~3d,经充分交配且性成熟,再将其雌性寄生蜂导入黑腹果蝇养虫罐内寄生果蝇蛹。

(5)寄生蜂的收集

将步骤(4)中收集的大量的寄生蜂应用于田间释放控制果蝇危害。

本发明中,所述果蝇饲料的配置方法参考的是林清彩2015的硕士论文,配置方法为:①玉米粉50g、蔗糖30g、酵母粉20g的配比中,加入温水100ml将其搅拌均匀;②琼脂粉10g加入400ml水中,将其加热溶解成琼脂溶液;③将①中的混合溶液加入②中搅拌均匀,加热将饲料煮熟后加入0.5g山梨酸钾,搅拌均匀;④将饲料倒入饲料盘内并用保鲜膜封住,待饲料冷却到室温成为固体饲料,将其放入冰箱冷藏。

本发明中,所有的步骤都是在养虫室内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0±10%、光周期为14l:10d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本发明利用斑翅果蝇蛹保种,大量繁殖利用黑腹果蝇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果蝇人工饲料快速繁殖黑腹果蝇,以获得的大量黑腹果蝇蝇蛹作为毛角锤角细蜂的寄主,解决了大量繁殖寄生蜂所需要的寄主需求问题;

(2)本发明所提供的繁殖毛角锤角细蜂的方法,省时、省力、经济且易于操作,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毛角锤角细蜂种群。获得的种群能够用于实验室种群实验;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浆果果蝇的防治手段,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有利于农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事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毛角锤角细蜂蜂种的获得:

本方法利用的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来自于田间诱捕。诱捕装置设计:此装置由500ml的矿泉水瓶改装,瓶身钻有直径0.5cm的小孔,为方便诱捕瓶在果树上的挂置其瓶盖上钻孔并绑有铁丝,瓶内分别装入含有斑翅果蝇卵、幼虫、蛹各个发育时期的果蝇饲料。在浆果果蝇危害果园时期,将诱捕装置挂到杨梅树下(距离地面约1m高的背阴面位置),每天观察诱捕情况并将诱捕到的寄生蜂成虫与装置内的寄主带回养虫室繁育。

诱捕结束后的装置内不同时期的寄主分别转移至培养皿内在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0±10%、光周期为14l:10d的养虫室内繁育。待其寄主中羽化寄生蜂后代按其形态引入玻璃罐内饲养,在玻璃罐内壁涂有蜂蜜为寄生蜂提供营养,罐内放置装有灭菌水的锥形瓶,锥形瓶内有长条状的棉花由瓶口延伸到瓶底部。羽化2~3d后,待其寄生蜂雌雄交配充分,按照寄生蜂雌蜂与寄主比例为1:20的比例为性成熟的寄生蜂提供相对应时期的寄主,放置于玻璃罐内寄生24h。通过统计寄生率、羽化数的数据证明,一种蛹期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寄生效率最高。

斑翅果蝇与黑腹果蝇的繁殖

果蝇饲料的配置方法为:①玉米粉50g、蔗糖30g、酵母粉20g的配比中,加入温水100ml将其搅拌均匀;②琼脂粉10g加入400ml水中,将其加热溶解成琼脂溶液;③将①中的混合溶液加入②中搅拌均匀,加热将饲料煮熟后加入0.5g山梨酸钾,搅拌均匀;④将饲料倒入饲料盘内并用保鲜膜封住,待饲料冷却到室温成为固体饲料,将其放入冰箱冷藏。

将初羽化的斑翅果蝇利用co2麻醉,选取50对雌雄虫引入果蝇养虫罐内。待其取食产卵发育至6d时,斑翅果蝇后代开始化蛹;待其发育至10d时,后代开始羽化。

黑腹果蝇繁殖方式与斑翅果蝇相同。

(3)毛角锤角细蜂的蜂种繁殖

本步骤中的作为寄生蜂寄生的斑翅果蝇蛹,蛹从步骤(2)中的斑翅果蝇养虫罐内选取化蛹0~2d内的果蝇蛹,用镊子挑选至底部垫有一层滤纸的塑料培养皿上,用喷壶将果蝇蛹体表面喷洗干净后晾干后用于寄生蜂的寄主来源。

选取初羽化的毛角锤角细蜂20对雌雄蜂置于寄生蜂养虫罐内饲养,待其交配3d后,按照寄生蜂雌蜂与寄主为1:20的数量比例为寄生蜂提供斑翅果蝇蛹作为寄主,将盛放果蝇蛹的培养皿放置于玻璃罐内,寄生蜂寄生斑翅果蝇蛹24h。寄生时间结束后将培养皿从玻璃罐内取出,放置在养虫室内发育至羽化作为下一代寄生蜂繁育的母本。

(4)以黑腹果蝇为寄主大量扩繁毛角锤角细蜂

本步骤中引入黑腹果蝇养虫罐内的雌性寄生蜂,是由步骤(3)中选取初羽化的寄生蜂50对雌雄蜂置于寄生蜂养虫罐内培养3d,经充分交配且性成熟,再将雌性寄生蜂导入黑腹果蝇养虫罐内寄生果蝇蛹。

a.将初羽化的黑腹果蝇雌雄虫10对引入果蝇养虫罐内。培养5d时,观察到养虫罐内黑腹果蝇化蛹后,放入10只毛角锤角细蜂雌蜂,在养虫罐内壁涂抹蜂蜜为寄生蜂提供营养。雌蜂在此养虫罐内自由寄生黑腹果蝇蛹,直至引入寄生蜂15d时将母本清出后,每天统计后代的雌雄羽化数量。

b.将初羽化的黑腹果蝇雌雄虫25对引入果蝇养虫罐内。培养5d时,观察到养虫罐内黑腹果蝇化蛹后,放入50只毛角锤角细蜂雌蜂,在养虫罐内壁涂抹蜂蜜为寄生蜂提供营养。雌蜂在此养虫罐内自由寄生黑腹果蝇蛹,直至引入寄生蜂15d时将母本清出后,每天统计后代的雌雄羽化数量。

c.将初羽化的黑腹果蝇雌雄虫50对引入果蝇养虫罐内。培养5d时,观察到养虫罐内黑腹果蝇化蛹后,放入50只毛角锤角细蜂雌蜂,在养虫罐内壁涂抹蜂蜜为寄生蜂提供营养。雌蜂在此养虫罐内自由寄生黑腹果蝇蛹,直至引入寄生蜂15d时将母本清出后,每天统计后代的雌雄羽化数量。

具体结果如下表1-3所示。

以此为基数可大量扩繁毛角锤角细蜂用于田间斑翅果蝇生物防治。

羽化后代的雌雄个数统计表:

表1.10只黑腹果蝇雌虫--10只毛角锤角细蜂

在具体实施方式实验a中,每个养虫罐中平均羽化后代603.7只,雌性后代256只,雌蜂的比例为42.03%。

表2.25只黑腹果蝇雌虫--50只毛角锤角细蜂

在具体实施方式实验b中,每个养虫罐中平均羽化后代1319.33只,雌性后代704.33只,雌蜂的比例为53.44%。

表3.50只黑腹果蝇雌虫--50只毛角锤角细蜂

在具体实施方式实验c中,每个养虫罐中平均羽化后代1298只,雌性后代639.33只,雌蜂的比例为49.30%。

从结果中可知,实验b方案能够获得更多的毛角锤角细蜂。所以最后可以得出结论,此发明方法能够达到快速繁殖毛角锤角细蜂的目的。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