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7643发布日期:2019-06-18 22:4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荷花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荷花(lotusflower)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荷花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荷花的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最具特色且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水生经济作物之一。荷花品种资源中存在两大自然生态型,即温带型品种群和热带型品种群。热带型荷花即为冬荷,多长岭南地区,冬季开花。而温带型荷花长在长江流域,如武汉等温带地区,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2~32℃,日照为10~12小时/日,平均相对湿度为75%~85%。常规栽培,从分栽至开花需55~70天,有效积温为1200~1500℃,日照时数为600~800小时。其自然花期主要集中在6~8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通常于清明节前后分栽的荷花,6、7月份盛开后,8月份花事已疏,年生长周期接近完成,9月地下茎也进入成熟期,在10月之后进入休眠。“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酷署天,荷景正盛;遇秋风,翠尽红消”,形象地描述了温带型荷花的特性。也正由于温带型荷花的这种特性,武汉等温带地区在秋季无法欣赏到荷花的芳姿。目前,缺乏相关的温带型荷花促花栽培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荷花的观赏价值,如何延长开花期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该方法成本低、简单易行,通过二次分栽以及配合生长条件的调节,催延花期,将荷花花期控制在中秋和国庆期间,实现荷花在国庆期间开花盛花。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二次分栽:于7下旬对处于末花期的温带型荷花早花品种进行分栽;(2)栽培:将分栽的荷花培养至开花;(3)栽培管理:在培养过程中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荷花是以带有顶芽的藕身作为种藕栽培,其生长周期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长藕和休眠。根据荷花的自然花期,自分栽开始,从萌芽至开花的阶段,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能够赶上中秋和国庆期间,选择在7月下旬就对处于末花期进行二次分栽。分栽后对主藕、子藕或孙藕进行促花干预,即进行生长条件的控制使其顶芽萌发,抽生藕鞭,在进入9月下旬后能够现蕾开花。在荷花品种选择上,发明人对温带型荷花品种和热带型荷花品种进行了考量,热带型荷花品种的鞭状茎在适宜的温度下,较好的光照下,便不休眠,会不停顿地向前延伸,开花结实,因而其耐寒,生长期长,群体花期特长,经武汉等地栽植,其花期一直会延续至10月,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只需将热带型荷花品种的栽植时间延至5月下旬以后,即可实现使其在中秋、国庆假期仍处于盛花期。而温带型荷花品种的特性,花期较短,6、7月份盛开后,8月份花事已疏,生长周期接近完成,在10月后进入休眠。温带型荷花品种还细分为早花品种和中晚花品种,通常在清明分栽后,早花品种在7月下旬已进入末花期,而中晚花品种还着花较多。发明人对早花品种进行分栽处理,而因中晚花品种还着花较多,为不破坏花的生长,采用平茬和疏叶处理,试验结果发现,分栽处理的早花品种能够在8月上旬抽生立叶,9月现蕾开花,满足在中秋、国庆期间赏花需求。而中晚花品种虽能在8月抽生新叶,但以营养生长为主,并在9月上旬叶片开始枯黄。故,综合来看,要延长荷花花期,在当年度二度开花并能满足中秋国庆赏花需求,温带型荷花早花品种更具有可行性。荷花受温度和光照双重因子的影响很大,在22℃以上的温度能够较好的生长,并能开花。所以在步骤(2)中,在分栽后,在荷花生长期间,若当地日均温度和月均积温在荷花生长开花需要温度范围内,露天栽植即可。若当地日均温度和月均积温不足以使荷花生长开花,或者天气变化温度过低,以封棚保温为佳。即在二次分栽后,放入保温大棚内培养至开花。培养期间,根据天气的实际需要选择是否进行封棚保温。在高温天气时,控制棚内温度在34~37℃,低温天气时,则封棚并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2℃以上。进一步地,如若在培养过程中若遇上低温、阴雨天气,可采取补光措施,补足荷花生长所需光照量。具体可采用生物效应灯进行增温补光,补光的时间为18时到次日6时。在本发明中,为满足棚内荷花对光照的需求,采用的保温大棚采用薄膜大棚,其透光率在90%以上。本发明的保温大棚可采用拱式棚或平棚。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二次分栽时取生长健壮、至少带2节间及一个完整饱满的顶芽的种藕等距种植,即每两支相邻的种藕藕头藕尾等距相接。所述种藕为主藕、子藕或孙藕。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种藕为主藕或子藕。所述步骤(2)中,在分栽的荷花放入保温大棚前,对大棚内的场地进行平整并铺设地布预防杂草和病虫害。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3)的水肥管理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及时补水,立叶前浅水,水深控制在2cm,待立叶后以及花期必须保持盆满水,发现缺水要及时补充;在8月中旬,追肥一次。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3)的病虫害防治中,在荷花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杀菌剂,每隔7~10天喷洒一次;用吡虫啉1000倍液喷洒防治莲缢管蚜,bt农药500~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同时喷洒周边杂草树木,以防治虫害。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杀菌剂为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荷花品种为丰花性温带型荷花早花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厦门碗莲”、“南归燕”、“蝶恋花”、“红碗莲”、“小醉仙”、“紫瑞”、“红鹤”、“紫金荷”等。本发明中所述的高温天气是指温度在37度以上,低温天气是指温度在22度以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简单易行、所需成本较低,而且开花率可达到70%以上。2.本发明的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通过二次分栽以及配合生长条件的调节能够将荷花的花期催延至中秋和国庆期间,增加荷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3.本发明的可延长花期的荷花栽培方法,对场地进行平整并铺设地布预防杂草和病虫害,结合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提高荷花的开花率。4.本发明无需建造复杂的大棚,采用拱式棚或平棚即可,成本投入低,降低了荷花延长花期栽培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气温采集记录,最低气温采集时间:7:00,最高气温采集时间:15:00。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权利要求书做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实验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在武汉市后湖水乡荷花合作社进行。试验材料为生长健壮、至少带2节间及一个芽,具有完整饱满的顶芽的9000支种藕。其中从武汉市东湖荷花中心引种374个品种,8000支温带型荷花种藕,于2014年4月9日至4月11日栽种,每缸2支;从佛山山水荷花世界引种冬红、艳丽佳人、小红十八、粉红凌霄、傲霜、杏花、雪里红、玉盘点翠和霜韵9个品种,1000支热带型荷花种藕,于2014年5月27日和2014年6月17日分两批栽种,每缸1支。在口径50cm的塑料缸内,放入塘泥土,用手指保护种藕顶芽以20~30度向下斜插入缸中,藏头露尾,2支种藕等距种植,藕头藕尾相接。栽后1~2d内不浇水,待泥稍干,藕身固定后少量浇水。1.2方法2014年7月中下旬,温带型荷花的240个早花品种大部分已进入末花期,而温带型中晚花品种着花较多,因此,对温带型荷花采用了4个不同处理来延长花期。热带型荷花不做任何处理。①早花品种二次分栽:2014年7月24日将500缸温带型荷花翻缸取藕,取2支生长健壮、至少带2节间及一个芽,具有完整饱满的顶芽的种藕等距种植在口径50cm的塑料缸内,栽植方法同上。②早花品种二次分栽并封棚保温:2014年7月24日将2300缸温带型荷花二次分栽。建造简易的薄膜保温大棚20个,大棚长15m,宽4m,高3m,面积60m2,大棚透光率为90%左右。2014年8月27日开始,武汉出现低温及阴雨天气,2014年9月2日将二次分栽的2300缸温带型荷花根据天气的实际需要进行封棚保温。高温天气控制棚内温度在34~37℃,低温天气封棚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2℃以上。③中晚花品种平茬:2014年7月28日,将500缸温带型荷花的中晚花品种在水面以上5cm处割除,让其地下走茎继续生长,重新生长出荷叶、花蕾。④中晚花品种疏叶:2014年7月28日将700缸温带型荷花的中晚花品种的部分老叶和残柄在水面5cm以上割除,以后不定期的摘除老叶和病残叶以促发新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及时补水,立叶前浅水,立叶后及花期满水。2014年8月中旬,所有缸栽植株追施菜籽饼肥一次。2结果与分析从武汉市东湖荷花中心引种的温带型荷花种藕栽种成活率为100%,从佛山山水荷花世界引种的9个热带型荷花品种均能成活,但种藕栽种成活率为50%。2.1病虫害2014年8月中下旬荷花病虫害发生,荷花病害主要是黑斑病、褐斑病与藕腐病,生长过程中当空气湿度过大而通风不良时病害发生严重。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每隔7~10d喷施一次。虫害主要有莲缢管蚜和斜纹夜蛾。莲缢管蚜的繁殖力很强,虫口密度大,体形小,刺吸荷花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卷曲。斜纹夜蛾以食叶为主,取食量大,造成叶片孔洞和缺刻,并在取食物过程中排泄粪便污染叶片,严重影响荷花的生长。用吡虫林1000倍液喷洒防治莲缢管蚜,bt500~1000倍液于幼虫3龄前喷洒防治斜纹夜蛾,同时喷施周边杂草树木。2.2温带型荷花不同措施的比较分析2014年8月上旬,二次分栽的大部分已经抽生立叶。平茬的抽生大量新叶,部分品种现蕾,各品种间现蕾差异较大。疏叶的抽生较多新叶。8月底至9月初,二次分栽的花量和蕾量逐渐增加,2014年9月10日统计显示二次分栽的500缸温带型花中有80缸有花或花蕾,花量和蕾量达到16%,二次分栽并调节生长条件的2300缸温带型荷花中有460缸有花或花蕾,花量和蕾量达到20%。部分品种表现优良,继续抽生大量花蕾。平茬的大部分叶片枯黄,基本无花。疏叶的叶片全部枯黄,无花。10月上旬,二次分栽的荷花花量稀少。平茬和疏叶的叶片全部枯黄,无花,具体见表1。表1温带型荷花不同处理的比较分析(2014年)以上结果表明,对温带型荷花早花品种进行二次分栽延长花期比对温带型荷花中晚花品种进行平茬和疏叶的效果好。遇到低温天气,二次分栽后封棚保温比不做任何保温处理的花量和蕾量略有增加。7月中下旬二次分栽及二次分栽后封棚保温的温带型荷花均可以延迟群体花期到9月中下旬,但与品种有很大关系,“小舞妃”、“红颜滴翠”、“祝福”、“娇娘”、“翠苔”、“红盏托珠”、“小莲座”、“案头春”等丰花性品种比着花少的品种如“一丈青”、“锦边莲”等易开花。其次与栽植深浅和种藕质量也有较大关系,同样的品种,栽植较浅的比栽植较深的易早长叶开花;主藕营养足,子藕和孙藕营养稍差,栽植主藕比栽植子藕和孙藕易开花。2.2二次分栽后棚内与棚外的比较分析2014年8月27日,武汉市出现低温天气,最低温度为21度。2014年8月24日至2014年9月20日武汉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见图1。9月2号对大部分二次分栽的温带型荷花早花品种封棚保温,棚内与棚外的最低温度有较大差异,封棚保温与露天栽植的二次分栽温带型荷花植株长势表现不同,棚内棚外最低温度及荷花长势情况见下表2。表3二次分栽后棚内与棚外的比较分析(2014年)处理处理方式最低温度(℃)荷花生长状况(9月中下旬)1二次分栽18花量和蕾量达12%,叶色正常,少量病害2二次分栽并封棚保温23花量和蕾量达到15%,叶片病害较严重以上结果表明,2014年9月中下旬,棚内的开花量达到15%,略多于棚外的开花量12%,但棚内叶片病害严重,棚外叶片病害相对较轻,叶色翠绿。主要原因为8月底至9月初,武汉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低温天气,棚外最低温度低于20度,棚内最低温度高于22度,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棚内温度适宜荷花的生长发育,而棚外的低温影响棚外荷花的开花量。但由于大棚较低矮,且管理不够精细,导致通风条件差,病害发生严重。棚外叶片病害也有发生,主要是9月份出现秋露,通风条件较差处荷叶沾附水珠不易滚动,加重病害发生,其中老叶比新叶病害严重。花蕾出水后,约需15~18日开花。棚内和棚外荷花花蕾均于8月底9月初低温时出现花蕾干枯现象,说明低温影响花蕾开花。因此,正常条件下,可搭盖平棚防止露水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如遇特殊低温,则需要封棚保温,且保持通风良好。2015年在2014年试验基础上,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对场地进行平整并铺设地布预防杂草和病虫害。3月底4月初对筛选的温带型荷花早花品种,如“厦门碗莲”、“南归燕”、“蝶恋花”、“红碗莲”、“小醉仙”、“紫瑞”、“红鹤”、“紫金荷”等早花丰花品种进行翻缸扩大繁殖。7月25日二次分栽7000缸温带型荷花以延长花期。分栽前建立薄膜保温大棚,为平棚。分栽后移入大棚内,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封棚保温,高温天气控制棚内温度在34~37℃,低温天气封棚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2℃以上。且期间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2015年9月中旬,温带型荷花二次开花率达7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