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岸浮式网箱养殖大黄鱼成鱼品质的提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9861发布日期:2019-07-17 05:0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岸浮式网箱养殖大黄鱼成鱼品质的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肉质细嫩鲜美且呈特有的“蒜瓣状”,营养丰富,体色金黄,唇部桔红,修长优美,素有“国鱼”之美称,原为我国传统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产之一。但因20世纪70年代起,遭酷鱼滥捕,资源严重衰退。1985年我国开始大黄鱼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研究,并于本世纪初实现产业化。大黄鱼养殖现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产量位居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之首,为丰富城乡菜篮子、出口创汇、渔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目前95%以上的大黄鱼商品鱼来源于近岸浮式网箱养殖生产,而此类网箱小又浅,大多箱内水体不足50立方米,该养殖模式存在鱼体活动空间狭窄、水流较缓、病害易发、天然饵料极少等短板,完全投喂人工饵料(主要为冰鲜鲐鯵鱼类),水体交换差,其养殖的大黄鱼品质退化明显,远远失去野生大黄鱼特有的优良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岸浮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持续下降,势必影响着产业的自身发展。虽然国内已开始研发深水网箱养殖等新型模式,能不同程度改善养殖大黄鱼的品质,但推广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域环境、自然灾害、资金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黄鱼养殖仍以近岸浮式网箱养殖为主,因此,如何提升其养殖大黄鱼成鱼品质是大黄鱼产业发展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近岸浮式网箱养殖大黄鱼成鱼品质的方法,目的是使用围网、大网箱或池塘以增大所述大黄鱼成鱼的活动空间,并通过优化饵料品种、减少投喂量、提高水流速度等,促进鱼体加强活动,加快体色的转变以及体内冗余脂肪的消耗转化,以实现鱼品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而接近于野生大黄鱼。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提升近岸浮式网箱养殖大黄鱼成鱼品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设施:选择最低潮时水深5米以上、流速为0.8-1.5米/秒的内湾浅海设置围网或大网箱,或选择大小潮能进排水且平均池水深能达2.5米以上的池塘。

2)成鱼放养:放养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尾重550克以上的近岸浮式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成鱼。

3)饵料投喂:日投饵料量为大黄鱼成鱼总体重的1%-3%,为近岸浮式网箱养殖的25%-50%,所述饵料包括鲜活小虾蟹及小鱼,小鱼为低脂小鱼;

4)水质调节:池塘日换水量不少于50%,每半个月泼洒微生态制剂1次,及时清洗围网、大网箱网衣,确保水流畅通。

优选的,所述围网面积大于30亩,网衣目径为4.5厘米。

优选的,所述大网箱面积大于300米2,深度5-7米,网衣目径为4.5厘米。

优选的,所述池塘面积大于40亩。

优选的,所述围网、大网箱、池塘大黄鱼成鱼放养密度分别为8-15尾/米2、6-10尾/米2、300-600尾/亩。

优选的,所述鲜活饵料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不足时,补充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优选的,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8℃-30℃,盐度13-32。

优选的,大黄鱼成鱼放养前,在池塘滩面播放底栖贝类,

若池塘底质为泥和泥沙,则池塘每亩播放缢蛏3-4万粒或泥蚶6-8万粒;

若池塘底质为沙泥,则池塘每亩播放花蛤6-10万粒;鱼贝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茶籽饼清塘消毒,池塘的进水闸门安装孔径3厘米的拦网。

优选的,所述微生态制剂为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应用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增大大黄鱼成鱼的活动空间,提高水流速度,加大水体交换,减少投喂量,促进鱼体加强活动;另一方面人工投喂的鲜活小虾蟹以及伴随水流源源不断游入的天然饵料,大大优化了饵料营养。这使大黄鱼成鱼的生活环境更接近于自然,在8个多月的时间内品质产生显著的变化:形体瘦身修长,体色金黄,肉质较紧实,肉味鲜美无腥,品质接近于野生大黄鱼,详见表1。同时鱼体免疫力增强,病害减少,健康生长。且日投饵量控制在近岸浮式网箱养殖的25%-50%,不存在残饵的问题,尤其池塘底播缢蛏、泥蚶或花蛤,进行鱼贝生态混养,更有益于环境的保护。本发明的一种提升近岸浮式网箱养殖大黄鱼成鱼品质的方法符合无公害或绿色水产品生产的要求,实用,环保,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表1三组大黄鱼的主要品质性状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选择最低潮时水深6米、流速为0.8-1.5米/秒的内湾浅海设置围网,围网面积23000米2,网衣目径为4.5厘米。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580克/尾,密度为9尾/米2。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3.0%。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8℃-30℃,盐度13-31。养殖时间260天。

实施例2

选择最低潮时水深7米、流速为0.8-1.5米/秒的内湾浅海设置围网,围网面积51000米2,网衣目径为4.5厘米。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630克/尾,密度为14尾/米2。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3.0%。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9℃-29℃,盐度17-32。养殖时间252天。

实施例3

选择最低潮时水深6.5米、流速为0.8-1.5米/秒的内湾浅海设置大网箱,大网箱面积400米2,深度5.5米,网衣目径为4.5厘米。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600克/尾,密度为7尾/米2。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3.0%。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10℃-29℃,盐度16-32。养殖时间271天。

实施例4

选择最低潮时水深8米、流速为0.8-1.5米/秒的内湾浅海设置大网箱,大网箱面积576米2,深度6.8米,网衣目径为4.5厘米。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650克/尾,密度为9尾/米2。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3.0%。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11℃-29℃,盐度17-32。养殖时间263天。

实施例5

池塘面积50亩,大小潮能进排水,平均池水深达2.7米,底质为泥。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550克/尾,密度为350尾/亩,按池塘3.5万粒/亩的密度在滩面播种缢蛏。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2.5%,日换水量50-75%。鱼蛏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半个月泼洒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1次。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9℃-31℃,盐度14-30。养殖时间253天。

实施例6

池塘面积80亩,大小潮能进排水,平均池水深达3.1米,底质为泥沙。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650克/尾,密度为520尾/亩,按池塘7万粒/亩的密度在滩面播种泥蚶。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2.5%,日换水量50-70%。鱼蚶放养前使用茶籽饼清塘,每半个月泼洒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1次。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10℃-30℃,盐度15-31。养殖时间243天。

实施例7

池塘面积110亩,大小潮能进排水,平均池水深达3.4米,底质为沙泥。放养大黄鱼成鱼均重710克/尾,密度为420尾/亩,按池塘9万粒/亩的密度在滩面播种花蛤。饵料以鲜活小虾蟹及低脂小鱼为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2.5%,日换水量50-65%。鱼蛤放养前使用漂白粉清塘消毒,每半个月泼洒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1次。养殖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常年水温11℃-30℃,盐度16-32。养殖时间257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质量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