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雨抗旱式花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28770发布日期:2019-07-20 00:5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雨抗旱式花生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雨抗旱的花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花生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过度干旱仍然不利于花生的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开花少、结荚少、产量显著降低。保持适度的土壤含水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工灌溉,降低投入/产出比,提高花生优质高效生产能力及比较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花生研究关注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花生抗旱集雨高产的栽培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保持花生生产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和农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集雨抗旱的花生栽培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保持花生生产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和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花生高效生产的栽培方法。

花生栽培方法则是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利用秸秆粉加大对雨水的吸收和集合,进一步加大土壤的保水能力,并通过秸秆粉保持花生生产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和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花生的高效生产。

土壤混合器能快速均匀的将垄沟内的土壤与秸秆粉进行混合,且混合后的土壤依然能保持平整。

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起垄,起垄采用“窄垄窄沟”模式,垄沟的横截面为梯形,垄沟上宽下窄,垄沟的底面宽度为15-20cm,垄沟的顶面宽度为35-45cm,垄沟的左右两侧为垄,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垄的高度为12-15cm,垄的宽度为20-25cm;

第二步,以体积比计算,按照1:2-3的比例在垄沟内加入秸秆粉,利用土壤混合器与垄沟下方15-20cm土壤进行混合,具体混合的时候,农业生产人员首先握紧两个把手,然后将罩筒置于垄沟内,不断下压把手,下压把手的同时,按下开关按钮,启动电机,由电机带动混合桨完成罩筒内的土壤和秸秆粉的混合工作,混合完毕后,关闭电机,将混合器移动至垄沟内的其它位置,之后再利用混合器完成该位置的土壤与秸秆粉的混合工作,以此类推,直至将垄沟内所有位置的土壤和秸秆粉的混合工作;

第三步,覆膜,起垄后及时覆膜,减少水分散失,覆膜后垄沟内压一层薄土带,使得地膜贴近地面;

第四步,播种,采用“垄沟打孔点播”,一沟一行种植,双粒点播,大花生穴距15-20cm,密度10000-12000穴/666.7m2;小花生穴距13-16cm,密度11000-13000穴/666.7m2

进一步,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秸秆粉为小麦秸秆粉。

进一步,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土壤混合器包括:

混合杆,由中空的金属管件制成;

罩筒,固定于混合杆的底部,其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罩筒的直径为10-20cm,所述罩筒的高度为15-20cm;

固定板,固定于混合杆的顶部,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根滑杆;

滑板,套接于滑杆上,所述滑板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上设有一根主轴,所述主轴上固定有一根转轴,所述转轴插入于混合杆中并与混合杆相平行,所述转轴的底部伸至罩筒内,所述转轴的底部的圆周面上均布有若干片混合桨,所述混合桨置于罩筒内;

两根支撑弹簧,分别套接于两根滑杆上,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与滑板相连,底端与固定板相连;

两块限位块,分别固定于两根滑杆的顶端;

锂电池,固定于罩筒的顶面上;

两个把手,分别固定于滑板的左右两端;

滑动轴承,固定于罩筒顶面的中心处,所述转轴插入于滑动轴承中;

以及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设于任意一个把手上,所述电机、开关按钮和锂电池相串联。

进一步,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罩筒的圆柱面的下半部均布有若干个尖齿。

进一步,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开关按钮为点动式开关按钮。

进一步,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转轴的底部设有一个尖锥。

进一步,本发明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转轴与主轴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相连。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垄沟的两侧均设有垄,花生栽培于垄沟内,这样一来,雨季的时候,垄沟上的雨水容易流入到垄沟内,而秸秆粉与土壤混合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吸水性能,因此,能更好的将雨季的降水吸收到土壤中,当旱季来临的时候,土壤中能有更多的水分供花生生长;(2)秸秆粉含有花生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养分,有利于保持花生生产效率,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人工投入和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花生的高效生产;(3)通过土壤混合器,能快速均匀的将发酵的秸秆粉与土壤混合,且混合过程中不会破坏土壤的平整性,另外,由于混合过程中,主要通过电机驱动,因而能大大降低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土壤混合器的主视图。

图2是土壤混合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罩筒的侧视图。

图5是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尖齿,2、混合桨,3、罩筒,4、锂电池,5、滑动轴承,6、混合杆,7、尖锥,8、联轴器,9、把手,10、开关按钮,11、主轴,12、减速器,13、电机,14、限位块,15、滑杆,16、滑板,17、支撑弹簧,18、固定板,19、转轴,20、垄,21、垄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山东省菏泽市选取2亩花生田,分为两份,每份1亩,分别表示为1号田和2号田,其中1号田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即:

第一步,起垄,如图5所示,起垄采用“窄垄窄沟”模式,垄沟21的横截面为梯形,垄沟21上宽下窄,垄沟21的底面宽度为15-20cm,垄沟21的顶面宽度为35-45cm,垄沟21的左右两侧为垄20,垄2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垄20的高度为12-15cm,垄20的宽度为20-25cm;

第二步,以体积比计算,按照1:2的比例在垄沟21内加入秸秆粉,利用土壤混合器与垄沟21下方20cm土壤进行混合,具体混合的时候,农业生产人员首先握紧两个把手9,然后将罩筒3置于垄沟21内,不断下压把手9,下压把手9的同时,按下开关按钮10,启动电机13,由电机13带动混合桨2完成罩筒3内的土壤和秸秆粉的混合工作,混合完毕后,关闭电机13,将混合器移动至垄沟21内的其它位置,之后再利用混合器完成该位置的土壤与秸秆粉的混合工作,以此类推,直至将垄沟21内所有位置的土壤和秸秆粉的混合工作;

第三步,覆膜,起垄后及时覆膜,减少水分散失,覆膜后垄沟内压一层薄土带,使得地膜贴近地面;

第四步,播种,采用“垄沟打孔点播”,一沟一行种植,双粒点播大花生,大花生穴距15-20cm,密度10000-12000穴/666.7m2

本实施例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秸秆粉为玉米秸秆粉。

本实施例的花生栽培方法,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土壤混合器包括混合杆6,混合杆6是由中空的金属管件制成,例如普通钢管、不锈钢管或者铝管等,通常情况下,为了使混合杆6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一般采用钢管制成,对于不锈钢管,鉴于其价格较高,因而不予采用。

混合杆6的底部固定有一个罩筒3,罩筒3一般为圆柱形,底部设有开口,顶面与混合杆6的底部固定相连,罩筒3的主要作用是在混合土壤的时候,将待混合的土壤及相关混合物罩于罩筒3内,避免混合的过程中,混合物及土壤因受力而溅出。

本实施例的土壤混合器,罩筒3的直径为15cm,高度为20cm。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罩筒3的直径只要在10-20cm之间,高度在15-20cm之间即可,若尺寸太大,则农业生产人员不易操作,若尺寸太小,则会显著降低土壤混合的速度。

混合杆6的底部固定有一块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根滑杆15,滑杆15上套接有一块滑板16,当滑板16受到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的时候,能沿滑杆15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

滑板1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把手9,通过把手9,便于把握滑板16,并驱动滑板16沿滑杆15上下滑动。

每根滑杆15的顶端均固定有一块限位块14,因而能避免滑板16从滑杆15的顶端脱出。

滑板16上固定有一个电机13,电机上设有减速器12,减速器12上设有一根主轴11,主轴11上固定有一根转轴19,转轴19插入于混合杆6中并与混合杆6相平行,转轴19的底部伸至罩筒3内,转轴19的底部的圆周面上均布有若干片混合桨2,混合桨2置于罩筒3内。

启动电机13,经过减速器12减速后,主轴11就会带动转轴19转动,而转轴19在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罩筒3内的混合桨2转动,此时,若将待混合的土壤和混合物罩于罩筒3内,通过混合桨2的旋转作用,即可快速的将罩筒3内的混合物和土壤混合均匀。

滑板16和固定板18之间的滑杆19上套接有支撑弹簧17,在支撑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平时的时候,滑板16和电机13位于滑杆15的顶端,当把手9受到向下的作用力的时候,滑板16、电机13、主轴11、转轴19和混合桨2就会克服支撑弹簧17的弹力沿滑杆15向下移动。

罩筒3的顶面上设有锂电池4,通过锂电池4,即可不断的为电机13提供电能,当锂电池4内的电能消耗完毕后,还可以通过充电器给锂电池4充电。

固定于罩筒3顶面的中心处设有滑动轴承5,转轴19插入于滑动轴承5中,因此,当转轴19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滑动轴承5的支撑和定位功能,能确保转轴19顺畅的转动。

当需要对待混合的土壤和混合混合的时候,农业生产人员手持两个把手9,然后将待混合的土壤和混合物罩于罩筒的下方,然后按下开关按钮10,启动电机13,在电机13的带动下,通过主轴11和转轴19带动混合桨2转动,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人员还需要握紧把手9并用力下压把手9,随着把手9的下移,把手9会逐渐克服支撑弹簧17的弹力,带动驱动滑板16、电机13、主轴11、转轴19和混合桨2向下移动,在把手9的带动下,还会带动混合杆6和罩筒3下移,其中,由于支撑弹簧17的缓冲作用,混合杆6和罩筒3的下移速度小于滑板16、电机13、主轴11、转轴19和混合桨2的下移速度,随着混合桨2和罩筒3的不断下移,混合桨2通过不断的转动,即可快速的将其周围的土壤和混合物混合均匀,当罩筒3完全插入于土壤及混合物的时候,罩筒3内的土壤和混合物就会被混合桨2全部混合均匀,此时,农业生产人员停止下压把手9,然后握紧把手9,将整个混合器提起,之后再将混合器移动至另外一个位置,对该位置的土壤和混合物进行混合,以此类推,即可将所有的待混合的土壤及待混合的混合物混合均匀。

本实施例的土壤混合器,罩筒3的圆柱面的下半部均布有若干个尖齿1,因此便于将罩筒3插入于土壤和混合物中,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的土壤混合器,开关按钮10为点动式开关按钮,因此,进一步方便农业生产人员对电机13的启闭进行操控。

本实施例的土壤混合器,转轴的底部设有一个尖锥7,便于转轴19插入于土壤和混合物中。

本实施例的土壤混合器,转轴19与主轴11之间通过联轴器8固定相连,因而能牢靠的将转轴19和主轴11固定于一体。

本实施例的土壤混合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将待混合的土壤和混合物罩于罩筒3内,因此,能避免土壤及混合物在混合的过程中到处飞溅,而且在混合的过程中,混合桨2自上而下逐渐下移,因而能对土壤及混合物逐层混合,因此,混合均匀,混合效果好。

另外,混合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机13驱动混合桨2转动,因此,自动化程度高,还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

2号田采用常规栽培方法。

待到花生收获后,对1号田和2号田分别进行测算,详情参见表1。

表1

实施例2

在山东省菏泽市选取2亩花生田,分为两份,每份1亩,分别表示为3号田和4号田,其中3号田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即:

第一步,起垄,如图5所示,起垄采用“窄垄窄沟”模式,垄沟21的横截面为梯形,垄沟21上宽下窄,垄沟21的底面宽度为15-20cm,垄沟21的顶面宽度为35-45cm,垄沟21的左右两侧为垄20,垄2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垄的20高度为12-15cm,垄20的宽度为20-25cm;

第二步,以体积比计算,按照1:2的比例在垄沟内加入秸秆粉,利用土壤混合器与垄沟下方15cm土壤进行混合,具体混合的时候,农业生产人员首先握紧两个把手9,然后将罩筒3置于垄沟21内,不断下压把手9,下压把手9的同时,按下开关按钮10,启动电机13,由电机13带动混合桨2完成罩筒3内的土壤和秸秆粉的混合工作,混合完毕后,关闭电机13,将混合器移动至垄沟21内的其它位置,之后再利用混合器完成该位置的土壤与秸秆粉的混合工作,以此类推,直至将垄沟21内所有位置的土壤和秸秆粉的混合工作;

第三步,覆膜,起垄后及时覆膜,减少水分散失,覆膜后垄沟内压一层薄土带,使得地膜贴近地面;

第四步,播种,采用“垄沟打孔点播”,一沟一行种植,双粒点播小花生,小花生穴距13-16cm,密度11000-13000穴/666.7m2

本实施例的花生栽培方法,所述秸秆粉为玉米秸秆粉,其它与实施例1中的1号田的栽培方法相同。

4号田采用常规栽培方法。

待到花生收获后,对3号田和4号田分别进行测算,详情参见表2。

表2

参照表1和表2,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的花生,株高降低11.80%,人工投入减少42.85%,单株果数提高35.15%,饱果率提高5.95%,,亩增收53.5公斤,增产率15.8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