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58816发布日期:2019-07-13 09:1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龙虾,俗称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头部和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肉质鲜美,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淡水龙虾除具有体型较大,肉质肥美外,还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食杂适应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小龙虾因肉质鲜美,受到追捧,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小龙虾人工养殖少,人们大量捕获野生小龙虾,使其自然种群数量愈来愈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小龙虾养殖模式,在有利于环境的前提下,稳定的提高小龙虾的单亩产量,是解决当前市场空缺的最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其生态环保,而且产量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待水稻收割后,选取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保水性强的稻田土壤;

(2)构建:在田块中间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沟,田沟的宽度为1.0~1.2米,深度为0.7~0.8米,每沟间隔为5~7米,横、纵田沟成型后得小龙虾养殖地;

(3)加固:田埂基部加宽到1.2~1.5米,田埂夯实,坡比为1:2~1:3;

(4)防逃:田埂进行加高处理,设置光滑的挡板,挡板的高度为0.8~1.5米,进排水口均装防逃网;

(5)设备安置:养殖地内放置增氧机、水泵,稻田周围放置溶氧量监测、增氧机自动开关、水质监控等设备;

(6)消毒:用生石灰75~90千克/亩对养殖地进行消毒;

(7)施肥:经进水口注水到稻田中,保持水位在0.5~0.6米,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用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施用量为每亩300千克左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8)建立稻田生态系统:种植适合养殖小龙虾的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稻田中投放螺蛳等动物性饵料,让其在沟渠内自然繁殖,投放量为200~300千克/亩;

(9)虾苗放养:挑选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抗病能力强的小龙虾幼苗,幼苗规格为2~4厘米,每亩池塘投放1.2-1.4万尾,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投放;

(10)饲料喂养:投喂优质的小龙虾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虾总重量的2~6%,初春、深秋低温季节每天下午17:00投喂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每天8:00、17: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分别为日投饲量的30~70%;

(11)田间管理:在8~9月份高温季节进行水质管理,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

(12)适时捕捞:在虾苗饲养2个月后,对体重达到规格的龙虾及时捕捞,减少龙虾的养殖密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采用稻田生态养殖法,可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农田的生产力,提高农田经营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养殖空间,投喂和田间管理方法合理,有效提高小龙虾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待水稻收割后,选取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保水性强的稻田土壤;

(2)构建:在田块中间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沟,田沟的宽度为1.0米,深度为0.7米,每沟间隔为5米,横、纵田沟成型后得小龙虾养殖地;

(3)加固:田埂基部加宽到1.2米,田埂夯实,坡比为1:2;

(4)防逃:田埂进行加高处理,设置光滑的挡板,挡板的高度为0.8米,进排水口均装防逃网;

(5)设备安置:养殖地内放置增氧机、水泵,稻田周围放置溶氧量监测、增氧机自动开关、水质监控等设备;

(6)消毒:用生石灰75千克/亩对养殖地进行消毒;

(7)施肥:经进水口注水到稻田中,保持水位在0.5米,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用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施用量为每亩300千克左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8)建立稻田生态系统:种植适合养殖小龙虾的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稻田中投放螺蛳等动物性饵料,让其在沟渠内自然繁殖,投放量为200千克/亩;

(9)虾苗放养:挑选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抗病能力强的小龙虾幼苗,幼苗规格为2厘米,每亩池塘投放1.2万尾,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投放;

(10)饲料喂养:投喂优质的小龙虾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虾总重量的2%,初春、深秋低温季节每天下午17:00投喂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每天8:00、17: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分别为日投饲量的30%;

(11)田间管理:在8~9月份高温季节进行水质管理,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

(12)适时捕捞:在虾苗饲养2个月后,对体重达到规格的龙虾及时捕捞,减少龙虾的养殖密度。

实施例二

一种稻田生态小龙虾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待水稻收割后,选取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保水性强的稻田土壤;

(2)构建:在田块中间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沟,田沟的宽度为1.2米,深度为0.8米,每沟间隔为7米,横、纵田沟成型后得小龙虾养殖地;

(3)加固:田埂基部加宽到1.5米,田埂夯实,坡比为1:3;

(4)防逃:田埂进行加高处理,设置光滑的挡板,挡板的高度为1.5米,进排水口均装防逃网;

(5)设备安置:养殖地内放置增氧机、水泵,稻田周围放置溶氧量监测、增氧机自动开关、水质监控等设备;

(6)消毒:用生石灰90千克/亩对养殖地进行消毒;

(7)施肥:经进水口注水到稻田中,保持水位在0.6米,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用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施用量为每亩300千克左右,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8)建立稻田生态系统:种植适合养殖小龙虾的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稻田中投放螺蛳等动物性饵料,让其在沟渠内自然繁殖,投放量为300千克/亩;

(9)虾苗放养:挑选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抗病能力强的小龙虾幼苗,幼苗规格为4厘米,每亩池塘投放1.4万尾,投放时间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投放;

(10)饲料喂养:投喂优质的小龙虾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虾总重量的6%,初春、深秋低温季节每天下午17:00投喂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每天8:00、17: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分别为日投饲量的70%;

(11)田间管理:在8~9月份高温季节进行水质管理,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

(12)适时捕捞:在虾苗饲养2个月后,对体重达到规格的龙虾及时捕捞,减少龙虾的养殖密度。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