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64743发布日期:2020-11-19 21:3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凤梨花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凤梨花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观花观叶植物,尤其可栽培于室内,作为家庭园艺观赏品位很高,凤梨花叶为镰刀状,上半部向下倾斜,以5-8片排列成管形的莲座状叶丛,凤梨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喜欢充足的阳光光照,冬季要适当地增加温度,夏季时不要将凤梨花直射在太阳低下,要适当进行遮挡,凤梨花喜欢半荫的生活环境,凤梨花在春季和秋季是它的生长期,要适当浇水,保持水分湿润,生长期还要注意追加施肥,保证凤梨花在成长期的营养供应,可以生长出更大的叶子和花朵,在凤梨花植株种植前,对其组织的培养是十分的关键的。

现有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其分芽育种一年只能进行一次,且一株只能生产数个芽体而已,对于新品种而言,繁殖速度过于缓慢,在目前求新求变的竞争市场中,颇为不利,在对芽体进行培养前,没有对表面上附着杂菌进行去除,从而没有为后期的培养大小较好的基础,在植株种植前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驯化,使得种植后的植株不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株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繁殖速度过于缓慢,在植株种植前没有对其进行驯化,植株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样:切取凤梨冠芽带回实验室,将凤梨冠芽外层叶片剥去,待凤梨冠芽露出最内层的茎顶部位即可;

s2、杂菌去除:将s1中剥去外层叶片的凤梨冠芽放入稀释5倍的市售漂白水内消毒20分钟,待其消毒完毕后使用无菌水漂洗3次,每次10分钟,即可除去芽体表面上附着的大部份杂菌;

s3、组织培养:切取s2中凤梨冠芽茎顶部位组织,横切成片状,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基本成份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再向培养基内加入微量细胞分裂素ba,3个月之后,含有茎顶的培植体,向上延伸长大变成冠芽状,未含茎顶的培植体,则在侧面长出若干芽体;

s4、丛生芽体产生:将s3中的无菌芽体切下来,转移到另一种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仍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ms配方,再添加诱导发芽ba及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培养一个月之后,在培植体基部开始产生小芽体,2个月后变成丛生状芽体,每一个培植体可产生20-30个丛生芽;

s5、枝条增殖:切取s4中产生的丛生芽,将一部分丛生牙移到同样含有细胞分裂素ba、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的培养基上培养,则会持续产生丛生芽体,将另一部分丛生芽切成数块,使每一块带有数个芽体,放到含低浓度细胞分裂素ba的培养基上培养,6周之后,丛生芽体分别长大,其叶片和茎部抽长变成枝条,枝条生长状况均一;

s6、发根:将s5中的枝条切下,直接放在培养基上,经一个月后,植株基部长出不定根,成为完整植株,无菌培养阶段至此完成;

s7、出瓶驯化:将s6中培养的植株夹出瓶后先以清水洗去根部附着的洋菜,再以杀菌剂浸渍30分钟,再种植于清洁无病菌的栽培介质中,然后放置在驯化室中30天,即可完成驯化作业,驯化目的是让幼苗逐渐适应,从完全人工提供养份的舒适环境下,到行自营生活的自然环境,植株必须靠其根部吸收水和养份,叶部必须自行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还要具有抵抗干燥及病菌侵袭的能力;

s8、种植植株:驯化完成之后,选取适宜的田间进行种植。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组织培养的前6周期间必须淘汰掉被杂菌污染的培植体,留下完全无菌培植体。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发根用培养基仍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ms,再添加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即可。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驯化室可采用塑料布覆盖的隧道棚,刚开始时全部密闭,且保持内部环境高湿,第三周以后塑料布掀开一部份,使湿度稍微降低,第四周后全部塑料布撤除,植株即可适应外在环境,所述杀菌剂为免赖得2000倍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田间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温度应在平均气温20℃以上多湿条件下,日平均气温20℃-30℃最适宜,同时雨量分布均匀,并且光照充足,土壤为ph在5-6的酸性土壤。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通过在s1、取样:切取凤梨冠芽带回实验室,s2、杂菌去除:将s1中剥去外层叶片的凤梨冠芽放入稀释5倍的市售漂白水内消毒20分钟,s3、组织培养:切取s2中凤梨冠芽茎顶部位组织,s4、丛生芽体产生:将s3中的无菌芽体切下来,s5、枝条增殖:切取s4中产生的丛生芽,s6、发根:将s5中的枝条切下,直接放在培养基上,s7、出瓶驯化:将s6中培养的植株夹出瓶后先以清水洗去根部附着的洋菜,s8、种植植株:驯化完成之后,选取适宜的田间进行种植,通过上述操作对芽体表面上附着的杂菌进行去除,以便建立无菌体系,将芽体放置在培养基内,从而使得芽体能较快的产生丛生芽体,将丛生芽体分为两种程序同时进行操作,交互运用,一方面不断产生丛生芽体,另一方面产生大量枝条,建立起凤梨组织培养种苗繁殖体系,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繁殖效率,在植株种植前对其进行了很好的驯化,使得植株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植株的存活率,长出的凤梨花稳定齐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比实验数据统计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样:切取凤梨冠芽带回实验室,将凤梨冠芽外层叶片剥去,待凤梨冠芽露出最内层的茎顶部位即可;

s2、杂菌去除:将s1中剥去外层叶片的凤梨冠芽放入稀释5倍的市售漂白水内消毒20分钟,待其消毒完毕后使用无菌水漂洗3次,每次10分钟,即可除去芽体表面上附着的大部份杂菌;

s3、组织培养:切取s2中凤梨冠芽茎顶部位组织,横切成片状,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基本成份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再向培养基内加入微量细胞分裂素ba,3个月之后,含有茎顶的培植体,向上延伸长大变成冠芽状,未含茎顶的培植体,则在侧面长出若干芽体,在组织培养的前6周期间必须淘汰掉被杂菌污染的培植体,留下完全无菌培植体;

s4、丛生芽体产生:将s3中的无菌芽体切下来,转移到另一种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仍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ms配方,再添加诱导发芽ba及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培养一个月之后,在培植体基部开始产生小芽体,2个月后变成丛生状芽体,每一个培植体可产生20-30个丛生芽;

s5、枝条增殖:切取s4中产生的丛生芽,将一部分丛生牙移到同样含有细胞分裂素ba、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的培养基上培养,则会持续产生丛生芽体,将另一部分丛生芽切成数块,使每一块带有数个芽体,放到含低浓度细胞分裂素ba的培养基上培养,6周之后,丛生芽体分别长大,其叶片和茎部抽长变成枝条,枝条生长状况均一;

s6、发根:将s5中的枝条切下,直接放在培养基上,经一个月后,植株基部长出不定根,成为完整植株,无菌培养阶段至此完成,发根用培养基仍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ms,再添加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即可;

s7、出瓶驯化:将s6中培养的植株夹出瓶后先以清水洗去根部附着的洋菜,再以杀菌剂浸渍30分钟,再种植于清洁无病菌的栽培介质中,然后放置在驯化室中30天,即可完成驯化作业,驯化室可采用塑料布覆盖的隧道棚,刚开始时全部密闭,且保持内部环境高湿,第三周以后塑料布掀开一部份,使湿度稍微降低,第四周后全部塑料布撤除,植株即可适应外在环境,所述杀菌剂为免赖得2000倍溶液;

s8、种植植株:驯化完成之后,选取适宜的田间进行种植,田间需要满足的条件为温度应在平均气温20℃以上多湿条件下,日平均气温20℃-30℃最适宜,同时雨量分布均匀,并且光照充足,土壤为ph在5-6的酸性土壤。

效果实施例

操作人员分别使用实施例方法和普通培养方法对凤梨花组织进行培养,经过试验统计数据得出,采用实施例的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丛生芽体可大量繁殖,而普通培养方法丛生芽体不可繁殖,采用实施例的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移植存活率可达到98%,而普通培养方法移植存活率仅为70%,采用实施例的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定植后植株能够快速生长,而普通培养方法植株生长的速度明显慢于实施例中的植株。

综上所述得出,实施例中的凤梨花组织培养方法明显优于普通培养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