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穗槐灌木作材料的流动沙地活沙障建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185发布日期:2019-08-17 01:1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紫穗槐灌木栽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穗槐灌木作材料的流动沙地活沙障建植方法。



背景技术:

紫穗槐(amorphafruticose)为豆科紫穗槐属落叶灌木,高1-2m,多分枝。适应性强,喜光、抗旱且抗高温,耐盐碱,耐沙埋,萌生性强。可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沙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盐碱地造林以及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采用植苗、插条、直播和分根等方法进行造林,植苗造林以春季为宜。栽培技术要求低,在西北地区栽培可在秋末和春季进行栽植,有条件地区可以坐水造林,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

为阻止沙丘的流动,需要首先建植沙障,沙障有机械沙障和活沙障(可再生沙障)之分。现在治沙多采用机械式沙障,机械沙障选择非再生的材料,如麦秸、稻草、化纤、土石等材料,这类沙障阻沙功能维持周期通常在建植后的1-2月,有的沙障材料可以保持1年的功能期,达不到长期固沙功能目的,需要后期进行固沙植被营建等措施来实现根本性固沙。活沙障是采用活的植物种作为沙障材料,由于其材料可以自身不断生长,可以实现阻沙固沙功能的长期保持,并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形成固沙植被,完全实现沙障与固沙植被的一步到位(一体化)。但是目前治沙工程中活沙障植物材料(植物种)有黄柳、差巴嘎蒿、胡枝子、沙柳、花棒、杨柴、油蒿、沙拐枣(东疆沙拐枣、红皮沙拐枣等)、花棒等,还没有将紫穗槐作为活沙障材料进行选择应用,根据紫穗槐灌木树种的耐旱、耐沙埋、萌孽性强等生物生态学特性,为很好地发挥其阻沙固沙功能,沙障的设置方式与规格以及栽植也有其特殊性。有鉴于此,本技术专利将紫穗槐首次作为活植物材料应用于活沙障的建植中,在很好地发挥并保持沙障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经不断生长后又形成稳定的固沙灌木植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穗槐灌木作材料的流动沙地活沙障建植方法,包括植苗栽植与插条栽植两种沙障建植方式,所述植苗栽植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插条栽植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所述植苗栽植采用如下方法:步骤一:栽植前,先进行穴状或开沟带状整地,栽植紫穗槐后形成单行林带,作为活沙障,沙障带的间隔为4-6m;步骤二: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植苗栽植,苗木采用一年生裸根苗,地上部分长(高)15cm以上,根系长40-50cm,栽植深度以40-50cm深为宜。所述插条栽植采用如下方法:开窄沟,沟宽20-30cm,沟深40-50cm,按照20cm间隔芽尖向上直立放入长50-80cm穗条1条,覆土压实,地上保留穗条长度为10-20cm,也形成单行林带,作为活沙障,沙障带的间隔为4-6m;此法多用于沙丘的下坡位。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植苗栽植中,为提高栽植成活率,栽植前可以采取根系蘸泥浆或浸生根剂溶液等措施,坐水造林或栽后浇透水1次,即可。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植苗栽植中株距为30-50cm。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条栽植中穗条间距为20cm。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植苗栽植中设置于早春即3月中旬-5月初。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条栽植适用于沙丘下坡位。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植苗或插条栽植方式建植活沙障均采取单行栽植,单行形成沙障带,带间距为4-6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沙障始终能够保持原有沙障设置格局,沙障功能保持期长久;容易栽植,成活率高,根据实际条件可以选择植苗或插条方式进行栽植,沙障设置结构简单,易掌握,成效快,经紫穗槐不断生长后,又可形成稳定的固沙灌木植被。同时紫穗槐还属观赏型灌木树种,花絮大,沙障设置于沙区公路或村镇附近,同时不失为极好景观绿化树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植苗栽植:栽植前,先进行穴状或开沟带状整地,栽植时期,春季土壤解冻后,均可进行,采用一年生裸根苗,地上部分长15cm以上,即栽植后苗木高度为15cm以上,根系长40-50cm。栽植深度以40-50cm深为宜。为提高栽植成活率,栽前可以采取根系蘸泥浆或浸生根剂溶液等措施,坐水造林或栽后浇透水1次,即可。

实施例2:插条栽植:开窄沟,沟宽20-30cm,沟深40-50cm,按照20cm间隔直立放入长50-80cm穗条1条,覆土压实,地上保留穗条长度为10-20cm,此法多用于沙区低湿地区,春、秋季造林均可。

实施例3:沙障配置模式:单行,即行带式沙障,不论植苗或者插条栽植,沙障行(带)距4-6m。植苗栽植株间30-50cm,以相邻植株枝条接触为准;插条栽植株距(插条距离)20cm。行带式沙障走向与西北风向垂直。行带式沙障设置于沙丘中下部位。沙障设置于早春即3月中旬-5月初。

本发明中沙障始终能够保持原有沙障设置格局,沙障功能保持期长久;容易栽植,成活率高,根据实际条件可以选择植苗或插条方式进行栽植,设置沙障结构简单,易掌握,成效快。经紫穗槐不断生长后期可形成稳定的固沙灌木植被。同时紫穗槐还属观赏型灌木树种,花絮大,沙障设置于沙区公路或村镇附近,不失为极好景观绿化树种。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穗槐灌木作材料的流动沙地活沙障建植方法,包括植苗与插条两种沙障建植方式。所述植苗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插条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所述植苗建植采用如下方法:穴状或开沟带状整地,一年生裸根苗,栽植深40‑50cm,株高15cm以上,株距30‑50cm,栽植紫穗槐后形成单行林带,作为活沙障,沙障带的间隔为4‑6m。所述插条造林采用如下方法:开窄沟,沟宽20‑30cm,沟深40‑50cm,按照20cm间隔芽尖向上直立放入长50‑80cm穗条1条,地上保留穗条长度为10‑20cm。本发明中沙障是活体植物沙障,能够始终保持原有沙障设置格局,同时沙障植物不断生长,沙障功能保持期长久;紫穗槐植物材料容易栽植,成活率高,根据实际条件可以进行植苗或插条选择栽植,沙障结构简单,易掌握。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江;高孝威;李卓凡;洪光宇;李爱平;张雷;海龙;李梓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19.0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