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0252发布日期:2019-08-03 10:2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鱼类苗种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



背景技术:

鲤科(cyprinidae),属鲤形目,全世界共有鲤科鱼类210属3700种以上。鲤科鱼类到了产卵期就会出现婚姻色,雌雄并排游动,雌鱼将卵产在水草等附着物即鱼巢上。受精卵约在1~2天内孵化出仔鱼,仔鱼仍依附在鱼巢上,由体内卵黄囊供给营养,经2~3天,仔鱼消耗卵黄囊的养分后开始游动觅食。鲤科鱼类适温性强,生存水温0~30℃。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易驯化,易起捕,适于淡水池塘、水库、湖泊、河道及低洼盐碱地等水域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病害问题尤其是重大病毒性疫病已成为淡水养殖生产的最主要威胁。苗种带病流通成为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必要从苗种生产源头控制疫病传播,从而降低养殖疫病风险。另外,随着国家渔业官方兽医队伍的完善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监督执法的全面实施,倒逼水产苗种场加强疫病风险控制,生产无特定疫病苗种。这要求水产苗种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自身防疫基础设施和生物安保管理等软硬件能力建设,最终生产出不携带规定疫病病原的健康苗种。

鲤科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受病原感染尤其病毒感染后均具有一段时间潜伏期,在非发病季节或水温下即使已感染病毒也不表现临床症状。这常造成一些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病原随苗种流通传播,致使在养殖期间疫病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水产养殖种类和养殖模式较多,目前还无成熟的淡水养殖鱼类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模式。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以解决目前无特定疫病苗种生产的基本硬件设施问题。

通过对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公开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能够从源头降低疾病风险,保证苗种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能够进行水产品及水生植物养殖,净化养殖尾水,提高利用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包括围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围栏内的苗种养殖单元、尾水净化单元、苗种繁育孵化单元、物资存放室及废弃物处理室,所述苗种养殖单元包括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所述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均通过涵管连接至设置在苗种场内的第一深井;所述尾水净化单元包括排水渠、净化湿地、净化池塘及蓄水池塘,所述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均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所述排水渠,所述排水渠连接至所述净化湿地,所述净化湿地连接至所述净化池塘,所述净化池塘连接至所述蓄水池塘,所述净化池塘与所述蓄水池塘之间设置有滤水坝;所述苗种繁育孵化单元为设置有透明保温彩钢屋顶的大棚,所述大棚内设置有蓄水池、检疫池、养殖池、育苗池及消毒池,所述蓄水池连接至设置在苗种场内的第二深井,所述蓄水池通过涵管分别连接至所述检疫池、养殖池、育苗池及消毒池,所述检疫池、养殖池、育苗池及消毒池均连接至设置在苗种场内的尾水池,所述尾水池连接至所述净化湿地。

而且,所述亲鱼池内设置有监测网箱。

而且,所述蓄水池塘通过涵管连接至所述苗种养殖单元。

而且,所述蓄水池塘通过涵管连接至所述蓄水池。

而且,所述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的排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而且,所述净化池塘内设置有浮床。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为无特定疫病的鲤科鱼类苗种繁育提供场所,为其他大宗淡水养殖鱼类无规定疫病苗种场的建设提供借鉴,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设置,确保有效的隔离、监控、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的实施,阻断用水、引种、投入品使用及苗种繁育过程中重大疫病病原传入风险,保障无特定疫病苗种生产的正常运行,从源头控制疫病随苗种流通传播。

2、本发明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养殖尾水经过净化湿地和净化池塘的沉淀、微生物分解、水生植物吸收、滤食性动物利用、过滤等处理,实现尾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分级利用和水资源循环使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避免了直接引用外部河水可能携带疫病病原的风险。

3、本发明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苗种繁育孵化的水温能够得到保证,实现苗种生产的稳定,可实现早繁并利用鲤科鱼类的良种生长优势,实现当年养成,提高养殖效益。北方地区冬季可利用温室内隔离检疫池、循环水养殖池养殖不易感乌克兰鳞鲤病原的大口黑鲈、罗非鱼等不耐寒水产品;育苗池可以利用养殖尾水进行大薸、水葫芦等净化植物的保种越冬及浮床种植水生蔬菜,既净化养殖尾水又提高温室利用率。

4、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既能够减少养殖尾水富营养化物质外排污染外部环境,又能避免使用外部水源携带疫病病原的风险;同时还能够进行水产品及水生植物养殖,净化养殖尾水,提高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亲鱼池、2-监测网箱、3-后备亲鱼池、4-排水管、5-鱼种池、6-涵管、7-排水渠、8-第一深井、9-蓄水池塘、10-滤水坝、11-值班室、12-养殖池、13-消毒池、14-育苗池、15-第二深井、16-蓄水池、17-检疫池、18-物资存放室、19-尾水池、20-废弃物处理室、21-净化池塘、22-浮床、23-净化湿地、24-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北方地区鲤科鱼类苗种生产的苗种场,包括围栏24,其创新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围栏内的苗种养殖单元、尾水净化单元、苗种繁育孵化单元、物资存放室18及废弃物处理室20,苗种养殖单元包括亲鱼池1、后备亲鱼池3及鱼种池5,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均通过涵管6连接至设置在苗种场内的第一深井8;尾水净化单元包括排水渠7、净化湿地23、净化池塘21及蓄水池塘9,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均通过排水管4连接至排水渠,排水渠连接至净化湿地,净化湿地连接至净化池塘,净化池塘连接至蓄水池塘,净化池塘与蓄水池塘之间设置有滤水坝10,净化湿地以芦苇、菖蒲等本地水生植物为主,再移入一些水葫芦、大薸等根系发达吸污能力强的漂浮植物;净化池塘中移植芦苇、菖蒲、菹草、金鱼藻、睡莲、凤眼莲、大薸,设置浮床22移植水芹菜、空心菜等水生蔬菜;投放鲢、鳙、河蚌等滤食性动物以及泼洒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组建稳定的生物净化群,高效净化养殖尾水。

养殖尾水经过净化湿地和净化池塘的沉淀、微生物分解、水生植物吸收、滤食性动物利用、过滤等处理,实现尾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分级利用和水资源循环使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避免了直接引用外部河水可能携带疫病病原的风险。

苗种繁育孵化单元为设置有透明保温彩钢屋顶的大棚,大棚上设置有若干窗户用于透光,还设置有通风百叶,通风百叶上设置防虫网,大棚内设置有蓄水池16、检疫池17、养殖池12、育苗池14、消毒池13及值班室11,蓄水池连接至设置在苗种场内的第二深井15,蓄水池通过涵管分别连接至检疫池、养殖池、育苗池及消毒池,检疫池、养殖池、育苗池及消毒池均连接至设置在苗种场内的尾水池19,尾水池连接至净化湿地,检疫池主要用于对外部引种鱼和监测用哨兵鱼进行隔离和疫病监测,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苗种场利用苗种繁育孵化单元中检疫池及养殖池养殖罗非鱼、大口黑鲈等对鲤科鱼类致病病原不易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育苗池利用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温度,进行凤眼莲和大薸等水生植物的保种越冬及浮床种植水芹和空心菜等蔬菜,使室内养殖尾水得到初步净化和利用,提高了温室的利用率和苗种场经济效益。

亲鱼池内设置有监测网箱2,用于投放哨兵鱼监测待检亲鱼是否携带特定疫病病原,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

蓄水池塘通过涵管分别连接至苗种养殖单元及苗种繁育孵化单元,经过净化处理的养殖尾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亲鱼池、后备亲鱼池及鱼种池的排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可以根据养殖需要控制养殖尾水的排放,保证苗种养殖环境。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