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705发布日期:2019-08-17 01: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蔬菜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规模化、商品化的育苗基质越来越多,蔬菜育苗基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基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目前,泥炭作为一种蔬菜育苗基质,被广泛应用在生产上,但是由于泥炭价格偏高,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部分国家开始限制泥炭的使用。如何选择一种可以减少泥炭的使用量或可以代替泥炭的一种蔬菜育苗基质,有待开发利用;由于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相应产生了大量的菌渣废弃物,菌渣的传统方法是丢弃或燃烧,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其实菌渣具有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容重小,孔隙度大等有点,是极具有资源化利用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因此,将菌渣用于蔬菜育苗基质中,不仅可以用菌渣代替泥炭,还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引发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将泥炭与食用菌菌渣、珍珠岩进行科学配比,用于蔬菜育苗,食用菌菌渣的制备过程中添加猪粪和生石灰,调节菌渣含水量,添加发酵菌剂,进行建堆发酵。本蔬菜育苗基质含有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具备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蔬菜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蔬菜育苗富含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土2-10份,食用菌菌渣0-7份,珍珠岩0-1份;一种蔬菜育苗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土4份,食用菌菌渣5份,珍珠岩1份。所述的蔬菜育苗基质:所述基质的食用菌菌渣的制备过程为:(1)将菌渣分拣,去除菌渣中被污染的菌袋和混在菌渣里面的杂物,精选无霉变的食用菌菌渣粉碎成1.5mm大小,所述食用菌为茶树菇栽培后菌渣,且于80℃干燥处理6h;(2)调节步骤(1)制得的茶树菇菌渣的含水量至质量百分比55%,用1.5%的石灰将混合料的ph值调节至ph7.5,建成长度不限的梯形发酵堆,进行好氧发酵;(3)将步骤(2)中的发酵堆建成宽2-3m,高1.0m,自然发酵30天左右,当堆温升至60℃时翻堆,翻堆时,要求把发酵堆底部的料和中间的料翻到外面,外面的料翻到里面,重新拌匀建堆,以后每隔5天按照上述要求翻堆一次,翻堆4次后结束发酵,发酵后的堆肥经过干燥、粉碎、筛分、造粒肥料化工艺形成菌渣发酵产品;所述的发酵好的食用菌菌渣料呈茶褐色、无臭味、无酸味,手抓发酵料松软有弹性。所述的蔬菜育苗基质的用途:用于苦瓜或辣椒育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蔬菜育苗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土4份,食用菌菌渣5份,珍珠岩1份。所述的蔬菜育苗基质:所述基质的食用菌菌渣的制备过程为:(1)将菌渣分拣,去除菌渣中被污染的菌袋和混在菌渣里面的杂物,精选无霉变的食用菌菌渣粉碎成1.5mm大小,所述食用菌菌渣为茶树菇栽培后菌渣,且于80℃干燥处理6h;(2)调节步骤(1)制得的茶树菇菌渣的含水量至质量百分比55%,用1.5%的石灰将混合料的ph值调节至ph7.0,建成长度不限的梯形发酵堆,进行好氧发酵;(3)将步骤(2)中的发酵堆建成宽2.5m,高1.0m,自然发酵30天左右,当堆温升至60℃时翻堆,翻堆时,要求把发酵堆底部的料和中间的料翻到外面,外面的料翻到里面,重新拌匀建堆,以后每隔5天按照上述要求翻堆一次,翻堆4次后结束发酵,发酵后的堆肥经过干燥、粉碎、筛分、造粒肥料化工艺形成菌渣发酵产品。实施例2所述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10份,食用菌菌渣0份,珍珠岩0份。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7份,食用菌菌渣2份,珍珠岩1份。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所述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6份,食用菌菌渣3份,珍珠岩1份。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5所述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5份,食用菌菌渣4份,珍珠岩1份。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6所述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3份,食用菌菌渣6份,珍珠岩1份。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7所述基质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泥炭2份,食用菌菌渣7份,珍珠岩1份。其余同实施例1。对实施例1-7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同时进行苦瓜、辣椒育苗,记录育苗过程中的植株生长状况,具体见表一、表二:表一所述基质的理化性质表二幼苗壮苗指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苦瓜0.1440.1320.1350.1380.1400.1400.140辣椒0.260.0580.0880.1160.1480.2600.237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