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和播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60873发布日期:2019-10-14 15:3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和播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稻秧盘育秧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和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以及相应的装备是以常规粳稻种植作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然而适应杂交稻生产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现有技术的生产过程中,杂交稻种植还是以人工栽插为主,但是杂交稻种植强调少本稀植、利用强分蘖能力提高产量,因此杂交稻育秧播种技术需要采用低播量精密播种技术,通常为1~3粒/穴或格(栽插时1~2株/穴),但由于杂交稻种子的物理特性较为复杂(如形状、尺寸差异大等)且生长特性需要催芽后播种,这样增加了精密播种技术难度。为此,亟需对杂交稻进行精密播种育秧技术与装备研制,以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尤其对杂交稻种植机械化推广应用极其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内外的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技术都是采用秧盘育秧,并且采用的装备主要为育秧生产线,其核心部件是精密播种器。日韩中较先进的秧盘育秧播种设备主要采用外槽轮等机械式排种器,虽然具有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等优点,但是只适用于常规稻5~7粒/穴或格的大播量播种,因而不适应杂交稻1~3粒/穴或格的精密播种需要。国内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的研究早期主要学习国外技术,机械式排种器的播种量大,气力式排种器主要用于直播。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的宋建农、江苏大学的李耀明、南京农机化所的张瑞林等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气力式排种器,并以气吸式为主,其具有作业速度高、可实现单粒点播等精量播种等优点,但依然存在播种器结构复杂、性能不够稳定,杂交稻用芽种播种育秧,种芽脱落易堵塞吸孔而影响播种性能的缺陷,并且吸孔堵塞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采用该原理的装置并没有得到很好应用。另外机械式排种器主要包括槽轮式或窝眼式,其结构简单和适应性强,但依然存在伤种率高、播量大的缺点。特别对于杂交稻的低播量精密播种,还存在充种随机性强、空穴率高、可靠性差、播种不均匀等问题,达不到培育均质壮秧目的,影响产量。机械式播种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性强等优点,但不适应杂交稻精密播种,因其充种过程极其复杂,需攻克每穴播种精度低、充种可靠性差、空穴率高等技术难题,故实现低播量精密播种仍是当前研究难点。而充种室的结构与工作参数会影响稻种在种室内的流动性及填充稳定性,因此可靠的充种过程是保证精密播种的重要前提。为改善种箱内稻种的流动性,从而实现可靠充种、降低芽种间及芽种与播种器之间过分挤压、揉搓等对种芽造成的损伤,一些研究学者对此开展了研究。王在满等设计了一种具有2个充种室的型孔式排种器,张明华等对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组合型孔排种器的充种起始角和限种机构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赵月霞等研究和改进了内充立式圆盘精密排种器,采用更加合理的充种方式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种盘的圆周空间,使提高播种频率成为可能;邢赫等设计了一种分层种室,改善了稻种在充种室内的流动性,提高了水稻气力式排种器的排种精度;齐龙等利用交叉导流式种箱结构,使种子分层进入充种室,避免种箱内的稻种直接堆积在播种器上方,这样提高了种子的流动性和充种效果;刘彩玲等基于型孔轮式排种器提出了一种振动定向供种机构,通过降低每穴种子粒数,使得提高单粒充填率提供可能。上述论述的措施多采用分隔方法,使种箱内的稻种先后或分层或在强制作用下进入填充腔,避免种箱中的所有稻种直接堆积在排种器上方,这样能够提高种子流动性并改善充种效果。另外,在进行杂交稻芽播过程中,由于芽种含水率高,种芽抗损伤能力弱,容易产生碎芽,堵塞型孔。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也对此进行广泛研究,如zaki等研制了一种能有效降低种子损伤并能清除吸孔堵塞物的气力卸种装置;庞昌乐等研制了一种避免型孔堵塞的气吸双层滚筒排种器,并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工作参数;韩豹等人研制了气力滚筒式自动清堵排种器,解决了吸孔堵塞问题,但芽播时存在的伤种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能够满足杂交稻低播量钵苗育秧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并且能够针对传统型孔滚筒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及型孔易堵塞等问题,设计出功能相对完善的水稻精密播种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型孔滚筒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及型孔易堵塞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和播种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包括由多个导种板以叠式构成s型的种子流动通道的种箱以及设置于下部的型孔滚筒,型孔滚筒外周面与双充种式供种机构配合播种;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种子充种情况的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以及与型孔滚筒配合护送种子的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种子经双充种式供种机构而分别进入至第一充种室和第二充种室内,型孔滚筒配合一次填充、监测反馈、二次补充、清种、护种、投种,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检测空穴情况并通过双充种式供种机构充种和补种,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与型孔滚筒配合将种子护送并最终落入播种盒内。优选地,所述型孔滚筒外周面均匀设有若干凹槽型孔,所述双充种式供种机构内部设有由叠式导种板构成的第一充种机构和振流式v型槽板构成的第二充种机构,第一充种机构包括上下叠式设置的第一导种板、第二导种板、第三导种板以及第四导种板,四块导种板形成s型的种子流动通道,利用种子自身重力以及稻种间相互作用力实现依次填充;第二充种机构包括上下叠式设置的第五导种板和第六导种板,第六导种板下方设置表面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v型槽且向下倾斜设置的v型槽板,v型槽板底部与电磁直振器相连,电磁直振器振动v型槽板并使种子进入至型孔滚筒表面的凹槽型孔内进行补种。优选地,所述凹槽型孔的型孔底部设有间隙缝,所述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型孔滚筒外的信号发射端以及设置于型孔滚筒内部的信号接收端,信号发射端发送信号并经间隙缝被信号接收端接收,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检测并发送信号至相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磁直振器振动状态。优选地,所述型孔滚筒内部设有钢丝推种机构,钢丝推种机构设有钢丝弹性通过所述间隙缝将型孔堵塞物向外弹出。优选地,所述钢丝推种机构包括钢丝、钢丝固定板、传动拉杆,钢丝固定板与传动拉杆连接,传动拉杆与心轴连接,钢丝一端与钢丝固定板夹持相连,钢丝另一端伸入至凹槽型孔的间隙缝内并弹性向外延伸,在作业时可将堵塞物向外推出。优选地,所述型孔滚筒外周面上方设有轴向设置的清种轮,清种轮外周面旋转并与型孔滚筒外周面配合作用将多余的种子向下清扫。优选地,所述型孔滚筒外周面与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表面配合保护种子输送,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包括柔性皮带、设置于柔性皮带内部设有三根转轴以及固定支架,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内部的三根转轴包括一根长轴和两根短轴,固定支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以及设置于上部的同步带防护罩板,三根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安装板相连。优选地,所述柔性皮带表面到所述型孔滚筒表面的距离为5~10mm,并通过所述长轴与型孔滚筒的侧板定位孔来调节。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使用所述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的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第一次充种,种子经过所述第一导种板、所述第二导种板、所述第三导种板以及所述第四导种板进入至第一充种室内,所述型孔滚筒周向旋转,种子在重力和相互挤压作用下而进入至型孔滚筒外周面的凹槽型孔内完成第一次充种;步骤s2:监测反馈,设置于所述型孔滚筒外部和内部的多个所述检测传感器同时对所述凹槽型孔进行检测,检测凹槽型孔不存在空穴现象时,检测传感器并不发出信号;若检测传感器检测凹槽型孔内部存在空穴现象,则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检测信号以完成监测反馈。步骤s3:第二次补种,控制模块控制电磁直振器振动并使经过第五导种板和第二导种板而进入至第二充种室内的种子沿着振动的所述v型槽板向下移动,并进入至空置的凹槽型孔内部进行第二次补种;步骤s3:清种,填充于所述凹槽型孔内的种子伴随所述型孔滚筒继续转动,所述清种轮外周面与型孔滚筒外周面配合将多余的种子滑落回至所述第一充种室内;步骤s4:护种和投种,所述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的所述柔性皮带与所述型孔滚筒配合将储存于所述凹槽型孔的种子护种并向下旋转投放至位于下方的接种盒内;步骤s5:所述钢丝推种机构向下设置的钢丝经过所述间隙缝并伸入至凹槽型孔内并将无法通过自重掉落的种子或堵塞物弹性向下推送。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技术方案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的播种过程依次经过一次填充、监测反馈、二次补充、清种、护种、投种6个过程,并且采用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实现稻种一次填充作业后的充种质量监控与反馈,再利用振流式v型槽板构成的第二充种机构进行“补种”作业,进一步提高充种率。与此同时,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满足杂交稻低播量钵苗育秧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解决传统型孔滚筒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及型孔易堵塞等技术问题,并且利用钢丝推种机构的钢丝弹性向外伸出,可有效地将型孔内未能及时清除的种子向外排出且不留余种,另外设置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位于清种轮的后半部,可使种子经过180°的护种段,达到既不伤种又保持均匀的充种状态,此外两个充种室内均设有上下叠式错开设置的导种板结构,通过导种板的导流分层作用使种层厚度由厚变薄,并且通过相互配合的间隙变化,有效解决在充种过程时种子间互相严重挤压弊端,达到在低伤种率情况下的完善充种作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内部机构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型孔滚筒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播种装置的内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型孔滚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型孔滚筒和钢丝推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隔板12检测传感器2第一导种板12-1安装架3第二导种板13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4第三导种板13-1柔性皮带5电磁直振器13-2第一短轴6第四导种板13-3第二短轴7种箱拆卸板13-4长轴8第一充种室13-5同步带防护罩板9型孔滚筒14种箱板9-1凹槽型孔15清种轮9-2间隙缝15-1清种轮传动轴10钢丝推种机构16第二充种室10-1传动拉杆17v型槽板10-2钢丝固定板18第六导种板10-3钢丝19第五导种板11心轴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和播种方法。请参见图1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包括设置于上部并且由多个导种板以叠式以叠式构成s型的种子流动通道的种箱、设置于装置中部的双充种式供种机构、设置于装置下部且外周面均匀设有若干凹槽型孔9-1的型孔滚筒9、用于监测型孔滚筒表面的凹槽型孔9-1表面是否存在缺少种子的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设置于型孔滚筒9上方且与型孔滚筒9外周面配合作用而用于清除多余种子的清种轮15、设置于型孔滚筒9周向侧部且与型孔滚筒9配合作用的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设置于型孔滚筒9内部的钢丝推种机构10、设置于型孔滚筒9周向侧部上方的电磁直振器5、穿过型孔滚筒9轴向中心的心轴11和穿过清种轮15轴向中心的清种轮传动轴15-1。请参见图1,、图2和图8,本实施例的双充种式供种机构包括由上下叠式导种板构成的第一充种机构和主要由振流式v型槽板17构成的第二充种机构组成,其中由上下叠式导种板构成的第一充种机构包括四块导种板,也就是上下交替错开设置的第一导种板2、第二导种板3、第三导种板4以及第四导种板6构成s型的种子流动通道,利用种子自身重力以及稻种间相互作用力实现依次填充,种子经四块导种板自上往下而到达型孔滚筒9侧部的第一充种室8内,种子在种子流动通道内移动,第一充种室内形成“s”形流动,有利用种子通过自身重力以及稻种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可靠填充地填充于型孔滚筒9外周面的凹槽型孔9-1。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充种室8下方设有可拆卸的种箱拆卸板7,在播种作业后,通过向下打开种箱拆卸板7,方便用户彻底清除残存于装置内部下方的多余种子。本实施例中,主要由振流式v型槽板17构成的第二充种机构位于上下叠式导种板构成的第一充种室8后方,本实施例的第二充种机构包括上下错开设置的第五导种板19和第六导种板18、表面设有若干平行设置v型槽且向下倾斜设置的v型槽板17和设置于下部的电磁直振器5。具体地,电磁直振器5顶部与v型槽板17底面相连,第五导种板块19的一端与分隔第一充种室8和第二充种室16的隔板1相连,第六导种板块18的一端焊接于种箱的内壁板上,在结构设置上,第五导种板19另一端与种箱内壁面和第六导种板18另一端与第一导种板2内壁面的间隙逐渐减低,通过两块导种板的导流分层作用可用于筛选种子的种层厚度由厚变薄,种子最终到达v型槽板17顶面。与此同时,当电磁直振器5不振动,位于v型槽板17的稻种不会向下流动并保持静止状态,而当电磁直振器5进行振动时,位于v型槽板17的稻种开始流动。由于v型槽板17最低端与型孔滚筒9之间存在一定高度差,因此通过清种轮15作用后,多余稻种可回流到第一充种室8,不会堆积在第二充种室16。请参见图2、图3、图7,另外本实施例凹槽型孔9-1的型孔底部设有间隙缝9-2,与此同时,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由检测传感器12、安装架12-1及控制模块组成,其中通过安装架12-1将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检测传感器12安装并形成对射式安装结构,其中安装架12-1一端安装在穿过型孔滚筒9中心的心轴11上,并且在型孔滚筒9通过链轮进行驱动旋转时,心轴11为固定方式,这样使得安装有安装架12-1以及安装在安装架12-1上的检测传感器保持静止状态。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检测传感器12包括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其中信号发射端安装于型孔滚筒9外周面外部,而信号接收端安装于型孔滚筒9内部且通过安装架12-1固定安装,并且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通过间隙缝9-2进行轴向相对。与此同时,控制模块同时与检测传感器以及与电磁直振器5电相连,通过信号发射端发送信号并经过间隙缝9-2而被信号接收端所接收,若凹槽型孔9-2内部储存有种子时,信号发射端发送的信号并不能通过种子而被信号接收端所接收,而凹槽型孔9-2内部并没有储存有种子时,信号发射端发送的信号能够通过间隙缝9-2且被信号接收端所接收,因此通过多个检测传感器12同时检测并可发送“空穴”信号至控制模块,相应地,控制模块控制电磁直振器5启动并进行振动而使v型槽板17的种子沿着v型凹槽而向下移动而进行补种。正常工作时,发射端的红外光通过凹槽型孔9-2底部的间隙缝9-2而照射至接收端。若稻种经第一充种室填入凹槽型孔9-2之中,经过检测传感器12,接收端会产生电平变化,电平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的plc主控器,控制模块根据电平信号记录每排中的空穴数,结合播种器的播种排数计数系统,统计出实际的填充空穴率,并与设定的空穴率相比较,当空穴率超过系统的预设值,反馈电磁直振器产生振动,进行稻种的二次填充,检测传感器12继续检测空穴数,当空穴数低于系统的预设值,电磁直振器停止振动。请参见图2至图6,本实施例在型孔滚筒9外周面上方设有轴向设置的清种轮15,清种轮15外周面旋转并与型孔滚筒9外周面配合作用将多余的种子向下清扫,保证进入至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的种子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输送。请参见图2、10、11,本实施例的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位于清种轮15后侧下部,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包括内部设有三根转轴、柔性皮带13-1以及固定支架,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内部的三根转轴包括一根长轴13-4以及第一短轴13-2和第二短轴13-3,固定支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以及设置于上部的同步带防护罩板13-5,三根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安装板相连,长轴13-4两端装在型孔滚筒9侧板定位孔内并起到限位作用,为使高出型孔滚筒9外周面的种子上部能够顺利进入护种区,防止柔性皮带13-1与型孔滚筒9之间产生剪切力损伤种子,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护种器进口处皮带表面到型孔滚筒9表面的距离为5~10mm,并通过长轴13-4与型孔滚筒9的侧板定位孔来调节。作业时要保证的柔性皮带13-1的内凹表面与型孔滚筒9外周面紧密接触,当型孔滚筒9转动时,柔性皮带13-1内凹表面通过与型孔滚筒9外周面之间通过静摩擦力而使柔性皮带13-1与型孔滚筒9同步转动,并且需要使柔性皮带13-1与型孔滚筒9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这样可对型孔滚筒9表面的凹槽型孔9-1内的种子没有磨损作用,有效防止卡种或碎种等现象发生,并且柔性皮带13-1与型孔滚筒9同步运动,有效避免传统护种装置的伤种现象发生。本实施例型孔滚筒9内部设有钢丝推种机构10,钢丝推种机构10包括钢丝10-3、钢丝固定板10-2、传动拉杆10-1,钢丝10-3一端与钢丝固定板10-2夹持相连,钢丝10-3另一端伸入至凹槽型孔9-1的间隙缝9-2内并弹性向外延伸,在作业时可将堵塞物向外弹出,钢丝固定板10-2与传动拉杆10-1连接,传动拉杆10-1与心轴11连接。请参见图1至图11,本实施例的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的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水稻精密播种装置进行作业时,通过隔板1将由种箱板14组成的种箱上部分为两部分,也就是前部的第一充种室8和第二充种室16。初始时,种子依次经过第一导种板2、第二导种板3、第三导种板4以及第四导种板6而进入至第一充种室8内腔,型孔滚筒9通过端部设置的链轮进行驱动旋转,积聚在第一充种室8内的种子在旋转型孔滚筒9的逆时针方向(按照图5)的带动而形成环流种群,并且种子在重力和种子之间相互推挤作用力共同联合作用下,种子由第一充种室8的内腔进入型孔滚筒9表面的凹槽型孔9-1中,即通过重力和摩擦力而使种子充入凹槽型孔9-1内而完成了第一次充种过程。此时v型槽板上的稻种不流动,通过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进行检测,各个检测传感器12检测对应凹槽型孔9-1内是否已经充入稻种,由于本实施例的凹槽型孔9-1底部设有间隙缝9-2,因此通过检测传感器的信号发射端发射信号以及信号接收端接收信号,即可方便且实时检测是否存在空穴情况。若检测到有部分凹槽型孔9-1存在空穴情况并且空穴数超过系统预设定值时,检测传感器12则向控制模块发送“空穴”信号,相应地,控制模块控制电磁直振器5进行振动,v型槽板17顶面的稻种则会下落至对应的空穴内。若没有检测到空穴,控制模块则不会控制电磁直振器5发生振动。因此本实施例通过v型槽板17和电磁直振器5配合动作而构成第二补种过程,最终保证每个凹槽型孔9-1内部均填充有1~3粒稻种。充种后种子通过型孔滚筒9继续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至护种区,在内凹面为圆弧面的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表面托护下,将种子平稳地输送到投种口,由于型孔滚筒9内部设置有钢丝推种机构10,并且钢丝推种机构10向下设有钢丝10-3可伸入至凹槽型孔9-1底部的间隙缝9-2内,从而将未能通过重力而向下跌落的种子向外弹性推出并落入至秧盘内。另外,由于清种轮15安装于型孔滚筒9的正上方,型孔滚筒9旋转过程中,清种轮15的外周面也进行相应旋转,因此可通过清种轮15的外周面与型孔滚筒9外周面进行配合而可将型孔滚筒9表面多余的种子向外进行清除。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将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位于清种轮15后部,使种子经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的180°的圆弧护种段,达到不伤种又保持均匀的充种输送状态,种子经清种轮15和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到达投种位置,种子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排入秧盘内,而其他依然储存在凹槽型孔9-1内且没有及时掉落的种子通过位于型孔滚筒9内的钢丝推种机构10的钢丝10-3弹性向外推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播种过程依次经过一次填充、监测反馈、二次补充、清种、护种、投种6个过程,并且采用充种质量监测反馈系统实现稻种一次填充作业后的充种质量监控与反馈,利再用振流式v型槽板17构成的第二充种机构进行“补种”作业,进一步提高充种率。与此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满足杂交稻低播量钵苗育秧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解决传统型孔滚筒9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及型孔易堵塞等技术问题,并且利用钢丝推种机构10的钢丝10-3弹性向外伸出而可有效地将凹槽型孔9-1内未能及时清除的种子向外排出且不留余种,另外还设置同步护种橡胶带机构13位于清种轮15的后半部,可使种子经过180°的护种段,达到既不伤种又保持均匀的充种状态,此外两个充种室内均设有上下叠式错开设置的导种板结构,通过导种板的导流分层作用使种层厚度由厚变薄,并且通过相互配合的间隙变化,有效解决在充种过程时种子间互相严重挤压弊端,达到在低伤种率情况下的完善充种作业。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