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绿化用苗木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7216发布日期:2019-09-24 20:1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绿化用苗木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园林园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园林绿化用苗木挖掘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园林绿化所用的苗木,一般都是在种植基地进行培育,等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再挖出移栽到指定区域内。而现有苗木的移栽,一般都是园艺工人将苗木挖出,并且保留根部的泥团,之后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栽种,在此过程中,将苗木挖出时,为了防止损伤苗木的根系导致其移栽成活率降低,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拿铁锹等工具挖掘,这种挖掘效率很低,浪费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苗木移栽过程中人工挖掘苗木时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林绿化用苗木挖掘机,能够利用液压动力,实现苗木的自动挖掘,而且也不会损伤苗木的根系影响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了移栽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园林绿化用苗木挖掘机,包括履带驱动的车体,在车体上设有可转动的转盘基座,转盘基座上设置有操作控制室,所述转盘基座上操作控制室的前部通过支架架设有苗木挖掘装置,所述支架将苗木挖掘装置伸出到履带的前方,所述苗木挖掘装置由两组对称设置的挖掘机构组成,每组挖掘机构包括均水平设置且与支架端部固定的上固定板和弧形导向板,且在弧形导向板上设置有贯通其竖直方向的弧形导向槽,在该弧形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由固定在上固定板下表面的第一油缸驱动的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挖掘刀,且两组挖掘机构的弧形挖掘刀在第一油缸的同步驱动下向下同步运动插入泥土中,并最终并拢形成任意水平截面均为圆形的苗木挖掘部,从而将苗木根系挖到苗木挖掘部内。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苗木挖掘部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弧形导向槽在竖直方向为从上向下斜向延伸,以使两块弧形连接板在第一油缸的向下推动下,其底部连接的弧形挖掘刀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并拢形成苗木挖掘部。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两块所述弧形挖掘刀的竖直断面为弧形,且两者并拢形成苗木挖掘部后,底端中心围成透气孔。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弧形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弧形导向槽外部的限位板,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在限位板上,且在两块弧形挖掘刀并拢形成苗木挖掘部时,限位板在第一油缸推动下抵住弧形导向板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两组挖掘机构中的上固定板和弧形导向板均通过连接板件与支架端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两组挖掘机构中的上固定板和弧形导向板均通过升降平移机构与支架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移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架端部的作业基板和升降基板,其中,升降基板由一升降油缸控制其在作业基板上设有的两条竖直滑槽内滑动升降,且升降油缸的油缸座固定在作业基板顶部设有的水平支板底面上;

在升降基板的表面上具有两条水平滑槽;所述苗木挖掘装置的两组挖掘机构分别固定在两块连接板件的一端,其中一块连接板件固定在升降基板表面,另一块连接板件滑动设置在两条水平滑槽内,在两块连接板件之间设置有一平移油缸,平移油缸的油缸底座和活塞杆分别与两块连接板件固定连接,通过平移油缸活塞杆的伸缩调节两块连接板件的距离,进而调节两组挖掘机构的间距。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支架为对称的两组,每组支架均包括固定在转盘基座上的立柱和固定在立柱顶端的水平横梁,两组支架的水平横梁的端部均通过连接件与一作业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每组挖掘机构的上固定板和弧形导向板均与作业基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每组所述支架的水平横梁底部具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支杆,加强支杆与水平横梁和立柱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每组所述支架的水平横梁端部为空心结构,在其内部具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油缸座设置在空心结构内,其活塞杆伸出水平横梁后与作业基板固定连接,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调节苗木挖掘装置伸出车体的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连接件具有一块与作业基板平行的固定基板,该固定基板的一侧面与水平横梁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侧面上从上到下固定有至少两块水平设置的连接板,这些连接板的端部与作业基板固定连接,以保证作业基板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生物学基础为:经过实际操作和理论研究证明,在同样的水肥、土壤、光照等条件下生长的苗木,其根系是在向下生长的同时,向周边发散生长,从而形成类似于圆锥形的根系分布;而同一种苗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生长同样的时间,比如两年,其根系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同,这样就为实施机械挖掘代替人工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车体上设置苗木挖掘装置对苗木进行挖掘,而苗木挖掘装置的主体是两块拼合后形成任意水平截面为圆形的弧形挖掘刀,这两把弧形挖掘刀在第一油缸的推力下,能够向下运动呈弧形切入土壤中,从而将苗木的根系连通土壤一并挖掘出来,大大提高了挖掘效率;

2)为了实现自动挖掘,本发明设置了升降平移机构与苗木挖掘装置进行配合,实现了苗木挖掘装置整体的上下移动、左右移动,不仅能够使其适用于不同粗细的苗木,而且实现了自动将苗木挖掘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苗木挖掘装置和支架前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苗木挖掘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挖掘机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升降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体,101、履带,102、转盘基座,103、操作控制室,104、配重块,2、支架,201、水平横梁,202、第二油缸,203、连接件,204、加强支杆,3、苗木挖掘装置,301、上固定板,302、弧形导向板,303、弧形导向槽,304、弧形连接板,305、弧形挖掘刀,306、透气孔,307、第一油缸,308、限位板,4、升降平移机构,401、作业基板,402、竖直滑槽,403、升降油缸,404、水平支板,405、升降基板,406、连接板件,407、平移油缸,408、水平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未做说明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比如对各油缸中液压油的供应线路、油缸的控制线路、履带的控制、车体的加减速转向控制等。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园林绿化用苗木挖掘机,包括履带101驱动的车体1,在车体1上设有可转动的转盘基座102,转盘基座102上设置有操作控制室103,操作控制室103是用来控制车体1前进、后退、停止、转向等,同时,也用来控制苗木挖掘装置3等相关部件,所述转盘基座102上操作控制室103的前部通过支架2架设有苗木挖掘装置3,所述支架2将苗木挖掘装置3伸出到履带101的前方,在转盘基座102上与苗木挖掘装置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104,所述苗木挖掘装置3由两组对称设置的挖掘机构组成,每组挖掘机构包括均水平设置且与支架2端部固定的上固定板301和弧形导向板302,且在弧形导向板302上设置有贯通其竖直方向的弧形导向槽303,而且弧形导向槽在竖直方向也是弧形分布的,弧形的凸起方向背离另一组挖掘机构,在该弧形导向槽303内滑动设置有由固定在上固定板301下表面的第一油缸307驱动的弧形连接板304,弧形连接板304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挖掘刀305,且两组挖掘机构的弧形挖掘刀305在第一油缸307的同步驱动下向下同步运动插入泥土中,并最终并拢形成任意水平截面均为圆形的苗木挖掘部,从而将苗木根系挖到苗木挖掘部内。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其操作如下:

1)通过操作控制室103内的各种控制按钮操控车体1在履带101的驱动下前进,直至苗木挖掘装置3的两组挖掘机构将待挖掘的苗木包在其正中;

2)启动第一油缸307,使其活塞杆向下伸出,进而推动弧形连接板304沿弧形导向槽303向下运动,在弧形连接板304向下运动过程中,弧形挖掘刀305的底端从待挖掘苗木的根系外围倾斜插入泥土中,并最终并拢,将苗木的整个根系连通泥土包覆在两个弧形挖掘刀305围成的苗木挖掘部内,此时,虽然苗木仍然在泥土中,但实际上已经被挖掘出来;

3)启动第一油缸307,使其活塞杆回收,进而由弧形连接板304带动弧形挖掘刀305呈弧形上升,最终使两块弧形挖掘刀305脱离泥土,将已经挖掘出的苗木根系留下即完成挖掘。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从而得到以下各实施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一种进一步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苗木挖掘部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且纵截面是呈弧形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和4所示,所述弧形导向槽303在竖直方向为从上向下斜向延伸,左边的弧形导向槽303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呈弧形延伸,右边的弧形导向槽303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呈弧形延伸,且两者对称,以使两块弧形连接板304在第一油缸307的向下推动下,其底部连接的弧形挖掘刀305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并拢形成苗木挖掘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和4所示,两块所述弧形挖掘刀305的竖直断面为弧形,且两者并拢形成苗木挖掘部后,底端中心围成透气孔306。

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弧形挖掘刀305实际上是外凸的弧形,这样能够充分避开苗木的根系,并保留根系充分的土壤,而且每一块弧形挖掘刀305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从而在底端形成锋利刀口,便于在第一油缸307推动下切入到泥土中进行挖掘;

这两块弧形挖掘刀305实际上是一个圆锥沿纵向切成的对称两半,而且圆锥的母线是弧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4和5所示,所述弧形连接板304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弧形导向槽303外部的限位板308,所述第一油缸307的活塞杆顶部固定在限位板308上,且在两块弧形挖掘刀305并拢形成苗木挖掘部时,限位板308在第一油缸307推动下抵住弧形导向板302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平衡,每组挖掘机构均有两个第一油缸307和两个限位板308。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两组挖掘机构中的上固定板301和弧形导向板302均通过连接板件406与支架2端部固定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2和6所示,所述两组挖掘机构中的上固定板301和弧形导向板302均通过升降平移机构4与支架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移机构4包括安装在支架2端部的作业基板401和升降基板405,其中,升降基板405由一升降油缸403控制其在作业基板401上设有的两条竖直滑槽402内滑动升降,且升降油缸403的油缸座固定在作业基板401顶部设有的水平支板404底面上;

在升降基板405的表面上具有两条水平滑槽408;所述苗木挖掘装置3的两组挖掘机构分别固定在两块连接板件406的一端,其中一块连接板件406固定在升降基板405表面,另一块连接板件406滑动设置在两条水平滑槽408内,在两块连接板件406之间设置有一平移油缸407,平移油缸407的油缸底座和活塞杆分别与两块连接板件406固定连接,通过平移油缸407活塞杆的伸缩调节两块连接板件406的距离,进而调节两组挖掘机构的间距。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其操作如下:

1)通过操作控制室103内的各种控制按钮操控车体1在履带101的驱动下前进,直至苗木挖掘装置3的两组挖掘机构将待挖掘的苗木包在其正中;

2)启动平移油缸407,使两块连接板件406的距离缩短,当调整到适当距离时(这个距离主要是根据经验判断所要挖掘的苗木根系范围确定的),启动升降油缸403,使升降基板405下降,进而使弧形挖掘刀305的底端接触到地面;

3)启动第一油缸307,使其活塞杆向下伸出,进而推动弧形连接板304沿弧形导向槽303向下运动,在弧形连接板304向下运动过程中,弧形挖掘刀305的底端从待挖掘苗木的根系外围倾斜插入泥土中,并最终并拢,将苗木的整个根系连通泥土包覆在两个弧形挖掘刀305围成的苗木挖掘部内,此时,虽然苗木仍然在泥土中,但实际上已经被挖掘出来;

4)启动升降油缸403,使升降基板405上升,进而带动整个苗木挖掘装置3上升,从而将苗木连带整个根系和泥土一并挖出;

5)启动第一油缸307,使其活塞杆回收,进而由弧形连接板304带动弧形挖掘刀305呈弧形上升,最终将已经挖掘出的苗木根系放置在地面上即完成挖掘。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支架2为对称的两组,每组支架2均包括固定在转盘基座102上的立柱和固定在立柱顶端的水平横梁201,两组支架2的水平横梁201的端部均通过连接件203与一作业基板401固定连接,所述每组挖掘机构的上固定板301和弧形导向板302均与作业基板401固定连接。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8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8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和2所示,每组所述支架2的水平横梁201底部具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支杆204,加强支杆204与水平横梁201和立柱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每组所述支架2的水平横梁201端部为空心结构,在其内部具有第二油缸202,第二油缸202的油缸座设置在空心结构内,其活塞杆伸出水平横梁201后与作业基板401固定连接,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调节苗木挖掘装置3伸出车体1的距离。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8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8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和2所示,所述连接件203具有一块与作业基板401平行的固定基板,该固定基板的一侧面与水平横梁201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侧面上从上到下固定有至少两块水平设置的连接板,这些连接板的端部与作业基板401固定连接,以保证作业基板401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