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黄颡鱼间隔7天饥饿投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82104发布日期:2019-10-15 19:48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塘养殖黄颡鱼间隔7天饥饿投饲方法。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我国黄颡鱼养殖的系统技术从初期的“江河鱼”繁殖生物学研究和小规模驯养发展到近年的规模化人工繁殖、育苗和成鱼养殖,以及专用饲料研制和杂交黄颡鱼的繁殖和养殖等;养殖形式也从初期的水泥池等小水体养殖发展到规模化池塘养殖、池塘网箱养殖和大水面网箱养殖,以及工厂化养殖等;养殖面积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大面积、高产量和高投饲量养殖催生了诸多问题。其中科学高效投饲技术的缺失,引发饲料能耗高、养殖成本增加、水生环境恶化、物质循环不暢、水质可控性低,综合效益下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养殖黄颡鱼间隔7天饥饿投饲方法,解决规模化池塘食用黄颡鱼养殖中,因科学高效投饲技术缺失而引发的饲料能耗高、养殖成本增加、水生环境恶化、物质循环不暢、水质可控性低,以及综合效益下降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池塘养殖黄颡鱼的饲料投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连续n天每天投饲后,停止投饲1天,按照上述周期循环停食(饥饿);所述n天为7-10天。

所述n天具体可为7天。

所述n天具体可为10天。

在连续的n天中,每天日出前投饲一次,下午日落后投饲一次。

在连续的n天中,每天上午5-7点投饲一次,下午7-8点投饲一次。

同一池塘每天的投饲量按“存塘黄颡鱼”总重的1%-2%(投饲率)计算。

每次投饲前后1小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养殖池塘按面积每0.27hm2装设1.5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所述投饲方法用于完成养殖鱼的驯食后。

所述驯食方法如下:鱼种放养后用饲料驯食,池塘面积每667m2(放养密度为45万尾/hm2)每次用饲料5-10kg,经自动投饲机投入食场(养殖塘水面上用浮性塑料管等围成的面积30m2~80m2的区域),每日上午5-7点和下午7-8点各投喂1次,直至鱼上浮集群摄食为止。

本发明还保护以上任一所述方法在黄颡鱼繁育中的应用。

以上任一所述黄颡鱼具体可为杂交黄颡鱼。所述杂交黄颡鱼为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获得的子一代。

以上任一所述饲料采用有《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8%以上),具体可为湛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号或2号或3号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配合饲料。

本发明提供的池塘养殖黄颡鱼间隔7天饥饿投饲方法,以间歇(饥饿)投饲替代传统上的“日日投饲”,在实现养殖对象较高水平补偿生长的同时总体降低养殖水体外源饲料输入量、养殖对象排泄量和饲料成本;同时,通过“饥饿期”养殖对象对浮游生物的(摄食)利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养殖水体“自净”水平和养殖综合效益。本发明对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本发明使用的鱼饲料为湛江海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号或2号或3号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配合饲料。实际应用中可以购买任何有《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8%以上)替代使用。

日投饲率:在一天(24小时)内独立养殖水体中外源输入饲料总重量(分子)与吞食食性黄颡鱼总重量(分母)的百分比。

实施例1、池塘养殖黄颡鱼投饲方法

一、实验鱼种

杂交黄颡鱼【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获得的子一代】,可在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如广西贵港市豫翔水产服务有限公司)购买获得。

二、养殖池塘

实验塘面积0.36-0.65hm2,平均水深约1.8m,淤泥厚度约30cm。池塘用水以集雨水为主,以附近以溪流(或地下水源)抽提灌溉为辅。按面积每0.27hm2左右装设1.5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三、鱼种放养和投饲

放养鱼种平均体重0.90±0.10g,放养密度45万尾/hm2

1、对所有放养的目标鱼种进行驯食,方法如下:鱼种放养后用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配合饲料驯食,池塘面积每667m2每次用饲料5-10kg,经自动投饲机投入食场(养殖塘水面上用浮性塑料管等围成的面积30m2~80m2的区域),每日上午5-7点和下午7-8点各投喂1次,直至养殖黄颡鱼上浮集群摄食为止。

2、完成步骤1后,分为如下三组进行投饲:

正常投饲组:每天上午5-7点(日出前)和下午7-8点(日落后)各投饲1次,同一池塘日投饲率1%-2%。

间隔10天饥饿(停食)组:每天上午5-7点(日出前)和下午7-8点(日落后)各投饲1次,同一池塘日投饲率1%-2%,每隔10天停止投饲(停食)1天。

间隔7天饥饿(停食)组:每天上午5-7点(日出前)和下午7-8点(日落后)各投饲1次,同一池塘日投饲率1%-2%,每隔7天停止投饲(停食)1天。

上述过程中每10天调整日投饲量1次。

遇缺氧浮头及每餐投喂饲料前后1小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上述分组实验期共146天(2018年5月27日-2018年10月19日)。

实验结束后统计各组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水体叶绿素含量,评价养殖水体生态健康状况。

1、饲料系数

计算公式:fq=100×tf/(m1-m0);

式中,tf为整个养殖周期内同池黄颡鱼总摄食量(kg),m1为同池黄颡鱼总重量(kg),m0为同池放养黄颡鱼鱼种总重量(kg)。

结果显示,间隔7天饥饿组饲料系数1.61,比正常投饲(饲料系数1.73)降低6.94%,比间隔10天饥饿(饲料系数1.66)降低3.01%。

2、特定生长率

计算公式:sgr(%)=100×(lnm1-lnm0)/d;

式中,m0、m1分别为鱼种或成鱼初湿体重(g)和末湿体重(g);l0、l1分别为鱼种或成鱼初体长(cm)和末体长(cm);d:养殖总天数。

全长:自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体长:自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结果显示,间隔7天饥饿组特定生长率3.22%,比正常投饲(特定生长率2.98%)提高8.05%,比间隔10天饥饿提高2.55%。

3、养殖水体生态健康状况

本发明采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养水体生态健康状况,p-ibi指数分值的大小与养殖水体健康状况相关,p-ibi指数分值越高,说明水体健康程度越好,而p-ibi指数分值越低,说明水体健康程度越差。

浮游生物完整性与灰色关联分析相关计算式:

p-ibi指标构建及ibi指数计算:参考国内外学者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p-ibi)的构建过程。基于浮游生物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和营养结构,选取21个对外界干扰较敏感的浮游生物指标作为体系构建初选指标(表1)。

(1)p-ibi指数值与各水质指标实测值无量纲化

使用均值法对各次样本的p-ibi指数及水质指标实测值进行无量纲化,公式如下:

其中,xi(k)为i监测期监测水域p-ibi指数值及各水质指标实测值无量纲化后值;xi(0)(k)为i监测水域各次p-ibi指数值及水质指标实测值;xj(0)(k)为监测周期内p-ibi指数值及各水质指标实测值平均值,n为监测总次数,i为每一个单独的监测期

表1p-ibi浮游生物参数初选指标

(2)关联系数计算

以p-ibi指数值为参考序列,比较各水质指标值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j(k)为p-ibi指数值与各项水质因子的关联系数;ρ为分辨系数,ρ=0.5。

(3)关联度计算及排序

关联系数表示p-ibi指数值与各类水质因子在第k次检测结果的关联程度,但不能表示与所有m项指标的关联程度。因此,须计算用于表示p-ibi指数值与各类水质因子综合关联程度度量值的关联度,即选取所有m项检测值的关联系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将与上式计算的最大γa值所对应的水质因子作为影响本评价中p-ibi指数值的最大影响因子。

(4)参照点设置

参考干扰程度最小系统法和最容易实现系统法,选取干扰因素最少、人为干预最少、主养鱼类相同,以及面积、水源、水深和管理状况相似的“正常投饲塘”为参照点。

(5)健康评价标准(表2)

表2p-ibi指示体系健康评价标准

结果显示,间隔7天饥饿组养殖水体生态健康状况优于正常投饲塘和间隔10天饥饿塘。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值)3.86,比正常投饲塘(p-ibi值3.08)和间隔10天饥饿塘(p-ibi值3.68)分别提高20.20%和4.66%。

4、水体叶绿素含量

水体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程状况(叶绿素含量的大小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多呈正向关系),叶绿素测定参考水利行业标准sl88—2012,叶绿素a计算公式:

ρchl-a=[11.85*(a664-a750)-1.54*(a647-a750)-0.08*(a630-a750)]*v1/(v2*l)

上式中,a750——提取液在波长750nm处的吸光度值

a664——提取液在波长664nm处的吸光度值

a647——提取液在波长647nm处的吸光度值

a630——提取液在波长630nm处的吸光度值

v1——提取液体积,ml

v2——水样体积,l

l——比色皿光程,cm

结果显示,间隔7天饥饿组叶绿素含量51.72,比正常投饲塘(55.56)和间隔10天饥饿塘(73.03)分别降低6.91%和29.18%。

上述结果表明,在规模化池塘养殖食用黄颡鱼过程中,在正常投饲(每日投喂2次,早上5-7点和傍晚7-9点各投喂1次,日投饲量按同一池塘存塘黄颡鱼总重量的1%~2%计算)情况下,每隔7天停止投饲(停食)1天,可利用“补偿生长”机制维持养殖对象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通过“饲饿期”养殖对象对浮游生物的(摄食)利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