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679发布日期:2019-11-15 23:22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绿化养护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绿化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以及整体景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绿化带(greenbelt)指的是在道路用地范围内,供绿化的条形地带。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消除司机视觉疲劳、净化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绿化养护,即是完成绿化施工的后期浇水、修剪、除草、打药、补苗统称为养护,工作简单、但必不可少。现有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容易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枯萎,甚至是死亡,降低了观赏价值,而且也增加了经济成本。所以需要一种道路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养护区划分,基于道路绿化带施工图的位置坐标、基线以及基础数据在道路绿化带上间隔划分多个养护区,且每一养护区内均设置有多株绿植幼苗;

步骤二:铺设养护管道,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有养护箱与养护管道,养护箱通入外部水源,养护管道沿养护区铺设,养护管道靠近绿植幼苗的根部设置有滴灌头;

步骤三:养护液施用,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从绿植幼苗移载1-7天内施用养护液,施用包括向养护箱内添加养护液,使养护液沿养护管道、滴灌头浸入绿植幼苗根部土壤内;

步骤四:待绿植的根稳定后,按照夏天每隔2天,春秋每隔3天滴灌水,并及时对土壤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每隔半个月对土壤进行适量的施肥;

步骤五:初级养护,移载两个半月起算,开始初级养护,初级养护包括将行间距内的土壤进行松动,松土深度为4寸到7寸之间,松土后施加养护肥;

步骤六:中级养护,移载五个月后,保持绿植自然的生长状态下剪除不良枝杈,并采用防虫害的药剂每隔2周对绿植进行喷洒。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道路绿化带包括绿化围栏与绿化层,绿化层设置于绿化围栏内且其包括土壤层、蓄水层与基层,土壤层、蓄水层与基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土壤层上种植有绿植,蓄水层内设有蓄水材料,基层内设置有隔水材料。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三中养护液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基础液50-80份,生物素8-20份,生根剂13-18份,维生素c2-6份,蜂蜜1-3份,氨基酸3-7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五中养护肥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养护基础肥100-300份,海藻素3-8份,动物粪便10-25份,植物秸秆20-40份,酒糟渣5-10份,河底污泥13-20份,草木灰7-16份,豆渣10-20份,生态料20-40份,复合菌2-5份。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生态料为豆腐渣、淀粉渣、木薯渣、稻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养护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如下质量百分比分别称量下述各组分:养护基础肥100份,海藻素3份,动物粪便15份,植物秸秆25份,酒糟渣5份,河底污泥20份,草木灰10份,豆渣10份,生态料20份,复合菌2份;

s2:将s1中植物秸秆、酒糟渣、豆渣、生态料破碎成碎屑,然后养护基础、动物粪便、河底污泥、草木灰混合均匀,均匀后得混合物;

s3: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混合物的湿度,使混合物含水量保持在35-45%,加入海藻素与复合菌,密封发酵20-40天得养护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方法合理,在绿植幼苗移载1-7天内施用养护液,养护液具有促进植物快速生根作用,进而使新移植的植物快速适应新环境,提高成活率,同时根系可吸收土壤内的水分,减少人工叶面喷水的次数;同时在移载两个半月起开设初级养护,初级养护所采用的养护肥,环保无毒,对土壤、水源的影响极小,对人体和动物不具有任何毒害作用,保证绿植的快速生长、稳定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养护区划分,基于道路绿化带施工图的位置坐标、基线以及基础数据在道路绿化带上间隔划分多个养护区,且每一养护区内均设置有多株绿植幼苗;

步骤二:铺设养护管道,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有养护箱与养护管道,养护箱通入外部水源,养护管道沿养护区铺设,养护管道靠近绿植幼苗的根部设置有滴灌头;

步骤三:养护液施用,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从绿植幼苗移载1-7天内施用养护液,施用包括向养护箱内添加养护液,使养护液沿养护管道、滴灌头浸入绿植幼苗根部土壤内,养护液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基础液50份,生物素10份,生根剂13份,维生素c5份,蜂蜜3份,氨基酸5份;

步骤四:待绿植的根稳定后,按照夏天每隔2天,春秋每隔3天滴灌水,并及时对土壤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每隔半个月对土壤进行适量的施肥;

步骤五:初级养护,移载两个半月起算,开始初级养护,初级养护包括将行间距内的土壤进行松动,松土深度为4寸到7寸之间,松土后施加养护肥,且养护肥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养护基础肥100份,海藻素3份,动物粪便15份,植物秸秆25份,酒糟渣5份,河底污泥20份,草木灰10份,豆渣10份,生态料20份,复合菌2份;

步骤六:中级养护,移载五个月后,保持绿植自然的生长状态下剪除不良枝杈,并采用防虫害的药剂每隔2周对绿植进行喷洒。

实施例2:

步骤一:养护区划分,基于道路绿化带施工图的位置坐标、基线以及基础数据在道路绿化带上间隔划分多个养护区,且每一养护区内均设置有多株绿植幼苗;

步骤二:铺设养护管道,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有养护箱与养护管道,养护箱通入外部水源,养护管道沿养护区铺设,养护管道靠近绿植幼苗的根部设置有滴灌头;

步骤三:养护液施用,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从绿植幼苗移载1-7天内施用养护液,施用包括向养护箱内添加养护液,使养护液沿养护管道、滴灌头浸入绿植幼苗根部土壤内,养护液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基础液80份,生物素15份,生根剂18份,维生素c6份,蜂蜜3份,氨基酸5份;

步骤四:待绿植的根稳定后,按照夏天每隔2天,春秋每隔3天滴灌水,并及时对土壤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每隔半个月对土壤进行适量的施肥;

步骤五:初级养护,移载两个半月起算,开始初级养护,初级养护包括将行间距内的土壤进行松动,松土深度为4寸到7寸之间,松土后施加养护肥,且养护肥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养护基础肥150份,海藻素8份,动物粪便25份,植物秸秆40份,酒糟渣10份,河底污泥13份,草木灰10份,豆渣15份,生态料30份,复合菌3份;

步骤六:中级养护,移载五个月后,保持绿植自然的生长状态下剪除不良枝杈,并采用防虫害的药剂每隔2周对绿植进行喷洒。

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材料、加工步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配比不同。

实施例3:

步骤一:养护区划分,基于道路绿化带施工图的位置坐标、基线以及基础数据在道路绿化带上间隔划分多个养护区,且每一养护区内均设置有多株绿植幼苗;

步骤二:铺设养护管道,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有养护箱与养护管道,养护箱通入外部水源,养护管道沿养护区铺设,养护管道靠近绿植幼苗的根部设置有滴灌头;

步骤三:养护液施用,在每一养护区内设置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从绿植幼苗移载1-7天内施用养护液,施用包括向养护箱内添加养护液,使养护液沿养护管道、滴灌头浸入绿植幼苗根部土壤内,养护液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基础液60份,生物素20份,生根剂18份,维生素c6份,蜂蜜2份,氨基酸7份;

步骤四:待绿植的根稳定后,按照夏天每隔2天,春秋每隔3天滴灌水,并及时对土壤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每隔半个月对土壤进行适量的施肥;

步骤五:初级养护,移载两个半月起算,开始初级养护,初级养护包括将行间距内的土壤进行松动,松土深度为4寸到7寸之间,松土后施加养护肥,且养护肥含有如下组成成分:养护基础肥150份,海藻素8份,动物粪便25份,植物秸秆40份,酒糟渣10份,河底污泥13份,草木灰12份,豆渣10份,生态料40份,复合菌5份;

步骤六:中级养护,移载五个月后,保持绿植自然的生长状态下剪除不良枝杈,并采用防虫害的药剂每隔2周对绿植进行喷洒

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材料、加工步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配比不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