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及配套的母猪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1029发布日期:2019-11-27 19:1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母猪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及配套的母猪饲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猪育种技术的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母猪的产仔性能方面,由过去的母猪一胎生10-11头小猪提升到14-15头小猪。与此同时,养猪行业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也使得上述母猪繁殖性能潜力得以更充分地发挥。然而,猪育种技术的另一个方向是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减少背膘厚度,在这一选育方向的影响下,当前很多优秀品种的母猪的背膘沉积能力也有所下降,而国外很多研究和实践表明,适宜的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的表现有极强的相关性。因此,高产母猪的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也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善和优化。

另外,在猪的生理和营养研究领域发现,母猪妊娠早期的0-30天的阶段是胚胎发育和存活的关键期。在此阶段通过低营养浓度供给会促使母猪体内分泌更多的子宫特殊蛋白,这种特殊蛋白具有明显的保护胚胎存活的作用。基于这一研究机理,在传统的母猪饲养管理模式中,母猪妊娠后的0-30天内通常会对妊娠母猪进行严格地限饲,每天妊娠母猪饲料的饲喂量仅为1.8-2.0kg左右。这一传统的母猪饲喂模式针对较低繁殖性能的母猪而言可有效地提高胚胎成活率从而提高产仔数,但这种模式针对高繁殖性能的母猪而言其营养的供给量会严重不足,而且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母猪妊娠早期是背膘恢复的最佳时期,因此妊娠早期过低的饲喂量也会进一步影响整个妊娠期背膘恢复的效率。此外,从健康和动物福利的角度而言,传统的妊娠母猪饲料营养设计和过低的饲喂量也会导致母猪肠道健康度难以维持,更容易发生便秘和体内毒素的蓄积,使得母猪繁殖寿命和繁殖成绩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背景,研究和开发一种适合于高繁殖性能母猪的饲养管理模式及其配套的各阶段饲料营养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当前高产母猪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性,提供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及配套的母猪饲料,制定出一套新的更符合生产需求的营养和管理方案,使得猪场的繁殖性能潜力得以更大地发挥和体现,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如下:

(1)经产的妊娠母猪在配种后,仅在0-5天内进行严格限饲,饲喂配套的妊娠前期饲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2.0-2.2kg;

经产母猪在妊娠期6-50天内,饲喂配套的妊娠前期饲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2.5-2.7kg;

对于头胎母猪,在配种后0-50天内即妊娠期0-50天内,饲喂配套的妊娠前期饲料,饲喂量控制在2.0-2.3kg。

(2)母猪妊娠期51-85天(妊娠中期)内,饲喂配套的妊娠前期饲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2.3-2.5kg,并用背膘仪监控母猪背膘厚度,使背膘厚度保持在16-18mm范围内;对于体况过肥(背膘厚度>18mm)或过瘦(背膘厚度<16mm)的母猪,在2.3-2.5kg基础饲喂量水平上,背膘厚度每少于(即少于16mm)或超出(即超出18mm)1mm,饲喂量相应减少或增加0.2-0.3kg(优选0.25kg),但调节后采食量需在2-3.5kg饲喂量的范围内。

(3)母猪妊娠期86-110天(妊娠后期)内,饲喂配套的妊娠后期饲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3.0-3.5kg饲料。

(4)母猪妊娠期111-115天(预产期)内,饲喂配套的哺乳母猪饲料,饲喂量从3.0-3.5kg开始每天减量0.5kg,直至饲喂量减至2-2.2kg水平之后维持该饲喂量至分娩当天。

(5)母猪分娩后第一天饲喂2-2.2kg配套的哺乳母猪饲料,之后每天增加1kg的哺乳母猪饲料饲喂量,直至产后第5天达到6-6.2kg的采食量后,开始实施自由采食,自由采食状态维持至母猪产后25-28天断奶。

(6)哺乳母猪断奶后进入空胎期,至下一次配种之前的5-7天,饲喂妊娠后期饲料,并由母猪自由采食。

本发明在饲喂模式上的技术创新点主要在于:

(1)针对母猪妊娠前期,区分头胎母猪和经产母猪。经产母猪妊娠前期分为两个阶段,妊娠0-5天采用低饲喂量2-2.2kg,妊娠6-50天提高饲喂量至2.5-2.7kg。头胎母猪,0-50天饲喂量2.0-2.3kg。

(2)经产母猪妊娠前期6-30天期间提高饲喂量为关键技术,因为一般情况下该阶段提高饲喂量会导致母猪产仔数下降,若期望提高采食量而又不影响产仔数,甚至是提高产仔数的话,就必须使用可发酵纤维调控技术来实现。

(3)在妊娠51-85天(妊娠中期),根据背膘仪调整饲喂量,且给出具体调整标准如:1mm背膘差异对应0.2-0.3kg(优选0.25kg)饲料调整幅度。

(4)针对母猪围产期,有具体的饲喂方式标准,产前逐步减量,产后逐步加量。

(5)针对母猪空胎期,有饲喂方式推荐方案。

本发明一种与上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配套的母猪饲料,包括妊娠前期饲料、妊娠后期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

(1)所述妊娠前期饲料,其中各组分质量配比为:玉米40-50%,豆粕5-13%,麸皮8-15%,全脂米糠5-10%,豆皮10-15%,玉米胚芽粕3-9%,次粉5-13%,磷酸氢钙0.5-1.3%,石粉1.2-1.4%,预混料2%。

(2)所述妊娠后期饲料,其中各组分质量配比为:玉米42-52%,豆粕6-11%,膨化大豆5-11%,麸皮3.5-6%,全脂米糠5-8%,豆皮3.8-8%,玉米胚芽粕3-8%,次粉5-12%,豆油0-0.5%,磷酸氢钙0.8-1.3%,石粉0.9-1.2%,预混料2%。

(3)所述哺乳母猪饲料,其中各组分质量配比为:玉米40-49%,豆粕9-11.8%,膨化大豆8-10.5%,麸皮2-4%,全脂米糠5-10%,鱼粉1-1.5%,豆皮2-5%,玉米胚芽粕3-5%,次粉8-12%,豆油2-2.5%,磷酸氢钙1-1.2%,石粉1.2-1.5%,预混料2%。

进一步地,所述妊娠前期饲料,使用净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指标,净能2100-2150kcal/kg,粗蛋白13-13.5%,可消化赖氨酸0.5-0.55%;采用净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调控技术,使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3.82-4.3范围内,同时采用低营养浓度高可发酵纤维营养调控技术进行日粮配制;主要是使用可发酵纤维含量较高的原料-豆皮,在妊娠前期饲料配方中豆皮使用量高达10-15%。

所述妊娠后期饲料,使用净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指标,净能2300-2350kcal/kg,粗蛋白15-15.5%,可消化赖氨酸0.8-0.85%;采用净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调控技术,使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71-2.94范围内,同时采用矿物质精准调控技术进行配制,使饲料中钙的含量控制在0.8-0.85%的水平,正好满足妊娠期110天母猪对钙的需要量,同时略低于妊娠111-115天期间每天的需要量。该矿物质精准调控技术,使配方中钙营养刚好设计在母猪110天左右的需要量,体现在妊娠后期饲料配方中为石粉的添加量降低为0.9-1.2%。

所述哺乳母猪饲料,使用净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指标,净能2600-2650kcal/kg,粗蛋白17-17.5%,可消化赖氨酸0.95-1%;哺乳母猪饲料中采用净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调控技术,使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6-2.79范围内,同时采用脂肪酸调控技术,主要是对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调控,体现在哺乳母猪饲料配方中至少添加2%的豆油,同时使配方中整体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至少大于1.8%。

本发明的营养饲料配方设计和饲喂管理模式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1)在妊娠前期饲料的配方设计上,是基于精准的净能和可消化赖氨酸体系,应用适宜的净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调控技术配制,来使得更多的营养用于母猪背膘的恢复,而非自身机体的生长。同时,采用低营养浓度高可发酵纤维日粮配置技术,使得母猪在妊娠前期有更多的营养物质通过肠道后端的微生物发酵而吸收获得,这样可明显减缓母猪采食日粮后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起到控制血液中胰岛素和血糖浓度的短期大幅波动,而母猪体内胰岛素和血糖浓度约平稳越利于胚胎的存活。同时,在妊娠0-5天内使用较低饲喂量,可有效激发和促进母猪子宫特殊蛋白的产生,从而起到保胎的作用。因此,这种营养物质缓释吸收以及生理激素的同步调控技术可使母猪在高采食量的基础上同样维持较高的胚胎存活率,从而使母猪分娩时的产仔数提高,突破了传统饲喂模式中妊娠早期饲喂量过多降低胚胎成活率的问题。

(2)在妊娠后期饲料的配方设计上,同样基于精准的营养体系及净能与可消化赖氨酸比值调控技术配制,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更符合母猪自身繁殖器官的发育和胚胎后期快速生长的双重需求。此外,饲料中矿物质精准调控技术应用于此阶段,在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钙的需要量逐步增加的情况下,设计饲料中钙的水平正好满足妊娠期110天母猪对钙的需要量,而略低于妊娠111-115天期间每天的需要量,这样可在产前提前3-5天让母猪体内开始动用骨骼中的钙来满足妊娠最后阶段胚胎快速生长的需要量,在分娩后母猪动用骨骼钙的效率直接处于较高水平,从而避免了在分娩后才开始逐步动用骨骼中的钙所导致的产后瘫痪及产后奶水不足的情况发生。

(3)在哺乳母猪饲料的配方设计上,采用脂肪酸调控技术,通过对哺乳母猪饲料中脂肪来源的调控,使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提高,并以亚油酸含量作为配方营养指标,设定最低限值,以确保饲料中相应的脂肪酸成分能更高效地被母猪利用转化为母乳的成份,同时也能促进母猪的产奶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及配套的母猪饲料,可提高母猪的产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哺乳期母猪平均采食量以及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妊娠期母猪便秘发生的比例。

本发明是针对妊娠及哺乳母猪阶段的营养调控及饲喂管理。母猪的繁殖周期主要包含妊娠,哺乳和空怀三个阶段,同时在繁殖周期内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和营养需求的特点各不相同,本发明结合母猪各个阶段自身的繁殖特点来提供符合母猪繁殖需求的母猪饲喂模式及其配套的饲料营养方案,该方案可有效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健康度,能使母猪有更好的健康度及繁殖性能表现,因此,可为当前规模猪场的生产效率及效益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中涉及的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如下;与该母猪饲喂模式配套的母猪饲料,包括妊娠前期饲料、妊娠后期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

(1)所述妊娠前期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40%,豆粕5%,麸皮13%,全脂米糠5%,豆皮15%,玉米胚芽粕5%,次粉13%,磷酸氢钙0.6%,石粉1.4%,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的净能水平为2100-2150kcal/kg,粗蛋白含量13-13.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5-0.55%;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3.82-4.3范围内。

经产母猪在配种后饲养在妊娠舍定位栏中,妊娠0-5天内使用该妊娠前期饲料每天每头母猪饲喂2.2kg,并在之后的妊娠6-50日龄期间用妊娠前期饲料每天饲喂每头母猪2.7kg。

在妊娠期50天时,用背膘仪对所有母猪进行背膘检测;在妊娠51-85天内,根据膘情,对于背膘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同样使用该妊娠前期饲料每天饲喂2.5kg;对于背膘不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根据背膘每少于(背膘厚度<16mm)或超出(背膘厚度>18mm)1mm,饲喂量相应增加或降低0.25kg饲料的调节标准进行饲喂量调节,但调节后采食量需在2-3.5kg饲喂量的范围内。

(2)所述妊娠后期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50.5%,豆粕8%,膨化大豆:8%,麸皮5%,全脂米糠6%,豆皮5%,玉米胚芽粕3%,次粉10%,豆油0.4%,磷酸氢钙1.1%,石粉1%,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的净能水平为2300-2350kcal/kg,粗蛋白含量15-15.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8-0.85%;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71-2.94范围内。

母猪在妊娠86-110天内使用该妊娠后期饲料每天每头母猪饲喂3.5kg。

(3)所述哺乳母猪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49%,豆粕9%,膨化大豆:10.5%,麸皮4%,全脂米糠5%,豆皮4%,玉米胚芽粕3%,次粉8%,豆油2%,磷酸氢钙1%,石粉1.2%,鱼粉:1.3%,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净能水平为2600-2650kcal/kg,粗蛋白含量17-17.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95-0.1%;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6-2.79范围内。

在妊娠111天时,将母猪从妊娠舍定位栏转移至产房内饲养,同时用哺乳母猪饲料开始饲喂母猪,同时每天的饲喂量逐日降低0.5kg,直至饲喂量降低至2kg时维持该饲喂量直到母猪分娩。分娩当天及分娩后第一天同样提供2kg饲料由母猪进行自主采食,之后每天饲喂量在2kg基础上逐日增加1kg,直至饲喂量增加到6kg后开始让母猪进行自由采食。

(4)哺乳母猪在产后第25天对小猪进行断奶,母猪转移至妊娠舍待配区域,并以自由采食方式饲喂妊娠后期饲料直至待配种5-7天后母猪出现再次发情并进行下一胎次的配种。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如下;与该母猪饲喂模式配套的母猪饲料,包括妊娠前期饲料、妊娠后期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

(1)所述妊娠前期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44.7%,豆粕6.5%,麸皮8%,全脂米糠10%,豆皮10%,玉米胚芽粕9%,次粉8%,磷酸氢钙0.5%,石粉1.3%,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的净能水平为2100-2150kcal/kg,粗蛋白含量13-13.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5-0.55%;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3.82-4.3范围内。

经产母猪在配种后饲养在妊娠舍定位栏中,妊娠0-5天内使用该妊娠前期饲料每天每头母猪饲喂2.0kg,并在之后的妊娠6-50日龄期间用妊娠前期饲料每天饲喂每头母猪2.5kg。

在妊娠期50天时,用背膘仪对所有母猪进行背膘检测;在妊娠51-85天内,根据膘情,对于背膘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同样使用该妊娠前期饲料每天饲喂2.3kg;对于背膘不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根据背膘每少于(背膘厚度<16mm)或超出(背膘厚度>18mm)1mm,饲喂量相应增加或降低0.2kg饲料的调节标准进行饲喂量调节,但调节后采食量需在2-3.5kg饲喂量的范围内。

(2)所述妊娠后期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42%,豆粕6%,膨化大豆:11%,麸皮3.5%,全脂米糠8%,豆皮8%,玉米胚芽粕5%,次粉12%,豆油0.5%,磷酸氢钙0.8%,石粉1.2%,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的净能水平为2300-2350kcal/kg,粗蛋白含量15-15.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8-0.85%;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71-2.94范围内。

母猪在妊娠86-110天内使用该妊娠后期饲料每天每头母猪饲喂3.2kg。

(3)所述哺乳母猪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45%,豆粕10%,膨化大豆:8%,麸皮3%,全脂米糠7%,豆皮2%,玉米胚芽粕5%,次粉12%,豆油2.1%,磷酸氢钙1.1%,石粉1.3%,鱼粉:1.5%,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净能水平为2600-2650kcal/kg,粗蛋白含量17-17.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95-0.1%;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6-2.79范围内。

在妊娠111天时,将母猪从妊娠舍定位栏转移至产房内饲养,同时用哺乳母猪饲料开始饲喂母猪,同时每天的饲喂量逐日降低0.5kg,直至饲喂量降低至2.2kg时维持该饲喂量直到母猪分娩。分娩当天及分娩后第一天同样提供2.2kg饲料由母猪进行自主采食,之后每天饲喂量在2.2kg基础上逐日增加1kg,直至饲喂量增加到6.2kg后开始让母猪进行自由采食。

(4)哺乳母猪在产后第28天对小猪进行断奶,母猪转移至妊娠舍待配区域,并以自由采食方式饲喂妊娠后期饲料直至待配种5-7天后母猪出现再次发情并进行下一胎次的配种。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母猪饲喂模式如下;与该母猪饲喂模式配套的母猪饲料,包括妊娠前期饲料、妊娠后期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

(1)所述妊娠前期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50%,豆粕10.5%,麸皮9%,全脂米糠6%,豆皮12%,玉米胚芽粕3%,次粉5%,磷酸氢钙1.3%,石粉1.2%,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的净能水平为2100-2150kcal/kg,粗蛋白含量13-13.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5-0.55%;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3.82-4.3范围内。

使用头胎母猪,在配种后0-50天内即妊娠期0-50天内,饲喂配套的妊娠前期饲料,饲2.3kg。

在妊娠期50天时,用背膘仪对所有母猪进行背膘检测;在妊娠51-85天内,根据膘情,对于背膘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同样使用该妊娠前期饲料每天饲喂2.5kg;对于背膘不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根据背膘每少于(背膘厚度<16mm)或超出(背膘厚度>18mm)1mm,饲喂量相应增加或降低0.3kg饲料的调节标准进行饲喂量调节,但调节后采食量需在2-3.5kg饲喂量的范围内。

(2)所述妊娠后期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52%,豆粕11%,膨化大豆:5%,麸皮6%,全脂米糠5%,豆皮3.8%,玉米胚芽粕8%,次粉5%,磷酸氢钙1.3%,石粉0.9%,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的净能水平为2300-2350kcal/kg,粗蛋白含量15-15.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8-0.85%;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71-2.94范围内。

母猪在妊娠86-110天内使用该妊娠后期饲料每天每头母猪饲喂3.0kg。

(3)所述哺乳母猪饲料按以下比例进行配制:玉米40%,豆粕11.8%,膨化大豆:10%,麸皮2%,全脂米糠10%,豆皮5%,玉米胚芽粕4%,次粉9%,豆油2.5%,磷酸氢钙1.2%,石粉1.5%,鱼粉:1%,预混料2%。该全价料配方净能水平为2600-2650kcal/kg,粗蛋白含量17-17.5%,可消化赖氨酸含量0.95-0.1%;净能/可消化赖氨酸*1000的比值在2.6-2.79范围内。

在妊娠111天时,将母猪从妊娠舍定位栏转移至产房内饲养,同时用哺乳母猪饲料开始饲喂母猪,同时每天的饲喂量逐日降低0.5kg,直至饲喂量降低至2kg时维持该饲喂量直到母猪分娩。分娩当天及分娩后第一天同样提供2kg饲料由母猪进行自主采食,之后每天饲喂量在2kg基础上逐日增加1kg,直至饲喂量增加到6kg后开始让母猪进行自由采食。

(4)哺乳母猪在产后第25天对小猪进行断奶,母猪转移至妊娠舍待配区域,并以自由采食方式饲喂妊娠后期饲料直至待配种5-7天后母猪出现再次发情并进行下一胎次的配种。

应用试验例

本发明的饲养应用试验及效果:

(1)试验动物:试验选用360头平均胎次,配种日期及膘情相近的长白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0头。

(2)试验饲料及饲喂方法:对照组饲料使用现有常规的商品母猪料(包含妊娠前期饲料,妊娠后期料及哺乳母猪饲料),饲喂程序也使用商品料饲喂模式。试验组饲料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妊娠前期饲料、妊娠后期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同时饲喂程序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母猪饲喂模式。

(3)试验指标: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断奶重,母猪哺乳期平均采食量,断奶后7天内再次发情比例及妊娠期间便秘比例。

(4)试验结果见下表:

(5)试验结论

根据本试验结果可知,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母猪饲料营养方案及饲喂模式进行饲喂,可提高母猪的产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哺乳期母猪平均采食量以及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妊娠期母猪便秘发生的比例。由于母猪产仔数明显提高,仔猪出生个体重量的小幅下降与试验预期基本一致,最终断奶窝重这一体重和头数的综合指标体现出试验组有更好的仔猪增重表现。另外,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及妊娠期便秘比例也均得到改善,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案能使母猪有更好的健康度及繁殖性能表现,因此,可为当前规模猪场的生产效率及效益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