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2384发布日期:2020-01-24 13:05阅读:20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配安全环保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涉及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甲哌鎓,又名缩节胺,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能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抑制茎叶疯长、控制侧枝、塑造理想株型,提高根系数量和活力,使果实增重,品质提高。广泛应用于棉花、小麦、水稻、花生、玉米、马铃薯、葡萄、蔬菜、豆类、花卉等农作物。抑芽丹,又称马拉酰肼或青鲜素,是一种具有内吸性的丁烯二酰肼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来防止贮藏期的马铃薯、圆葱等发芽;可有效防止甜菜、甘薯发芽或空心;能控制烟草腋芽生长;可抑制胡萝卜、甘蓝、结球白菜抽薹;还有杀雄作用,可以杀死棉花、玉米雄蕊。甲哌鎓和抑芽丹这两种药剂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是单独使用,连续使用多次后会出现药效不理想、抑制腋芽生长效果差、作物抗药性不断提高、用药量越来越高及对个别作物存在潜在的药害危险等问题。专利cn102037830b公开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以抑芽丹与甲哌嗡的组合物来调节植物生长,但由于甲哌嗡和抑芽丹的配比影响使用效果,组合使用时,它们的重量比与助剂的种类、加入量会直接影响甲哌嗡和抑芽丹组合使用的效果。因此,甲哌鎓和抑芽丹这两种成分之间的混用和复配制剂的开发意义重大,不仅能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药效,又能减少用药量、降低用药成本、缩短药剂的残效期、降低药害的发生、使用更加安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提高药效又减少药量、应用范围广的甲哌鎓和抑芽丹复配制剂。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所述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的重量比为0.1~5:1~100:1~50。优选的,所述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的重量比为1:1~100:1~50。优选的,所述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1:6~30:5~20。优选的,所述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1:12:10。优选的,所述助剂组合物由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和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组成。优选的,所述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与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重量比为1:1~6:1~5。优选的,所述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与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重量比为1: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重量配比均是按照折百计算的,即所有的成分都折算为含量100%。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抑制腋芽生长、调节植物生长农药制剂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以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所述有效成分的含量为2.2~13%。优选的,所述农药制剂为乳油、水剂、悬浮剂、微乳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更为优选的,所述农药制剂为水剂。当农药制剂为水剂时,其使用方法为:将药物制剂用水稀释后喷洒于植物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选取已在市场上应用广泛的两种农药有效成分甲哌鎓和抑芽丹,通过添加公司自主研发的助剂组合物,生产出安全环保的产品,不仅大大降低了用药量,提高了产品的药效,同时在种植面积大的作物小麦、烟草、棉花等上面开展了田间药效实验,通过大面积的药效实验验证了该产品在使用低剂量的前提下的良好药效及其安全性。(2)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通过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混用,抑芽丹、甲哌鎓均属内吸性药剂,两种有效成分相互之间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助剂组合物不仅提高了药剂的渗透性和稳定性,更有利于植物叶片吸收,还提高了药剂的速效性及安全性;助剂组合不仅具有一定的渗透力,还可提高药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增效更为显著。对降低用药量、农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3)本发明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可用于大田作物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烟草、棉花等,在植物旺长时期用药,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植物根系生长速度,降低株高生长速度,增加根冠比,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植物增产且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如过量使用本发明的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可能会造成植物生长过于缓慢,喷施芸苔素内酯可恢复植物正常生长。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正如
背景技术
所述甲哌鎓和抑芽丹这两种成分之间的混用和复配制剂的开发意义重大,不仅能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药效,又能减少用药量、降低用药成本、缩短药剂的残效期、降低药害的发生、使用更加安全。基于此本发明提供含有甲哌鎓和抑芽丹的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甲哌鎓、抑芽丹和助剂组合物。所述助剂组合物由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组成。为了确定甲哌鎓和抑芽丹的最佳配比、助剂组合物中各成分的最佳配比、农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最佳配比,本发明人通过试验来确定每组中的最佳配比:(一)确定甲哌鎓、抑芽丹的最佳配比分别通过甲哌鎓、抑芽丹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甲哌鎓、抑芽丹在调控小麦种子萌发及壮苗培养中的增效作用。采用甲哌鎓、抑芽丹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抑制茎叶生长,增加根冠比。因甲哌鎓与抑芽丹都是内吸性农药,将其在植物生长旺期喷施在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传输到植物全身而起的作用一样。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哌鎓与抑芽丹分别观察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规律,验证两者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不同质量比的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考察其最佳质量比。所得结果见表1~6。其中,根长与株高通过测量得到;鲜质量、干质量通过称重得到;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最高峰时,发芽势=发芽的种子数/供测样品种子数×100%;发芽率=测试种子发芽数/测试种子总数×100%;根冠比=小麦地下部分的鲜重/小麦地上部分的鲜重。表1甲哌鎓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与ck(清水)相比,甲哌鎓在20~640mg/l的浓度范围内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随着甲哌鎓质量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60mg/l时,发芽势达到最大值(77.29%),随着甲哌鎓浓度继续增加,发芽势开始降低,并且低于ck(清水);发芽率随着甲哌鎓质量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60mg/l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86.98%),随着甲哌鎓浓度继续增加,发芽率开始降低,并且低于ck(清水)。表2抑芽丹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处理发芽势/%发芽率/%ck(清水)71.3379.67抑芽丹(50mg/l)72.4580.56抑芽丹(100mg/l)73.6981.95抑芽丹(200mg/l)75.5483.43抑芽丹(400mg/l)77.3484.28抑芽丹(800mg/l)78.8386.05抑芽丹(1600mg/l)70.1278.84抑芽丹(3200mg/l)68.6776.47从表2可以看出,与ck(清水)相比,抑芽丹在50~3200mg/l的浓度范围内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的影响随着抑芽丹质量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00mg/l时,发芽势达到最大值(78.83%),随着抑芽丹浓度继续增加,发芽势开始降低,并且低于ck(清水);发芽率随着抑芽丹质量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00mg/l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86.05%),随着抑芽丹浓度继续增加,发芽率开始降低,并且低于ck(清水)。表3甲哌鎓、抑芽丹及复配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与ck(清水)、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相比,甲哌鎓(100mg/l)与抑芽丹(100mg/l)不同配比浸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随着组合物配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1:12时,发芽势达到最大值(84.33%);发芽率随着组合物配比的增大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1:12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1.21%)。所以甲哌鎓与抑芽丹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12。表4甲哌鎓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处理根长/cm株高/cm鲜质量/g干质量/g根冠比ck(清水)2.674.080.12080.03421.71甲哌鎓(20mg/l)2.983.850.12250.03501.89甲哌鎓(40mg/l)3.343.680.12480.03532.05甲哌鎓(80mg/l)3.693.270.12710.03592.34甲哌鎓(160mg/l)3.953.010.13120.03642.67甲哌鎓(320mg/l)3.723.090.12640.03592.45甲哌鎓(640mg/l)3.483.130.12550.03552.39从表4可以看出,甲哌鎓在20~640mg/l的浓度范围内,浸种处理可显著增加幼苗根长和根冠比,降低株高,随着甲哌鎓质量浓度的升高,小麦的根长逐渐伸长,而株高却逐渐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60mg/l时,根长达到最大(3.95cm),比ck(清水)增加47.94%,株高降到最低(3.01cm),比ck(清水)降低26.23%,使根冠比最大;320mg/l、640mg/l处理的根长、株高与160mg/l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根冠比较160mg/l处理降低。表5抑芽丹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抑芽丹在50~3200mg/l的浓度范围内,浸种处理可显著增加幼苗根长和根冠比,降低株高,随着抑芽丹质量浓度的升高,小麦的根长逐渐伸长,而株高却逐渐降低;在质量浓度为800mg/l时,根长达到最大(4.05cm),比ck(清水)增加51.69%,株高降到最低(3.08cm),比ck(清水)降低24.51%,使根冠比最大;1600mg/l、3200mg/l处理的根长、株高与800mg/l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根冠比较800mg/l处理降低。表6甲哌鎓、抑芽丹及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通过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比例的增加,小麦的根长逐渐伸长,到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1:12时根长达到最长(4.35cm),比ck(清水)增加62.92%,比ck(甲哌鎓100mg/l)增加15.69%,比ck(抑芽丹100mg/l)增加42.62%;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比例的增加,小麦的株高逐渐降低,到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1:12时株高达到最低(2.72cm),比ck(清水)降低33.33%,比ck(甲哌鎓100mg/l)降低18.56%,比ck(抑芽丹100mg/l)降低28.23%,使根冠比最大;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1:15和1:18处理的根长、株高与1: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根冠比较1:12处理降低。表明1:12的抑芽丹浸种处理有利于萌发。也就是说甲哌鎓(100mg/l):抑芽丹(100mg/l)复配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12。(二)确定助剂组合物的组成及最佳配比为提高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组合物的药效发挥,根据甲哌鎓与抑芽丹两种有效成分的特性,选取1,2-丁二醇、乙醇、脂肪醇、乙二醇等稳定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糖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蔗糖甘油酯等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等增效剂三类助剂,每种助剂的添加量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加助剂总质量的10%,并从三类助剂中选取效果最佳的成分,并对最终选取成分的组合物的最佳质量配比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表7~14得到了助剂组合物的最佳质量配比。其中,根长与株高通过测量得到;鲜质量、干质量通过称重得到;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最高峰时,发芽势=发芽的种子数/供测样品种子数×100%;发芽率=测试种子发芽数/测试种子总数×100%;根冠比=小麦地下部分的鲜重/小麦地上部分的鲜重。表7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添加稳定剂后复配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处理发芽势/%发芽率/%ck(清水)71.3379.67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84.3391.21(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1,2-丁二醇(10%)86.6191.52(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乙醇(10%)88.4592.33(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脂肪醇(10%)85.0291.36(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乙二醇(10%)84.4691.25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由表7可以看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分别添加1,2-丁二醇、乙醇、脂肪醇、乙二醇四种稳定剂后均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添加乙醇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发芽势比ck(清水)提高24.00%,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4.89%;发芽率比ck(清水)提高15.89%,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1.23%;故选取乙醇作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的稳定剂。表8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添加稳定剂后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由表8可以看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分别添加1,2-丁二醇、乙醇、脂肪醇、乙二醇四种稳定剂后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其中添加乙醇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的根冠比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添加乙醇可使小麦根长比ck(清水)提高65.17%,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1.38%;小麦株高比ck(清水)降低35.78%,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降低3.68%;小麦根冠比比ck(清水)提高73.68%,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2.41%;故选取乙醇作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的稳定剂。表9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添加分散剂后复配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由表9可以看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分别添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糖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蔗糖甘油酯等分散剂后均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添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发芽势比ck(清水)提高24.66%,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4.59%;发芽率比ck(清水)提高17.30%,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2.46%;故选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作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的分散剂。表10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添加分散剂后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由表10可以看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分别添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糖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蔗糖甘油酯等分散剂后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其中添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的根冠比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添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可使小麦根长比ck(清水)提高67.04%,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2.53%;小麦株高比ck(清水)降低36.27%,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降低4.41%;小麦根冠比比ck(清水)提高77.19%,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4.48%;故选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作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的分散剂。表11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添加增效剂后复配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由表11可以看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分别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等增效剂后均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添加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发芽势比ck(清水)提高26.11%,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6.68%;发芽率比ck(清水)提高17.90%,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2.98%;故选取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作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的增效剂。表12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添加增效剂后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由表12可以看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分别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等增效剂后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其中添加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的根冠比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中添加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可使小麦根长比ck(清水)提高68.54%,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3.45%;小麦株高比ck(清水)降低37.25%,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降低5.88%;小麦根冠比比ck(清水)提高80.12%,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提高6.21%;故选取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作为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的增效剂。表13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与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从表13可以看出,与ck(清水)、(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相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不同配比的助剂组合物浸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配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助剂组合物(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2)时,发芽势达到最大值(95.37%),比ck(清水)高33.70%,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高13.09%;发芽率随助剂组合物配比的增大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助剂组合物(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2)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7.63%),比ck(清水)高22.54%,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高7.04%。表14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与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注:表中(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均按照质量配比1:12进行配制从表14可以看出,通过添加助剂组合物对(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通过添加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助剂组合物质量配比的增加,小麦的根长逐渐伸长,到助剂组合物(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2)时根长达到最长(4.59cm),比ck(清水)增加71.91%,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增加5.52%;(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通过添加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助剂组合物质量配比的增加,小麦的株高逐渐降低,到助剂组合物(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2)时株高达到最低(2.48cm),比ck(清水)降低39.22%,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降低8.82%,使根冠比最大;助剂组合物中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3、1:3:4、1:3:5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根冠比较1:3:2处理降低。表明助剂组合物(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2)浸种处理有利于萌发。也就是说助剂组合物中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3:2。(三)确定甲哌鎓、抑芽丹及助剂组合物的最佳用量,并最终确定农药组合物的配方。实验小组在确定好助剂组合物中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最佳质量配比后,又对甲哌鎓、抑芽丹及助剂组合物的最佳用量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表15~16得到甲哌鎓、抑芽丹及助剂组合物之间的最佳质量配比。其中,根长与株高通过测量得到;鲜质量、干质量通过称重得到;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最高峰时,发芽势=发芽的种子数/供测样品种子数×100%;发芽率=测试种子发芽数/测试种子总数×100%;根冠比=小麦地下部分的鲜重/小麦地上部分的鲜重。表15甲哌鎓、抑芽丹及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处理发芽势/%发芽率/%ck(清水)71.3379.67甲哌鎓+抑芽丹(未添加助剂)84.3391.21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1:12:5)91.5695.48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1:12:10)96.5298.89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1:12:15)96.0198.12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1:12:20)95.8797.84从表15可以看出,与ck(清水)、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相比,添加不同量的助剂组合物浸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随着助剂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1:12:10)时,发芽势达到最大值(96.52%),比ck(清水)高35.31%,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高14.46%;发芽率随助剂量的增大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1:12:10)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8.89%),比ck(清水)高24.12%,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高8.42%。表16甲哌鎓、抑芽丹及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16可以看出,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的助剂组合物,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根冠比。随着助剂组合物质量的增加,小麦的根长逐渐伸长,到(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助剂组合物(1:12:10)时根长达到最长(4.66cm),比ck(清水)增加74.53%,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增加7.13%;(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通过添加助剂组合物复配浸种对小麦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助剂组合物质量的增加,小麦的株高逐渐降低,到(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助剂组合物(1:12:10)时株高达到最低(2.43cm),比ck(清水)降低40.44%,比(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未添加助剂)降低10.66%,使根冠比最大;与(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助剂组合物(1:12:15)和(甲哌鎓+抑芽丹)组合物+助剂组合物(1:12:2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根冠比较1:12:10处理降低。表明甲哌鎓+抑芽丹+助剂组合物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12:10。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果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实验具体条件,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试剂公司所推荐的条件;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耗材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制备有效成分含量为13%的水剂1.具体配比为:2.制备方法:称取甲哌鎓、抑芽丹、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备成有效成分含量为13%的水剂。实施例2:制备有效成分含量为2.2%的水剂。1.具体配比为:2.制备方法:称取甲哌鎓、抑芽丹、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备成有效成分含量为2.2%的水剂。实施例3:制备有效成分含量为6%的水剂。1.具体配比为:制备方法:称取甲哌鎓、抑芽丹、乙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备成有效成分含量为6%的水剂。试验例1: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大田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地点:肥城市汶阳镇宋孝门村试验时间:2016年5月在冬小麦种植225天后,通过施用实施例1~3制备的农药组合物7天后考察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设置喷洒清水为对照例ck1,以25%甲哌鎓水剂为对照例ck2,以23%抑芽丹水剂为对照例ck3,以甲哌鎓+抑芽丹按质量配比1:12复配但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的13%甲哌鎓﹒抑芽丹水剂为对照例ck4。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17,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8。其中,株高通过测量得到;生长速率=7天内小麦生长的高度/7天;生长速率抑制率=对照例的生长速率-实际生长速率/对照例的生长速率×100%;小麦亩产量通过称重得到。表17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大田小麦生长的影响从表17可以看出,与对照例ck1(清水)、ck2(25%甲哌鎓sl)、ck3(23%抑芽丹sl)相比,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在控制大田小麦的生长实验中,在确保药效提高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用药量。甲哌鎓与抑芽丹按照1:12复配添加助剂组合物与不添加助剂组合物(ck4)相比,小麦的生长速度抑制率明显要高,说明本发明的助剂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药效。使用本发明的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小麦生长安全。表18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大田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表18可以看出,与对照例ck1(清水)、ck2(25%甲哌鎓sl)、ck3(23%抑芽丹sl)相比,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3对大田小麦的产量均有提高,其中以实施例1为最高,说明实施例1的配方为最佳配比。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1(清水)增产17.53%,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1(清水)增产25.31%,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1(清水)增产27.88%;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低剂量增产9.16%,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中剂量增产11.13%,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高剂量增产11.80%;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低剂量增产7.40%,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中剂量增产9.01%,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高剂量增产9.20%;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低剂量增产4.09%,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中剂量增产5.50%,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高剂量增产5.51%;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增产效果也在提高,但在高用药量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综合生产成本考虑建议使用中等剂量即可。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添加助剂组合物与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相比,小麦的生长速度抑制率明显要高,说明本发明的助剂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药效。使用本发明的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小麦生长安全。试验例2: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烟草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地点: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双山村东试验时间:2018年6月在春烟种植120天后,通过施用实施例1~3制备的农药组合物10天后考察其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同时,设置喷洒清水为对照例ck1,以25%甲哌鎓水剂为对照例ck2,以23%抑芽丹水剂为对照例ck3,以甲哌鎓+抑芽丹按质量配比1:12复配但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的13%甲哌鎓﹒抑芽丹水剂为对照例ck4。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19,对烟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0。其中,株高通过测量得到;生长速率=10天内烟草生长的高度/10天;生长速率抑制率=对照例的生长速率-实际生长速率/对照例的生长速率×100%;烟草产量通过称重得到。表19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烟草生长的影响从表19可以看出,与对照例ck1(清水)、ck2(25%甲哌鎓sl)、ck3(23%抑芽丹sl)相比,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在控制烟草的生长实验中,在确保药效提高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用药量。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添加助剂组合物与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相比,烟草的生长速度抑制率明显要高,说明本发明的助剂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药效。使用本发明的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烟草生长安全。表20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表20可以看出,与对照例ck1(清水)、ck2(25%甲哌鎓sl)、ck3(23%抑芽丹sl)相比,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3对烟草烟叶的产量均有提高,其中以实施例1为最高,说明实施例1的配方为最佳配比。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1(清水)增产14.89%,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1(清水)增产21.64%,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1(清水)增产23.45%;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低剂量增产10.99%,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中剂量增产14.25%,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高剂量增产14.63%;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低剂量增产10.07%,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中剂量增产12.50%,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高剂量增产12.41%;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低剂量增产8.65%,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中剂量增产9.98%,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高剂量增产8.18%;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增产效果也在提高,但在高用药量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综合生产成本考虑建议使用中等剂量即可。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添加助剂组合物与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相比,烟草的生长速度抑制率明显要高,说明本发明的助剂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药效,有利于烟叶增产。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烟叶的上等烟叶占比和上中等烟叶占比也有增加,其中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1(清水)上等烟叶占比提高53.73%,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1(清水)上中等烟叶占比提高30.81%;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中剂量上等烟叶占比提高30.58%,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中剂量上中等烟叶占比提高19.25%;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中剂量上等烟叶占比提高29.07%,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中剂量上中等烟叶占比提高16.01%;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中剂量上等烟叶占比提高12.69%,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中剂量上中等烟叶占比提高11.31%;使用本发明的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烟草生长安全,并且对上等烟叶占比、上中等烟叶占比均有提高,有利于提升烟叶品质。试验例3: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地点:临清市金郝庄镇孟店村试验时间:2018年7月在棉花种植110天后,通过施用实施例1~3制备的农药组合物15天后考察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同时,设置喷洒清水为对照例ck1,以25%甲哌鎓水剂为对照例ck2,以23%抑芽丹水剂为对照例ck3,以甲哌鎓+抑芽丹按质量配比1:12复配但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的13%甲哌鎓﹒抑芽丹水剂为对照例ck4。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21,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2。其中,株高通过测量得到;生长速率=15天内棉花生长的高度/15天;生长速率抑制率=对照例的生长速率-实际生长速率/对照例的生长速率×100%;棉花产量通过称重得到。表21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从表21可以看出,与对照例ck1(清水)、ck2(25%甲哌鎓sl)、ck3(23%抑芽丹sl)相比,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在大田棉花的生长实验中,在确保药效提高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用药量。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添加助剂组合物与不添加助剂组合物相比,棉花的生长速度抑制率明显要高,说明本发明的助剂组合物可以显著提高药效。使用本发明的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棉花生长安全。表22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从表22可以看出,与对照例ck1(清水)、ck2(25%甲哌鎓sl)、ck3(23%抑芽丹sl)相比,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3对霜前皮棉产量均有提高,其中以实施例1为最高,说明实施例1的配方为最佳配比。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1(清水)增产25.68%,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1(清水)增产40.62%,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1(清水)增产46.89%;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低剂量增产11.68%,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中剂量增产17.72%,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2(25%甲哌鎓sl)高剂量增产18.72%;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低剂量增产13.44%,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中剂量增产22.16%,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3(23%抑芽丹sl)高剂量增产23.94%;使用实施例1低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低剂量增产4.62%,使用实施例1中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中剂量增产6.55%,使用实施例1高剂量比ck4(甲哌鎓+抑芽丹按1:12复配,不添加助剂组合物)高剂量增产6.98%;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增产效果也在提高,但在高用药量时,增产效果已不明显,综合生产成本考虑建议使用中等剂量即可。实施例与ck相比,对棉花旺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药效显著,能有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和果枝节间长度,使棉花株型紧凑,改善棉花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利用率。使用本发明的甲哌鎓和抑芽丹组合物对棉花生长非常安全。本发明的甲哌鎓与抑芽丹复配组合物在小麦、烟草、棉花的田间药效实验表明,与对照例ck1~4相比,对作物生长均有比较好的抑制作用,将甲哌鎓与抑芽丹这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能显著提高药效,降低了用药量,节省了生产成本。通过添加本发明的助剂组合物更是提高了药效的发挥,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植物根系生长速度,降低株高生长速度,增加根冠比,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植物增产且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通过三组试验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农药组合物在小麦、烟草、棉花的田间试验中药效最佳,说明实施例1制得的农药组合物的配比为最佳配比。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