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4443发布日期:2020-01-18 03:1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为一种甲鱼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属于甲鱼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

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蝌蚪、螺、蚌、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饲料缺乏时,也需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时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长。

为进一步提升甲鱼品质,许多新的生态养殖方法应运而生,多为构建仿野生的环境,营造生物共生、生物食物链方面作突破,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鳖、虾、鱼混养,甲鱼不投喂人工饵料,以虾类为主食。甲鱼属变温动物,在一个露天大池塘里,吃食情况主要受气温及虾类的生长情况影响,常规方法是一年放养一次虾苗,将虾苗直接放入大池塘,随气温逐渐升高,虾苗逐步长大,为甲鱼提供食物。缺点:前期气温较低,没有保温装置,虾苗生长缓慢,大部分在前期被甲鱼吃掉,致使后期甲鱼无充足的食物,同时甲鱼吃剩的商品虾产量也有限,使池塘综合效益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甲鱼在一个大池塘里,一年喂一次,没有保温装置,虾苗直接放入大池塘,前期虾苗生长缓慢且易被甲鱼吃掉,后期甲鱼会被饿死,池塘综合效益不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可以达到虾苗和甲鱼分段式养殖,提高虾鳖存活率,提升池塘综合效益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包括鳖池设施,鳖池设施包括大池塘,所述大池塘为多边形,大池塘四周建有大池塘围堤;

大池塘围堤内侧建有环沟,环沟面积为大池塘面积的7-10%;还包括小池塘保温区,小池塘保温区设置有透光保温棚和若干供氧泵;小池塘保温区的大小和大池塘大小比例为1:(5-15),大池塘大小为50到500亩;大池塘和小池塘保温区的池深均为1.5-2m,池底淤泥厚度均为10-28cm;小池塘保温区为方形、设置在大池塘的角部,小池塘保温区的两侧边与大池塘围堤重合,小池塘保温区的另外两侧边与大池塘交界、建有小池塘围堤;

大池塘围堤和小池塘围堤两侧均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斜度为25°-35°;小池塘围堤上设置大池塘与小池塘保温区的水路通道,所述水路通道内安有笼门装置;

所述透光保温棚包括若干支柱、横梁、4根斜梁、固定网格和透光保温膜;若干支柱高度相等、设置在小池塘保温区的中线位置,从前至后成直线排列,所述横梁水平设置在支柱顶部、固定连接,支柱的高度高于大池塘围堤和小池塘围堤的高度;4根斜梁分设在横梁前、后端的两侧,斜梁的一端与横梁固定连接,斜梁的另一端与大池塘围堤或小池塘围堤的内侧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网格由高强度钢丝绳拉成,固定网格的中间固定支撑在横梁上、前后两端紧拉在前、后端的4根斜梁上,固定网格的网格为正方形,网格正方形的边长为30-60cm;透光保温膜铺设在整个固定网格上、覆盖在整个小池塘保温区的顶部,在每年的初春使用,起到保暖作用;若干供氧泵均匀安装在小池塘保温区内;

所述笼门装置包括闸门、笼门,所述闸门为方形,宽度与水路通道宽度一致;所述笼门安有不锈钢丝网,网眼的大小为4-6cm;笼门为方形或圆形,笼门宽度≤闸门宽度;闸门上拉时,大池塘与小池塘保温区相通连,闸门下关时,大池塘与小池塘保温区被隔断;笼门宽度为60-150cm;所述笼门装置侧面的斜度为0-15°。

大池塘围堤内侧的环沟面积为大池塘面积的8%,小池塘保温区的大小和大池塘大小比例为1:10,大池塘大小为300亩,小池塘保温区为30亩,大池塘围堤和小池塘围堤两侧的斜坡斜度为30°;大池塘和小池塘保温区的池深均为1.8m,池底淤泥厚度均为22cm。

固定网格的网格正方形边长为45cm;笼门宽度为80cm,所述笼门装置侧面的斜度为12°。

小池塘保温区包括6个供氧泵,6个供氧泵均匀安装在小池塘保温区内;供氧泵的产品型号为:1.5千瓦水车式涡轮增氧机。

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第一年第1批虾苗放到小池塘保温区:虾苗为南美白对虾虾;小池塘保温区的固定网格上铺上透光保温膜,闸门关闭,大池塘与小池塘保温区处于隔断状态,4月上旬把第一批虾苗放入小池塘保温区、标粗;南美白对虾虾苗标粗,即为南美白对虾虾苗的中间培育过程,是指把0.8-1厘米左右的虾苗放在小型池塘中,培育到体长3厘米大规格虾苗的过程,目的是提高虾苗成活率,缩短养成的时间,并提高成活率,便于养成的科学管理和投饵;

(2)第一年第1批活虾进入大池塘:接上步12-18天后,拆除小池塘保温区的固定网格上铺设的透光保温膜,闸门打开,长大的第一批活虾通过笼门进入大池塘;大池塘里养殖甲鱼和活鱼,活鱼包括白鲢、花鲢、草鱼和河鲫鱼,甲鱼已培养3年,大小为3两至1.5斤/只仔甲鱼,幼甲鱼培养为常规技术,不在赘述;仔甲鱼大小为3两至6两/只仔甲鱼时,放养3000-5000只/亩;甲鱼大小为6两至1斤/只仔甲鱼时,放养1000-3000只/亩;甲鱼大于1斤/只仔甲鱼时,放养500-1000只/亩;所述白鲢放养10-20条,所述花鲢放养8-12条,所述草鱼放养3-7条,所述河鲫鱼放养5-10斤/亩;甲鱼吃活虾,不喂饲料,活鱼吃甲鱼的粪便和虾饵的残骸;

(3)第一年第2批虾苗放到小池塘保温区:接上步1.9至2.1个月后,闸门关闭,大池塘与小池塘保温区处于隔断状态,同时开始打捞出小池塘保温区里和大池塘里的的活虾,小池塘保温区里的活虾捞完后,再放入第二批虾苗、标粗;

(4)第一年第2批活虾进入大池塘:接上步,再关闭闸门、开始打捞小池塘保温区里的活虾的同时,开始打捞大池塘里的活虾,连续打捞12-18天后,闸门打开,标粗长大的第二批活虾进入大池塘;

(5)接上步1.9-2.1个月后,闸门关闭,打捞出小池塘保温区和大池塘里的活虾,甲鱼进入冬眠状态;

(6)按(1)至(5)的步骤,循环喂养甲鱼2年以上;

(7)捕捞:在最后甲鱼冬眠前,先把活虾打捞干净,打捞活虾至9月底,把大池塘水放干净,保留环沟内的水位,使甲鱼游到环沟内,同时将活鱼捕捞干净,一般持续到11月底;再放尽环沟内的水,露出环沟内底部淤泥,翻泥捕捉甲鱼;捕捉的甲鱼部分作为商品鳖销售,部分继续放养,让其自然冬眠。

一种甲鱼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第一年第1批虾苗放到小池塘保温区:4月10日把第一批虾苗放入小池塘保温区、标粗;

(2)第一年第1批活虾进入大池塘:接上步15天后、4月25日,打开笼门,长大的第一批活虾进入大池塘;甲鱼已培养3年,大小为3两至1.5斤/只仔甲鱼;甲鱼大小为3两至6两/只仔甲鱼时,放养4000只/亩;甲鱼大小为6两至1斤/只仔甲鱼时,放养2000只/亩;甲鱼大于1斤/只仔甲鱼时,放养800只/亩;所述白鲢放养15条,所述花鲢放养10条,所述草鱼放养5条,所述河鲫鱼放养8斤/亩;

(3)第一年第2批虾苗放到小池塘保温区:接上步2个月后、6月25日,闸门关闭,同时打捞小池塘保温区和大池塘里的活虾,打捞完小池塘保温区里的活虾,再放入第二批虾苗,标粗;

(4)第一年第2批活虾进入大池塘:15天后、打捞完大池塘里的活虾,7月10日,闸门打开,长大的第二批活虾进入大池塘;

(5)接上步2个月后9月10日,再关闭闸门,打捞出小池塘保温区和大池塘里的活虾,甲鱼进入冬眠状态;

(6)按(1)至(5)的步骤,循环喂养甲鱼2年以上;

(7)捕捞:先把活虾打捞干净,打捞活虾至9月底,把大池塘水放干净,保留环沟内的水位,使甲鱼游到环沟内,同时将活鱼捕捞干净,一般持续到11月底;再放尽环沟内的水,露出环沟内底部淤泥,翻泥捕捉甲鱼;捕捉的甲鱼部分作为商品鳖销售,部分继续放养,让其自然冬眠。

一种甲鱼养殖方法,步骤(6)为按(1)至(5)的步骤,循环喂养甲鱼3年。

一种甲鱼养殖方法,步骤(6)为按(1)至(5)的步骤,循环喂养甲鱼4年。

视情况在水面泼浓度低于0.2%的亚硝酸溶液,并每天进行水质测量,使水的酸碱度保持在ph值8.4-8.6之间;夏天,泼一定增氧粉,使溶解氧>6毫克/升。

病害防治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阶段:

(1)产前阶段:原位修复,放甲鱼前,在干池塘内洒入生石灰,再曝晒,把有害杂鱼(如桂鱼)和各类病菌晒死;

(2)产中阶段:采用生态立体养殖方式,形成立体微循环系统,甲鱼吃活虾,不喂饲料,活鱼吃甲鱼的粪便和虾的残骸;视情况在水面泼低浓度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碘溶液进行消毒;池塘内的水按情况、分批次部分排到水处理沉淀池(图中未显示)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引回池塘内循环使用;

(3)产后阶段:池塘内的水全部排到水处理沉淀池进行净化处理,并按(1)产前阶段,对池塘进行原位修复;水处理沉淀池内的水达标后排放,或部分引回池塘内,并引入新水,恢复正常养殖水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小池塘保温区的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效果非常理想,露天池塘一年可以投喂放养2季虾,从虾苗放入小池塘保温区、标粗,至放入大池塘,由甲鱼自然吞食,形成科学合理的仿生养殖模式,符合甲鱼原始生态特性,且便于管理;

﹙2﹚采用生态立体养殖方式,甲鱼吃活虾,甲鱼吃活虾,不喂各类动物性或植物性加工饲料,甲鱼不容易发生病害;鱼吃甲鱼的粪便和虾的残骸,形成立体微循环系统,为仿野生养殖,所养殖的甲鱼营养价值高;

﹙3﹚不仅给甲鱼提供充足的食物,甲鱼吃剩的对虾,质量更优良,可以对外销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实现一水多用,一地多收,提高了池塘综合效益,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方法;

(4)池塘设施大、养殖规模大,易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小池塘保温区主视放大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放大图;

图5是:笼门主视放大图;

图6是:笼门左视放大图;

图7是:笼门安放在水路通道内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大池塘1、围堤2、环沟3、小池塘保温区4、保温棚5、支柱501、横梁502、斜梁503、钢丝绳504、供氧泵6、斜坡7、水路通道8、笼门装置9、闸门901、笼门9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包括鳖池设施,鳖池设施包括大池塘1,所述大池塘1为方形,大池塘1四周建有大池塘1围堤2;

大池塘1围堤2内侧建有环沟3,环沟3面积为大池塘1面积的8%;还包括小池塘保温区4,小池塘保温区4设置有透光保温棚5和若干供氧泵6;小池塘保温区4的大小和大池塘1大小比例为1:10,大池塘1大小为300亩;大池塘1和小池塘保温区4的池深均为1.8m,池底淤泥厚度均为22cm;小池塘保温区4为方形、设置在大池塘1的角部,小池塘保温区4的两侧边与大池塘1围堤2重合,小池塘保温区4的另外两侧边与大池塘1交界、建有小池塘围堤2;

大池塘1围堤2和小池塘围堤2两侧均设置有斜坡7,所述斜坡7的斜度α为30°;小池塘围堤2上设置大池塘1与小池塘保温区4的水路通道8,所述水路通道8内安有笼门装置9;

所述透光保温棚5包括若干支柱501、横梁502、4根斜梁503、固定网格和透光保温膜;若干支柱501高度相等、设置在小池塘保温区4的中线位置,从前至后成直线排列,所述横梁502水平设置在支柱501顶部、固定连接,支柱501的高度高于大池塘1围堤2和小池塘围堤2的高度;4根斜梁503分设在横梁502前、后端的两侧,斜梁503的一端与横梁502固定连接,斜梁503的另一端与大池塘1围堤2或小池塘围堤2的内侧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网格由高强度钢丝绳504拉成,固定网格的中间固定支撑在横梁502上、前后两端紧拉在前、后端的4根斜梁503上,固定网格的网格为正方形,网格正方形的边长为45cm;透光保温膜铺设在整个固定网格上、覆盖在整个小池塘保温区4的顶部,在每年的初春使用,起到保暖作用;若干供氧泵6均匀安装在小池塘保温区4内;

所述笼门装置9包括闸门901、笼门902,所述闸门901为方形,宽度与水路通道8宽度一致;所述笼门902安有不锈钢丝网,网眼的大小为4-6cm;笼门902为圆形,笼门902宽度小于闸门901宽度;闸门901上拉时,大池塘1与小池塘保温区4相通连,闸门901下关时,大池塘1与小池塘保温区4被隔断;笼门902宽度为80cm;所述笼门装置9侧面的斜度β为12°。

小池塘保温区4包括6个供氧泵6,6个供氧泵6均匀安装在小池塘保温区4内;供氧泵6的产品型号为:1.5千瓦水车式涡轮增氧机。

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第一年第1批虾苗放到小池塘保温区4:4月10日把第一批虾苗放入小池塘保温区4、标粗;

(2)第一年第1批活虾进入大池塘1:接上步15天后、4月25日,打开笼门902,长大的第一批活虾进入大池塘1;甲鱼已培养3年,大小为8两至1斤/只仔甲鱼,放养800只/亩;所述白鲢放养15条,所述花鲢放养10条,所述草鱼放养5条,所述河鲫鱼放养8斤/亩;

(3)第一年第2批虾苗放到小池塘保温区4:接上步2个月后、6月25日,关闭闸门901,同时打捞小池塘保温区4和大池塘1里的活虾,打捞完小池塘保温区4里的活虾,再放入第二批虾苗,标粗;

(4)第一年第2批活虾进入大池塘1:15天后、打捞完大池塘1里的活虾,7月10日,打开闸门901,长大的第二批活虾进入大池塘1;

(5)接上步2个月后9月10日,再关闭闸门901,打捞出小池塘保温区4和大池塘1里的活虾,甲鱼进入冬眠状态;

(6)按(1)至(5)的步骤,循环喂养甲鱼3年;

(7)捕捞:先把活虾打捞干净,打捞活虾至9月底,把大池塘水放干净,保留环沟内的水位,使甲鱼游到环沟内,同时将活鱼捕捞干净,一般持续到11月底;再放尽环沟内的水,露出环沟内底部淤泥,翻泥捕捉甲鱼;部分继续放养,让其自然冬眠。

视情况在水面泼浓度低于0.2%的亚硝酸溶液,并每天进行水质测量,使水的酸碱度保持在ph值8.4-8.6之间;夏天,泼一定增氧粉,使溶解氧>6毫克/升。

病害防治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阶段:

(1)产前阶段:原位修复,放甲鱼前,在干池塘内洒入生石灰,再曝晒,把有害杂鱼(如桂鱼)和各类病菌晒死;

(2)产中阶段:采用生态立体养殖方式,形成立体微循环系统,甲鱼吃活虾,不喂饲料,活鱼吃甲鱼的粪便和虾的残骸;视情况在水面泼低浓度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碘溶液进行消毒;池塘内的水按情况、分批次部分排到水处理沉淀池(图中未显示)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引回池塘内循环使用;

(3)产后阶段:池塘内的水全部排到水处理沉淀池进行净化处理,并按(1)产前阶段,对池塘进行原位修复;水处理沉淀池内的水达标后排放,或部分引回池塘内,并引入新水,恢复正常养殖水位。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方法,步骤(6)为按(1)至(5)的步骤,循环喂养甲鱼4年;

余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的2个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