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绿槭树樟叶槭的嫁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8900发布日期:2020-03-20 04:57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苗木嫁接繁育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常绿槭树樟叶槭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槭树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树种,树姿优美,叶形秀丽,是园林绿化应用中的常用树种。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很少,樟叶槭是槭树科植物中常绿树种,树形优美,可作为景观树种。目前,樟叶槭仅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需经历种子预处理、播种、萌芽、幼苗管理等过程,耗时常,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对樟叶槭进行繁殖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常绿槭树樟叶槭的嫁接方法,与种子繁殖相比,缩短了生长培育周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常绿槭树樟叶槭的嫁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砧木选择:选择一年生青枫做砧木,仅留主干,进行分栽,并于地面10cm处平茬,备用;2)接穗的采集和准备:于冬季休眠期,采集樟叶槭1-2年生的健壮枝条进行捆绑,并埋地沙藏,备用;3)嫁接前准备:将步骤2)得到的接穗枝条剪成8-10cm的枝段;4)嫁接:将步骤1)中的砧木与步骤3)中的接穗进行嫁接。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樟叶槭通常为种子繁殖,但是种子繁殖的周期较长,采用嫁接的方式对其进行无性繁殖,可缩短其生长周期;将青枫作为砧木,可与樟叶槭的接穗良好地结合,提高了嫁接的成活率。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在4月份,春天土壤解冻且树液流动时,对砧木进行选择。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采集到的健壮枝条的直径为0.5-0.8cm,并在采集后去除侧枝。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枝条的横截面直径小于0.5cm时,削制接穗比较困难,而且太细的话,嫁接后支撑能力和健壮程度也不够。接穗一般选择1-2年生枝条制作接穗,通常1-2年生枝条横截面的直径不会大于0.8cm,太粗也不易削制接穗。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嫁接的具体过程如下:41)将接穗底端两侧削成2.5-3cm长的楔形斜面,并在两斜面上各刮一刀,露出形成层即可;42)用嫁接刀迅速从砧木的截断面一侧切出一个斜面,露出形成层,切口长2-3cm,然后迅速将制好的接穗插入,使接穗与砧木两者的形成层对齐,得到嫁接体;43)用薄膜将嫁接体从下到上裹严,同时,将接穗的上端断面也用塑料薄膜裹严,以果袋将接穗和嫁接部位套住并绑好;44)嫁接成活后,将果袋去除。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在北方地区,通常春季枝接嫁接繁殖均需要把休眠期的接穗烫蜡处理,以防接穗失水,然后进行嫁接。但是樟叶槭为常绿植物,没有休眠期,枝条做接穗烫蜡的话,会损伤甚至烫死接穗,不能发芽。因此,本发明嫁接樟叶槭时,嫁接绑缚嫁接口后,接穗另一端也同时做了防失水处理,套果袋后将整个接穗进行保护防止失水;裹严实薄膜,薄膜具备保护嫁接口,防失水的作用,有利于嫁接伤口愈合,从下到上裹,是针对天气变化而设定的包裹形式,下雨时,雨水会顺着从下到上裹的膜轨迹留下来,雨水不会浸泡嫁接口。如果从上向下裹膜,则雨水会被膜接住,顺着缝隙的地方流进嫁接伤口处,嫁接伤口被浸泡,导致嫁接失败。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2)中,当砧木和接穗的粗细不同时,应保证两者至少有一面形成层要对准。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嫁接伤口的愈合,关键就是形成层的愈合,如果形成层不对齐,伤口不易愈合,降低嫁接的成活率,通常形成层设置在削制的接穗两侧边缘;如果接穗比砧木细时,就要最起码保证一侧的形成层对齐,才可愈合。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对樟叶槭进行种子繁殖的缺陷,开拓了樟叶槭新的繁殖方法,嫁接后1年即可用作园林观赏,显著地缩短了樟叶槭的繁育周期,满足了园林景观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常绿槭树樟叶槭的嫁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砧木选择:在每年的4月份,土壤解冻且树液流动时,选择一年生青枫做砧木,仅留主干,进行分栽,并于地面10cm处平茬,备用;2)接穗的采集和准备:于冬季休眠期,采集樟叶槭1-2年生,直径为0.5-0.8cm的健壮枝条,去除侧枝后进行捆绑,并埋地沙藏,备用;3)嫁接前准备:将步骤2)得到的接穗枝条剪成8-10cm的枝段;4)嫁接:41)将接穗底端两侧削成2.5-3cm长的楔形斜面,并在两斜面上各刮一刀,露出形成层即可;42)用嫁接刀迅速从砧木的截断面一侧切出一个斜面,切口长2-3cm,然后迅速将制好的接穗插入,使接穗与砧木两者的形成层对齐,得到嫁接体;当砧木和接穗的粗细不同时,应保证两者至少有一面形成层要对准;43)用塑料薄膜将嫁接体从下到上裹严,同时,将接穗的顶端端断面也用塑料薄膜裹严,以果袋将接穗和嫁接部位套住并绑好;44)嫁接成活后,将果袋去除。实施例2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对樟叶槭进行嫁接,记为对照组;将实施例1步骤43)改为对接穗烫蜡处理,不进行套袋处理,也不以薄膜进行包裹,记为试验组1;省略实施例1步骤43),其他操作不便,记为试验组2;以100根横截面直径为0.5-0.8cm樟叶槭接穗进行试验,以地径为0.8-1.0cm、高度为10cm的青枫作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2个月后,成活率如表1所示;表1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成活率63%21%1%由表1可知,对樟叶槭进行嫁接时,其接穗不适合做烫蜡处理,而以薄膜进行包裹接穗上端断面,并进行套袋处理,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实施例3对照组:以100根横截面直径为0.5-0.8cm樟叶槭接穗进行试验,以地径为0.8-1.0cm、高度为10cm的青枫作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同实施例1的方法;试验组1:对樟叶槭进行种子繁殖:将樟叶槭种子采用混沙处理,层积催芽。春季4月初对地块消毒后进行播种,采用条状点播的方式,播后覆土盖草,并浇水,以保持床面湿润,促进种子萌发;可用作园林观赏植物时,历时如表2所示;表2对照组试验组1时间1年3年实施例4对照组:以100根横截面直径为0.5-0.8cm樟叶槭接穗进行试验,以地径为0.8-1.0cm、高度为10cm的青枫作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同实施例1的方法;试验组1:将实施例1步骤1)中的砧木种类改为鸡爪槭,其他操作不变;试验组2:将实施例1步骤1)中的砧木种类改为赤枫,其他操作不变;2个月后,统计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成活率,如表3所示;同时,以对照组和试验组1-2的方法对樟叶槭进行嫁接,统计其可作为观赏植物的生长时间,如表4所示;表3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成活率66%50%52%表4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时间1年2年2年由表3和表4可知,以青枫做砧木,其成活率较鸡爪槭和赤枫做砧木,成活率有所提高,同时,显著缩短了樟叶槭的生长周期,便于大量地对樟叶槭进行繁殖,以供应观赏的需求。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