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蝽引诱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2355发布日期:2020-03-13 05:48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监测和诱杀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盲蝽引诱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得抗虫棉田杀虫剂的使用量大幅减少,从而导致绿盲蝽(apolyguslucorum)、中黑盲蝽(adelphocorissuturalis)等盲蝽类害虫逐渐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和棉花破头等现象,危害严重时可造成25%以上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同时,盲蝽寄主繁杂,还可危害枣、桃、樱桃和葡萄等多种作物,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因此,急需一种绿色安全的盲蝽治防治手段。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盲蝽类害虫成为棉田等作物的主要害虫,亟需绿色安全的盲蝽防治手段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蝽引诱剂及其使用方法,该盲蝽引诱剂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利用引诱剂引诱昆虫进行害虫防治,具有针对性强,防治效果可观,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盲蝽引诱剂,所述盲蝽引诱剂包括乙酰丙酸甲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包括乙酰丙酸甲酯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所述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3: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3: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9:11),或,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2)~(3: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2:3),或,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2)~(7: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或3: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用于引诱绿盲蝽以及中黑盲蝽。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蝽引诱剂用于引诱盲蝽成虫。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盲蝽引诱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盲蝽引诱剂作为诱芯置于昆虫诱捕器内。上述盲蝽引诱剂及其使用方法,引诱剂采用乙酰丙酸甲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作为功能组分,利用其对盲蝽类害虫的引诱作用进行害虫防治,针对性强,防治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而且乙酰丙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自身的毒性极低,对人类及动物毒性小,使用安全可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蝽引诱剂,该盲蝽引诱剂包括乙酰丙酸甲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上述盲蝽引诱剂,采用乙酰丙酸甲酯和/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作为功能组分,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利用其对盲蝽类害虫的引诱作用进行害虫防治,成为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针对性强,防治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能够用于棉盲蝽的监测与防治工作;而且乙酰丙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自身的毒性极低,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对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比较了绿盲蝽、中黑盲蝽对棉花叶片、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及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复配制剂的选择性,通过实验验证了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的功能性组分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及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复配制剂对绿盲蝽以及中黑盲蝽均具有良好的诱集活性,证实了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具有良好的引诱盲蝽的效果。本发明所使用的实验试剂与仪器如下:实验试剂:乙酰丙酸甲酯购于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实验仪器:"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购于上海豫明仪器有限公司,玻璃转子流量计购于祥云流量仪表厂,单级旋片真空泵购于浙江省温岭市红宝石真空设备厂。实施例1绿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与棉花叶片气味选择双向竞争实验:实验前将绿盲蝽成虫进行4h饥饿处理后用于嗅觉行为测定,将"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一个臂用脱脂棉完全封死,另外两个臂分别连接一个250ml味源瓶。向其中一个味源瓶内加入2~3片新鲜棉花叶片,另一个味源瓶加入50μl乙酰丙酸甲酯原液。气流流速设定为2l/min,实验开始前先通气5min。一次实验将10头绿盲蝽成虫从嗅觉仪中央顶部开口放入嗅觉仪,关闭实验室内所有灯光,30min后记录结果,当绿盲蝽越过一臂1/2处时记录为对该物质有选择反应。本实验共重复9次,共测试90头成虫,每次重复更换成虫及味源管位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选择反应率:选择反应率(%)=味源管中虫数/(味源管中虫数+对照管虫数)×100,利用t检验法比较绿盲蝽对各气味源选择反应率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请参阅表1所示,实施例1的双向竞争实验表明绿盲蝽成虫对乙酰丙酸甲酯的选择反应率分别为62.17%,显著高于其田间寄主棉花叶片,表明乙酰丙酸甲酯对于棉田绿盲蝽具有较好的诱集活性。即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可用于盲蝽成虫的诱集捕杀。表1绿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对乙酰丙酸甲酯的选择反应率(%)对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率(%)62.17±4.69aa37.83±4.69ba实施例2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绿盲蝽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棉花叶片气味选择双向竞争实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实施例2的双向竞争实验表明绿盲蝽成虫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选择反应率分别为63.96%,显著高于其田间寄主棉花叶片,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于棉田绿盲蝽具有较好的诱集活性。表2绿盲蝽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选择反应率(%)对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率(%)63.96±2.93aa36.04±2.93bb实施例3绿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及复配制剂气味选择三向竞争实验:将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按照体积比19:1、9:1、17:3、4:1、3:1、7:3、13:7、3:2、11:9、1:1、9:11、2:3、7:13、3:7、1:3、1:4、3:17、1:9、1:19配置十九种复配制剂,与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进行三向竞争实验。将50μl乙酰丙酸甲酯原液、50μ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原液以及50μl复配制剂分别置于与"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连接的气源瓶中,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比较绿盲蝽对三者的选择反应,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及复配制剂三向竞争实验表中数据为均值±标准误,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复配比例内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邓肯式新复极差法)。由表3可以看出,绿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复配制剂的选择反应率并非随着复配比例呈现规律变化,当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复配制剂的复配比例为1:1时,对绿盲蝽的引诱效果并非优于单一的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本发明盲蝽引诱剂的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复配制剂在体积比为(3:7)~(3:1)范围内,除体积比为1:1和11:9时,绿盲蝽对复配制剂的选择反应率均高于乙酰丙酸甲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原液的选择反应率,即该体积比范围内的复配制剂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高于单一的乙酰丙酸甲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原液。进一步地,请参阅表3,当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3:2)时,除体积比为1:1和11:9的情况,复配制剂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高于单一的乙酰丙酸甲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原液,且复配比例为3:7和3:2时,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复配比例的复配制剂。优选地,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9:11),或,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2)~(3:1)。更优选地,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2:3),或,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2)~(7:3)。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中乙酰丙酸甲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体积比为3:7或3:2。实施例4绿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7的复配制剂与棉花叶片气味选择双向竞争实验:将"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一个臂用脱脂棉完全封死,另外两个臂分别连接一个250ml味源瓶。向其中一个味源瓶内加入2~3片新鲜棉花叶片,另一个味源瓶加入50μl的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7的复配制剂,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绿盲蝽对复配剂(3:7)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对复配剂(3:7)的选择反应率(%)对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率(%)82.75±2.75aa17.25±2.75bb实施例5绿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2的复配制剂与棉花叶片气味选择双向竞争实验:将"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一个臂用脱脂棉完全封死,另外两个臂分别连接一个250ml味源瓶。向其中一个味源瓶内加入2~3片新鲜棉花叶片,另一个味源瓶加入50μl的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2的复配制剂,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绿盲蝽对复配剂(3:2)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对复配剂(6:4)的选择反应率(%)对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率(%)75.73±0.98aa24.27±0.98bb实施例6中黑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7的复配制剂与棉花叶片气味选择双向竞争实验:将"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一个臂用脱脂棉完全封死,另外两个臂分别连接一个250ml味源瓶。向其中一个味源瓶内加入2~3片新鲜棉花叶片,另一个味源瓶加入50μl的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7的复配制剂,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中黑盲蝽对复配剂(3:7)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对复配剂(3:7)的选择反应率(%)对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率(%)74.58±6.05aa25.42±6.05bb实施例7中黑盲蝽对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2的复配制剂与棉花叶片气味选择双向竞争实验:将"y"型昆虫嗅觉选择仪一个臂用脱脂棉完全封死,另外两个臂分别连接一个250ml味源瓶。向其中一个味源瓶内加入2~3片新鲜棉花叶片,另一个味源瓶加入50μl的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积比3:2的复配制剂,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表7中黑盲蝽对复配剂(3:2)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对复配剂(6:4)的选择反应率(%)对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率(%)77.80±5.02aa22.20±5.02bb通过实施例4至7的实验结果表明,乙酰丙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复配制剂在体积比为3:7和3:2时,绿盲蝽、中黑盲蝽对复配制剂的选择反应率均在70%以上(中黑盲蝽对复配剂(6:4)与棉花叶片的选择反应是74.58%),显著高于其在田间的寄主棉花叶片。即本发明的盲蝽引诱剂的复配制剂不仅对绿盲蝽具有优异的诱集效果,对中黑盲蝽也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本发明的第二大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盲蝽引诱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为将所述盲蝽引诱剂作为诱芯置于昆虫诱捕器内。例如将盲蝽引诱剂直接导入昆虫诱捕器内。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一定量的助剂复配成液体诱芯或固体诱芯置于昆虫诱捕器中。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