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0784发布日期:2020-05-08 17:1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将无机纳米材料与聚合物复合形成的一种新材料,该材料可以发挥出聚合物与无机纳米材料的作用,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抗菌领域中,纳米银因其具有强效抗菌和广谱抗菌的作用,而被广泛使用,其抗菌的机理是:纳米银通过释放出的银离子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磷化物和硫化物结合而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在进入细胞膜后能继续与细胞内蛋白质和dna上的硫化物或磷化物反应,阻断细胞内酶的功能和dna的复制转录,从而起到抗菌作用,然而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纳米银溶液极容易团聚,而且纳米银作为一种金属纳米材料,其对生物膜的穿透性效果不是很好,单独使用纳米银很难进入细菌细胞中发挥抗菌作用,以上缺陷都限制了纳米银在抗菌领域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纳米银的制备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对环境、健康有害的分散剂或保护剂,如: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同样限制了纳米银粒子的使用范围。

目前出现了利用植物提取液、可溶性淀粉、壳聚糖等天然有机物作为纳米银的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对银离子进行还原,但无法很好地解决生成银粒子的团聚问题,且制备过程复杂,得到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大、不均匀,因此,探索一种绿色、环保、稳定的还原剂制备纳米银粒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制备纳米银粒子所用的有机聚合物易污染环境、无法解决银粒子的团聚问题,制备方法复杂,得到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大且不均匀,影响纳米银粒子的抑菌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向北沙参多糖水溶液中加入甲醇,搅拌至北沙参多糖形成多糖纳米颗粒;

b、向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银盐和nacl,混合均匀,调节ph至8-9,紫外光照射反应,离心沉淀,干燥,得到多糖纳米银粒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通过向北沙参多糖水溶液中加入甲醇,在搅拌作用下,可以使北沙参多糖形成纳米级颗粒,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与银离子的螯合率高,两者结合,具有协同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纳米银粒子的抑菌作用,另一方面,大大增加北沙参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能力,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且克服了纳米银在应用过程中极容易团聚的缺陷,同时北沙参多糖为天然植物提取成分,绿色、安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沙参多糖中包含6种单糖,分别为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且北沙参多糖也不是单一结构多糖,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北沙参多糖分子量大小,结果显示其分子量分布分别有1.15-1.21×106、4.33-4.91×105、4.04-4.71×104、5.02-5.83×103da,其在普通溶剂中基本无法形成纳米级颗粒,而本申请通过在北沙参多糖水溶液中加入甲醇,搅拌作用下可实现北沙参多糖分散形成大小均匀的多糖纳米颗粒,无需对多糖进行其它修饰作用,简化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降低制作成本;

北沙参多糖分子内部存在较多稳定的内酯结构,呈现出表面高低不平,呈片状碎屑状堆积结构,晶体间有微小的空隙,形成的空间构型,可以较好的和银离子反应并螯合,当银离子与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在ph8-9的碱性环境下反应时,银离子的螯合率显著提高。

nacl的加入,可以保证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形态,保证多糖纳米银粒子具有粒径小且粒径分布均匀的特点。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的北沙参多糖水溶液中北沙参多糖的含量为1-2wt%,所述甲醇的加入体积为所述北沙参多糖水溶液体积的8-10倍。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的的搅拌转速为1000-1500r/min,搅拌时间为2-3h。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为280-300nm。

上述优选的多糖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可增加多糖与银离子的螯合效率。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的可溶性银盐为agno3,其加入量为0.015-0.02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所述nacl的加入量为1.3-1.7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的ph调节试剂为氨水。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的紫外光照射波长为360-370nm,照射时间为4-4.5h。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的离心沉淀过程为:8000-10000r/min离心10-15min。

优选的,所述北沙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北沙参粉碎,去除北沙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

b、去脂后的北沙参残渣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提取,乙醇沉淀,过滤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北沙参粉碎粒径为40-50目。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去除北沙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的过程为:加入北沙参质量的5-6倍的85-95vt%的乙醇溶液,75-85℃加热2-3h,抽滤并将北沙参残渣晾干。

上述去脂过程可以快速将北沙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进行去除,利于后续的北沙参多糖的提取过程。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蒸馏水的质量为北沙参残渣质量的30-35倍;所述加热提取条件为:55-65℃超声提取20-30min后,75-85℃加热提取2-3h,浓缩至提取液中北沙参多糖的含量为2.5-3wt%;所述乙醇沉淀过程为: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体积4-5倍的乙醇,2-6℃静置10-15h;所述干燥过程为:在-80--60℃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

其中超声提取的超声功率为150-250w,加热提取过程可重复一次。

水提配合超声提取过程可最大限度的将北沙参中的多糖物质提取出来,提高北沙参多糖的提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进行差示热量扫描-热重分析得到的分析图谱;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差示热量扫描-热重分析图谱;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银离子螯合反应过程中进行的紫外-可见光全波段扫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与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图谱;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糖纳米银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多糖纳米银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6c是jcpds标准图谱;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多糖纳米银粒子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检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多糖纳米银粒子对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面通过实施例做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北沙参多糖的提取:

a、将北沙参粉碎至粒径为40目,加入北沙参质量的5倍的85vt%的乙醇溶液,75℃加热2h,抽滤并将北沙参残渣晾干,去除北沙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

b、将去脂后的北沙参残渣中加入其质量的30倍的蒸馏水中,55℃、200w超声波功率条件下超声提取20min,然后加热至75℃,提取2h,过滤得到提取液,剩余的残渣再重复一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两次提取液,使用旋转蒸发仪对其进行减压浓缩,至浓缩液中北沙参多糖的含量为2.5wt%;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体积4倍的乙醇,2℃静置10h,过滤收集沉淀,在-80℃的冻干机中对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

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

a、向北沙参多糖含量为1wt%的水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体积8倍的无水甲醇,1000r/min搅拌2h,得到粒径范围为280-290nm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其多分散指数为0.481;

b、向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agno3和nacl,其中agno3的加入量为0.015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nacl的加入量为1.3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混合均匀,加入氨水,调节ph至8,在波长为360nm的紫外光下照射反应4h,80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其银螯合率达到67.5%。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热重分析检测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并对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进行分析,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对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进行检测,以10℃/min的速率从10℃增加到800℃的条件下测得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的热重分析图谱(tga)-差示热量扫描图谱(dsc),具体如图1所示,310℃之前是多糖纳米颗粒中结合水和游离水的蒸发,之后是多糖纳米颗粒的分解,其存在一个在63.25℃处的吸收峰,放热峰在297.64℃,最终800℃时,剩余的是灰分、不溶性杂质;

对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进行实验,以10℃/min的速率从10℃增加到800℃的条件下测得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热重分析图谱(tga)-差示热量扫描图谱(dsc),具体如图2所示,存在一个放热峰,220℃之前是结合水和游离水的蒸发,之后多糖缓慢分解,450.33℃时,多糖与纳米银之间断开,产生一个放热峰,最终800℃时,剩余灰分、不溶性杂质和银单质;

由图1和图2对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tga-dsc分析,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为38.77%;其中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为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减少的质量占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原质量的百分比。

采用紫外-可见光全波段扫描检测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合成:

在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过程中,分别在紫外光照射的1、2、3、4小时处吸取适量的反应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全波段扫描,扫描波长的范围在200-800nm之间,慢速,间隔为1nm,并采用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作为对照组,由图3可知,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在400nm到800nm之间呈近直线,说明在区间内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无吸收峰,而制备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在430nm附近有吸收峰出现,说明样品中存在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银离子的螯合物,且随时间增加,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含量也增加。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与银离子的相互作用:

量取一定量干燥后的纳米银,与一定量的kbr混合研磨,压片,扫描波长400cm-1到4000cm-1,得到的红外图谱与相同条件下多糖颗粒的红外谱图对比,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在500-4000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在3400cm-1、2935cm-1、1740cm-1、1644cm-1、1375cm-1、1024cm-1处存在-oh、-ch、c=o、oh弯曲、c-h内弯曲和醇羟基变角振动等多糖特征吸收峰,而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与银结合的红外谱图中,在1400cm-1和3400cm-1左右的吸收峰强度发生变化,表明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与银发生相互作用,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可吸附于银表面起到稳定和保护银离子的作用。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形状与大小:

使用胶头滴管吸少量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溶液滴到微栅支持膜之上,将其放置在室温下干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进行结果分析,如图5所示,分别在10000、40000、400000倍下观察,可以看出,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粒径范围为20-50nm,粒径均匀,且无团聚现象。

将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和北沙参多糖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晶型进行结构分析:

x射线衍射仪的扫描范围从5-100°(2θ),扫描结果如图6a所示,北沙参多糖为不定形粉末,因此北沙参多糖不存在衍射峰,经与agno3反应后出现了尖峰,如图6b所示,说明北沙参多糖将银还原成银单质,对应jcpds标准卡上的数据(jcpdsno14-0781),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峰位置与之吻合,jcpds标准图谱如图6c所示,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出现的衍射峰分别对应ag(111)、ag(200)、ag(220)和ag(311)四个晶面,所以从晶体结构看,银的晶格类型为面心立方结构。

采用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实验检测多糖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活性:

lb培养基的制备

luria-bertani培养基(lb培养基),称取胰蛋白胨2g、酵母浸粉1g、氯化钠2g于锥形瓶中加入200ml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待溶液清澈之后加入3g的琼脂,不需搅拌,用封口膜将其密封,放入高温杀菌锅之中,在121℃下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备用。

菌悬液的制备

将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划上几条线,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单菌落,用移液枪的枪头挑出单菌落,放在lb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由澄清变浑浊说明有大肠杆菌的繁殖。

药液的配置

取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使用灭过菌后的无菌蒸馏水配置成浓度为40mg/ml、20mg/ml、10mg/ml的溶液,备用。

抑菌活性实验(抑菌圈)

实验中所需要的菌种有大肠杆菌,生长抑制试验采用牛津杯法。

将制备的培养液高温灭菌,待培养液的温度降至45℃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液向每个培养皿中加入20-30ml,待其凝固,吸取上述菌悬液(约为1.5x10cfu/ml)400μl,用涂布棒均匀涂抹在冷却凝固的培养基上。再用无菌镊将牛津杯轻放在培养基表面,轻压牛津杯使接触良好,吸取200μl四个相同浓度的溶液各200μl加入牛津杯中,共三种浓度,将制作好的培养基放在37℃条件下放置24小时,取出,使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各个培养皿中供试液有效抑菌圈的直径(mm),计算平均值。各浓度重复3次,另外以水为空白对照组,氨苄霉素(浓度为10mg/ml)为阳性对照,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如下表所示,灭菌后的去离子水、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均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梯度浓度稀释实验中,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抑菌作用,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不同浓度下抑菌圈的有效直径(mm)

检测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称取20.0mg的dpph试剂,加入无水乙醇溶解,用250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2×10-4mol/l的dpph溶液(4℃冰箱保存),在96孔酶标板中加入阳性对照:190μldpph和10μl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样品:190μldpph和10μl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样品(水溶,设终浓度梯度为1600、800、400、200、100、50、25、0μg/ml),阴性对照:90μldpph和10μl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样品(水溶,设终浓度梯度为1600、800、400、200、100、50、25、0μg/ml),反应总体积为200μl,混合均匀后避光,水平摇床上振摇反应30min,测定在49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每个浓度设3组平行,取平均值,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a1为样品溶液+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a2为样品溶液+无水乙醇的吸光度值;a0为dpph·溶液+无水乙醇的吸光度值;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具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在1600μg/ml的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65%。;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配置0.1mol/l的磷酸钠缓冲液(ph为7.4);邻二氮菲用无水乙醇配置成5.0mmol/l;feso4用超纯水配成5.0mmol/l。

96孔板中配方组成加入如下表所示的成分(a未损、a损伤和a样品):

样品为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用蒸馏水溶解,设不同终浓度:1600、800、400、200、100、50、25、0μg/ml,反应总体积200μl,均设3组平行,取平均值,将上述各组样品摇匀后,置于恒温水槽中,37℃保温反应60min,于波长510nm处,测定吸光度值,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检测结果如图7所示,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具有较高的o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在1600μg/ml的浓度下,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70%。

实施例2

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北沙参粉碎至粒径为45目,加入北沙参质量的5倍的90vt%的乙醇溶液,80℃加热2h,抽滤并将北沙参残渣晾干,去除北沙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

b、将去脂后的北沙参残渣中加入其质量的32倍的蒸馏水中,60℃、200w超声波功率条件下超声提取25min,然后加热至80℃,提取2h,过滤得到提取液,剩余的残渣再重复一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两次提取液,使用旋转蒸发仪对其进行减压浓缩,至浓缩液中北沙参多糖的含量为2.5wt%;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体积4倍的乙醇,4℃静置12h,过滤收集沉淀,在-70℃的冻干机中对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

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

a、向北沙参多糖含量为1.5wt%的水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体积9倍的无水甲醇,1200r/min搅拌2.5h,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其得到粒径范围为285-290nm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其多分散指数为0.483;

b、向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agno3和nacl,其中agno3的加入量为0.015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nacl的加入量为1.5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混合均匀,加入氨水,调节ph至8.7,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下照射反应4h,8000r/min离心12min,收集沉淀,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其银螯合率达到70.1%。

用于实施例1相同的tga-dsc检测方法,对实施例2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进行检测,分析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为40.25%;

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其粒径范围为20-45nm,粒径均匀,且无团聚现象。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实验检测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活性: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浓度下抑菌圈的有效直径(mm)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本实施例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经检测,本实施例中的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同时具有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较强清除能力,其在1600μg/ml的浓度下,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73%,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69%。

实施例3

一种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北沙参粉碎至粒径为50目,加入北沙参质量的6倍的95vt%的乙醇溶液,85℃加热3h,抽滤并将北沙参残渣晾干,去除北沙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

b、将去脂后的北沙参残渣中加入其质量的35倍的蒸馏水中,65℃、200w超声波功率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然后加热至85℃,提取3h,过滤得到提取液,剩余的残渣再重复一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两次提取液,使用旋转蒸发仪对其进行减压浓缩,至浓缩液中北沙参多糖的含量为3wt%;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体积5倍的乙醇,6℃静置15h,过滤收集沉淀,在-60℃的冻干机中对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

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制备:

a、向北沙参多糖含量为2wt%的水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体积10倍的无水甲醇,1000r/min搅拌2h,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其得到粒径范围为285-300nm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其多分散指数为0.485;

b、向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agno3和nacl,其中agno3的加入量为0.02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nacl的加入量为1.7mg/mg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混合均匀,加入氨水,调节ph至9,在波长为370nm的紫外光下照射反应5h,10000r/min离心15min,收集沉淀,干燥,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其银螯合率达到72.4%。

用于实施例1相同的tga-dsc检测方法,对实施例3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进行检测,分析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为41.89%;

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其粒径范围为20-50nm,粒径均匀,且无团聚现象。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实验检测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活性: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浓度下抑菌圈的有效直径(mm)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本实施例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经检测,本实施例中的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同时具有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较强清除能力,其在1600μg/ml的浓度下,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71%,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63%。

对比例1

用甘草多糖代替实施例1中的北沙参多糖制备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tga-dsc检测方法,对对比例1中得到的甘草多糖纳米颗粒和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进行检测,分析得到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为18.3%;

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形成的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粒径范围为850nm-5200μm,粒径大小差距较大,纳米级颗粒较少,多为微米级颗粒,并出现团聚现象。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实验检测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活性: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浓度下抑菌圈的有效直径(mm)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本对比例中得到的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经检测,本实施例中的到的甘草多糖纳米银粒子在1600μg/ml的浓度下,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2%,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4%。

对比例2

用氯化钾代替实施例1中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制备方法中的氯化钠,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

用于实施例1相同的tga-dsc检测方法,对对比例2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颗粒和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进行检测,分析得到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产率为33.26%;

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形成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粒径范围为320-830nm,粒径大小不均,无团聚现象。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实验检测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抗菌活性: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浓度下抑菌圈的有效直径(mm)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本对比例中得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经检测,本实施例中的到的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在1600μg/ml的浓度下,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63%,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5%。

对比例3

用乙醇代替实施例1中的甲醇,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北沙参多糖颗粒的粒径范围为3600-9100nm,无法进一步形成北沙参多糖纳米银粒子。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